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淋巴系统在TBI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1
作者 刘婷婷 黄晓飞 喻安永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8期820-824,共5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发病率高,且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不佳,故对其有效治疗方案的探索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脑内中存在类淋巴系统,其可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和毒物,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功能恢... 创伤性脑损伤(TBI)发病率高,且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不佳,故对其有效治疗方案的探索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脑内中存在类淋巴系统,其可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和毒物,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功能恢复过程。类淋巴系统在TBI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不断被揭示,但目前关于类淋巴系统与创伤性脑损伤的联系研究还较少,本文综述了类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创伤性脑损伤 水通道蛋白-4 TBI后遗症 颅脑代谢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转氨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姚士伟 钱芳 崔培林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92-393,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与病情轻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24 h内测定各项肝功能指标: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与病情轻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24 h内测定各项肝功能指标: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分析其病情轻重程度及预后与转氨酶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出现ALT、AST水平升高,与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r=0.527,0.608,P<0.05),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287,-0.439,P<0.05).结论 转氨酶水平测定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代谢 转氨酶类/代谢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后血清中MMP-9、S-100B蛋白的表达对颅脑损伤预后及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季林 盛罗平 +3 位作者 陈仁辉 陆林其 陈华 丁建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中S-100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对TBI严重程度、预后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入选120例TBI患者,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进行分组、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中S-100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对TBI严重程度、预后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入选120例TBI患者,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进行分组、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伤后1、3、5、7d血中S-100B和MMP-9蛋白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清S-100B和MMP-9蛋白浓度水平,及其与TBI入院时GCS评分、患者伤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及头颅CT提示脑水肿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TBI组血清中S-100B和MMP-9蛋白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同一时间内比较,重度TBI组血清中S-100B和MMP-9蛋白水平较轻度TBI组明显升高(P<0.05);S-100B和MMP-9蛋白水平与TBI患者严重程度和脑水肿体积呈正相关,与GCS和GOS评分呈负相关.TBI患者恢复不良组24例,血清S-100B蛋白浓度(1.353 ±0.0534) ng/ml,MMP-9蛋白浓度(2.032±0.0463) ng/ml;恢复良好组96例,血清S-100B蛋白浓度(0.495 ±0.0521)ng/ml,MMP-9蛋白浓度(0.963 ±0.0354) ng/ml,恢复不良组与恢复良好组之间血清S-100B和MMP-9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S-100B和MMP-9蛋白测定可作为判断TBI患者严重程度、预后及脑水肿的重要指标,为TBI救治提供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代谢/治疗/并发症 S100蛋白质类/代谢 基质金属蛋白酶9/代谢 脑水肿/代谢/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继发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孙长忠 朱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预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继发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BDNF组(n=42)。通过改良Feeney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苏醒后BDNF...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预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继发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BDNF组(n=42)。通过改良Feeney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苏醒后BDNF组即予以腹腔注射0.5μg/μlBDNF,对照组则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BDNF。根据伤后处死时间分为1、3、6、12、24h.3d和7d共7个亚组,每亚组各6只。每亚组随机取3只大鼠处死,取挫伤灶周围组织行脑组织匀浆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GSH)测定;剩余的3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挫伤灶周围脑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TUNEL法观察脑挫伤灶周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DNF组颅脑损伤后1h可见NF—κB065蛋白明显表达,3—12h表达逐渐加强,并于24h达到高峰,3~7d表达稍减弱,但仍为高表达状态;BDNF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颅脑损伤后凋亡细胞数较BDNF组多,而BDNF组各时点MDA、SOD、GSH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阳性率与MDA含量水平均呈正相关(r1=0.947,P〈0.01;r2=0.961,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降低NF-KBp65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水平,控制细胞凋亡,减少或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代谢/药理学 颅脑损伤/代谢/药物疗法 氧化性应激/药物 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原文传递
非诺贝特对大鼠颅脑损伤后核转录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长忠 王永青 +2 位作者 彭余江 邵波 余智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干预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NF-κB p65、IL-6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98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诺贝特组( n =49)及对照组( n =49),前者通过改良Feeney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后立...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干预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NF-κB p65、IL-6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98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诺贝特组( n =49)及对照组( n =49),前者通过改良Feeney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后立即予以非诺贝特60 mg/(kg·d)灌胃,对照组则建立模型后予生理盐水2 ml/( kg·d)灌胃,以后各组分别每24小时灌胃一次等量非诺贝特/生理盐水,直至动物被处死,根据伤后处死时间分为1、3、6、12、24 h、3 d和7 d共7个亚组,每亚组各7只。取损伤灶周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挫伤灶周围脑组织中NF-κB p65及IL-6蛋白表达情况,同时采用TUNEL法观察并比较脑挫伤灶周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非诺贝特组NF-κB p65及IL-6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 P <0.05),且两组中二者均呈正相关( P <0.01);同时非诺贝特组脑组织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 P <0.05)。结论颅脑损伤后非诺贝特可能通过降低NF-κB p65活性,控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脂芬/药理学 颅脑损伤/药物疗法/代谢/病理学 NF-κB/代谢 白细胞介素6/代谢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急性颅脑外伤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戚佳飞 施小燕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变化以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并发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23例单纯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于入院时检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变化以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并发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23例单纯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于入院时检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imer),根据病人的GCS评分、受伤类型、治疗6个月后格拉斯预后评分、及外伤1周内有无继发外伤性脑梗死和迟发性颅内出血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凝血功能及D—dimer值。结果D—dimer值在不同GCS评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颅脑损伤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组与无梗死组相比胛缩短(P〈0.05)、Fbg值低(P〈0.05)、D—dimer值明显升高(P〈0.01),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颅内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相比Pr明显延长(P〈0.01)、APTr延长(P〈0.05),Fbg值低(P〈0.05)、D.dimer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的伤情、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有一定的关联,但不稳定。D—dimer是早期判断颅脑损伤预后的较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病理学/代谢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代谢 预后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迟发性颅内出血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钱佳栋 刘凤强 徐德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416-1417,共2页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迟发性颅内出血(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DTIH)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测定病例组伤后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病例组105例中38例行急诊手术,余67例...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迟发性颅内出血(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DTIH)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测定病例组伤后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病例组105例中38例行急诊手术,余67例行保守治疗,其中有迟发性颅内出血组21例,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46例,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结果 病例组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有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P〈0.01).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截断点(cut-off point)的D-二聚体值为4013.5 ng/ml.结论 颅脑损伤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用于预测迟发性颅内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代谢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代谢 颅内出血/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