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钙/磺达肝癸钠序贯联合双嘧达莫预防性抗凝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1
作者 鄢成静 孙艳 +2 位作者 冷彦飞 周芸 袁飞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磺达肝癸钠序贯联合双嘧达莫预防性抗凝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8例PNS患者,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及...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磺达肝癸钠序贯联合双嘧达莫预防性抗凝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8例PNS患者,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及磷脂酶A2受体抗体分为膜性肾病组(n=73)与非膜性肾病组(n=115)。两组患者均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或磺达肝癸钠序贯联合双嘧达莫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治疗后6个月的肾功能指标[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血栓弹力图指标[反应指数(R时间)、凝血时间(K时间)、血栓最大弹力度(MA)、凝血指数(CI)和α角],以及随访6个月记录血栓事件、出血事件。结果治疗后4周、6个月,两组的白蛋白、eGFR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尿素氮、血肌酐、24 h PRO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R时间、K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MA、CI值和α角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R时间、K时间、MA、CI值和α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膜性肾病组患者的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85%、10.96%,均高于非膜性肾病组(0.87%、3.48%),但两组间血栓事件总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磺达肝癸钠序贯联合双嘧达莫预防性抗凝有利于改善PNS患者的肾功能,缓解高凝状态,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且非膜性肾病患者获益较膜性肾病患者更明显,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病 非膜肾病 低分子肝素钙 磺达肝癸钠 双嘧达莫 预防性抗凝
下载PDF
原发性膜性肾病预防性抗凝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炼 郑星月 +4 位作者 武刘芸 尹琪楠 韩丽珠 雷洋 边原 《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418-423,共6页
原发性膜性肾病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病程早期。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普遍认为低蛋白血症为其独立风险因素,其他风险因素包括蛋白尿、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D-二聚体等。虽然预防性抗凝被认为是原发性膜性肾... 原发性膜性肾病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病程早期。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普遍认为低蛋白血症为其独立风险因素,其他风险因素包括蛋白尿、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D-二聚体等。虽然预防性抗凝被认为是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一般支持治疗,但目前在时机选择、血清白蛋白阈值确定以及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仍存在争议。该文对上述问题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形成该类患者血栓防治标准提供参考,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病 血栓栓塞 预防性抗凝 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探讨利伐沙班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作者 李杨 刘烺飚 +1 位作者 武亚东 牛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4期1504-1507,共4页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住院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VT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抗凝方...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住院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VT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抗凝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120例予常规抗凝,观察组80例予利伐沙班抗凝。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两组间行1∶1匹配,设置卡钳值为0.2,完成匹配后两组各纳入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抗凝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总有效率、出血率、复发率、血栓、肿瘤相关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抗凝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有效率、出血率、复发率及血栓相关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相比,口服优势并不明显,但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VTE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方面同样安全且有效,可以作为围手术期拒绝接受皮下注射或无法耐受皮下注射抗凝患者的替代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性抗凝 利伐沙班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妇科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中的疗效
4
作者 朱冬梅 倪美鑫 +1 位作者 杨阳 卫榕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8期71-73,共3页
目的探究妇科肿瘤患者在采用利伐沙班所呈现出的预防抗凝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06例开展研究。106例患者结合不同的干预措施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常规组76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口服利伐沙... 目的探究妇科肿瘤患者在采用利伐沙班所呈现出的预防抗凝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06例开展研究。106例患者结合不同的干预措施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常规组76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口服利伐沙班方式进行预防性抗凝,常规组在术后做好肢体按摩并穿戴弹力袜。分析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两组干预前的凝血指标差异以及研究组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3.33%)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11.84%),χ^(2)=1.822,P=0.177。在预防干预后研究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测定结果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肿瘤血栓高危患者在临床中应当积极预防抗凝,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可以达到外源性、内源性双方面的预防抗凝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预防性抗凝
下载PDF
预防性抗凝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5
作者 王一海 李正南 +2 位作者 杨康骅 邓刚 曾广轩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20期3006-3008,共3页
