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p-PLA2和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黄浩佳 王雁珍 +1 位作者 刘少霓 林文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protein A,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揭阳市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急...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protein A,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揭阳市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1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Lp-PLA2、SAA水平,比较不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患者的Lp-PLA2、SAA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的Lp-PLA2、SA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正常组LpPLA2水平(248.41±25.46)μg/L、内膜增厚组(278.38±27.31)μg/L及斑块形成组(302.15±30.80)μg/L依次升高;内膜正常组SAA水平(52.12±15.46)mg/L、内膜增厚组(68.46±18.49)mg/L及斑块形成组(76.24±19.31)mg/L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2、3.165,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p-PLA2和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Lp-PLA2和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具有正相关,因此需根据患者Lp-PLA2和SAA水平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以防止疾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
2
作者 李一博 张雪 +10 位作者 梁君雅 花木莲 张思奇 高云 陈超 赵熙璇 何姗姗 王新月 周天娜 何安霞 刘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1-498,510,共9页
目的: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 IMT)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在江苏省丹阳市车站社区招募的受试者。使用GE Vivid E90超声仪测量分析c IMT;二维斑点追踪技... 目的: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 IMT)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在江苏省丹阳市车站社区招募的受试者。使用GE Vivid E90超声仪测量分析c IMT;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采集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作为评估亚临床收缩功能的指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组织多普勒成像采集e’和E/e’比值作为评估亚临床舒张功能的指标。结果:研究共计纳入561例,年龄(58.2±11.7)岁,其中女339例(60.4%)。首先使用三分位法将cIMT作为分类变量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除了左心室射血分数外,LVGLS,E/A和e’均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下降,而E/e’比值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增加(均P_(trend)≤0.002)。然而,进一步进行多因素校正分析后,只有LVGLS仍随着c 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下降(P<0.05)。进一步将c IMT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连续变量分析,结果与分类变量分析结果类似,仅有LVGLS与cIMT显著负相关(r=-0.087,P=0.041);并且在回归分析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β=-1.12,P=0.041)。结论: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cIMT增厚与GLS减低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 整体纵向应变 左心室舒张功能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联合血清半乳凝集素-3和正五聚蛋白3对银屑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杜笑青 周梦 +5 位作者 石丽平 马玉昕 姚丽敏 何强 齐艳宁 魏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84-89,94,共7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联合血清半乳凝集素-3(Gal-3)和正五聚蛋白3(PTX3)对银屑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8例银屑病伴CVD患者纳入CVD组,将51例单纯银屑病患者纳入银屑病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联合血清半乳凝集素-3(Gal-3)和正五聚蛋白3(PTX3)对银屑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8例银屑病伴CVD患者纳入CVD组,将51例单纯银屑病患者纳入银屑病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使用颈动脉彩超检测cIM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al-3、PTX3和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Gal-3、PTX3和cIMT对CVD的诊断价值。结果CVD组、银屑病组cIMT大于对照组,且CVD组大于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D组和银屑病组血清Gal-3、PTX3、hs-CRP、PCT、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VD组高于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D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高于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IMT、Gal-3、PTX3均分别与hs-CRP、PCT、TNF-α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SI评分、cIMT、Gal-3、PTX3、hs-CRP、TNF-α均为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影响因素(OR=1.250、1.451、1.432、1.365、1.413、1.465,P<0.05)。基于cIMT和血清Gal-3、PTX3联合构建的诊断模型对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2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85。结论cIMT、血清Gal-3、血清PTX3是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影响因素,三者联用对银屑病患者并发CV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心血管疾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半乳凝集素-3 正五聚蛋白3
下载PDF
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联合血清sdLDL-C检测对脑卒中复发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3
4
作者 何芳 古旸 李辉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111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脑卒中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111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脑卒中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91例。比较两组出院时的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sdLDL-C、90 d复发风险评估量表(RRE-90)评分,采用Pearson分析RRE-90评分与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性分析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风险的效能。结果复发组出院时的RRE-90评分、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RRE-90评分与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6、0.857、0.749,P均<0.05);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预测复发的AUC依次为0.815、0.821、0.750,各指标联合预测复发的AUC最大为0.916,预测复发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7.91%。结论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IMT、血清sdLDL-C与脑卒中复发相关,三者联合对脑卒中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脑卒中 脑卒中复发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磁共振成像总体负荷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雅芹 吴雪梅 +4 位作者 邢海英 李凡 舒俊龙 孙云闯 孙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磁共振成像总体负荷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8月就诊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的CSVD患者11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cIMT和头部核磁成像数据,根据磁共振总体负荷将患...