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预后的sdLDL-C、Lp-PLA2水平观察
1
作者 徐斐 徐晓杰 李瑞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期为早期识别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思路。方法 依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性质结果,164...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期为早期识别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思路。方法 依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性质结果,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中无粥样斑块者49例、稳定粥样斑块者58例、不稳定粥样斑块者57例,以4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2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sdLDL-C、Lp-PLA2表达水平。统计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随访患者发病30 d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ACI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sdLDL-C/LDL-C、sdLDL-C/TC、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粥样斑块者的Hcy、sdLDL-C水平高于无粥样斑块者及对照组;不稳定粥样斑块者的TC、LDL-C水平高于无粥样斑块者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不稳定粥样斑块发现率(45.78%)高于预后良好组(23.46%),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糖、sdLDL-C、sdLDL-C/LDL-C、sdLDL-C/TC、Lp-PLA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LDL-C、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对预后判断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 预后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稳定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效果研究
2
作者 黄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33-0036,共4页
分析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方法 取本院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时间2021年8月-2023年8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观察组联用阿托伐他汀,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分析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方法 取本院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时间2021年8月-2023年8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观察组联用阿托伐他汀,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以使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少,使其保持稳定状态,使血脂好转,减轻神经缺损程度,安全性较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老年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浪浪 袁曦 +3 位作者 王新 靳玉欣 王晓光 赵国宏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745-748,758,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颈动脉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分为有斑块组292例与无斑块...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颈动脉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分为有斑块组292例与无斑块组138例,再按照颈动脉斑块分级标准将斑块组患者分为3个亚组:Ⅰ级组30例、Ⅱ级组113例、Ⅲ级组149例。比较不同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bA1c、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SH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体质指数、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血清FT 4水平及血清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体质指数及血清TSH水平均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及血清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及血清TSH水平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SH预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曲线下面积为0.621(95%CI:0.029,0.690;P<0.05),最佳截断值为1.645 mU/L,灵敏度为63.4%,特异度为55.1%。结论正常范围内较高水平的血清TSH是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严重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血清TSH水平为1.645 mU/L及以上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应密切关注其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或及时干预以减缓斑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硬化 颈动脉粥样斑块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痰瘀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参数及血管内环境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郭志丽 管志敏 +1 位作者 谢妹龙 刘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探讨痰瘀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生成以及血管内环境包括糖脂代谢紊乱、血压、血液黏稠度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522例健康体检者的中医体质辨识健康体检数据,整理体质辨识提示为痰瘀证,... [目的]探讨痰瘀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生成以及血管内环境包括糖脂代谢紊乱、血压、血液黏稠度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522例健康体检者的中医体质辨识健康体检数据,整理体质辨识提示为痰瘀证,颈动脉彩超检查阳性的病例的健康体检临床数据资料,分析比较痰瘀证与非痰瘀证健康体检者的颈动脉彩超指标参数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压状况、炎症因子、血液黏稠度、动脉硬化指标、血清葡萄糖等数值的差异,并计算颈动脉粥样斑块状态与血清糖脂代谢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痰瘀证健康体检者比较,痰瘀证健康体检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彩超阳性率54.3%,明显高于非痰瘀证健康体检者(12.9%);与非痰瘀证健康体检者比较,痰瘀证健康体检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脂代谢功能紊乱,TC、TG、LDL-C水平均升高(P<0.01),HDL-C水平降低(P<0.01)。与非痰瘀证健康体检者比较,痰瘀证健康体检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功能紊乱,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空腹血糖升高(P<0.01)。与非痰瘀证健康体检者比较,痰瘀证健康体检者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压升高,动脉硬化指数偏高(P<0.01)。进一步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参数与血清糖脂代谢紊乱水平、血压状态相关性得出,T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数值呈正相关,TG与IMT数值呈正相关,LDL-C与IMT数值呈正相关;血糖与IMT数值呈正相关,血压与IMT数值呈正相关。[结论]痰瘀证健康体检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糖脂代谢紊乱,并且与颈动脉粥样斑块指数存在相关性;痰瘀证健康体检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血管内环境紊乱。证候是健康体检者内环境状态的外在体现,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进行体质辨识,对初步判断体质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 颈动脉粥样斑块 血管内环境 糖脂代谢紊乱 体质辨识 动脉硬化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小菲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10期108-112,共5页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某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某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氯吡格雷治疗30 d,观察组予以口服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30 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血脂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0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6例(85.1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0例(60.6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低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稳定性斑块比例大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比例小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于糖尿性病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消减颈动脉斑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袁文静 梁海丽 马艳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颈动脉超声共检出斑块364块,其中钙化斑块213块,脂质性软斑块86块,混合斑块65块,两种检查方式对斑块性质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共检查316个血管节段,其中146个血管节段出现不同程度狭窄,包括轻度狭窄32个,中度狭窄57个,重度狭窄39个,血管闭塞18个。DSA检查共检出斑块372块,其中钙化斑块231块,脂质性软斑块83块,混合斑块58块;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89%、97.65%、96.84%。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超声 颈动脉粥样斑块 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分析
7
