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8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临床分析
1
作者 袁川 刘伶 朱云飞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2期151-152,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在颈动脉狭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救治的6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依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 目的:分析探讨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在颈动脉狭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救治的6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依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是改善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动脉狭窄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血液生化指标与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思源 高晓飞 +4 位作者 郭妍 王迪 王媛 王洪财 王玉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6期772-775,共4页
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细胞的损伤、增生和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迁移,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指标,近年来被认为是预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细胞的损伤、增生和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迁移,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指标,近年来被认为是预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讨论这些指标参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支架内再狭窄 炎症因子 血栓 内膜增生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萍 赵雪梅 +2 位作者 吴静 关春月 武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54-655,共2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评价王萍①赵雪梅吴静关春月武剑②1一般资料本组37例,从中严格筛选3例进行支架血管成形术。3位均为男性,年龄60~68岁,均有反复发作性,一侧肢体无力或伴言语不利,一过性黑朦等症...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评价王萍①赵雪梅吴静关春月武剑②1一般资料本组37例,从中严格筛选3例进行支架血管成形术。3位均为男性,年龄60~68岁,均有反复发作性,一侧肢体无力或伴言语不利,一过性黑朦等症状;头颅CT均示有不同部位的梗塞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动脉 支架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假性闭塞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倪建琦 魏小龙 许浏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期78-79,82,共3页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假性闭塞(AP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8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狭窄复发率等.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未见颅内缺血事件,1例患者术后死于心肌梗死,3例患者...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假性闭塞(AP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8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狭窄复发率等.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未见颅内缺血事件,1例患者术后死于心肌梗死,3例患者复查B超提示支架内再狭窄,行球囊扩张支架,复查见支架形态良好,未见再狭窄和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停止抗凝治疗后出现肢体乏力,CT提示同侧脑梗死,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继续口服药物抗凝.结论 CAS治疗APO创伤小、临床效果好,但需把控处理时间窗,选择Ⅰ期处理还是Ⅱ期处理,同时围手术期药物治疗也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动脉假性闭塞 疗效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与心律失常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仁智 薄晓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8期19-20,共2页
目的系统了解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及心律失常类型与处理。方法研究2009年7月~2010年6月在宣武医院及内蒙古北方医院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患者共142例,在术中与术后出现心律失常与处理情况。结果 5例患者在术中或(... 目的系统了解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及心律失常类型与处理。方法研究2009年7月~2010年6月在宣武医院及内蒙古北方医院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患者共142例,在术中与术后出现心律失常与处理情况。结果 5例患者在术中或(和)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均得到恰当处理后好转,未出现不良后果。结论颈动脉支架血管内治疗致心律失常的几率很高,但只要处理得当,可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血管成形术 心律失常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刘小红 杨珊 李小兵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316-1320,1360,共6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1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AS治疗,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2月,...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1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AS治疗,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2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14)和未发生组(n=67),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临床特征和相关指标,分析CAS术后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术前比较,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术后轻度狭窄的比例最高,平均狭窄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共14例患者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28%,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例,脑梗死6例,脑出血2例,血管全因死亡1例。与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2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年龄≥65岁的比例、有糖尿病史的比例、术后残余狭窄的比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有糖尿病史、TG水平、LDL-C水平、NIHSS评分及术后残余狭窄均为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CAS术后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水平是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CAS术后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糖尿病情况、TG水平、LDL-C水平、NIHSS评分及术后残余狭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成形术 血管不良事件 脑梗死 残余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研究
7
作者 张振中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26-029,共4页
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筛选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以1~6月作为参照组(30例),行药物治疗,以7~12月作为实验组(30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 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筛选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以1~6月作为参照组(30例),行药物治疗,以7~12月作为实验组(30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狭窄段血流速度以及不良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动脉狭窄率、mRS、NIHSS评分、收缩期与舒张末期流速较参照组有可观下降(P<0.05);实验组血栓形成、死亡等总发生率较参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于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积极重塑及脑血流动力学的优化,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 血管支架成形术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丁苯酞联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的研究及术后再狭窄的观察
8