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磁共振成像总体负荷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8月就诊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的CSVD患者11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cIMT和头部核磁成像数据,根据磁共振总体负荷将患者分为低负荷组(0~2分)和高负荷组(3~4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患者磁共振总负荷与cIMT的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评估cIMT对CSVD磁共振高负荷的预测价值。结果年龄、高血压、舒张压、cIMT与CSVD患者磁共振总负荷独立相关(P<0.05)。cIMT与CSVD患者磁共振总负荷呈正相关(r=0.319,P<0.001),其预测磁共振高负荷的最佳临界值为1.175,曲线下面积为0.683(P<0.001),敏感度为0.368,特异度为0.915。结论cIMT与CSVD患者磁共振总负荷呈正相关,对CSVD磁共振高负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无症状脑梗死中老年女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脂谱、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陈丽明 尹莲花 +3 位作者 邹春燕 刘用诚 胡巧玲 郑彦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4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无症状脑梗死(SBI)中老年女性患者的血脂谱、人体成分等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为寻求改善中老年女性的SBI患病及进展风险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 目的:分析无症状脑梗死(SBI)中老年女性患者的血脂谱、人体成分等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为寻求改善中老年女性的SBI患病及进展风险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发现的91例SBI中老年女性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脂、颈动脉彩超、人体成分等检测结果。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IMT增厚组(IMT≥1.0 mm)51例、IMT正常组(IMT<1.0 mm)40例,分析IMT增厚与血脂谱特征、人体成分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结果:IMT增厚组甘油三酯(TG)、hs-CRP水平、体重指数(BMI)、体脂率、腰臀比、脂肪量、内脏脂肪含量、皮下脂肪含量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Hcy、去脂体重、肌肉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增厚与血清hs-CRP水平及BMI、体脂率、腰臀比、脂肪量、内脏脂肪含量、皮下脂肪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hs-CRP、BMI、体脂率、脂肪量及腰臀比的增加对于SBI中老年女性的IMT增厚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脂谱 超敏C反应蛋白 人体成分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纤维蛋白原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7
作者 邓旭 庄文龙 +2 位作者 薛慧 朱淑芹 李颖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蛋白原(Fib)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27例,根据CIMT分为CIMT正常组(116例)...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蛋白原(Fib)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27例,根据CIMT分为CIMT正常组(116例)、CIMT增厚组(38例)和斑块组(173例),比较3个组一般资料和血常规、生化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CIMT异常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和Fib诊断CIMT异常的效能。结果CIMT正常组、CIMT增厚组、斑块组之间性别、体重指数、舒张压、肾功能、血脂、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MT正常组与CIMT增厚组、斑块组年龄、NLR、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正常组与斑块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MT增厚组中性粒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收缩压、NLR、Fib是2型糖尿病患者CIMT异常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062、1.041、1.285、1.47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和Fib诊断CIMT异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8、0.604(P<0.05)。结论NLR、Fib对筛查、诊断CIMT异常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纤维蛋白原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8
作者 孙芳 黄世英 +1 位作者 刘舒 付景云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32例,根据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2组:非正常组CIMT≥0.8 cm,正常组CI...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32例,根据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2组:非正常组CIMT≥0.8 cm,正常组CIMT<0.8 cm,测量身高、体重,并检测生化指标及动态血糖参数,统计TIR值,比较2组各指标及TIR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IMT与CGM指标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CIMT与CGM指标的关系。结果CIMT<0.8 cm组TIR值明显高于CIMT≥0.8 cm组[(77.22±23.26)nmol/L vs(69.47±22.03)nmol/L],且CIMT与TIR呈负相关,与SDBG、MBG、TAR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TIR(P=0.016)降低,SDBG(P=0.025)、MBG(P=0.006)、TAR(P=0.014)升高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TIR与CIMT呈负相关,TIR值降低可能是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强力定眩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9
作者 陈志明 王顺晞 黄燕萍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究强力定眩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力定眩胶囊。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强力定眩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力定眩胶囊。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水平、颈动脉内IMT值、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的证候积分比治疗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1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内IMT值比治疗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胶囊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颈动脉内IMT值,减轻其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强力定眩胶囊 血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miR-29c和miR-370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10
