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虚拟规划联合3D打印模板预塑形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1
作者 黄晨 徐伟 +3 位作者 谢美明 王财儒 邓少林 廖冬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评估虚拟术前规划和3D打印模板预塑形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治疗的髋臼后壁骨折患者29例,根据是否采用术前虚拟规划和3D打印模板分为2组,3D打印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21~5... 目的:评估虚拟术前规划和3D打印模板预塑形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治疗的髋臼后壁骨折患者29例,根据是否采用术前虚拟规划和3D打印模板分为2组,3D打印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21~53岁;基于患者骨盆CT数据采用Mimics和3-Matic软件进行虚拟手术规划,虚拟复位骨折,设计后壁钢板模板及螺钉固定位置,模拟透视记录合适方位以指导术中透视,打印后壁钢板模板和带有后壁骨折块的钢板螺钉模型,然后根据模板预塑形钢板备用。常规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9~55岁;采用常规的方法术中折弯钢板适应骨折区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结果:2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Postel评分,3D打印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行走能力、髋关节活动度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优6例,良5例,可3例;常规组优5例,良5例,可4例,差1例;两组髋关节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虚拟规划结合3D打印模板预塑形钢板技术可缩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复位质量。该技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有效、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后壁骨折 术前虚拟计划 3D打印 预塑形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颌面骨缺损预塑形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柴岗 张艳 +5 位作者 袁捷 胡晓洁 王敏 刘伟 崔磊 曹谊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587-589,共3页
目的: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对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进行预塑形,探讨其在治疗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10只成年杂交犬,均拟行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颌面骨缺损实验研究(下颌骨节段缺损,颅骨全层缺损),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 目的: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对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进行预塑形,探讨其在治疗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10只成年杂交犬,均拟行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颌面骨缺损实验研究(下颌骨节段缺损,颅骨全层缺损),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按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模拟手术,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快速成型机制造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据此制作阴模,填充磷酸三钙高温烧结后制成多孔支架,复合骨髓基质细胞后回植,螺旋CT检测组织工程骨和骨缺损完全匹配情况。结果:10例均按预设计制备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据此制备个性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手术回植和骨缺损完全匹配。结论: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可对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进行预塑形,对未来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缺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组织工程 预塑形
下载PDF
3D预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熊学辉 瞿丹霞 吴雅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2-373,共2页
神经外科手术经常因为病情需要而去除部分颅骨,术后形成颅骨缺损。由于颅骨的不完整,使脑组织失去了屏障作用而易受伤,同时颅骨缺损会影响美观,并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局部疼痛,甚至造成精神及心理障碍,通过颅骨修补手术可以恢复颅骨的... 神经外科手术经常因为病情需要而去除部分颅骨,术后形成颅骨缺损。由于颅骨的不完整,使脑组织失去了屏障作用而易受伤,同时颅骨缺损会影响美观,并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局部疼痛,甚至造成精神及心理障碍,通过颅骨修补手术可以恢复颅骨的完整性和颅内外压力的平衡,恢复外貌,重建患者自信。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使用3D预塑形钛网治疗颅骨缺损病例8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预塑形钛网 颅骨修补 并发症防治
下载PDF
预塑形气管导管在经鼻盲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维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58-758,共1页
关键词 预塑形气管导管 经鼻盲插 气管插管 气道粘膜
下载PDF
预塑形钛网植入对眼眶骨折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桂芬 易丽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与常规钛网手术植入相较,3D打印的预塑形钛网在眼眶骨折修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06/2016-03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72例7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其中预塑形钛网植入组(观察组)40例40眼,常... 目的:探讨与常规钛网手术植入相较,3D打印的预塑形钛网在眼眶骨折修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06/2016-03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72例7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其中预塑形钛网植入组(观察组)40例40眼,常规钛网植入组(对照组)32例32眼。对照组由医师根据经验手工弯制和塑形衬垫钛网植入患侧眼眶;观察组由医师直接在患侧眼眶植入3D打印的预塑形钛网。在术后1、3、6mo复查眼球内陷、复视、眼球运动恢复情况,比较两种方法各观察指标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组内差异,及同一时间点两种材料间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眼球内陷治愈率分别为84%、5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视治愈率分别为80%和7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球运动受限治愈率为73%,对照组治愈率为66%,两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感染,无钛网移位、脱出、变形及排斥等并发症。结论:预塑形钛网植入眼眶骨折患者手术术中无需塑形,可缩短手术时间,重建眶壁确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塑形钛网 眼眶骨折
下载PDF
数字化预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应军 李栋良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0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预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2例颅骨缺损患者应用数字化预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例出现皮下积液,经穿刺抽液、加压... 目的:探讨数字化预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2例颅骨缺损患者应用数字化预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例出现皮下积液,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消失;术后1例早期部分皮瓣边缘发黑,经间断拆线后,愈合良好。68例患者术后第1天恢复至修补术前神经功能水平,无新增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所有患者头颅CT复查显示钛网及钛钉无松动,数字化预塑形钛网塑形好,与颅骨贴合紧密。术后随访11-24个月,无一例发生钛网松动、外露,所有患者外观恢复满意。结论:数字化预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预塑形钛网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下载PDF
