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9篇文章
< 1 2 1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傅小霞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6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究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运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39例。研... 目的:探究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运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实施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应激、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睡眠时间、入睡时长、觉醒次数、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5、7.458、9.918、33.516,P<0.05);研究组患者NE、Cor、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2、7.075、7.647,P<0.05);研究组患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入睡时长、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4.746、2.200,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69、17.864,P<0.05)。结论: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消除患者心理应激,促进负性情绪减轻,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颅内肿瘤切除术 应激系统理论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儿童神经纤维瘤病1型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进展
2
作者 刘美伶 周亚兵 王晓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6,共8页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1,NF1)好发于儿童,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NF1的外显率几乎是100%,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1,NF1)好发于儿童,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NF1的外显率几乎是100%,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神经纤维瘤。NF1在颅内能引起肿瘤性病变,后者按照病理学依据可分为低级别肿瘤、高级别肿瘤和类似肿瘤病变。合并NF1的颅内肿瘤多为低级别肿瘤,视路胶质瘤最为多见,其次是脑干胶质瘤,其余部位和类型的肿瘤也有所发生;高级别肿瘤并不常见。而类似肿瘤病变即不明明亮物体虽不是肿瘤,但却是NF1儿童最常见的具有部分肿瘤性质的颅内异常病变。这些肿瘤性病变可通过观察、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处理,不同病变的最佳处理方式不同,其预后也有所不同。目前针对儿童NF1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方式还有所争议。该文就此种病变的特点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大众对NF1肿瘤性病变的认知水平,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方案,推进NF1患者完善神经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颅内肿瘤性病变 儿童 治疗
下载PDF
增强T2 FLAIR序列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梁泓中 郭睿 肖运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3,共7页
在颅内肿瘤诊疗过程中,对比增强MRI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临床上颅脑MRI增强检查首选T1WI序列。长期以来,增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被认为是评估软脑膜疾病和脑转移瘤的辅助序列。近年... 在颅内肿瘤诊疗过程中,对比增强MRI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临床上颅脑MRI增强检查首选T1WI序列。长期以来,增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被认为是评估软脑膜疾病和脑转移瘤的辅助序列。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增强T2 FLAIR序列在血脑屏障、血软脑膜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血眼屏障、血迷路屏障及淋巴系统损伤相关疾病的检出、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增强T2 FLAIR序列尽管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原因包括:(1)增强T2 FLAIR适用的疾病谱尚未完全阐明,(2)增强T2 FLAIR的规范扫描参数尚未确定,(3)增加MRI检查时间等。本文针对增强T2 FLAIR序列的技术特点、正常影像表现以及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以后进一步科研、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下载PDF
多维度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住院患者心理及睡眠的影响
4
作者 邓华 白冰 郝倩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多维度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住院患者心理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肿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多维度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 目的:探讨多维度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住院患者心理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肿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多维度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两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SQI量表睡眠时间、质量、效率、入睡时间、药物、入睡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心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颅内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心理干预 颅内肿瘤 住院患者 心理 睡眠
下载PDF
颅内肿瘤病人术后住院期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5
作者 杨琴 张明月 +4 位作者 严静 孙启媛 张锐 付晓凡 唐智勇 《全科护理》 2024年第7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深入探讨颅内肿瘤病人术后住院期间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颅内肿瘤病人术后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Colaizzi方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9个亚主题,即术后生理不适:疼痛、睡眠障碍;沉... 目的:深入探讨颅内肿瘤病人术后住院期间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颅内肿瘤病人术后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Colaizzi方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9个亚主题,即术后生理不适:疼痛、睡眠障碍;沉重的心理负担:负性情绪、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感、家庭经济压力大、对家人的愧疚伴随自身价值感缺失、社交回避;不同的疾病应对方式充满希望、积极面对、消极应对;缺乏术后康复知识,渴望获得医护支持。结论:颅内肿瘤病人术后面临诸多不适与压力,医护人员应根据颅内肿瘤病人术后的生理状况及心路历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支持,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术后 住院期间 真实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降钙素原、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任艳霞 商留杰 高亮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331-333,338,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颅内肿瘤切除术后是否并发重症肺炎将65例颅内肿瘤患儿分为观察组(n=30,并发重症肺炎)和对照组(n=35,未并发重...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颅内肿瘤切除术后是否并发重症肺炎将65例颅内肿瘤患儿分为观察组(n=30,并发重症肺炎)和对照组(n=35,未并发重症肺炎)。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TLR4、PCT、HMGB1对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3天、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7天的患儿比例及TLR4、PCT、HMG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3天、ICU住院时间≥7天及TLR4、PCT、HMGB1升高均是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LR4、PCT、HMGB1预测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AUC分别为0.838、0.955、0.827。结论TLR4、PCT、HMGB1可作为预测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降钙素原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颅内肿瘤 重症肺炎
下载PDF
振动排痰仪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在颅内肿瘤开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郑燮 《医疗装备》 2024年第3期145-147,154,共4页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仪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在颅内肿瘤开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78例颅内肿瘤开颅术后患者,参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翻身拍背护理,观察组予以振...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仪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在颅内肿瘤开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78例颅内肿瘤开颅术后患者,参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翻身拍背护理,观察组予以振动排痰仪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排痰疗效、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排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排痰仪联合正念减压疗法能够提高颅内肿瘤开颅术后患者的排痰效果,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排痰仪 正念减压疗法 颅内肿瘤