作者 刘坦 赵星鹏 刘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2928-2932,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29c和miR-370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人群间的差异,分析二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进而探究其作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29c和miR-370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人群间的差异,分析二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进而探究其作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就诊的69例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54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其血浆中miR-29c和miR-370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值,比较其差异性、相关性并评估诊断效能。结果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组miR-29c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miR-370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IMT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9c相对表达量与IMT呈低度负相关(r=-0.229,P<0.05),miR-370相对表达量与IMT呈低度正相关(r=0.49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9c、miR-370和IMT三者联合检测AUC达0.995。结论血浆miR-29c低表达、miR-370高表达、颈总动脉IMT值增厚与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9c miR-370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刘谊蓉 黄振兴 +1 位作者 李毛吉 冯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4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接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3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5例,并纳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接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3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5例,并纳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同时检测其肾功能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总量>单纯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者(P<0.05);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单纯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者(P<0.05)。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BUN、SUA、Scr、24 h尿蛋白总量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与肾功能损伤之间存在相关性,建议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及时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防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肾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黄莹芝 汤步阳 +1 位作者 李娟 张晓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20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464例的临床资料,分为CIMT增厚组(CIMT≥1.0 mm)237例及CIMT正常组(CIMT<1.0 mm)227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与CIMT正常组相比,CIMT增厚组年龄、病程、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载脂蛋白a1、游离甲状腺素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尿酸、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空腹C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脑梗死史、使用降压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应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调脂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3、1.105、1.448、1.057,P<0.05)。结论T2DM患者CIMT增厚受诸多因素影响,增龄加速颈动脉硬化,控制收缩压、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对预防颈动脉硬化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促甲状腺激素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β2糖蛋白1抗体水平联合检测对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刘坦 赵星鹏 刘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5-58,10,共5页
目的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atherosclerosis,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和β2糖蛋白1抗体(β2 Glycoprotein 1 antibody... 目的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atherosclerosis,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和β2糖蛋白1抗体(β2 Glycoprotein 1 antibody,抗-β2GPI)水平与正常人群的差异;比较IMT与IMA、抗-β2GPI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究三者联合检测对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进行就诊的70名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酶循环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IMA和抗-β2GPI水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总动脉IMT值,比较其差异性、相关性及联合检测价值。结果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组IMT、IMA和抗-β2GPI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6±0.10)、(0.99±0.14);(70.53±3.29)、(63.56±4.15);(22.18±20.18)、(10.62±5.62),存在统计学差异。IMT与IMA呈中度正相关(r=0.588,P<0.05),与抗-β2GPI呈低度正相关(r=0.33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MT、IMA与抗-β2GPI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效能。结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总动脉IMT值及外周血清IMA、抗-β2GPI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增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于提高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效能有更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缺血修饰白蛋白 β2糖蛋白1抗体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促甲状腺激素、尿酸、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探讨
14
作者 张波 王绘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尿酸、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分析其相关性,以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收治...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尿酸、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分析其相关性,以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T2DM患者,并根据IMT值将其分为IMT正常组(36例,IMT<1 mm)和IMT增厚组(44例,IMT≥1 mm)。比较两组患者IMT值、甲状腺激素指标及尿酸(SUA)、血脂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IMT值与促甲状腺激素、尿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IMT正常组比,IMT增厚组患者IMT值增加,促甲状腺激素(TSH)、S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均P<0.05);两组总甲状腺素(TT_(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_(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无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IMT值与TSH呈正相关(r=0.331,P<0.05),与SUA、LDL-C、T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2DM伴随IMT增厚患者其TSH、SUA、LDL-C、TG水平较IMT正常患者更高,且IMT值与TSH水平呈正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清TSH水平对患者病情进行预估并干预,降低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尿酸 血脂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名扬 吕肖锋 +3 位作者 张微微 王国强 张星光 洛佩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T2DM,依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T2DM合并脑梗死组(DMCI组)30例及单纯T2DM组(T2DM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T2DM,依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T2DM合并脑梗死组(DMCI组)30例及单纯T2DM组(T2DM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 h血糖监测,同时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应用彩色高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IMT,以IMT=0.9 mm为切点,将DMCI组分为IMT正常组(IMT<0.9 mm)与IMT增厚组(IMT≥0.9 mm)。