作者 赵涛涛 史涛 迟文 《健康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CIS提供参考。方法确诊的84例CIS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及64排螺旋CT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CIS提供参考。方法确诊的84例CIS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及64排螺旋CT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部位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Kappa一致性评估64排螺旋CT诊断颈动脉斑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64排螺旋CT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结果64排螺旋CT检测出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例数、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数量,与DSA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检测斑块性质的灵敏度为89.66%、特异度90.24%、准确率89.90%、Kappa值为0.79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64排螺旋CT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动脉分叉处颈动脉斑块的图像质量优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CIS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与DSA检查结果高度一致,且图像质量优于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斑块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1
8
作者 刘亚平 张莹 +1 位作者 王从旭 李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21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124例对照组颈...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21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124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2.8%,显著高于对照组(25%,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脑梗死病灶的同侧,占8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占5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关性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动脉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 动脉内中膜厚度 动脉分叉 狭窄程度 脑梗死患者 动力学改变 检出情况 峰值流速 搏动指数 对照组 检出率 多发生 防止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冯骏 肖新莉 +5 位作者 刘哲 秦皓 刘丽华 张敏 张波 刘亚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39-194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73例,女性51例,年龄41~88(60.8±12.9)岁,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73例,女性51例,年龄41~88(60.8±12.9)岁,健康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42~79(59.3±12.1)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类型,颅脑CT检查计数颅内分布区的梗死病灶。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n=26)、稳定型斑块组(n=38)、不稳定型斑块组(n=60)。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膜联蛋白A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膜联蛋白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膜联蛋白A1蛋白质表达水平。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不稳定型斑块组的颈内动脉分布区病灶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显著(F=21.36、24.5,P<0.05);②健康对照组、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和不稳定型斑块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的含量比较差异显著(F=19.8,P<0.05);不稳定型斑块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织膜联蛋白A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蛋白表达率明显少于稳定型斑块组(t=2.19、2.876,χ2=9.23,P<0.05)。结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并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 膜联蛋白A1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月霞 王建华 +2 位作者 刘兰燕 李路明 邢恒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03-1305,共3页
目的 探讨背向散射积分 (IBS)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31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和 2 8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颈动脉斑块数量和... 目的 探讨背向散射积分 (IBS)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31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和 2 8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颈动脉斑块数量和性质、内中膜厚度 (IMT)和斑块背向散射积分校正值 (IBS % )的差别。结果 AMI组和UAP组软斑检出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其IBS %值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 ;IMT值AMI组、UAP组和SAP组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明显不同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应用IBS可以客观、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性质 ,可能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和冠心病预防措施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向散射积分 颈动脉粥样斑块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斑块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远东 张林 +1 位作者 赵晓平 沈燕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I组(阿托伐他汀10mg)和Ⅱ组(阿托伐他汀20mg),每组各30例。治疗24周后,详细记录两组颈动脉斑块的部位、数目、面积、内膜-中层厚度(...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I组(阿托伐他汀10mg)和Ⅱ组(阿托伐他汀20mg),每组各30例。治疗24周后,详细记录两组颈动脉斑块的部位、数目、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生化(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结果24周后,Ⅰ组、Ⅱ组TC、LDL-C显著降低,HDL-C升高;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减少,面积缩小,IMT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mg或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及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少斑块数量,减小斑块面积、稳定斑块,但半年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老年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中老年TIA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防治策略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传伟 程蕴琳 +2 位作者 张洪慧 高甬东 李雁飞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手段对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CAP)的影响。方法对87例在近期曾经出现过TIA发作的中老年患者根据采用的不同干预措施分为阿司匹林组(22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手段对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CAP)的影响。方法对87例在近期曾经出现过TIA发作的中老年患者根据采用的不同干预措施分为阿司匹林组(22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组(22例)、他汀类调脂组(22例)及对照组(21例),进行为期24周的干预,在干预前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调脂组患者的TC和LDL-c以及主要炎症分子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颈动脉超声指标也得到改善;ACEI/ARB组患者的主要炎症分子水平出现降低;而阿司匹林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指标得到改善。结论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调脂、抗炎等效应,在CAP及其脑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在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中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洪慧 程蕴琳 +1 位作者 徐伯平 周传伟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88-389,共2页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颈动脉粥样斑块 CAA 血脂
下载PDF
