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控制策略
1
作者 李玉丽 任秀丽 +3 位作者 李玉娟 聂进进 陈翠 李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6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地点、锐器种类、暴露源种类分布等,为制定职业暴露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东营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生血液、体液暴露的133名医务工作人员资料,统计分析其职业暴露信... 目的分析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地点、锐器种类、暴露源种类分布等,为制定职业暴露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东营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生血液、体液暴露的133名医务工作人员资料,统计分析其职业暴露信息。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68.42%;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病房,占32.33%;致伤锐器主要为头皮针,占31.58%;最易导致职业暴露的操作环节为操作后将针头放入锐器盒,占38.35%;主要暴露源为乙型肝炎,占48.32%。结论针对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因素,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是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发生风险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预防控制策略
下载PDF
狗常见疾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策略
2
作者 山艳 普强 《今日畜牧兽医(今日宠物)》 2023年第7期46-48,共3页
随着人类与狗之间的紧密互动,狗疾病的传播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关注焦点。本文旨在探讨狗疾病的常见传播途径,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旨在保障狗的健康和人类的公共卫生。这些研究结果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为... 随着人类与狗之间的紧密互动,狗疾病的传播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关注焦点。本文旨在探讨狗疾病的常见传播途径,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旨在保障狗的健康和人类的公共卫生。这些研究结果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人与狗共同生活的健康环境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关注焦点 预防控制策略 防控措施 传播途径 健康 全球性
原文传递
新发人兽共患病及其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8
3
作者 柯昌文 邹丽容 颜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人兽共患病 预防控制策略 新发 感染性疾病 生活周期 西尼罗河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 脊椎动物
下载PDF
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机制及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志刚 霍新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8年第6期505-507,508,共4页
关键词 德国小蠊 预防控制策略 抗药性机制 室内卫生害虫 蟑螂危害 居室环境 生活质量 栖息环境
下载PDF
15万农民健康现况及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成元 胡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247-250,共4页
目的:研究农村居民健康现况,干预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对151530名农民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病率147.96‰,居前十位的疾病分别是血压异常、慢性支气管炎、眼病、鼻及鼻窦疾病、肺气肿、关节炎、耳病、... 目的:研究农村居民健康现况,干预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对151530名农民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病率147.96‰,居前十位的疾病分别是血压异常、慢性支气管炎、眼病、鼻及鼻窦疾病、肺气肿、关节炎、耳病、尿糖阳性、肺心病、慢性肝炎。各乡镇疾病谱结构有所不同。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对某些疾病患病率有显著影响。结论:60岁以上人群是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受教育程度愈低的人群患病率愈高;适度饮酒有益于健康,但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炎、关节炎患者应控制饮酒;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慢性肝炎、冠心痛、关节炎患者应控制吸烟;高血压、肺气肿、鼻及鼻窦疾病,耳病与烟草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提出预防控制策略对控制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为决策者提供可借鉴的材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健康现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控制策略
下载PDF
重庆地区老年肿瘤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尹放 黄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418-542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老年肿瘤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地区4 850例老年人,对其肿瘤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有35例(0.72%)确诊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42例(0.86%),肿瘤发...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老年肿瘤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地区4 850例老年人,对其肿瘤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有35例(0.72%)确诊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42例(0.86%),肿瘤发生率为1.59%。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吸烟、嗜酒、体重指数、肿瘤家族病史、大量摄取脂肪食物、作息时间、水果蔬菜摄取量、每天活动时间均与肿瘤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吸烟、家族病史、脂肪摄取量、水果蔬菜摄取量、作息时间是影响老年肿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是引起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可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群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生活习惯 预防控制策略
下载PDF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风险及其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敏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7期5-10,共6页
