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李利香 郭晋文 +5 位作者 李春蕾 任杰 杨国东 王晶 赵国磊 沈剑虹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1期62-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载脂蛋白A-Ⅰ及颈血管彩超的检测。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载脂蛋白A-Ⅰ水平低于对照组,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观察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的最大流速(V max)、最小流速(V min)、阻力指数RI、管径、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大小、颈动脉狭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水平越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水平越高,且载脂蛋白A-Ⅰ与颈血管血流、颈动脉狭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临床可应用载脂蛋白A-Ⅰ水平控制作为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早期干预指标,有助于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 载脂蛋白A-Ⅰ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hCMV-IgM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
作者 杨琪 李芳芳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As-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89例As-ACI患者(脑梗死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3例(对照组)。根据颈内动脉超声结果将As-AC...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As-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89例As-ACI患者(脑梗死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3例(对照组)。根据颈内动脉超声结果将As-ACI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组、狭窄组。比较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单个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hCMV-IgM抗体阳性率和内膜中膜厚度(IMT)。分析As-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CD4^(+)CD25^(+)Treg细胞、TLR4与IMT的相关性及其对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CD4^(+)CD25^(+)Treg细胞、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LR4表达、hCMV-IgM抗体阳性率、TC、TG、LDLC、hs-CRP水平、IMT高于对照组(P<0.05)。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组、狭窄组CD4^(+)CD25^(+)Treg细胞水平依次降低,TLR4表达、hCMV-IgM抗体阳性率、IMT依次增高(P<0.05)。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IMT呈负相关,TLR4表达与IMT呈正相关(P<0.05)。高血压、CD4^(+)CD25^(+)Treg表达、TLR4表达、hCMV-IgM抗体阳性是As-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CD4^(+)CD25^(+)Treg细胞、TLR4表达水平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hCMV-IgM抗体阳性率与As-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联合可以较好预测病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ACI 颈动脉粥样硬化 CD4^(+)CD25^(+)Treg细胞 TLR4 HCMV-IGM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卒中后短期mRS评分的相关性
3
作者 吴静静 张亚婷 +3 位作者 张林 尹喜 宋娟 王成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出现缺血性卒中症状并在症状侧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且完成了3个月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mRS≥2)和良好预后组(mRS<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HR-VWI检查的斑块成分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的斑块成分。分析斑块中不同成分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入组66例(不良预后组39例,良好预后组2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查中,不良预后组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高于良好预后组(P<0.05),良好预后组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以及钙化体积均大于不良预后组(P<0.05);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间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良好预后组中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更大、钙化体积更大(P<0.05)。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化及钙化体积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具有相关性;症状初期行HR-VWI检查可对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卒中 改良Rankin量表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血清copeptin、adropin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结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
4
作者 陈杰 刘涛 +3 位作者 范艳锋 裴俊芳 赵瑾 窦占军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结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诊治OSAHS患者178例。根据不同...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结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诊治OSAHS患者178例。根据不同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n=52)、中度组(n=80)、重度组(n=46),比较不同病情程度OSAHS患者血清copeptin、adropin及睡眠结构情况;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copeptin、adropin与OSAHS患者睡眠结构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SAHS患者发生AS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opeptin、adropin对OSAHS患者发生AS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copeptin、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均依次升高,血清adropin、总睡眠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EM%)均依次降低(F=25.130、52.510、100.580、218.980、45.310、59.140,P均<0.001)。