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滑脱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早期钛网下沉一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谭麒麟 唐尚权 徐新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52-53,共2页
病人,女,50岁。因多关节肿痛9年,加重伴四肢麻木无力1个月,于2017年3月入院。体格检查:四肢多关节畸形压痛,颈椎4~7棘突压痛,四肢肌张力高,霍夫曼征阳性,胸骨角水平以下肢体浅感觉减退,巴氏征阳性。肺部CT检查提示双下肺基底段支气管扩... 病人,女,50岁。因多关节肿痛9年,加重伴四肢麻木无力1个月,于2017年3月入院。体格检查:四肢多关节畸形压痛,颈椎4~7棘突压痛,四肢肌张力高,霍夫曼征阳性,胸骨角水平以下肢体浅感觉减退,巴氏征阳性。肺部CT检查提示双下肺基底段支气管扩张并两下肺感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Ⅲ导联、avf导联见Q波,ST-T改变。颈椎MRI检查示颈3椎体滑脱并椎管狭窄,颈4/5椎体后缘骨赘增生,脊髓受压缺血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钛网下沉
原文传递
3D打印人工椎体与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树虹 王建华 +1 位作者 孙贺 吴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6-433,共8页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5例术中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观察组),25例术中应用传统钛笼植骨(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随访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次全切除节段椎间高度(H1、H2)、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及T1倾斜角,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影像学参数;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应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颈部疼痛.根据Kandziora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4.16±4.95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2.60+5.91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椎体间高度、C2-7 Cobb角、C2-7 SVA及T1倾斜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19例人工椎体存在下沉,下沉距离为0.1~0.9mm,无严重下沉患者;对照组20例钛笼下沉,下沉距离为1.3~3.5mm,有4例严重下沉患者;观察组人工椎体下沉距离小于对照组钛笼下沉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ACCF时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和传统钛笼植骨均可恢复椎体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性及颈椎生理曲度;3D打印人工椎体能够减缓术后支撑假体的沉降,进而维持减压椎体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前路切除减压融合术 3D打印人工 传统钛笼 疗效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加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杨 张玉良 +1 位作者 籍剑飞 陆建强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4期1353-1355,共3页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由于颈椎椎体及相关软组织结构退变而导致的椎管狭窄、脊髓压迫和脊髓继发性损害疾病。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同定已成为治疗CSM的常规术式。南于手术疗效的差异性,
关键词 脊髓型 前路切除减压 疗效分析 融合治疗 融合 前路手术减压 脊髓继发性损害 软组织结构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剑军 熊建卫 +1 位作者 鄢义云 刘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5期34-39,共6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8例多节段脊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8例多节段脊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ACCF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下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颈椎疼痛程度、颈椎曲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两组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及颈椎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JOA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颈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8%,低于对照组的16.95%(P<0.05)。结论:与ACCF术比较,显微镜下ACDF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改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颈椎疼痛,调节颈椎曲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显微镜下 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 前路切除融合术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艾义翔 刘俭涛 +7 位作者 郝定均 龚禧 朱以涵 李幸橼 张熙伟 王考 孙佳俊 张淑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 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性眩晕
下载PDF
钩椎关节拐点辅助定位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截骨融合术与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治疗伴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6
作者 余秋宇 马俊 +5 位作者 杨旭 陈康 李磊 韩尧政 苏林涛 康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1129,共9页
目的:将以钩椎关节拐点为辅助定位标记点的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截骨融合术(anterior intervertebral osteotomy and fusion,AIOF)与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伴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临床... 目的:将以钩椎关节拐点为辅助定位标记点的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截骨融合术(anterior intervertebral osteotomy and fusion,AIOF)与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伴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0例伴椎间隙狭窄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IOF组与ACCF组。AIOF组38例,年龄51.2±16.3岁,随访时间为21.2±7.2个月;ACCF组42例,年龄54.0±13.2岁,随访时间为24.3±8.1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手术节段等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析患者的围术期情况;通过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部视疼痛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差异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通过X线、CT以及MRI测量脊髓直径、椎管面积、椎间孔面积、颈椎前凸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AIOF组手术时间106.1±35.4min,术中出血量50.6±12.3mL;ACCF组手术时间121.4±42.3min,术中出血量150.3±37.7mL,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IO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ACC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AIOF组JOA评分改善率为(72.3±10.4)%,VAS评分为0.8±0.6分;ACCF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3.7±12.1)%,VAS评分为1.2±0.7分,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IOF组患者的脊髓直径、椎管面积和颈椎ROM分别为5.4±1.1mm、128.2±10.1mm2、25.3°±6.3°,ACCF组分别为5.2±0.7mm、126±12.0mm2、24.2°±4.4°,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椎间孔面积与颈椎前凸角(AIOF组49.7±8.8mm2、14.8°±4.8°vs ACCF组35.9±7.6mm2、6.7°±4.