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实践中经常会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若干年前,我们认为血液是干净的。但是,随着医院感染及感染性疾病研究的进展,我们认识到,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严重职业危害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健康与职... 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实践中经常会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若干年前,我们认为血液是干净的。但是,随着医院感染及感染性疾病研究的进展,我们认识到,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严重职业危害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健康与职业忠诚度。2009年9月1日起实施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施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的国家标准(全文见本刊网站:www.nursingmanagement.com.cn)。它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是我国职业病职业卫生事业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故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与管理,减少职业暴露和保障职业安全迫在眉睫。本栏目特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负责此项标准起草工作的研究人员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进行解读,介绍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风险及预防的国际进展;并邀请有关专家就护理实践与医院感染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挑战进行分析与讨论,以帮助大家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的内容,指导工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源性病原体 预防控制策略 职业危害 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管理 职业安全教育 医护人员
原文传递
内蒙古自治区疾控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及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壮志 吕亚丽 王艳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9-110,共2页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发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量较多,我们通过及时分析,掌握其发生特点及规律,为及时应对和有效控制事件的发生、发展,预防类似事件的继续出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疾控机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预防控制策略
下载PDF
驻马店市正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及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卫红 张振武 曹付群 《职业与健康》 CAS 2008年第8期790-791,共2页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预防控制策略
下载PDF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凤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4期470-471,共2页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我市艾滋病(AIDS)流行趋势,为制订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对我市的艾滋病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自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我市共发现4例艾滋病感染者病例。在年龄上的分...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我市艾滋病(AIDS)流行趋势,为制订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对我市的艾滋病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自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我市共发现4例艾滋病感染者病例。在年龄上的分布是以青壮年为主,3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其中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途径,2例为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另2例为异性性接触传播。结论我市处于艾滋病低流行区,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但男男同性性行为和吸毒、性滥交流行对艾滋病的感染及传播有很大的潜在性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趋势 预防控制策略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丽红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2269-2270,2277,共3页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通常是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主要病死原因。研究表明HIV可促进Mtb潜在感染的复燃,并加快Mtb自然感染后临床症状的出现。活动性TB的发生加速HIV感染者的疾病进展与死亡。两病相互促...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通常是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主要病死原因。研究表明HIV可促进Mtb潜在感染的复燃,并加快Mtb自然感染后临床症状的出现。活动性TB的发生加速HIV感染者的疾病进展与死亡。两病相互促进,互为影响,给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预防控制策略 艾滋病病毒 双重感染 TUBERCULOSIS HIV感染者 AIDS患者 公共卫生问题
下载PDF
高压氧舱火灾事故预防控制策略的研究
12
作者 刘伟军 赵江 +3 位作者 张千彧 郭惠涵 李帅帅 张恩科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4期143-147,共5页
目的:研究制定高压氧舱火灾事故预防控制策略,提高高压氧舱隐患预防能力和安全管理效率。方法:分析高压氧舱火灾事故发生原因,根据燃烧三要素(火三角)的性质,从严格禁止可燃物、严格控制助燃剂和严格消除火源3个方面,制定高压氧舱火灾... 目的:研究制定高压氧舱火灾事故预防控制策略,提高高压氧舱隐患预防能力和安全管理效率。方法:分析高压氧舱火灾事故发生原因,根据燃烧三要素(火三角)的性质,从严格禁止可燃物、严格控制助燃剂和严格消除火源3个方面,制定高压氧舱火灾事故预防控制策略,结合安全管理实践,制定"高压氧舱安全使用与管理制度"。结果:医院高压氧舱火灾预防控制制度实施后,高压氧舱正常开机率、违规操作率、违禁物品入舱率、未签知情同意书发生率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指标明显改善,违规操作率、违禁物品入舱率和未签知情同意书发生率均降为0;高压氧舱的安全使用率由71%提升到100%,综合管理评价分值由72.25%提升到95.75%,达到了高压氧舱火灾事故的预防控制管理要求。结论:高压氧舱火灾事故预防控制策略可提升高压氧舱医疗安全,规范高压氧舱的业务流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管理,提高设备安全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舱 火灾事故 预防控制策略 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
下载PDF
肺结核的发病现状及预防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蕙 《大医生》 2017年第8期100-100,102,共2页
目的分析肺结核的发病现状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未采取任何预防控制策略干预,研究组(65例)采取预防控制策略干预,对肺结核的发病现状和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探究和评定。结果研究组肺气肿、肺心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 目的分析肺结核的发病现状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未采取任何预防控制策略干预,研究组(65例)采取预防控制策略干预,对肺结核的发病现状和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探究和评定。结果研究组肺气肿、肺心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可显著改善和稳定肺结核患者病情,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和普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预防控制策略 发病现状
下载PDF
肺癌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东亚 徐莉 丁艳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499-1504,共6页
