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低血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许丽华 陈虹 +1 位作者 马婷 焦力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112-2115,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达到预测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我们回顾分析54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以明确其与临床特点、操作...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达到预测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我们回顾分析54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以明确其与临床特点、操作过程及影像的关系;低血压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变量分析。结果所有5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颈动脉支架,术中、术后有33例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61.1%,其中1例患者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预测CAS术后低血压的因素包括斑块性质、狭窄位置(距颈动脉球部的远近),尤其是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中和术后发生低血压是很常见的现象;这种低血压由于低灌注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缺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绝大多数的低血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通过其临床和影像特点有一定的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低血压 相关分析
下载PDF
3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强 薛岚平 +1 位作者 闫卫红 李新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术中给予球囊预扩、放置支架过程中共有7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窦迷走发射,狭窄部位均位于颈动脉窦部,术前练习咳嗽...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术中给予球囊预扩、放置支架过程中共有7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窦迷走发射,狭窄部位均位于颈动脉窦部,术前练习咳嗽动作、预防性使用阿托品及给予咳嗽等刺激6例均缓解,1例出现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操作血管有关,考虑与操作过程中远端保护装置移动致血管痉挛,回收保护装置后症状消失;术后24 h、3个月、6个月分别行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复查,均未出现与手术操作相关的TIA、新发症状性脑梗死、脑出血及痫性发作等。结论加强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观察及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动脉内膜剥脱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局部脑灌注的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小妹 刘永刚 赵静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局部脑灌注的变化。方法: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中术后均以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术前及术后10 d行CT脑灌注成像,观察局部脑血流速度(r CBF...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局部脑灌注的变化。方法: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中术后均以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术前及术后10 d行CT脑灌注成像,观察局部脑血流速度(r CBF)、局部脑血容积(r 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内动脉狭窄腔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后7 d内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均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减轻。术前患侧r CBV、r CBF明显低于对侧,MTT较对侧时间长(t=4.12、11.35、3.81,均P<0.05);术后患侧r CBV、r CBF均明显高于术前,MTT低于术前(t=3.32、3.79、9.30,均P<0.05)。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局部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CT脑灌注成像
下载PDF
经股动脉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患者护理中减压垫的辅助应用效果及对其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的影响
4
作者 董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78-181,共4页
分析减压垫在股动脉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辅助应用效果及对其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2.4-2024.3月,1年内行股动脉脑血管支架置入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43例,应用... 分析减压垫在股动脉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辅助应用效果及对其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2.4-2024.3月,1年内行股动脉脑血管支架置入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43例,应用减压垫辅助护理),对比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对比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所改善,科学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受压部位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raden压力性损伤危险评分(Braden Scale)、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GCQ舒适度评分(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股动脉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患者护理中辅助应用减压垫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明显缓解受压部位疼痛症状,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从而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全面提高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管支架 减压垫 压力性损伤 影响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相关危险因素: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5
作者 张腊婷 王晓庆 +4 位作者 韩琳 梁新慧 贾瑶 高丽娟 姜雪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5年第4期201-214,共14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ProQuest、ScienceDirect、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0个数据库。检...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ProQuest、ScienceDirect、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0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2月2日,采用Stata 16.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4199例受试者,22项影响因素。研究显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发生率为37.4%(95%CI 30.3%~44.8%),Meta分析确定年龄>60岁(P<0.001)、高血压(P<0.001)、钙化斑块(P<0.001)、狭窄程度>70%(P=0.008)、偏心性斑块(P=0.002)、最大狭窄到颈动脉分叉的距离≤10 mm(P<0.001)、狭窄累及球部或分叉部(P<0.001)、球囊后扩张(P=0.003)、开环支架(P<0.001)、扩张球囊直径≥5 mm(P=0.002)、重复球囊扩张(P=0.011)及球囊扩张压力≥8 atm(P<0.001)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的使用(P<0.001)是保护因素。结论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在术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识别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险因素,避免对已经处于高危状态的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术中刺激。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临床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桂红 王拥军 +1 位作者 姜卫剑 黄家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5-237,共3页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临床上应用逐年增加 ,其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 ,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有较多的并发症 ,如脑梗塞、支架内血栓形成 动脉闭塞、血液动力学异常、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变形、再狭窄和其它...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临床上应用逐年增加 ,其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 ,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有较多的并发症 ,如脑梗塞、支架内血栓形成 动脉闭塞、血液动力学异常、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变形、再狭窄和其它并发症。