OSAHS患者血清copeptin与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呈正相关,与总睡眠时间、REM%呈负相关(r=0.675、0.570、-0.685、-0.590,P均<0.001);OSAHS患者血清adropin与总睡眠时间、REM%呈正相关,与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呈负相关(r=0.539、0.683、-0.568、-0.631,P均<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opeptin升高、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升高、合并高血压、吸烟史是OSAHS患者发生AS的危险因素,血清adropin升高则为保护因素[OR(95%CI)=1.905(1.226~2.808)、1.585(1.093~2.076)、1.881(1.280~2.730)、1.696(1.195~2.553)、0.552(0.396~0.770),均P<0.01];血清copeptin、adropin及二者联合预测OSAHS患者发生A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780、0.877,二者联合的AUC大于单独检测(Z/P=4.234/0.006、3.861/0.011)。结论血清copeptin升高、adropin降低可导致OSAHS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并促进颈AS形成,且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OSAHS患者颈AS形成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和肽素 能量平衡相关蛋白 睡眠结构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基于血清miR-351、miR-638水平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与评价
5
作者 关晓燕 曹玲 +2 位作者 闫雪梅 宁聪华 伊力多斯·阿里什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69-574,580,共7页
目的基于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351、miR-638水平构建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82例作为观察组,另... 目的基于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351、miR-638水平构建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8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医院同期体检健康者9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miR-351、miR-638及血糖、血脂水平差异;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AS分为CAS亚组(n=79)和非CAS亚组(n=103),并比较2亚组临床特点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CAS的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构建T2DM合并CAS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以Bootstrap法、决策曲线分析该模型校准度与决策能力。结果观察组血清miR-35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miR-638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9.999/<0.001、12.051/<0.001)。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11.060/<0.001),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18.034、20.355、21.744、7.991、20.682、13.256,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 1c、TC、TG、LDL-C、miR-351升高为T2DM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8.129(3.377~19.567)、1.444(1.093~1.908)、7.868(2.254~27.459)、2.728(1.241~5.997)、1.337(1.039~1.721)],而miR-638升高为其保护因素[OR(95%CI)=0.046(0.006~0.337)]。ROC分析显示,HbA 1c、TC、TG、LDL-C、miR-351、miR-638水平及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0.670、0.693、0.726、0.776、0.655、0.936,以预测模型的AUC最大(Z=3.468、6.602、5.832、5.599、5.064、6.674,P均<0.001);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重复抽样1000次(B=1000)显示,C-index为0.871,提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决策分析显示,该模型的阈值概率0.01~0.97,净收益率>0,高于两条无效线。结论T2DM患者血清miR-351水平升高,miR-638水平降低,参与了T2DM患者CAS的发生及进展。HbA 1c、TC、TG、LDL-C、miR-351升高为T2DM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miR-638升高为其保护因素,基于miR-351、miR-638及其他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T2DM合并CAS有良好预测价值,可用于评估T2DM患者合并CAS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微小核糖核酸-351 微小核糖核酸-638 影响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6
作者 陈露 安宁 杜凤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130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收集人口学特征和临床指标,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骨密度,检测部位:腰椎L1~4、股骨颈、Ward三角区、全髋部,骨质疏松诊...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收集人口学特征和临床指标,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骨密度,检测部位:腰椎L1~4、股骨颈、Ward三角区、全髋部,骨质疏松诊断标准:≥1个部位骨密度值低于骨量峰值2个标准差。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N-端骨钙素(N-MID)、25-羟维生素[25-(OH)]D浓度、总Ⅰ型胶原氨基端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浓度。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腰椎L1~4、股骨颈、Ward三角区、全髋部骨密度水平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骨钙素、N-MID、25-(OH)D、总PINP水平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腰椎L1~4、股骨颈、Ward三角区、全髋部骨密度水平呈负相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骨钙素、N-MID、25-(OH)D、β-CTX、总PINP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β-CTX呈正相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腰椎L1~4骨密度、骨钙素、N-MID、25-(OH)D、β-CTX、总PINP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腰椎L1~4骨密度、骨钙素、N-MID、25-(OH)D、β-CTX、总PINP联合检测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依折麦布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
7
作者 李乾坤 罗静 刘慧卿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究依折麦布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8)。观察组接受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单... 目的:探究依折麦布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8)。观察组接受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独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血脂指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应激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变化,并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粥样斑块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DL、ox-LDL血清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粥样斑块积分、血清Hcy均低于对照组(P<0.05);UA和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86%vs.1.72%,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能有效降低LDL和ox-LDL水平,减少斑块形成,对氧化应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脂血症 颈动脉粥样硬化 依折麦布 氧化应激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
