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1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56在甲状腺未分化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朱卫东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CD56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中的表达,初步了解CD56在ATC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例ATC临床资料,并参照ATC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匹配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 目的探讨CD56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中的表达,初步了解CD56在ATC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例ATC临床资料,并参照ATC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匹配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作为对照,对上述病例肿瘤和癌旁组织行CD56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TC和癌旁组织、PTC和癌旁组织中CD56的阳性率分别为66.7%和33.3%、0和91.7%;生存期>1年的ATC患者肿瘤组织CD56阳性区域占比显著小于生存期<1年者(5.1±5.2 vs 29.4±7.5,F=0.852,P=0.008)。结论ATC少见,CD56对ATC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未分化癌 CD56 鉴别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血清LTBP2、TM4SF1在大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研究
2
作者 方玲 夏永欣 张向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四次跨膜蛋白1(TM4SF1)在大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108例作为试验组,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四次跨膜蛋白1(TM4SF1)在大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108例作为试验组,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LTBP2、TM4SF1水平;比较不同血清LTBP2和TM4SF1表达水平的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大肠癌组织中LTBP2、TM4SF1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血清LTBP2和TM4SF1表达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TBP2和TM4SF1联合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试验组血清LTBP2和TM4S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05,P<0.05),大肠癌组织LTBP2和TM4SF1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直径>5cm、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有脉管瘤栓的大肠癌患者血清LTBP2和TM4SF1表达水平高于患者肿瘤直径≤5 cm、肿瘤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无脉管瘤栓的大肠癌患者(P<0.05)。血清LTBP2、TM4SF1联合预测大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86。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LTBP2和TM4SF1水平升高,二者联合对大肠癌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四次跨膜蛋白1 预后评估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观察
3
作者 饶德利 邱晓明 朱燕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94例,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入院诊治的女性良性乳腺变患者共92例,为良性病变组。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94例,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入院诊治的女性良性乳腺变患者共92例,为良性病变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进行DCE-MRI定量参数检查,比较两组容量转移常数(K_(trans))、回流速率常数(K_(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值(V_(e));分析K_(trans)、K_(ep)、V_(e)在乳腺癌不同分期中的差异;比较K_(trans)、K_(ep)、V_(e)在不同预后情况下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与乳腺癌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癌患者K_(trans)、K_(ep)值高于乳腺良性增生患者,而V_(e)值低于乳腺良性增生患者(P<0.05);乳腺癌不同分期K_(trans)、K_(ep)、V_(e)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病情进展K_(trans)、K_(ep)逐次增加,V_(e)逐次下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乳腺癌分期与K_(trans)、K_(ep)呈正相关,与V_(e)值呈负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组K_(trans)、K_(ep)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_(trans)、预测乳腺癌预后不良AUC及特异度最高。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_(trans)、K_(ep)、V_(e)在乳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可用于乳腺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E-MRI定量参数 乳腺癌分期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评估模型及治疗研究现状
4
作者 刘念 曾爱中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500-2508,共9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于各种诱因引起的以急性肝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该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短期病死率高,因此早期对ACLF患者进行准确...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于各种诱因引起的以急性肝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该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短期病死率高,因此早期对ACLF患者进行准确的预后评估及治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就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评估模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能为指导临床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评估模型 治疗
下载PDF
甲基化PAX1在宫颈癌筛查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刘静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究甲基化PAX1在宫颈癌筛查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收集宫颈脱落细胞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研究采用了多种检测技术,包括PAX1基因、甲基化、薄层细胞学、... 目的:探究甲基化PAX1在宫颈癌筛查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收集宫颈脱落细胞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研究采用了多种检测技术,包括PAX1基因、甲基化、薄层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和HPV16/18检测,以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宫颈脱落细胞中不同检测方法学。结果:PAX1基因甲基化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3%和96.6%,四种检测比较中PAX1具有最高特异度(96.63%),细胞学与HR-HPV检测特异度在17%~70%。细胞学(ASCUS+)的灵敏度为94.7%,明显高于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US+的特异度为18.0%显著低于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细胞学和PAX1基因甲基化技术相结合,能够更好地预防宫颈癌,并且能够减轻年轻患者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PAX1 宫颈癌筛查 预后评估 临床应用