本文对该手术的现状、并发症及其处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动脉血管成形术 综述 支架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曾凡猛 方凯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6-7,1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35例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15例与中度狭窄组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35例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15例与中度狭窄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再灌注损伤几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重度狭窄组患者的再灌注损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及狭窄程度。结论通过对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几率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合并疾病及狭窄程度等因素对于术后再灌注损伤几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支架血管成形术 再灌注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刘小红 杨珊 李小兵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316-1320,1360,共6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1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AS治疗,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2月,...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1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AS治疗,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2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14)和未发生组(n=67),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临床特征和相关指标,分析CAS术后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术前比较,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术后轻度狭窄的比例最高,平均狭窄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共14例患者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28%,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例,脑梗死6例,脑出血2例,血管全因死亡1例。与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2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年龄≥65岁的比例、有糖尿病史的比例、术后残余狭窄的比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有糖尿病史、TG水平、LDL-C水平、NIHSS评分及术后残余狭窄均为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CAS术后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水平是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CAS术后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糖尿病情况、TG水平、LDL-C水平、NIHSS评分及术后残余狭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成形术 血管不良事件 脑梗死 残余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建峰 侯凯 +3 位作者 李辉 张峰 李鹏 井山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CAS)对改善颅外段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神经症状和临床预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4年4月-2012年6月在河北省神经介入诊疗中心住院接受CAS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78例,回顾性... 目的 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CAS)对改善颅外段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神经症状和临床预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4年4月-2012年6月在河北省神经介入诊疗中心住院接受CAS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78例,回顾性分析CAS术前和术后随访记录,采用改良的Rankin分级量表(mRS)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支架内有无再狭窄.结果 278例患者共放置293枚自膨式支架,15例伴有双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137例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109例患者行预扩张.手术成功率100.0%.随访时间13~96个月,平均37.4个月.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8.3±9.7)%,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0.4±6.6)%.与术前相比,症状消失与改善267例,改善率为96.0%;244例(87.8%)患者有良好的结果(mRS评分0~2分);1年内没有出现同侧缺血性脑卒中.103例(37.1%)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9例(10.4%)发生血管痉挛;11处(3.8%)出现支架内超过50%再狭窄;4例(1.4%)伴发急性期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0.7%)患者术后伴发颅内出血.结论 CAS是一种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症状的安全、有效方法,短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药物洗脱支架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娟 周华东 +3 位作者 姚国恩 蒋晓江 许志强 王延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6-69,91,共5页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和尼莫地平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中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532例接受单侧CAS的患者,按照给予药物的不同,分为尼莫地平组(184例,10 mg尼莫地平加入500 ml等渗盐水中,持续缓慢静脉滴注)和法舒地尔组(348...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和尼莫地平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中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532例接受单侧CAS的患者,按照给予药物的不同,分为尼莫地平组(184例,10 mg尼莫地平加入500 ml等渗盐水中,持续缓慢静脉滴注)和法舒地尔组(348例,30 mg法舒地尔加入250 ml等渗盐水中,持续缓慢静脉滴注),观察术中血管痉挛、症状性低血压、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法舒地尔组术中无血管痉挛发生的患者比例高于尼莫地平组(85.1%比77.7%),无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低于尼莫地平组(13.8%比2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法舒地尔组术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尼莫地平组(10.6%比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症状性血管痉挛、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尼莫地平相比,盐酸法舒地尔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较低,同时对血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痉挛 颅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范进 林敏 +3 位作者 杨昉 孙文 刘朝来 陈光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方法选择行CAS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手术组,并根据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1 4例和症状组45例;将症状组再分为中度狭窄组12例和重度狭窄组33例;同期选择未行CAS的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方法选择行CAS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手术组,并根据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1 4例和症状组45例;将症状组再分为中度狭窄组12例和重度狭窄组33例;同期选择未行CAS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经颅多普勒结合CO_2吸入试验检测手术前后CVR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侧和手术对侧CV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侧CVR明显低于手术对侧(P<0.01);术后手术侧和手术对侧CVR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1)。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手术后手术侧CVR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1)。