8
作者 冯克娜 张淼 陈雅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脂联素(AP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96例为观察组,选择体检健康者10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CTRP5、APN水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脂联素(AP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96例为观察组,选择体检健康者10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CTRP5、APN水平。根据超声检查将T2DM患者分为CAS组和无CAS组,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生化指标。分析T2DM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CTRP5水平高于对照组,APN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T2DM患者中,40例出现CAS,56例无CAS。CAS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TRP5水平较无CAS组升高,APN水平较无CAS组下降(均P<0.05)。HbA1c、TG、LDL-C、CTRP5为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PN是CAS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血清CTRP5与HbA1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血清APN与HbA1c、TG、LDL-C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T2DM患者发生CAS后CTRP5水平升高,APN水平下降,CTRP5为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PN为CAS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 脂联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关系
下载PDF
从瘀毒互结论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9
作者 李青筱 苏文全 +1 位作者 杜雅薇 吴圣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已被认为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现代医学通过西药与手术治疗易损斑块有一定效果,但存在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认为瘀、毒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原...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已被认为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现代医学通过西药与手术治疗易损斑块有一定效果,但存在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认为瘀、毒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该文通过梳理总结中医古籍中的“瘀”“毒”理论,并结合易损斑块的现代病理研究,认为“瘀”“毒”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始终,“瘀毒互结”为易损斑块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病机。早期外毒引动,浊瘀郁脉,伏毒渐生;中期热毒炽盛,毒损瘀破,“苛毒”流散;后期虚毒内生,腐瘀溃疡,积癥成瘀。“活血解毒”应为易损斑块的治疗大法,在疾病早、中、后期分别理气活血解毒、清热活血解毒、补气活血解毒,并列举方药,以期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瘀毒互结 活血解毒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
10
作者 李茂婷 何佩真 +1 位作者 李睿 周广举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025-1029,1034,共6页
目的采用观察性研究及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35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47... 目的采用观察性研究及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35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47例CAS患者作为CAS组,107例无CAS患者作为无CAS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采用两样本MR分析探讨GGT与CAS之间的因果关联。MR分析采用血清GGT水平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辅以MR-Egger回归法和加权中位数法(WM),采用异质性检验、多效性检验和逐个剔除检验进一步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CAS组与无CAS组血清G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W结果不支持血清GGT水平与CAS之间存在因果效应(GGT→颈动脉内膜厚度:P=0.423;GGT→AS:P=0.345);MR-Egger回归法及WM的结果与IVW一致,也不支持血清GGT水平与CAS之间存在因果效应。多效性检验结果显示,该研究不存在水平多效性(GGT→颈动脉内膜厚度:MR-Egger回归截距=0.00,P=0.262;GGT→AS:MR-Egger回归截距=0.00,P=0.059)。结论观察性研究和MR分析结果均不支持血清GGT水平与CAS之间存在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移酶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观察性研究 孟德尔随机化
下载PDF
中青年男性握力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
11
作者 赵航 王宇琴 张兵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48-152,166,共6页
目的 探讨中青年男性握力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为运动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454名20~59岁男性,记录人体学指标,测量身体成分、握力、心肺耐力和相关血液指标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 目的 探讨中青年男性握力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为运动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454名20~59岁男性,记录人体学指标,测量身体成分、握力、心肺耐力和相关血液指标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比于低握力水平组,高握力水平组的BMI低、RSMI大、心率低、TC低、HDL低、空腹血糖低、CIMT小、Crouse积分小、等级积分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BMI、RSMI、心率、TC、HDL、空腹血糖、VO_(2max)、收缩压、舒张压后,低水平和中等水平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高于高水平组(OR=2.79、1.71)。结论 较低握力的中青年男性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较高,握力测量有助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男性 握力 颈动脉粥样硬化 运动干预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ESM-1、Lp-PLA2、miR-21鉴别价值分析
12