下载PDF
MMP-9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6
作者 胡苗 向淑麟 +7 位作者 熊滨 韩林 庞静 蒋玲玉 计德斌 王晗 黄真 任彦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确诊后24 h内休克发生情况将其分...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确诊后24 h内休克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RDS并脓毒性休克组(61例)和ARDS非脓毒性休克组(52例)。选取同期2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患者治疗后28 d转归情况,将ARDS并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分为存活组(27例)和死亡组(34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以及MMP-9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MP-9对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RDS并脓毒性休克组、ARDS非脓毒性休克组的MMP-9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RDS非脓毒性休克组的MMP-9表达水平高于ARDS并脓毒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P-9可有效预测ARDS并脓毒性休克的发生[AUC(95%CI)=0.666(0.565~0.767)],其最佳临界值为28.53 ng/mL,对应的灵敏度为47.50%,特异度为94.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9[OR(95%CI)=0.976(0.954~0.999)]、氧合指数[OR(95%CI)=0.978(0.957~1.000)]、IL-6[OR(95%CI)=1.004(1.000~1.008)]是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P-9可有效预测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AUC(95%CI)=0.735(0.605~0.865)],其最佳临界值为33.83 ng/mL,对应的灵敏度为70.59%,特异度为77.78%。结论MMP-9对ARDS并脓毒性休克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对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脓毒性休克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CT影像学参数构建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的Nomogram模型分析
7
作者 田臻 杨扬 李明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多模态CT影像学参数和临床危险因素,并基于此构建和验证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ACI患者155例,患者均随访1年统计预后情况。将155例患者按7∶3比例分为建模集...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多模态CT影像学参数和临床危险因素,并基于此构建和验证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ACI患者155例,患者均随访1年统计预后情况。将155例患者按7∶3比例分为建模集(n=109)和验证集(n=46),根据建模集中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4)和预后不良组(n=35)。收集患者的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结果和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对应的CT影像学危险参数和临床危险因素,并基于回归分析法构建对应的预测模型,根据CT影像学危险参数和临床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使用R语言软件绘制对应的Nomogram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检验预测效能,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收益。使用验证集数据构建3种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联合模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白细胞介素(IL)-6、CTA结果、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均与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存在明显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预测模型在建模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0,最佳截断值(0.480)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5、0.946,明显高于CT影像学参数模型和临床因素模型,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49,联合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的概率之间差异不大,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临床收益较好。结论:基于多模态CT影像学参数和临床资料构建的ACI预后评估的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以准确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为康复预后计划制定与医疗资源分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 急性脑梗死 预后评估 列线图
下载PDF
NT-pro BNP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衰弱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叶飞 陈丹丹 姚尧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究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衰弱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老年心力衰竭1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衰弱诊断量表将患者分为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及无衰弱组,分析患者NT-pro ... 目的:探究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衰弱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老年心力衰竭1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衰弱诊断量表将患者分为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及无衰弱组,分析患者NT-pro BNP水平对患者合并衰弱的诊断价值及与衰弱程度的相关性;根据患者入组12个月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衰弱组分为预后较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分析NT-pro BNP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及无衰弱组的NT-pro BNP、BNP及cTnⅠ、CK、CK-MB水平呈下降趋势,且衰弱组各指标高于衰弱前期组,衰弱前期组各指标高于无衰弱组(P<0.05);NT-pro BNP水平诊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衰弱的AUC值为0.773,95%CI为0.685~0.846,P<0.001,灵敏度为68.63%,特异度为76.56%;NT-pro BNP水平与衰弱程度呈正相关(r=0.521,P<0.001);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及无衰弱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为60.78%、34.62%及28.95%,其中衰弱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衰弱前期组及无衰弱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NT-pro BNP、BNP及cTnⅠ、CK、CK-MB水平高于预后较好组(P<0.05);NT-pro BNP水平评估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衰弱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787,95%CI为0.650~0.889,P<0.001,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70.00%。结论: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衰弱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异常升高,且该指标对患者出现衰弱症具诊断价值,对患者预后有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衰弱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诊断价值 预后评估价值