重度狭窄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侧和手术对侧CVR均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P<0.01),手术后手术对侧CVR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 CAS能有效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VR;经颅多普勒结合CO_2吸入试验可作为检测CVR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血管成形术 血管循环 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妍焱 吴国庚 +7 位作者 刘加春 翟乐乐 李大军 张征 杨重庆 谭晔 周诚 韦嘉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95-201,共7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4例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4例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9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检查。MS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每段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成分比例由GEAW4.3工作站AVA软件自动测量。其中狭窄程度与DSA相比较,评价MSCTA自动测量血管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粥样硬化斑块密度分析与CFDS相比较,评价MSCTA彩色编码技术分析成分比例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1.0%,阴性预测率为97.6%,阳性预测率为86.9%,准确性为93.1%。MSCTA检出的粥样硬化斑块图密度分析与CFDS的符合率为80.3%,其中诊断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8.2%,准确性为96.7%,阴性预测率为98.2%,阳性预测率为83.3%。结论: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以及诊断钙化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制订手术方案,选择介入材料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支架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淑芸 段洁 +2 位作者 苏丽 张玲 纪丽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0期2589-2590,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对2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术,总结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微创、简洁、安全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对2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术,总结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微创、简洁、安全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支架 护理
下载PDF
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许林燕 戴贻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6期11-13,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采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采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56例患者纳入为研究组,同期选择进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的踝肱指数(ABI)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通畅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患者ABI均较术前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通畅率为98.21%,对照组为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91.07%,对照组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踝肱指数,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球囊扩张术 动脉溶栓 血管支架 踝肱指数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血管路径及病变性质对介入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华东 贾晓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87-1290,共4页
关键词 动脉支架成形术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手术 病变性质 血管路径 动脉狭窄 神经系统功能 穿刺部位
下载PDF
颈动脉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预防非干预脑动脉系统卒中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会山 耿晓坤 +6 位作者 刘建国 刘怀翔 魏建朝 张伟东 孟繁花 曾艳芳 谈晓牧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8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介入治疗对非干预脑动脉系统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213例缺血性卒中并单侧重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119例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为介入组;余94例仅...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介入治疗对非干预脑动脉系统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213例缺血性卒中并单侧重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119例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为介入组;余94例仅接受药物治疗,为药物组。入组时两组一般资料及卒中危险因素、合并其他脑动脉狭窄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进行为期3年左右随访观察,记录随访期间患者卒中和死亡事件,并进行比较。结果 213例中6例失访,其中介入组1例,药物组5例。介入组卒中总复发率、症状性复发率、无症状性复发率及多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介入组PTAS干预的颈动脉系统供血区和非PTAS干预的脑动脉系统供血区的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重度狭窄颈动脉供血区和其他脑动脉供血区(P<0.01,P<0.05)。随访期间介入组死亡2例,药物组死亡4例。结论 PTAS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较安全、低创的手段,对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有显著卒中二级预防效果,不仅体现在开通颈动脉系统供血区,也体现在其他脑动脉系统供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 血管意外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部动脉夹层五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欣 李学锋 +2 位作者 焦强 王清霖 沙斐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934-935,共2页
颈动脉夹层(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CAD)是指颈动脉壁由于外伤或其他病变引起血管内膜的撕裂,随后在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下,血液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从而使血管壁分层,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1]。当血肿聚积... 颈动脉夹层(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CAD)是指颈动脉壁由于外伤或其他病变引起血管内膜的撕裂,随后在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下,血液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从而使血管壁分层,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1]。当血肿聚积在内膜与中层之间时,可造成管腔狭窄;当血肿主要累及中膜与外膜时,则形成动脉瘤样扩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脑卒中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原文传递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汤巧敏 叶小云 +1 位作者 黄鉴政 刘建仁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第4期270-271,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支架 护理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秀红 崔宝旦 +2 位作者 孙莉 崔欣 杨杰 《华北国防医药》 2008年第6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护理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解除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克强 刁士元 +1 位作者 孙巧松 刘华钊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5期178-180,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解除颈动脉狭窄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3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纳入手术组和对照组。其中手术组患者20例,使用...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解除颈动脉狭窄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3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纳入手术组和对照组。其中手术组患者20例,使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对照组患者16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3、6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评估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手术组患者在入院后3个月和6个月的MoCA、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更有效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 血管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