作者 陈杰 任国勇 +1 位作者 王炜 米英姿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对斑块性质、分级及预后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太原钢...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对斑块性质、分级及预后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AIS患者120例,收集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分级,测定AIS患者血清ESM-1、Lp-PLA_(2)、miR-21水平,评定短期预后。比较不同斑块性质AIS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ESM-1、Lp-PLA_(2)、miR-21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ESM-1、Lp-PLA_(2)、miR-21对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鉴别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ESM-1、Lp-PLA_(2)、miR-21与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的关系,比较联合血清ESM-1、Lp-PLA_(2)、miR-21鉴别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患者短期预后情况。结果:120例AIS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知,25例斑块未形成,95例斑块形成(其中稳定斑块38例,易损斑块57例);斑块分级:1级38例,2级32例,3级25例。易损斑块患者TG、LDL-C、ESM-1、Lp-PLA_(2)、miR-21均高于稳定斑块(P<0.05);TG、LDL-C、ESM-1、Lp-PLA_(2)、miR-21均为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联合血清ESM-1、Lp-PLA_(2)、miR-21鉴别诊断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AUC最大,为0.899,具有较好诊断效能;血清ESM-1、Lp-PLA_(2)、miR-21与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级别呈正相关关系(P<0.05);联合血清ESM-1、Lp-PLA_(2)、miR-21鉴别易损斑块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率低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结论:TG、LDL-C、ESM-1、Lp-PLA_(2)、miR-21为A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尤其是ESM-1、Lp-PLA_(2)、miR-21可用于鉴别诊断斑块性质、分级,且在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ESM-1 Lp-PLA_(2) MIR-21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更年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武会敏 武园梅 +1 位作者 沈雪阳 葛朝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67-2571,共5页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作为全身动脉硬粥样化前期表现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证明残余胆固醇(RC)水平升高与CA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关于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作为全身动脉硬粥样化前期表现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证明残余胆固醇(RC)水平升高与CA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关于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参加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项目并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的更年期妇女30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群的一般资料,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参与者的颈动脉内膜特征。根据颈部超声结果结果将受试者分为CAS组和非CAS组,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RC与CAS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C是否为更年期妇女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CAS组(n=130)更年期妇女年龄、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比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脉压水平高于非CAS组(n=177)(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C与FPG、TC呈正相关(r_(s)=0.113、0.280,P<0.05);与LDL-C呈负相关(r_(s)=-0.11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RC水平(OR=1.539,95%CI=1.185~1.999,P=0.001)、高龄(OR=1.059,95%CI=1.003~1.117,P=0.038)、脑卒中和TIA史(OR=1.910,95%CI=1.047~3.485,P=0.035)是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危险因素。根据RC中位数将更年期妇女分为高RC组(RC≥0.70 mmol/L,n=155)、低RC组(RC<0.70 mmol/L,n=152),高RC组更年期妇女患有血脂异常比例、CAS比例、腰围、BMI、TG比低RC组高,HDL-C比低RC组低(P<0.05)。结论高RC水平与更年期妇女发生CAS有关,且RC高水平可能是更年期妇女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更年期妇女 残余胆固醇 相关性 LOGISTIC回归分析 定西市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治疗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豪 邓欢 +2 位作者 黎彪 雷冬 季一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87-192,共6页
目前,我国脑缺血性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位居所有疾病首位[1]。研究[2]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患者中有20%的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3]。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PLT、CRP、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陈素雅 袁彬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定斑块组(6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入院时PLT、CRP、UA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PLT、CRP、UA水平联合检测对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入院时TC、TG、LDL-C、PLT、CRP、U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HDL-C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TC(>5.98 mmol/L)、TG(>1.21 mmol/L)、LDL-C(>3.40 mmol/L)、PLT(≥218.61×109/L)、CRP(>10 mg/L)、UA(>323.46μmol/L)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入院时HDL-C(≥0.90 mmol/L)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保护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水平与TC、TG、LDL-C呈正相关,与斑块稳定性、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联合诊断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80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8%、68.25%(P<0.001)。结论:PLT、CRP、UA水平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且在诊断CAS稳定性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PLT CRP UA
下载PDF