目的探究预防性抗凝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预防性抗凝时机不同分为24 h内组、25~48 h组和49~72 h组各20例,... 目的探究预防性抗凝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预防性抗凝时机不同分为24 h内组、25~48 h组和49~72 h组各20例,其抗凝时机依次为骨折后24 h内、骨折后25~48 h、骨折后49~72 h。对比三组干预后D-二聚体水平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24 h内组T1、T2、T3时D-二聚体水平少于25~48 h组、49~72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组术前、骨折后5周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25~48 h组、49~72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25~48 h组、49~72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创伤骨折后尽早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更好抑制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上升,减少后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预防性抗凝时机 D-二聚体水平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刘子康 梁伟 丁国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8期39-44,54,共7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且病理确诊的197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治...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且病理确诊的197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分为预防性抗凝组(n=99)与未预防性抗凝组(n=98),根据抗凝方案差异,预防性抗凝组分为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直接口服抗凝剂(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组及华法林组。比较组间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资料的差异,以及使用抗凝药物6个月后,组间患者的疗效、血栓及出血事件的差异。结果与未预防性抗凝组比较,预防性抗凝组男性比例、年龄、24h尿总蛋白、D-二聚体、血总胆固醇较高,白蛋白(albumin,ALB)、凝血酶Ⅲ活性较低(P<0.05)。两组患者在肾脏病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预防性抗凝组患者的血栓事件比例高于预防性抗凝组(12.2%vs 3.0%,P=0.030),血栓部位以下肢静脉血栓为主;预防性抗凝组出血事件比例高于未预防性抗凝组(15.1%vs 2.0%,P=0.003),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及牙龈出血为主。血栓高风险组(ALB<25g/L)中,未预防性抗凝组血栓事件比例高于预防性抗凝组(9.2%vs 1.0%,P=0.022)。3组比较,华法林组出血比例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DOACs组(33.3%vs 5.7%vs 16.3%,P=0.042)。结论无论何种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DOACs)均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IMN患者发生血栓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肾病 预防性抗凝治疗 出血 血栓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不同剂量预防性抗凝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7
作者 滕港 张芮 +1 位作者 周静 张念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5-102,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剂量预防性抗凝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预防性抗凝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Trials.gov、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剂量预防性抗凝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预防性抗凝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Trials.gov、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COVID-19中应用不同剂量预防性抗凝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范围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26日。在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提取信息并由2名评估人员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使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逐层筛选后纳入8篇文献,包括52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增高预防剂量较标准预防剂量可减少静脉血栓栓塞事件[RR=0.56,95%CI(0.41,0.76),P=0.0002]。两组在全因死亡率、复合疾病进展、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因死亡率亚组分析显示,两组在危重型/非危重型患者、随访时间≥30 d/随访时间<30 d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标准剂量预防相比,增高预防剂量增加大出血、轻微出血事件[大出血:RR=1.73,95%CI(1.15,2.60),P=0.008;轻微出血:RR=2.36,(95%CI(1.32,4.23),P=0.00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标准预防剂量相比,增高预防剂量可减少静脉血栓栓塞事件,但大出血、轻微出血事件风险增大,同时患者在全因死亡率、复合疾病进展及动脉血栓栓塞事件上并未受益。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抗凝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有效 安全 META分析
下载PDF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慧 廖虎 +3 位作者 车国卫 周坤 杨梅 刘伦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7-77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预防肺栓塞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凝时机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肺栓塞的安全...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预防肺栓塞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凝时机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肺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解剖性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共562例,其中56例肺癌患术前12 h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抗凝直到出院;506例患者术后24 h开始应用直到出院。分析围手术期胸腔引流量、术后出血和肺栓塞发生率、肺部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在术前[(11.5±3.9) s,(27.8±3.5) s,(0.96±0.06) s]与术后抗凝组[(11.4±1.4) s,(28.3±4.0) s,(0.98±0.07) s]均无统计学差异(P=0.796,P=0.250, P=0.137);Caprini评分在术前(3.1±1.8)和术后(3.3±1.5)抗凝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104);(2)麻醉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在术前抗凝组[(130.2±53.9) min,(76.8±49.3) mL]和术后抗凝组[(142.2±56.5) min,(73.7±41.6)m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67, P=0.201)。(3)术后72 h总引流量在术前抗凝组[(728.1±505.7) mL]显著高于术后抗凝组[(596.4±373.5) mL](P=0.005),而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1,066.8±1,314.6) mL,(907.8±999.8) mL]无差异(P=0.203);(4)肺栓塞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在术前(1.785%, 1.785%)和术后(0.019%, 0.039%)抗凝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525, P=0.300);(5)皮下气肿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在术前(1.785%, 14.285%)和术后(1.581%, 6.324%)抗凝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989, P=0.085)。结论肺癌患者术前或术后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临床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 肺栓塞
下载PDF