下载PDF
疼痛管理方案对颅内肿瘤围术期患者疼痛及自我效能的改善作用
8
作者 刘景云 杨靖 +2 位作者 王秋钰 王伟 魏建伟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105-107,112,共4页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方案对颅内肿瘤围术期患者疼痛及自我效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颅内肿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围术期以常规疼痛护理干预的患者34例纳入对照组,围术期以疼痛管理方案干预的患者34例...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方案对颅内肿瘤围术期患者疼痛及自我效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颅内肿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围术期以常规疼痛护理干预的患者34例纳入对照组,围术期以疼痛管理方案干预的患者34例纳入观察组,统计两组一般资料、术后疼痛程度、自我效能感评分、应激反应、满意度。结果术后1d,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d、7d,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两组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d、7d,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均较术后1d明显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d、7d,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较术后1d明显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06%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2.35%(P<0.05)。结论疼痛管理方案可减轻颅内肿瘤围术期患者疼痛程度和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满意度,对患者术后病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围术期 疼痛 自我效能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原发性颅内肿瘤临床分布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
9
作者 李莎莎 黄华玮 +3 位作者 袁媛 西宇翠 张冉 候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54-658,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颅内肿瘤的临床分布,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市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961例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分布,统计术后并发症... 目的观察原发性颅内肿瘤的临床分布,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市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961例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分布,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出现并发症和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61例患者中胶质瘤363例,脑(脊)膜瘤231例,鞍区肿瘤158例,神经鞘瘤142例,其他类型肿瘤67例。肿瘤部位:幕上肿瘤679例,幕下肿瘤282例。27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发生率29.03%。其中颅内感染、肺部感染、低钠血症、下肢静脉血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发生率分别为9.37%、5.41%、4.99%、4.47%、4.27%。手术后,患者的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P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ion of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前,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和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肿瘤部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凝血功能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颅内肿瘤的常见类型包括胶质瘤、脑(脊)膜瘤,鞍区肿瘤,神经鞘瘤等。手术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肺部感染、低钠血症、下肢静脉血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肿瘤部位、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凝血功能异常均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颅内肿瘤 临床分布 胶质瘤 脑(脊)膜瘤 神经鞘瘤 术后并发症 凝血功能 颅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压力抗栓泵联合渐进式运动训练对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郝若淇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联合渐进式运动训练对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接收的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82例,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栓预防管理,观...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联合渐进式运动训练对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接收的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82例,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栓预防管理,观察组接受常规血栓预防管理+压力抗栓泵+渐进式运动训练管理。观察两组术毕、术后2周的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变化,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毕两组的各项凝血指标和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4.88%和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常规血栓预防管理的同时给予压力抗栓泵联合渐进式运动训练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加快血流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抗栓泵 渐进式运动训练 颅内肿瘤切除术 凝血指标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正念减压疗法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11
作者 谷晓琳 柏晓燕 陈璐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5852-15857,共6页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焦虑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颅内肿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疗法。干...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焦虑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颅内肿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疗法。干预从住院至出院整个围手术期约14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及自我效能(GSE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减轻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及不适,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减压 颅内肿瘤 焦虑 抑郁 自我效能
下载PDF
应激系统理论干预应用于微创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顾华兰 周丽华 戴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6期125-129,共5页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行应激系统理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于阜宁县人民医院接受微创颅内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参照组围手术...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行应激系统理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于阜宁县人民医院接受微创颅内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参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行应激系统理论护理。应用成人版Munro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脑出血功能转归评分量表(ICH-FOS)、手术室护理质量量表(GPNC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手术压疮风险程度、脑功能转归情况及干预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Munro压疮风险评估量表、ICH-FOS、GPN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unro压疮风险评估量表、ICH-FOS评分低于参照组,GPNC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应激系统理论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压疮风险,并促进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手术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颅内肿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 应激系统理论
下载PDF
MDT联合CBL教学模式在颅内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阴鲁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5期0136-0139,共4页