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IOF组1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ACCF组中有1例脑脊液漏、2例C5神经根麻痹、1例吞咽困难、2例融合失败,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伴有颈椎间隙狭窄的颈椎病患者,AIOF在钩椎关节拐点辅助定位下比ACCF更安全地实现椎管内及椎间孔的减压,重建颈椎曲度,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椎间孔减压充分以及术后颈椎曲度改善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拐点 减压 前路间隙截融合术 前路融合术
原文传递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下颈椎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改平 陈楠心 +3 位作者 宋燕美 陈二云 马童 凃意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4,共8页
目的建立人体下颈椎C3~7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前路椎体C5节段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颈椎C3~7节段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3~7节段下颈椎原始... 目的建立人体下颈椎C3~7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前路椎体C5节段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颈椎C3~7节段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3~7节段下颈椎原始模型。对术后模型分别施加0.5、1.0、1.5、2.0 N·m扭矩,分析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时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关节突关节最大应力与内固定器械整体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后,C5重建节段ROM随扭矩的增大而增加,与无损模型在1.0 N·m、预载荷50 N工况下相比,C5重建节段、C3~4,C6~7和C3~7节段ROM分别下降81%、62%、58%和80%;C5重建节段后方关节突关节最大应力减小,临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应力显著升高;钛网应力主要分布于运动受压侧,螺钉根部承受较大载荷。结论 ACCF术式会较大提升颈椎稳定性,降低手术节段后方关节突关节应力,对于减缓因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压迫有较好疗效。研究结果可为ACCF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切除减压融合术 钛网 钢板螺钉固定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单节段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晓伟 徐海栋 +3 位作者 刘刚 孙国静 康文博 许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3-765,共3页
对于压迫范围为连续型二节段的颈椎病患者,若其椎间隙严重狭窄,或合并经椎间隙难以切除的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及巨大骨赘,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鄄CF)可提供较... 对于压迫范围为连续型二节段的颈椎病患者,若其椎间隙严重狭窄,或合并经椎间隙难以切除的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及巨大骨赘,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鄄CF)可提供较大的操作和减压空间。为了降低ACCF术中切除椎体大部分骨性结构导致术中出血增加、颈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Groff等[1]提出了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PWCF)的概念,袁文等[2]、唐步顺等[3]的研究也证实了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自2009年开始对符合PWCF指征的33例连续型二节段颈椎病患者实施了该术式,对术后1年的临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切除 减压融合术 病患者 单节段 疗效观察 治疗 后纵韧带 间盘钙化
原文传递
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颈椎三维活动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高中洋 宋辉 +3 位作者 李宇欢 欧阳鹏荣 王一斌 贺西京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6±13.3)岁。患者术前经问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均行单节段ACCF手术进行治疗。通过三维颈椎活动度测量仪对患者手术前后颈椎三维活动度进行比较,并采用JOA评分和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入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9.4±1.6)个月。术后3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前比较,除左旋转外,其他方向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前比较,6个方向上的活动度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右侧屈、左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后3个月比较,后伸方向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9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后6个月比较,后伸、右侧屈、左侧屈及左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单节段ACCF术后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变化表明,术后短期内活动度下降,之后活动度增加并优于术前水平,同时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但术后近期和远期活动度变化以及多节段ACCF术后活动度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前路切钛网融合术 活动范围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前后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秀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4期584-584,共1页
关键词 前路切除融合术 护理 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晓春 谢恩 郝定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21期2597-2598,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477例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颈椎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477例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结论运用术前和术后科学的护理方法,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恢复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前路切除减压钛板内固定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忠仁 卢斌 +1 位作者 曾浩然 廉克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期88-89,92,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JOA评分及颈椎... 目的探讨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JOA评分及颈椎矢状面活动度(ROM)变化情况。结果 3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16±0.48)h,平均术中出血量(239.83±24.16)m L,平均住院时间(4.75±1.39)d,患者骨性融合率97.30%。5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3例患者出现取骨区疼痛,全部患者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ROM、JOA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ROM显著低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选择性切除 分节段减压 融合术 多节段 脊髓型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加颈椎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椎病