目的:探究肺癌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80例肺癌患者,患者均接受肺癌手术治疗。分析肺癌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单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 目的:探究肺癌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80例肺癌患者,患者均接受肺癌手术治疗。分析肺癌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单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并制订针对性临床预防控制策略。结果:在180例肺癌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率为9.44%(17/180)并纳入研究组,采用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院内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对感染程度分为轻度3例(17.65%)、中度9例(52.94%)、重度5例(29.41%)。余下163例肺癌术后未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60岁、手术时间长、侵入性操作、合并慢性疾病、切口疼痛经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年龄≥60岁、切口疼痛、合并糖尿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癌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因此制订病房环境护理、饮食运动指导、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口腔护理、预防性给使用抗菌药物等临床预防控制策略。结论:高龄、术后切口疼痛、合并糖尿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癌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术后肺部感染,需采取相关有效临床预防控制策略,最大化避免出现术后肺部感染,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临床预防控制策略
下载PDF
浅谈狂犬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昔玉善 金明爱 +3 位作者 巴利萍 李凌艳 秦洪玲 池英实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9期3660-3660,共1页
近年来随着宠物爱好者的日益增多,宠物伤人事件在不断增多,狂犬病疫情也随之逐渐回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现结合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狂犬病的预防控制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预防控制策略 狂犬病 伤人事件 生命安全 人民群众 实践经验 宠物
下载PDF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小卫 李治义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6-57,共2页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及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近5年来的全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心脏病一直位居我国人群死亡疾病的前3位,而冠心病在心脏病死亡构成比中占有重要地位...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及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近5年来的全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心脏病一直位居我国人群死亡疾病的前3位,而冠心病在心脏病死亡构成比中占有重要地位[1].因此,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策略来降低直至消除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策略 吸烟 高血压 肥胖
下载PDF
肺结核的发病现状及预防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卫仁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3期56-57,共2页
目的探析肺结核的发病现状以及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拘留审查所接收香港遣返偷渡人员中有20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后期随访中,200例肺结核患者中,除5例并发肺气肿... 目的探析肺结核的发病现状以及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拘留审查所接收香港遣返偷渡人员中有20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后期随访中,200例肺结核患者中,除5例并发肺气肿、3例并发肺心病外,其余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并且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对肺结核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全面掌握肺结核的发病原因、特征,并且进一步加强肺结核患者的管理,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不仅可以控制患者病情,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出现肺结核的概率,从而达到控制肺结核传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发病现状 预防控制策略
下载PDF
狂犬病发病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8
作者 乔淑敏 朱前春 解西伦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961-961,948,共2页
关键词 狂犬病毒 预防控制策略 严重 发病原因 病死率 初期 疫情 人畜共患传染病 毒感染 养犬
下载PDF
血站待检血液报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策略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伟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4期296-29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站待检血液报废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收取100例血站工作人员,收取时间在2016年11月20日直至2016年12月20日,分析血站待检血液报废影响因素,将血站工作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控制策略,观察组实施预防控... 目的探讨血站待检血液报废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收取100例血站工作人员,收取时间在2016年11月20日直至2016年12月20日,分析血站待检血液报废影响因素,将血站工作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控制策略,观察组实施预防控制策略,将两组实施后的待检血液报废率进行对比。结果收取血站1000份待检血液,对其实施不同的措施后,观察组血站工作人员实施后的待检血液报废率4.00%优于对照组待检血液报废率20.00%(P<0.05)。结论通过分析血站待检血液报废影响因素后,再实施预防控制策略,能显著减少待检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合格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待检血液报废影响因素 预防控制策略 探讨
下载PDF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杰 刘钰 《中国农村卫生》 2020年第14期21-21,共1页
目的:分析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学校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预防能力奠定基础.方法:以本地区学校为研究对象,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获得本地区2017年-2018年学校传染病事件数据库... 目的:分析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学校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预防能力奠定基础.方法:以本地区学校为研究对象,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获得本地区2017年-2018年学校传染病事件数据库,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现状进行调查,采用现场查看、资料收集、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总结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管理对策.结果:在2017年-2018年两年时间中,本地区共发生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起,其中三级事件1起,四级事件6起,无一级与二级事件,均为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包括流行性感冒4起、流行性水痘2起、流行性腮腺炎1起,共有学生病例146例,无死亡病例.通过对学校以及相关防控机构的调查发现,尚未构建完整的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模式,这是造成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的主要原因.结论:目前本地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效果不容乐观,呼吸系统到传染病是主要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在未来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发挥学校以及相关疾病防控机构的作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预防控制策略 呼吸道传染病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