探究多学科协作(MDT)联合案例教学法(CBL)在颅内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对实习生理论知识储备、临床实践操作以及学习兴趣、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提升的影响。方法 将2021.01~2022.12期间于我院实习的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06为中... 探究多学科协作(MDT)联合案例教学法(CBL)在颅内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对实习生理论知识储备、临床实践操作以及学习兴趣、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提升的影响。方法 将2021.01~2022.12期间于我院实习的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06为中心时间点进行分组,在这之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5名学生组成对照组,在这之后采用MDT联合CBL教学模式的25名学生组成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结果 观察组理论成绩与实操成绩为(87.11±3.46)、(86.92±3.19),均高于对照组(81.63±3.17)(80.69±3.01),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案例分析能力、规范临床诊疗流程、促进团队有效合作、掌握基本处理要点、加强文献检索整合、深化知识记忆理解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全面性及教学启发性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联合CBL教学模式在颅内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可起到提高实习生考核成绩,激发实习生学习兴趣、提升实习生能力与素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案例教学法 颅内肿瘤 临床教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容积调强和射波刀在颅内肿瘤不规则病灶立体定向放疗中对剂量跌落梯度和适形指数的影响
14
作者 陈杰添 程涛 +6 位作者 陈科权 徐海欢 梁维朝 许耀灿 梁幸 姚红华 梁永 《医药前沿》 2023年第8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容积调强和射波刀在颅内肿瘤不规则病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对剂量跌落梯度和适形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8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15例因为原发性颅内肿瘤不规则病灶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CT定位图像... 目的:探讨容积调强和射波刀在颅内肿瘤不规则病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对剂量跌落梯度和适形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8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15例因为原发性颅内肿瘤不规则病灶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CT定位图像,对每例图像分别进行射波刀(CK)放疗计划与容积调强(VMAT)放疗计划,将放疗计划相关数据分别纳入CK组与VMAT组。统计两组的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剂量跌落梯度体积、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并绘制剂量跌落曲线。结果:适形指数(CI)VMAT组优于CK组,均匀指数(HI)CK组大于VMAT组。CK组从处方剂量的100%向20%跌落的体积显著性小于VM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处方剂量10%的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组的剂量跌落速度比VMAT组更快。CK组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脑干、左眼球、右眼球、左视交叉、右视交叉及视神经的最大剂量(Dmax)均小于VM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颅内肿瘤不规则病灶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适形指数VMAT放射治疗优于CK放射治疗;相比于VMAT放射治疗,CK放射治疗的剂量跌落更为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不规则病灶 容积调强放射治疗 射波刀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颅内肿瘤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胡涛 宋新 +3 位作者 孙雨雨 赵艺涵 于成龙 包权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在颅内肿瘤手术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并保护颅内其他组织,关键在于对颅内肿瘤的精准定位。术中精准定位是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成功的关键。设备辅助定位是目前主要的定位方法。本文主要对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神经导... 在颅内肿瘤手术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并保护颅内其他组织,关键在于对颅内肿瘤的精准定位。术中精准定位是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成功的关键。设备辅助定位是目前主要的定位方法。本文主要对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神经导航系统等颅内肿瘤术中常用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超声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神经导航系统 定位
下载PDF
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护理对颅内肿瘤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16
作者 范勲香 宋云梅 +2 位作者 康丽钦 朱丽平 潘希雪 《循证护理》 2023年第24期4532-453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护理对颅内肿瘤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82例颅内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护理,共... 目的:探讨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护理对颅内肿瘤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82例颅内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护理,共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后康复优良率及护理前后Fugl-Meyer功能量表(FMA)、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干预组术后康复优良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FMA、MBI评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护理有助于提高颅内肿瘤病人术后康复优良率,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KING达标理论 康复 运动功能 护理
下载PDF
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17
作者 刘文娟 杨淑苹 +2 位作者 夏维娜 张冬子 睢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7期146-149,共4页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脑肿瘤切除术的120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60例,...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脑肿瘤切除术的120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60例,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低于对照组,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评价、自我接纳、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提升自我接纳度和希望水平,促使其积极应对问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认知行为干预 颅内肿瘤
下载PDF
围术期营养管理对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18
作者 汪静旗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9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营养管理对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宣城市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5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对125例患者进行分组,将2019年12月—2020... 目的探讨围术期营养管理对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宣城市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5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对125例患者进行分组,将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营养管理,分别记录入院时和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出院1个月时,研究组患者中3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少于对照组患者中的10例(P<0.05);且研究组患者血液内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含量高于出院1个月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围术期营养管理能够改善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营养管理 营养状况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治疗颅内肿瘤12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军 段云平 +5 位作者 于志斌 郑洪柱 韩军 陈岩 张安福 赵宗位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氩氦刀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12例较大的颅内肿瘤(胶质母细胞瘤7例,脑膜瘤3例,星形细胞瘤2例,最大径为5.5~12cm。)的治疗中,依肿瘤大小选择合适的冷冻刀进行冷冻,在20s内达到-140℃左右,维持5min后快速复温达3... 目的 探讨氩氦刀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12例较大的颅内肿瘤(胶质母细胞瘤7例,脑膜瘤3例,星形细胞瘤2例,最大径为5.5~12cm。)的治疗中,依肿瘤大小选择合适的冷冻刀进行冷冻,在20s内达到-140℃左右,维持5min后快速复温达37℃。如此冷冻-复温重复进行2~3次。然后按冷冻范围切除肿瘤。术后常规放、化疗,并予跟踪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11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出血极少。3例胶质母细胞瘤和1例垦形细胞瘤分别于术后第7个月(2例)、9个月、12个月复发,其中2例已死亡。其余8例已随访11~13个月,尚无复发迹象。结论 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氩氦刀进行冷冻处置,可以极大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延缓恶性肿瘤的复发。但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氩氦刀 冷冻治疗 颅内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