13
作者 朱维钦 林建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2年第2X期89-91,共3页
目的: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加颈椎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颈椎钢板固定,术后行X线检查。结果:有53例得到随访,其中51例取得骨性愈... 目的: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加颈椎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颈椎钢板固定,术后行X线检查。结果:有53例得到随访,其中51例取得骨性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及植骨后辅以钢板内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有助于脊髓型型椎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切除减压 钢板内固定 治疗 脊髓型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自体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体会
14
作者 刘庆兰 杨秀敏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前路 融合术 手术配合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刘枫 王露露 +1 位作者 杨忠利 汪银魁 《大医生》 2024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ACCF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ACD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和脊柱功能评分、生物力学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2~C7 Cobb'角和颈椎总活动度(ROM)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MCSM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 前路切除融合术 多节段脊髓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子斌 赵伟 +1 位作者 吕乔 董锡亮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0期90-90,92,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情况。方法分析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治疗Ⅰ组(颈前路减压+M...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情况。方法分析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治疗Ⅰ组(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组)13例和治疗Ⅱ组(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组)10例。结果两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前凸角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的前凸角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MC+ 融合融合 切除 钛板置入内固定 单节段 脊髓型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早期塌陷的探讨 被引量:35
17
作者 徐建伟 贾连顺 +3 位作者 陈德玉 谭军 陈雄生 袁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267-1269,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患者钛网应用优缺点。方法 :5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病变累及 2个间隙 49例 ,3个间隙 5例 ,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并辅以 4种不同带锁钢板内固定 ,其中Orion钢板 2 5例...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患者钛网应用优缺点。方法 :5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病变累及 2个间隙 49例 ,3个间隙 5例 ,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并辅以 4种不同带锁钢板内固定 ,其中Orion钢板 2 5例 ,Zephir钢板 1 1例 ,Coddman 1 0例 ,CSLP钢板 1 1例。对其疗效及钛网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57例中 51例获 6~ 1 7月随访 ,植骨均在 1 2周达到临床愈合 ,3例患者在术后 6周发生钛网下沉 ,颈椎椎间高度降低 ,颈椎曲度减小 ,但术后病人主观感觉满意 ,3月后复查未见进一步下沉。结论 :钛网植骨比自体髂骨植骨有优越之处 ,但有发生下沉的可能。正确处理终板、合适的撑开高度、修剪面进行适当处理以及选择全锁定钢板 ,以降低下沉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切除 前路减压 钛网 钻质网笼 早期塌陷 带锁钢板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制网状接骨板植骨的对比和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卫平 刘长安 +4 位作者 钱宇航 步建立 冯志军 康强军 张壮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制网状接骨板植骨内固定患者钛制网状接骨板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14 7例脊髓型颈椎病 ,6例颈椎损伤患者 ,病变累及 2个间隙 15 3例 ,3个间隙 1例。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并辅以 4种不同内固...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制网状接骨板植骨内固定患者钛制网状接骨板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14 7例脊髓型颈椎病 ,6例颈椎损伤患者 ,病变累及 2个间隙 15 3例 ,3个间隙 1例。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并辅以 4种不同内固定 ,其中钛制网状接骨板 47例 ,Orion钢板 60例 ,Zephir钢板 2 6例 ,CSLP钢板 16例 ,钛质网笼 4例。对其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5 3例中 15 0例获 6~ 68个月随访 ,植骨均在 12周达到临床愈合 ,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 ,2例钛质网笼植骨发生下沉 ,颈椎椎间高度降低。术后病人主观感觉满意。结论 :钛制网状接骨板比其它类型内固定有优越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减压 内固定 钛合金 切除 网状接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先银 莫新发 +5 位作者 何仲佳 朱文雄 周雪明 曾昕明 郭建恩 卓新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19例,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年,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对脊髓功...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19例,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年,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对脊髓功能评定标准,术前平均为10.15分±1.24分,术后平均为15.93分±1.27分,改善率为83.7%.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具有减压彻底、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疗效持久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前路切除 固定术治疗 2003年6月 融合术 功能评定标准 生理曲度 1999年 前路 临床疗效 随访时间 疗效持久 平均 改善率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