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2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超声高分辨MRI联合血清miR-27a预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预后的价值
1
作者 杨静 张玲 +1 位作者 李秀岩 周欣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高分辨MRI参数联合血清miR-27a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01—2022-12于大庆龙南医院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抗血小板治疗的11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前采用彩...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高分辨MRI参数联合血清miR-27a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01—2022-12于大庆龙南医院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抗血小板治疗的11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查,测定并记录平均血流速度(MF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最大血流速度(PSV)及颈动脉狭窄率,采用高分辨MRI检查并记录患者的斑块偏心指数和斑块强化程度,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27a水平。患者出院后随访1 a,观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结果11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者83例,预后不良者27例。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PSV、斑块强化程度和血清miR-27a水平与预后不良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狭窄患者MFV和PSV与血清miR-27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颈动脉狭窄患者的MFV、EDV、PSV、斑块偏心指数、斑块强化程度和血清miR-27a水平均与颈动脉狭窄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PSV、斑块强化程度和血清miR-27a水平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64(95%CI:0.662~0.866)、0.649(95%CI:0.519~0.779)和0.832(95%CI:0.748~0.916)。PSV、斑块强化程度联合血清miR-27a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AUC为0.895(95%CI:0.830~0.960)。结论颈动脉超声、高分辨MRI参数联合血清miR-27a对颈动脉狭窄术后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高分辨磁共振 miR-27a 预后
下载PDF
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应用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效能及影像学特点
2
作者 王晓春 周佛养 +4 位作者 张玉 朱晨霞 李俊杰 张娜 金仲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CAU)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后循环缺血(PCI)的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 目的:探讨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CAU)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后循环缺血(PCI)的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0例,将确诊PCI的42例患者纳入PCI组,将无PCI的38例患者纳入非PCI组。两组均行TCD与CAU检查。比较两组TCD检查指标[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CAU检查指标[斑块情况、内-中膜厚度(IMT)、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同时以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CD检查、CAU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PCI的效能。结果:PCI组PCA、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大于非PCI组,软斑块占比高于非PCI组,IMT、PI、RI均大于非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硬斑块占比明显低于非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查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PCI的敏感度为76.19%(32/42),特异度为92.11%(35/38),Kappa值为0.677;CAU检查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PCI的敏感度为73.81%(31/42),特异度为89.47%(34/38),准确度为81.25%(65/80),Kappa值为0.627;TCD联合CAU检查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PCI的敏感度为97.62%(41/42),特异度为89.47%(34/38),准确度为93.75%(75/80),Kappa值为0.874;TCD联合CAU检查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PCI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各单项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CI患者与非PCI患者相比,其血流动力学、斑块情况、血管循环阻力均存在显著差异,TCD联合CAU检查运用于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能有效观察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在诊断患者是否出现PCI中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超声 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MRA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彬 陈龙华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能及其在患者预后情况中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92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能及其在患者预后情况中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92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类型和大脑中椎动脉狭窄程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脑梗死组患者中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类型和大脑中椎动脉狭窄程度,并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MRA对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椎动脉狭窄程度均较非脑梗死组严重,且检出的斑块数量要多于非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椎动脉狭窄程度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74和0.757。预后良好组患者的颈部动脉内膜层厚度低于预后不良组,斑块数量少于预后不良组,椎动脉狭窄程度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量、椎动脉狭窄程度和联合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550、0.762和0.946。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MR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及其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磁共振血管造影 急性脑梗死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浆脑啡肽原A水平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马艳会 董磊 王小刚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浆脑啡肽原A(PENK-A)水平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ICS)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103例I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浆脑啡肽原A(PENK-A)水平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ICS)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103例I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狭窄组(n=75)与重度狭窄组(n=28)。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测了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颈内动脉阻力指数(ICA-RI)、搏动指数(PI)、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浆EPNK-A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浆PENK-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ICS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03例ICS患者中,轻中度狭窄组75例,重度狭窄组28例。重度狭窄组患者的ICA-RI、PI及血浆PENK-A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组患者,EDV、PSV水平均明显低于轻中度狭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A-RI、PI、EDV、PSV与血浆PENK-A联合检测对ICS患者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灵敏度为99.2%,特异度为88.0%。