作者 曹灿 杨建豪 +7 位作者 王睿琪 程光森 刘羽 李忠亮 李晓芬 方秦 罗玉鸿 宋梦姣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及对术后再狭窄的观察。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4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颈动脉支架置...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及对术后再狭窄的观察。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4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开始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术后mTICI分级达到2b或3级则表示血管再通成功,其中3级表示血管完全再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mTICI分级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以颈动脉彩超或脑血管造影的方式复查发现术后再狭窄的例数。结果对照组术后mTICI分级为3级21例,观察组术后mTICI分级为2b级1例和3级19例,两组患者均实现术后血管再通成功,但是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AS术后3~6个月返院复查共计22例,术后再狭窄的例数分别为对照组3例(23.08%)、观察组1例(11.11%),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开始给予丁苯酞治疗,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情况(mTICI分级)和术后远期再狭窄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急性缺血性卒中 动脉支架置入术 血管再通 再狭窄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姜会 李英真 高富娟 《系统医学》 202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LI)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对其生活质量、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曹县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LI)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对其生活质量、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曹县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62例VCI合并L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1,药物治疗)、手术组(n=31,CAS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灌注参数、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清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灌注参数指标、简明精神状态(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Ba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脑损伤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手术组平均通过时间、相对达峰时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内皮素均低于常规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MMSE评分(23.98±2.57)分及BI评分(62.17±3.92)分均高于常规组的(22.52±1.68)分、(59.37±4.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8、2.570,P均<0.05)。结论CAS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VCI合并LI患者血流灌注与血清指标,有利于提升其认知水平与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植入术 血管性认知障碍 腔隙性脑梗死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新华 邓建中 吕高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87-91,97,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ICVD治疗的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神经标志物与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ICVD治疗的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神经标志物与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管收缩期峰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血管狭窄程度均呈下降趋势,且对照组的PSV、EDV和血管狭窄程度下降幅度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正五聚蛋白-3(PTX-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有降低,血管扩张功能(FM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均有提升,且观察组的PTX-3、NSE低于对照组,VEGF、F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均降低,且对照组NIHSS评分和MESSS降低幅度小于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观察组的9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和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植入术 缺血性脑血管 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认知护理干预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林雪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5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83例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2例)。...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83例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认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负面情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认知功能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女性患者实施认知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护理干预 动脉支架成形术 女性缺血性脑血管
下载PDF
MSCTA在颈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12
作者 金兆维 王亚利 +2 位作者 张丹丹 胡佳伟 曹宏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颈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CAS)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11月在我院行CAS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进行MSCTA检查评估颈动脉狭窄程...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颈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CAS)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11月在我院行CAS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进行MSCTA检查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患者术前、术后颈动脉狭窄程度变化,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评估MSCTA在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诊断价值。结果8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左、右侧颈内动脉狭窄29例、41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12例,CAS治疗血管共94支,手术均成功;MSCTA结果显示,CAS术前94支血管以中、重度为主,占比82.98%,部分血管闭塞,占比13.83%,CAS术后以轻度狭窄为主,占比92.55%,部分患者为中度狭窄,占比7.45%,无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82例患者CAS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术前,MSCTA评估轻、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的灵敏度分别为0.00%、77.08%、90.62%、85.71%,特异度分别为96.80%、90.38%、88.701%、98.75%,准确率分别为96.80%、84.00%、89.36%、96.80%,与DAS结果比较,kappa值分别为0、0.678、0.770、0.870;CAS术后,MSCTA评估轻、中度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的灵敏度分别为92.55%、0.00%,特异度分别为0.00%、92.55%,准确率均为92.55%,与DAS结果比较,kappa值均为0,MSCTA评估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结果均与DAS结果一致。结论MSCTA在CAS术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脑血流自动调节及神经血管耦联机制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陶昀璐 周福波 +1 位作者 崔柳平(综述) 邢英琦(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17,F0002,共5页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系指在一定血压或脑灌注压波动范围内,通过脑小血管的舒缩功能维持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相对稳定的能力。缺血性脑血管相关疾病可导致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其相关机制尚不...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系指在一定血压或脑灌注压波动范围内,通过脑小血管的舒缩功能维持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相对稳定的能力。缺血性脑血管相关疾病可导致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针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是当前热点,CA及神经血管耦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的监测同样发挥着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就CA和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监测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讨CA及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进行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 脑血流自动调节 神经血管耦联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效果及对踝肱指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14