预防性抗凝时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明锋 李光耀 +1 位作者 贾利猛 欧云崧 《肝脏》 2020年第12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预防性抗凝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预防性抗凝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行术中抗凝干预,对照组在术后2 d行抗凝干预。记录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凝血四项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栓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PT、APTT及TT较对照组显著延长,Fib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抗凝较术后2 d抗凝效果更好,有助于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抗凝 乙型肝炎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静脉血栓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成祺 贺占坤 孙习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2期63-63,共1页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及未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9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行预防性抗凝治疗2周后行下肢上行性静脉造影,调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结果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及未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9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行预防性抗凝治疗2周后行下肢上行性静脉造影,调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结果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1.1%,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发生率为47.5%。结论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预防性抗凝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D-二聚体增高的恶性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芳 段宝英 高溧鲜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D-二聚体增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5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63例,检测发现D-二聚体水平增高74例;随机分为抗凝组35例和未抗凝组39例。未抗凝组进行常规化疗及对症治疗;抗凝组在常规化疗及...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D-二聚体增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5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63例,检测发现D-二聚体水平增高74例;随机分为抗凝组35例和未抗凝组39例。未抗凝组进行常规化疗及对症治疗;抗凝组在常规化疗及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抗凝组VTE发生率低于未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D-二聚体水平,降低恶性肿瘤VTE发生率,且不增加临床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抗凝 肿瘤 深静脉血栓 效果 安全
下载PDF
华法林预防性抗凝治疗房间传导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华文 秦锡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2期4905-4906,共2页
目的观察采用华法林对房间传导阻滞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96例房间传导阻滞患者依随机数据表分为三组,每组32例,华法林组采用华法林预防性抗凝治疗;阿司匹林组采用拜阿司匹林预防性抗凝治疗;对照组不采取预防性抗凝... 目的观察采用华法林对房间传导阻滞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96例房间传导阻滞患者依随机数据表分为三组,每组32例,华法林组采用华法林预防性抗凝治疗;阿司匹林组采用拜阿司匹林预防性抗凝治疗;对照组不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所有患者每月复诊1次,随访2年,分别统计三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统计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以及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治疗期间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总的发生率为6.25%最低,阿司匹林组为18.75%次之,对照组为53.12%最高,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square值为19.58,P<0.01)。随访的两年间,华法林组患者的病死率为0,阿司匹林组的病死率为3.12%(1/32),对照组的病死率为9.37%(3/32),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vs 15.62%,χ2=0.143,P>0.05)。结论采取华法林对房间传导阻滞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可以安全、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阿司匹林 房间传导阻滞 脑卒中 预防性抗凝治疗
下载PDF
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梁明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7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抗凝标志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62.71±6.12)分高于对照组的(53.38±6.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bg)为(3.50±0.59)g/L、D-二聚体(D-D)为(0.30±0.04)μg/L、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为(0.59±0.32)AU/ml低于对照组的(4.81±0.59)g/L、(2.66±0.37)μg/L、(1.72±0.53)AU/ml,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水平为(0.66±0.15)U/ml高于对照组的(0.31±0.14)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抗凝标志物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低分子肝素 预防性抗凝治疗 生存预后 抗凝标志物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恶性肿瘤预防性抗凝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菅辉玲 宋永顺 +3 位作者 王俊巧 高丽霞 张益枝 胡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319-321,325,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恶性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中的疗效。方法选择Khorana评分≥3分的血栓高危患者30例(高危组),Khorana评分1~2分的血栓中低危患者20例(中低危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凝血指标差异。高危组给予利伐沙班预防性...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恶性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中的疗效。方法选择Khorana评分≥3分的血栓高危患者30例(高危组),Khorana评分1~2分的血栓中低危患者20例(中低危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凝血指标差异。高危组给予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口服10mg/d),并比较该组用药前,用药4、24h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Ⅹa活性(Anti-Ⅹa)的差异,分析这些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高危组患者用药前较中低危组PT、INR、D-dimer、FDP明显升高(P<0.05),APTT、FIB、TT、AT、Anti-Ⅹ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预防性抗凝4h后PT、INR、APTT、Anti-Ⅹa均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24h与用药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肿瘤血栓高危患者应进行预防性抗凝,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可抑制外源性、内源性两大凝血途径,从而降低血栓风险;不同个体间采用相同剂量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效果差异较大,建议采取个体化预防抗凝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利伐沙班 预防性抗凝 凝血功能
下载PDF
177例恶性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夏水 刘芯 张还珠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血栓发生情况及安全性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177例初治的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抗凝组为化疗+低分子肝素0.3 ml,qd,非抗凝组为单纯化...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血栓发生情况及安全性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177例初治的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抗凝组为化疗+低分子肝素0.3 ml,qd,非抗凝组为单纯化疗。分析患者凝血指标、血栓发生的情况及出血不良事件。结果:预防性抗凝组,化疗后D-二聚体为1554.44±1591.70 ng/mL,较化疗前明显下降;而非抗凝组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栓发生率预防性抗凝组4.1%,非抗凝组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发生距离确诊恶性肿瘤<12个月、>12个月的例数分别为9和2。抗凝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出血事件。结论: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改善高凝状态有一定积极作用,肿瘤患者合并血栓大部分发生在确诊1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预防性抗凝