联合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和hs-CRP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盛洋 付强 +1 位作者 李振勇 陆奕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浓度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110例因胸闷、痛而疑是冠心...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浓度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110例因胸闷、痛而疑是冠心病的入院患者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院第2日进行hs-CRP血清浓度检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评估三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浓度、颈动脉斑块IMT,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指标检测值的大小与冠脉狭窄程度均成正相关(r均>0.6,P<0.05)。如将Crouse积分≥10.7作为标准,则其灵敏度为78.5%,阳性预测值89.9%,Crouse积分<10.7的特异度79.0%,阴性预测值58.0%。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MT,Crouse积分联合血清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一项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斑块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红曲改善老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闫翔 李钰 +2 位作者 唐微 刘芳 范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5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红曲改善老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2例),分别给予红曲口服及予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 目的探讨红曲改善老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2例),分别给予红曲口服及予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月行颈部血管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积分,同时测定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治疗3月、6月查肝肾功能、肌酶、血常规,并记录有无肌无力、肌痛、肌溶解等临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月后,两组IMT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斑块积分、ET-1、TG、TC、LDL-C均降低,NO及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明显低于对照组(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曲可能通过调控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老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逆转,疗效确切且安全无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斑块 血脂 红曲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肾脏病晚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印荻 章旭 +6 位作者 曹娟 王国华 李海涛 周长菊 赵彩霞 丁浩 许琴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对慢性肾病晚期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彩超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 mg.d-1,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d-1,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d...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对慢性肾病晚期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彩超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 mg.d-1,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d-1,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d-1,三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功能(ALT)、肌酸激酶(CK)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数目、大小。结果三组治疗前血脂、hs-CRP水平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TC、TG、LDL-C、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其中B组患者血脂及hs-CRP的变化水平较A、C组明显(P<0.01);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但仅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斑块数目无明显改变,B组斑块治疗后较治疗前缩小,A、C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可通过调脂、抑制炎症反应等可能机制逆转慢性肾脏病晚期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慢性肾脏病 颈动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参芪柔脉合剂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靳秀明 郭晓芳 胡翠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7-18,共2页
目的:研究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脑梗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参芪柔脉合剂结合辛伐他汀,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观察患者服药前后颈动脉斑块... 目的:研究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脑梗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参芪柔脉合剂结合辛伐他汀,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观察患者服药前后颈动脉斑块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均有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柔脉合剂 辛伐他汀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 血脂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文 张鸿举 +1 位作者 丁少娟 张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3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3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按照SYNTAX积分,分为0~22分组、23~32分组和≥33分组。超声检测入选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叉处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AS积分),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2、0.75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7、0.655);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3、0.597)。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与中度及重度狭窄组比较,单支病变组与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冠状动脉SYNTAX积分0~22分组与23~32分组及≥33分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冠状动脉中度与重度狭窄组比较,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SYNTAX积分23~32分组比较与≥33分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查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适合临床冠心病的普查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相关性
下载PDF
周围门控黑血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图像质量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曌 郑晓林 +3 位作者 刘碧华 郭友 范宪淼 黎见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评估周围门控黑血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图像质量,探讨该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 14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行磁共振检查。成像序列包括轴位T1WI、周围门控黑血T1WI序列及增强后轴位T1WI脂肪抑制序列。比... 目的评估周围门控黑血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图像质量,探讨该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 14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行磁共振检查。成像序列包括轴位T1WI、周围门控黑血T1WI序列及增强后轴位T1WI脂肪抑制序列。比较常规T1WI、黑血T1WI及增强后T1WI序列图像的信号噪声比。每个病例选取颈动脉分叉上下5个层面,对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结果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8.23±0.42、10.22±0.87、8.51±0.20,两两配对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78±0.46、4.34±1.70和3.72±1.68。经t检验,黑血T1WI与常规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黑血T1WI与增强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T1WI与增强T1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门控黑血技术用于颈动脉斑块成像是可行的,且对血管管壁的显示优于常规序列,为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成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门控 黑血技术 磁共振 成像 颈动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维生素E联合维生素C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玉红 王玉起 +1 位作者 李万福 张雪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6-527,共2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E联合维生素C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大兴黄村镇5个社区45岁以上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明确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 mm的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应用... 目的探讨维生素E联合维生素C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大兴黄村镇5个社区45岁以上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明确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 mm的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及他汀类降脂药治疗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加服维生素E 200 mg/晚)、B组(加服维生素E 200 mg/晚,维生素C 200 mg早晚各1次)、C组(加服维生素C 200 mg早晚各1次)及对照组(不加服维生素E和C)。干预18个月后,对干预前后斑块大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4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干预前后斑块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维生素E和(或)维生素C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没有明显缩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维生素C 颈动脉粥样斑块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