3D打印结合预塑形钢板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胫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09-0112,共4页
分析探讨3D打印结合预塑钢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在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收集于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间治疗新鲜闭合性胫骨C型骨折40例患者的病案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案资料中有20例使用3D打印结合塑形钢... 分析探讨3D打印结合预塑钢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在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收集于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间治疗新鲜闭合性胫骨C型骨折40例患者的病案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案资料中有20例使用3D打印结合塑形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将其纳入研究组,另外20例患者采用传统胫骨钢板固定治疗,将其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治疗中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愈合时间、Matta骨折复位以及Johner-wruhs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1.15±1.72)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51±3.08)天;研究组解剖复位总满意度8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45.00%;研究组的解剖复位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Johner-wruhs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打印结合塑形钢板内固定技术用于胫骨骨折的治疗,可以降低术后的出血量和透视的次数,缩短了手术操时间,降低手术的创伤和危险,有利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提高病人的预后,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3D打印 预塑形钢板内固定技术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CT影像导引预穿刺塑形在TIPS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黄金旗 张庆贤 +2 位作者 高晓杰 陈煌 郑景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CT影像导引下预穿刺塑形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接受TIPS术治疗的56例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借助术前CT影像显示的肝静脉和门静脉,设... 目的探讨CT影像导引下预穿刺塑形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接受TIPS术治疗的56例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借助术前CT影像显示的肝静脉和门静脉,设计肝静脉穿刺点(A点)、穿刺角度和方向、预期穿刺的门静脉靶点(B点),精确测量A、B点三维距离,并对穿刺针进行塑形。记录术中门静脉穿刺次数,观察术中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56例患者穿刺次数为(1.68±1.32)次。穿刺1次成功40例(71.4%),2次成功8例(14.3%),4次成功2例(3.6%),4次仍未成功6例(10.7%),其中4例联合门静脉间接造影后穿刺成功,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结合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并置入定位导管后穿刺成功。56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49例(87.5%)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经肝右静脉穿刺50例(89.3%),经肝中静脉穿刺6例(10.7%);穿刺门静脉右支47例(83.9%),穿刺门静脉左支9例(16.1%)。门静脉压由术前(39.46±7.09)cmH_(2)O(1 cmH_(2)O=0.098 kPa)改善至术后(24.95±3.41)cmH_(2)O(t=17.726,P<0.01);门体静脉压差由术前(28.25±5.50)cmH_(2)O改善至术后(16.13±4.32)cmH_(2)O(t=20.017,P<0.01)。未发生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借助CT影像对TIPS穿刺针进行预穿刺塑形,穿刺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硬化 门静脉穿刺 穿刺塑形
下载PDF
钢板预塑形在微创双切口治疗骨盆髋臼前环损伤时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会丽 朱旭 吴学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钢板预塑形方法在微创双切口治疗骨盆髋臼前环损伤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88例前入路微创双切口治疗的单侧骨盆髋臼骨折病例,其中骨盆骨折47例,髋臼骨折41例,根据钢...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钢板预塑形方法在微创双切口治疗骨盆髋臼前环损伤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88例前入路微创双切口治疗的单侧骨盆髋臼骨折病例,其中骨盆骨折47例,髋臼骨折41例,根据钢板是否预塑形及预塑形方法分成4组;A组为对照组,不进行术前钢板预塑形处理,B组以骨骼模型为模板进行塑形,C组以实体标本为模板进行塑形,D组以健侧镜像3D打印为模板进行塑形。术中联合使用微创髂窝入路和耻骨上入路复位骨折并经血管神经下隧道穿板固定,观察各组术中钢板塑形次数,反复钢板塑形和穿板过程中额外出血量,塑形过程中出现钢板断裂及钢板操作过程中损伤血管神经情况,术中钢板塑形所使用时间,以及术后拍摄标准闭孔出口位和髂骨入口位观察钢板与弓状缘和耻骨支的贴合情况。对比分析几种钢板塑形方法的疗效差异,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在术中塑形次数方面,A组(3.2±0.4)明显高于其他3组(1.2±0.5、1.1±0.4、0.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1,P<0.05),B组(1.2±0.5)和C组(1.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8,P>0.05),D组(0.3±0.1)与第B、C组(1.2±0.5、1.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7,P<0.05)。4种方法塑形获得的最终钢板贴合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1,P>0.05)。结论钢板预塑形在微创双切口治疗骨盆髋臼前环损伤时效果明显,使用镜像3D打印模型为模板塑形效果最佳,使用普通骨盆模型塑形也可获得良好效果且代价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髋臼 骨折 钢板 预塑形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下颌前突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明 柴岗 李青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头颅三维模型预塑形钛板,辅助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sagittal splint ramous osteotomy,SSRO)治疗下颌前突畸形,防止髁状突移位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12例下颌前...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头颅三维模型预塑形钛板,辅助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sagittal splint ramous osteotomy,SSRO)治疗下颌前突畸形,防止髁状突移位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12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9~35岁,平均25.6岁。均为Angle Ⅲ类错颌。术前经螺旋CT扫描并重建数据后,采用Z Corp快速成型打印机,以快速成型粉打印头颅三维模型。在下颌骨模型上施行SSRO,以颌板固定远心端骨段的位置,在骨块移动至理想位置后,塑形钛板连接远、近骨段。术中使用预塑形钛板指导骨块移动和固定。结果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顺利完成头颅三维模型制作及钛板预塑形;根据钛板形状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共放置24块钛板,均达完全贴附。术后6周CT三维重建检查示,与术前比较髁状突无位置改变。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平均10.6个月。患者面部比例协调、左右对称,下颌前突畸形均明显改善,牙颌关系稳定,颞颌关节区无不适症状,张口、咀嚼功能良好。 结论SSRO 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头颅三维模型预塑形钛板,在术中能起到导板作用,指导骨块移动,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精确性,显著降低了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下颌前突畸形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 预塑形钛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