结论 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浆PENK-A水平检测对ICS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脑啡肽原A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参数联合心血管健康评分对高血压心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张国栋 李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参数联合心血管健康评分对高血压心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怀柔教学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心血管病变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4例)与心血管病变组(36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参数联合心血管健康评分对高血压心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怀柔教学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心血管病变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4例)与心血管病变组(36例)。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血管健康评分,并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对高血压心血管病变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颈动脉超声参数联合心血管健康评分对高血压心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心血管病变组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目、cIMT、FRS评分、危险概率>10%占比、吸烟史占比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结果显示,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目、cIMT、FRS评分均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目、cIMT、FRS评分、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心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732、0.805、0.734、0.935。结论:颈动脉超声参数联合心血管健康评分对高血压心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参数 心血管健康评分 高血压 心血管病变 诊断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张雨 李效寅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4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4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及二者联合检查诊断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效能及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结果:二者联合检查诊断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性高于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查对ACI患者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检出率高于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价值较高,可提高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及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AASI评估冠心病病变程度的价值
7
作者 王瑜 黄淑英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ASI评估冠心病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以76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以同期7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监测受试者AASI及超声参数,分析其评估冠心病病变程度的价值。结果:AASI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及以上病变组依...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ASI评估冠心病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以76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以同期7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监测受试者AASI及超声参数,分析其评估冠心病病变程度的价值。结果:AASI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及以上病变组依次升高(P<0.05);对照组IMT水平低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及以上病变组(P<0.05)。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在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及以上病变组依次升高(P<0.05)。AASI在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依次升高(P<0.05);对照组IMT水平低于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P<0.05)。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在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依次升高(P<0.05)。AASI、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联合检测诊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AUC分别为0.755(95%CI:0.608-0.869)、0.829(95%CI:0.691-0.923)、0.776(95%CI:0.631-0.885)、0.956(95%CI:0.853-0.994)。联合检测诊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AUC高于单独监测(P<0.05)。结论:监测AASI及斑块积分、冠脉病变积分可评估冠心病风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AASI 冠心病病变程度
下载PDF
CT头颈部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樊凤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究CT头颈部成像(CTA)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80例V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次对其开展CTA、颈动脉超声及两者结合检查。比较并分析这三种检查方法对V... 目的:探究CT头颈部成像(CTA)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80例V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次对其开展CTA、颈动脉超声及两者结合检查。比较并分析这三种检查方法对VP不同分级、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的检出情况。结果:CTA、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时,Ⅰ级与Ⅲ级改良Hoehn—Yahr分级检出率分别为90.32%、87.50%,显著高于CTA单独检测的67.74%、50.00%与单独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61.29%、50.00%(P<0.05);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检出率高于单独进行CTA或颈动脉超声检查(P<0.05);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脂质型、混合型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单一进行CTA或颈动脉超声检查(P<0.05)。结论:在VP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CT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效果突出,能明确病变分级,并准确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临床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诊断价值 CT头部成像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检查参数与老年脑卒中病情的相关性及预测溶栓预后的价值
9
作者 冯建平 冯颖妍 +2 位作者 冯志仪 梁金花 李云峰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参数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预测溶栓预后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鹤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4...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参数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预测溶栓预后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鹤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40例)、中度组(45例)及重度组(53例);根据溶栓治疗后30 d预后的不同分为预后不良组(60例)和预后良好组(78例)。分析不同病情程度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病灶最大直径、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颈动脉超声参数与病情情况的相关性,不同预后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并分析颈动脉超声参数预测溶栓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重度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大于中度组、轻度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快于中度组、轻度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小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CIMT大于轻度组,EDV快于轻度组,PSV水平小于轻度组(均P<0.05)。重度组患者大病灶、重度狭窄及不稳定斑块占比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均高于轻度组(均P<0.05)。CIMT、EDV与病情程度、病灶最大直径、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均呈正相关(均P<0.05);PSV与病情程度、病灶最大直径、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均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CIMT大于预后良好组,EDV快于预后良好组,PSV水平小于预后良好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IMT、EDV及PSV预测老年脑卒中患者溶栓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0.706及0.733(均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参数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病灶最大直径、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存在相关性,并可用于预测溶栓后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参数 老年脑卒中 病情程度 静脉溶栓 预后