比较DMCI组与T2DM组以及I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之间的血糖波动及血脂、HbA1c、血压水平,并将上述指标与IM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DMCI组与T2DM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IMT、血压、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MCI组中IMT正常13例,IMT增厚17例,I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MAGE、收缩压(SBP)、LDL、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相关性分析:MAGE、SBP、LDL与IMT显著相关(r=0.912、r=0.851、r=0.850,P<0.01),以IMT为因变量,MAGE、血脂、HbA1c、血压、病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AGE、LDL、SBP进入最终方程。结论 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升高,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在高效降糖的同时应平稳降糖,以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急性脑梗死 血糖波动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景程 李晓华 +1 位作者 程群 彭永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T2DM患者372例,其中男性184例,女性188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Pearson法检验患者SUA水平与各项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T2DM患者372例,其中男性184例,女性188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Pearson法检验患者SUA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UAER和CIMT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T2DM患者SUA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性和女性T2DM患者SUA水平均与UAER相关;在校正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影响后,相关性仍然存在(男性:r=0.24,P<0.01;女性:r=0.29,P<0.01)。女性T2DM患者SUA水平与CIMT相关(r=0.29,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UA是T2DM患者UAER(男性:β=0.16,P<0.05;女性:β=0.20,P<0.05)及女性T2DM患者CIMT的独立相关因素(β=0.16,P<0.05)。结论SUA在T2DM患者肾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控制SUA水平可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和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清尿酸 尿白蛋白排泄率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罗杰斯 谢高强 +5 位作者 于洋 王梦 史平 任福秀 高炜 武阳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布特征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12—10至2012—11,对中美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中的石景山人群复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此横断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布特征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12—10至2012—11,对中美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中的石景山人群复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此横断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计调查1345人。其中1277人数据完整者纳入分析,年龄52。88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为(0.68±0.10)mm,两性均随年龄而增加,趋势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阶段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女两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随着年龄、收缩压、血糖、甘油三酯和体质指数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除年龄和性别外,血压、血糖、血脂和肥胖与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应作为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检查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文隆 何慧 +2 位作者 钟惠菊 张冬梅 张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n=30),将8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n=40)普罗布考组(P组,n=40)。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n=30),将8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n=40)普罗布考组(P组,n=40)。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250 mg,2次/d,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留取血清检测血脂,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 (1)与N组相比,糖尿病大血管病变C组和P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8-iso-PGF2α、OX-LDL显著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治疗后TC、TG、LDL、8-iso-PGF2α、OX-LDL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明显改变。P组经治疗后TC、TG、LDL、8-iso-PGF2α、OX-LD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普罗布考在调节血脂的同时,可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并有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氧化应激 普罗布考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郭华涛 徐丽华 常哲兴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稳定型心绞痛(SAP)3组;冠脉造影排除CHD的4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两者与斑块不稳定性、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水平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IMT、冠脉Gensini积分之间正相关(r=0.506,P<0.05;r=0.345,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两者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的不稳定性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分型与斑块积分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雪玲 韦艾凌 +3 位作者 骆峰 雷蓓 伍业冬 李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9-691,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证(10...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证(10例),痰湿壅盛证(14例),阴虚阳亢证(28例),肝火亢盛证(8例)及3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对颈总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测量,同时注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高血压病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的IMT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高血压病组各证型之间IMT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IMT值比较,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斑块积分值比较,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结论: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法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辨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中医分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斑块积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