下载PDF
可切除肝癌预后评估中IBI评分与AFP、ALP水平的综合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卢晶 张园 +2 位作者 张星 温省初 谢旭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88-0091,共4页
本综述探讨了可切除HCC预后评估中IBI评分、AFP和ALP水平的综合应用研究进展。IBI评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预后评估体系,从术后炎症角度进行分析,为评估HCC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AFP和ALP作为HCC的生物标志物,其水平的变化能够... 本综述探讨了可切除HCC预后评估中IBI评分、AFP和ALP水平的综合应用研究进展。IBI评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预后评估体系,从术后炎症角度进行分析,为评估HCC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AFP和ALP作为HCC的生物标志物,其水平的变化能够反映HCC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进展。通过综合应用这些参数,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预后评估信息,从而帮助制定更为个体化和科学的治疗方案。近年来的研究显示,IBI评分与AFP、ALP水平的综合应用在提高HCC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和临床决策中显示出较好的价值。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探索新的预后评估参数、优化预后评估模型,并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切除HCC 预后评估 IBI评分 AFP ALP 综合应用
原文传递
Presepsin在儿童脓毒症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0
作者 王茜 许峰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582-587,共6页
脓毒症是目前急危重症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其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死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作为经典的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和预后风险评估中存在一定的局... 脓毒症是目前急危重症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其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死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作为经典的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和预后风险评估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作为近年新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其在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Presepsin对儿童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进行综述,以期开展更多的研究指导其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脓毒症 儿童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手术术后的预后评估和康复护理
11
作者 曹艳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59-0162,共4页
探究慢性鼻窦炎患者,在术后的临床预后评估和康复护理方案。方法 在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我院符合慢性鼻窦炎疾病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前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 探究慢性鼻窦炎患者,在术后的临床预后评估和康复护理方案。方法 在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我院符合慢性鼻窦炎疾病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前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依托常规护理制度进行,而观察组的患者制定个性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计划进行,内含疼痛控制与出院指导等在内的多个环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个性化定制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指标上尚佳,呈差异性对比效果(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的SNOT-22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F-36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手术后,对患者制定专业的预后评估制度,采取切实的康复护理模式,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尽快出院,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预后评估 康复护理 慢性鼻窦炎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MRA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彬 陈龙华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能及其在患者预后情况中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92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能及其在患者预后情况中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92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类型和大脑中椎动脉狭窄程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脑梗死组患者中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类型和大脑中椎动脉狭窄程度,并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MRA对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椎动脉狭窄程度均较非脑梗死组严重,且检出的斑块数量要多于非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椎动脉狭窄程度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74和0.757。预后良好组患者的颈部动脉内膜层厚度低于预后不良组,斑块数量少于预后不良组,椎动脉狭窄程度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量、椎动脉狭窄程度和联合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550、0.762和0.946。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MR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及其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磁共振血管造影 急性脑梗死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血清CA153、CA199、SF水平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3