原文传递
腹部手术预防性抗凝治疗60例体会
16
作者 张宏 郑宇 余修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9期738-738,共1页
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屡见不鲜,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还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一旦形成,单纯抗凝、手术取栓以及系统溶栓的疗效以及安全... 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屡见不鲜,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还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一旦形成,单纯抗凝、手术取栓以及系统溶栓的疗效以及安全性都不尽人意。腹部手术后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防止PTE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抗凝治疗 腹部手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腹部外科手术后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血栓栓塞 手术取栓 肺栓塞
下载PDF
预防性抗凝在部队官兵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燎原 王谨涵 +3 位作者 张萌 何旭 高健 席春生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在部队官兵肾病综合征中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及抗凝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4-07-01~2019-06-30我院收治的被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与IgA...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在部队官兵肾病综合征中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及抗凝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4-07-01~2019-06-30我院收治的被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与IgA肾病的官兵113例,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白蛋白(albumin,ALB)<25 g/L,使用低分子肝素或低剂量华法林;ALB 25~30 g/L,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d。其他类型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NS):ALB<20 g/L,使用低分子肝素或低剂量华法林;ALB为20~30 g/L,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d。随访DVT事件及抗凝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13例官兵中MN 43例(38.1%),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33例(29.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25例(22.1%),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7例(6.2%),系膜毛血管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1例(0.9%),IgA肾病4例(3.5%)。中位随访时间136(30~298)周;中位抗凝时间67(2~208)周。初始治疗时中位血浆白蛋白19.4(10.8~29.6)g/L。2例(1.8%)在治疗开始1周内发生肺栓塞(无法确定原始血栓形成时间),1例(0.9%)治疗过程中因消化性溃疡急诊住院(使用拜阿司匹林),1例(0.9%)月经量增多出现贫血(使用华法林),1例(0.9%)因胃肠道病变(结肠息肉)出现贫血,2例(1.8%)出现抗凝剂相关肾病。结论:预防性抗凝在NS治疗中安全、有效,风险较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预防性抗凝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性抗凝用药时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培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35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性抗凝用药的时机。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12h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观察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2h预防性使...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性抗凝用药的时机。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12h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观察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2h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观察比较2组术后每个患者的平均总失血量(不包括隐性失血)和3个月后彩色超声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彩色超声发现,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抗凝用药能减少术后患者平均总失血量,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影响不大,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抗凝用药更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全髋关节置换术 预防性抗凝用药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术后早期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春花 邱娃如 林瑞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早期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116例,根据早期预防性抗凝开始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术后48 h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早期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116例,根据早期预防性抗凝开始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术后48 h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干预,观察组术后24 h给予相同干预。对比两组术后情况、干预7 d后凝血功能。结果:两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24 h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进行早期预防性抗凝干预,能够较好地预防血栓,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预防性抗凝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妊娠期血栓高危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进展分析
20
作者 谭金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0084-0087,共4页
近几年,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我国怀孕人群人数日益增长,目前,有研究结果显示,孕妇自身处于高凝状态,若妊娠期合并血栓高危因素,则易导致血栓形成而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目前临床上主要将妊娠期血栓高危因素分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或... 近几年,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我国怀孕人群人数日益增长,目前,有研究结果显示,孕妇自身处于高凝状态,若妊娠期合并血栓高危因素,则易导致血栓形成而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目前临床上主要将妊娠期血栓高危因素分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或VTE史、存在与VTE发病相关的合并症、暂时性危险因素、产科及其他危险因素四大类,常见的有剖宫产、高龄、子痫前期、肥胖等。针对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及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等,其中华法林为仅限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预防瓣膜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是预防妊娠期血栓形成的首选抗凝药物,在降低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提升活产率等方面均有着显著优势;普通肝素因其造成的出血风险高、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因其可透过胎盘,故不应用于妊娠期的预防抗凝治疗。本研究就此展开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血栓形成 高危因素 预防性抗凝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