内脏型肥胖男性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朱晶 郭峻臣 +5 位作者 毕兵 吴礼贤 申利平 刘韬 潘贤翠 郭久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264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分为单纯内脏型肥胖... 目的探讨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264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分为单纯内脏型肥胖组(VO组)150例及内脏型肥胖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组(VO-ECAS组)114例。根据血25(OH)D的四分位数进行维生素D水平分级,将受检者分为Q1组[25(OH)D≥24.70 ng/ml]、Q2组[19.70 ng/ml≤25(OH)D<24.70 ng/ml]、Q3组[16.10 ng/ml≤25(OH)D<19.70 ng/ml],Q4组[25(OH)D<16.10 ng/ml]各66例。收集各受试者年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尿酸、25(OH)D、内脏脂肪面积(VFA)等资料,分析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VO-ECAS组血清25(OH)D水平较VO组明显降低(P<0.05),Q1、Q2、Q3和Q4组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分别为24.24%、46.97%、51.52%和65.15%(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内脏型肥胖者血清25(OH)D与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内脏脂肪面积及体质指数呈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的25(OH)D是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内脏型肥胖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男性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较单纯内脏型肥胖者明显降低,25(OH)D水平的下降是内脏型肥胖男性患者发生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型肥胖 男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 25羟维生素D
下载PDF
超声B-Flow联合外周血NLR、CR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研究
17
作者 李亮亮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B-Flow)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在天津市永久医院诊查的152例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B-Flow)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在天津市永久医院诊查的152例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颈动脉斑块超声B-Flow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斑块性质,并检测外周血NLR、CRP水平,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统计超声B-Flow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外周血NLR、CRP水平,分析超声B-Flow、外周血NLR、CRP水平三者单独及联合诊断CAS斑块易损性的价值。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152例CAS患者检出66例易损斑块,86例为稳定斑块;超声B-Flow检查出72例易损斑块,80例稳定斑块,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B-Flow诊断易损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85%、81.39%、82.89%;易损斑块组外周血NLR、CRP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超声B-Flow联合外周血NLR、CRP水平诊断CAS易损性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8.48、81.39%、0.907,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独诊断,AUC高于单独诊断(P<0.05),特异度与单独诊断相近。结论超声B-Flow、外周血NLR、CRP均对CAS斑块易损性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但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C反应蛋白 易损斑块
下载PDF
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分析
18
作者 崔前辉 郭元勋 +1 位作者 杨帆 袁国胜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斑块检出率、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斑块检查参数及诊断价值。结果320例脑梗死患者中共检出CAS斑块251例(78.44%);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CAS斑块检出率(98.41%)高于常规超声(87.65%)、颈部超声弹性(94.42%)、超声造影(94.82%);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和超声造影对软斑块检出率(98.11%、95.60%)高于常规超声和颈部超声弹性成像(86.16%、89.31%);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硬斑块检出率(97.22%)显著高于常规超声(77.78%);稳定性斑块组斑块厚度、弹性评分、增强密度均小于不稳定性斑块组;斑块厚度、弹性评分、增强密度单项及联合诊断脑梗死CAS不稳定性斑块的AUC分别为0.888、0.973、0.774、0.995,发现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均可诊断脑梗死CAS,同时其检查参数斑块厚度、弹性评分、增强密度可有效评估脑梗死CAS斑块稳定性,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部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FLOW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茹建平 杨庆华 +1 位作者 赵海慧 李彩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84-0187,共4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B-FLOW的联合价值。方法 以80例的患者和健康人员,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FLOW检查。结果 单一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联合诊断的相关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B-FLOW的联合价值。方法 以80例的患者和健康人员,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FLOW检查。结果 单一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联合诊断的相关数据明显优于单一检测。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FLOW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B-FLOW技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UFPWV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中的应用
20
作者 桑可可 赵进娥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也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早期发现并干预是延缓和控制动脉硬化的主要措施。快速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评估动脉硬化的一项有效方法,其优点是无创、经济、操作简单,近...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也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早期发现并干预是延缓和控制动脉硬化的主要措施。快速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评估动脉硬化的一项有效方法,其优点是无创、经济、操作简单,近年来在临床使用广泛。该文主要从快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在颈动脉硬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