作者 房娟 康茹 周雪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61-264,26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199、铁蛋白(SF)水平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妇科就诊的116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宫颈组织活检确诊,将51例宫颈癌患者纳入宫颈癌组,65例宫颈...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199、铁蛋白(SF)水平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妇科就诊的116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宫颈组织活检确诊,将51例宫颈癌患者纳入宫颈癌组,65例宫颈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肿瘤组;另选取同期该院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CA153、CA199、SF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153、CA199、SF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随访6个月后,按照生存情况将宫颈癌组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CA153、CA199、SF水平。结果宫颈癌组血清CA153、CA199、SF水平分别为(42.81±13.06)U/mL、(68.28±15.06)U/mL、(281.63±62.57)ng/mL,良性肿瘤组血清CA153、CA199、SF水平分别为(25.68±7.04)U/mL、(39.47±8.93)U/mL、(97.48±28.62)ng/mL,对照组血清CA153、CA199、SF水平分别为(14.19±3.61)U/mL、(24.71±7.22)U/mL、(69.15±14.27)ng/mL,宫颈癌组和良性肿瘤组血清CA153、CA199、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又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53、CA199、SF单独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793、0.91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2.176 U/mL、49.352 U/mL、116.285 ng/mL,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59。随访6个月后,51例宫颈癌患者存活39例,死亡12例,存活组血清CA153、CA199、SF水平分别为(34.85±10.73)U/mL、(63.07±6.29)U/mL、(225.73±58.67)ng/mL,死亡组血清CA153、CA199、SF水平分别为(49.71±15.12)U/mL、(76.81±10.36)U/mL、(318.96±74.15)ng/mL,死亡组血清CA153、CA199、SF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53、CA199、SF水平检测对宫颈癌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死亡组血清CA153、CA199、SF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血清CA153、CA199、SF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99 铁蛋白 早期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4
作者 惠红梅 周红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徐州市矿山医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甲状腺瘤患者60例作为甲状腺瘤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徐州市矿山医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甲状腺瘤患者60例作为甲状腺瘤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受试者均进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检测,观察组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以及术后放射性碘治疗。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阳性率;比较观察组术前、术后7 d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观察组随访1年,根据患者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将观察组分为未发生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比较三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阳性率。结果:三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甲状腺瘤组>对照组,观察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阳性率高于甲状腺瘤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瘤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发现,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未发生转移1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8例,发生远处转移15例。三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阳性率比较,远处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未发生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为临床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 预后评估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血清miRNA-155联合IL-6水平检测在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5
作者 凌显桢 班胜 韦明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86-0089,共4页
研究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55(血清miRNA-155)联合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20年8月-2022年5月期间收入的85例HCC患者作为A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B组,分析两组入选者血清miR... 研究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55(血清miRNA-155)联合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20年8月-2022年5月期间收入的85例HCC患者作为A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B组,分析两组入选者血清miRNA-155、IL-6水平,按照不同的预后状态予以分组,分析其评估结果。结果 A组miR-155、IL-6水平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血管侵犯、淋巴转移、miR-155、IL-6资料上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肿瘤≥5.0cm、肿瘤多发、病理III级-IV级、有血管侵犯、有淋巴转移、miR-155、IL-6水平高均会影响HCC患者预后情况。 结论 肝细胞肝癌患者通过监测血清miRNA-155、IL-6水平水平,可对患者确诊,并了解患者预后程度,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miRNA-155 IL-6 HCC 预后评估
原文传递
脑电图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及预后评估的应用准确性探讨
16
作者 孙红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10-0113,共4页
探究脑电图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及预后评估的应用准确性。方法 收录2021.7——2023.7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高度疑似病毒性脑炎患者,共计40例,样本入组后先后接受脑电图诊断、头颅CT诊断,并以最终临床确诊(包括脑脊液检查、血培养、MRI等... 探究脑电图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及预后评估的应用准确性。方法 收录2021.7——2023.7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高度疑似病毒性脑炎患者,共计40例,样本入组后先后接受脑电图诊断、头颅CT诊断,并以最终临床确诊(包括脑脊液检查、血培养、MRI等)结果为准,计算并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结果及诊断效能;并详细记录40例受检者的预后水平,评价脑电图应用于病毒性脑炎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40例高度疑似病毒性脑炎患者经最终临床确诊的有34例,脑电图检出32例;头颅CT检出29例。脑电图筛查正常儿童和诊断轻、中、重度病毒性脑炎的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性显著高于头颅CT的筛查结果和不同病情程度的诊断效能,P<0.05。经脑电图检出正常、轻度异常患者的治愈率更高,5例死亡/致残等不良结局均分布于经脑电图检出中度异常、重度异常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病毒性脑炎患者鉴别诊断工作中,脑电图诊断的检出率高于头颅CT检查,且在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诊断工作中,有着更高的诊断效能,除此之外,脑电图检查有利于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鉴别诊断 诊断效能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与预后评估