作者 谢方涛 李福山 +1 位作者 李晓光 罗海平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分析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用于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的效果及对踝肱指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分... 目的 分析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用于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的效果及对踝肱指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分别采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测定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指标、血管内径,计算术后6个月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峰速、血流量、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更好地改善下肢ASO患者下肢动脉缺血状态,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且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支架置入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踝肱指数 不良事件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低血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许丽华 陈虹 +1 位作者 马婷 焦力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112-2115,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达到预测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我们回顾分析54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以明确其与临床特点、操作...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达到预测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我们回顾分析54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以明确其与临床特点、操作过程及影像的关系;低血压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变量分析。结果所有5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颈动脉支架,术中、术后有33例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61.1%,其中1例患者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预测CAS术后低血压的因素包括斑块性质、狭窄位置(距颈动脉球部的远近),尤其是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中和术后发生低血压是很常见的现象;这种低血压由于低灌注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缺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绝大多数的低血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通过其临床和影像特点有一定的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低血压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应用支架成形术处理颈动脉系血管狭窄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李宝民 李生 +1 位作者 周定标 吴卫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68-670,共3页
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技术治疗颈动脉系血管狭窄 14例 ,狭窄位于颈动脉分叉部 6例 ,颈内动脉颅内段 3例 ,大脑中动脉水平段 3例 ,颈总动脉起始部 2例。均经股动脉入路 ,依据动脉狭窄的程度和长度 ,13例分别选用不同型号的Smart自膨式支架... 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技术治疗颈动脉系血管狭窄 14例 ,狭窄位于颈动脉分叉部 6例 ,颈内动脉颅内段 3例 ,大脑中动脉水平段 3例 ,颈总动脉起始部 2例。均经股动脉入路 ,依据动脉狭窄的程度和长度 ,13例分别选用不同型号的Smart自膨式支架和Biodivysio管状支架进行血管内成形 ,1例行球囊扩张成形。 14例均获成功 ,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术后卒中量表 (NIHSS)测定无卒中发生 ;随访 3~ 14个月 ,无TIA等缺血性神经损害发生。本组初步结果表明 ,应用支架成形技术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系血管狭窄操作较安全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管狭窄 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手术适应证 禁忌证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宝民 李小鹰 +2 位作者 王鲁宁 李生 王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对平均80岁以上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和其中1例合并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 目的 对平均80岁以上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和其中1例合并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支架和椎动脉支架血管内成形手术。结果 19例次支架置放均获成功。DSA显示狭窄段的颈动脉直径明显扩大,同侧颅内脑血管循环时间和染色趋于正常。仅1例出现部分运动性失语。随访3~18个月,无1例再发生脑缺血事件;B超复查未见明显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高龄颈动脉狭窄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治疗的安全性高,效果可靠。但需重视预防和及时处理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气囊 血管意外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宝民 李生 +5 位作者 王茂强 盖鲁粤 郭梅 辜小芳 李志坚 王立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85-38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 本组 2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对颈动脉颈段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进行血管成形 ,对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的狭窄则使用管状支架治疗。...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 本组 2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对颈动脉颈段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进行血管成形 ,对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的狭窄则使用管状支架治疗。结果  2 0例患者术后的颈动脉狭窄段直径较术前扩大 ,达到正常管径的 6 0 %以上 ,2例达到 30 %。 2 2例患者临床缺血体征术后明显改善 ,没有发生并发症。随访 2~ 2 4个月未见脑缺血发作。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简便安全方式之一。但是缓慢及准确的操作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建民 洪波 +4 位作者 许奕 黄清海 赵文元 张珑 周晓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 评价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 16 4例 ,其中颅外分叉部颈内动脉狭窄 14 6例 ,单纯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 13例 ,单纯颈总动脉狭窄 5例 ,采用自膨胀... 目的 评价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 16 4例 ,其中颅外分叉部颈内动脉狭窄 14 6例 ,单纯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 13例 ,单纯颈总动脉狭窄 5例 ,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 结果  16 4例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血管狭窄程度从治疗前 (78 8± 13 6 ) %降低到 (10 2± 7 5 ) % ,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大卒中发生 ,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 (0 6 % ) ,1例出现小卒中 (0 6 % )。14 5例获得随访 ,时间 3月~ 30月 (平均 8 9月 ) ,随访期间无TIA及卒中发生 ,无死亡。术后 6月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随访 4 5例 ,再狭窄 1例 (2 2 % ) ,但无临床症状。 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短中期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动脉狭窄 支架 介入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桂红 王拥军 +1 位作者 姜卫剑 黄家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5-237,共3页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临床上应用逐年增加 ,其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 ,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有较多的并发症 ,如脑梗塞、支架内血栓形成 动脉闭塞、血液动力学异常、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变形、再狭窄和其它...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临床上应用逐年增加 ,其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 ,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有较多的并发症 ,如脑梗塞、支架内血栓形成 动脉闭塞、血液动力学异常、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变形、再狭窄和其它并发症。本文对该手术的现状、并发症及其处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动脉血管成形术 综述 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