17
作者 王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45-0048,共4页
本文主要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与预后评估进行研究。探讨了颅内出血的分类和定义、发病率和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基于此,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预后评估方案,研究结果可以表明,临床特征与预后评估密切相关,预... 本文主要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与预后评估进行研究。探讨了颅内出血的分类和定义、发病率和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基于此,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预后评估方案,研究结果可以表明,临床特征与预后评估密切相关,预后评估工具和量表对于预测患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实证依据,并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和干预方案制定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颅内出血 临床特征 预后评估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5种评分方法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乔俊英 张罗丹 +3 位作者 李凡 赵建闯 郭闪闪 张静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2-449,共8页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小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pSOFA)、肺水肿放射学评分(RALE)、急性肺损伤评分(LIS)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小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pSOFA)、肺水肿放射学评分(RALE)、急性肺损伤评分(LIS)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诊断为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80例ARDS患儿,均存在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男45例、女35例,中位年龄12.5(4.0~36.3)月龄。存活组50例、死亡组30例(住院期间死亡16例,放弃后死亡14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氧合指数(OI)较高,转入PICU及诊断ARDS时pSOFA、PRISMⅢ评分较高,诊断ARDS时RALE、LIS评分较高,应用血管活性物质及输血比例较高;总住院时间、P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短,肺内因素比例、PO2/FiO2、PCIS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合并基础疾病组比较,合并基础疾病组诊断ARDS时的pSOFA、PRISMⅢ、RALE、LIS评分较高;PCIS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ARDS时PCIS、pSOFA、PRISMⅢ、RALE、LIS评分预测ARDS患儿死亡的AUC分别为0.73、0.89、0.83、0.80、0.8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CIS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的拟合效果最优(χ^(2)=4.16,P=0.656)。结论 PCIS、pSOFA、PRISMⅢ、RALE、LIS评分均对ARDS患儿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pSOFA评分预测价值最大,PCIS评分的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一致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评分 预后评估 儿童
下载PDF
血清IL-17、IL-23水平对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冰 韩冰 +1 位作者 袁红亮 汪洪波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5期143-147,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对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glycosides,TG)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120例RA患者均采用甲氨蝶呤片联合TG治...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对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glycosides,TG)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120例RA患者均采用甲氨蝶呤片联合TG治疗,其中失访14例,根据治疗后6个月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良好组81例与不良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及其他RA预后可能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RA预后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血清IL-17、IL-23对RA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方法分析血清IL-17联合IL-23预测RA预后的效能。结果:与良好组比较,不良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人类白细胞抗原-DR4(HLA-DR4)阳性构成比,血清IL-17、IL-23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AS28评分、HLA-DR4阳性、IL-17、IL-23均是TG治疗RA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IL-17、IL-23预测RA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2.24 ng/L、140.67 ng/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723;血清IL-17联合IL-23预测RA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Kappa=0.801,P<0.05)。结论:RA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异常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在TG治疗RA的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雷公藤多苷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血糖监测联合血清CysC、HCY检测对糖尿病肾损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3期418-42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糖监测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纳入观察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成单纯糖尿病组43例、早... 目的 探讨血糖监测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纳入观察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成单纯糖尿病组43例、早期DN组27例、临床期DN组10例,同时选取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ysC、HCY,此外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FPG、HbA1c、CysC、HCY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亚组间F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血清CysC、HCY水平比较,临床期DN组>早期DN组>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观察组在FPG、HbA1c、CysC、HCY水平上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清CysC、血清HCY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5.71%,准确度为78.75%,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血清CysC与HCY联合检测对DN的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损伤 血糖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