下载PDF
如何利用颈动脉超声判断斑块性质
10
作者 汤晓隽 《科学之友》 2024年第1期32-32,共1页
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指颈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形成的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中风和心脏病。超声科医生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判断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指颈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形成的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中风和心脏病。超声科医生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判断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医生可利用超声检查来直观地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内部结构,从而对其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 脂质沉积 颈动脉超声 超声检查 动脉内膜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性质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联合颈动脉超声在预测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蔡志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16-0119,共4页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颈动脉超声联合使用在预测患者冠心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以此作为诊断冠心病金...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颈动脉超声联合使用在预测患者冠心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以此作为诊断冠心病金标准。通过分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有无增厚、有无斑块、斑块回声;超声心动图观察室壁运动等情况预测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独立使用以及联合使用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为阳性53例,阴性47例,阳性率为53%(53100),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差异明显(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为阳性61例,阴性39例,阳性率为61%(61100),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差异明显(P<0.05);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结果阳性71例,阴性29例,阳性率为71%(71100),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灵敏度、准确度以及阴性预测值方面对比,基于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两种检查的结果优于两种检查独立使用(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联合使用对于冠心病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颈动脉超声 冠心病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在老年冠心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2
作者 郑光雄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在老年冠心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0月本院接收的104例疑似冠心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为冠心病组(58例)、非冠心病组(4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在老年冠心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0月本院接收的104例疑似冠心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为冠心病组(58例)、非冠心病组(4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心脏彩超与颈动脉超声两种方法检查,分析两组IMT、斑块积分和LVEF、LVEDD、LVESD、LA指标水平,观察IMT、斑块积分及各项心脏彩超指标以及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和非冠心病受检者相比,冠心病患者的IMT、斑块积分和LVEDD、LVESD、LA指标均明显更高,LVEF则明显比非冠心病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斑块积分及LVEDD、LVESD、LA指标依次升高,LVEF则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和联合诊断阳性率,发现联合检查阳性率明显比单独检查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单独检查阳性率对比区别不显著(P>0.05)。结论对冠心病的筛查应用心脏彩超与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能够更好评估患者的病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彩超 颈动脉超声 老年冠心病 检查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彩超检查在老年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3
作者 庄嘉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8-0051,共4页
分析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检查在老年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5月~2022年12月,共计50例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参与,并选择50例非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数据对照,均接受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检查,研... 分析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检查在老年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5月~2022年12月,共计50例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参与,并选择50例非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数据对照,均接受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检查,研究指标为量化数值、检出结果、诊断效能。结果 量化数值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Tei指数、IMT、斑块积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检出结果高于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检查在诊断中更具优势,不仅可以较为精准的筛查冠心病患者,并且可以直接观察到血管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彩超检查 颈动脉超声 老年冠心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4
作者 吴晓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16-0019,共4页
研究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心电图,观察组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心电图,观察组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清晰准确,诊断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彩超 颈动脉超声 冠心病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在椎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旭 赵冬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椎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文为回顾性分析,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48例椎动脉病变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压和心率,以颈...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椎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文为回顾性分析,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48例椎动脉病变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压和心率,以颈动脉超声观察椎动脉病变情况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动脉显示出现椎动脉狭窄、走行迂曲、粥样硬化等表现,其中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最高(54.17%),走行迂曲发生率最低(34.29%)。两组双侧椎动脉中段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椎动脉中间段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低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RI)与离散指数(V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椎动脉病变间血流动力学存在差异,走行迂曲病变的椎动脉管径与PSV高于粥样硬化与狭窄、闭塞的椎动脉,椎动脉狭窄、闭塞时RI升高,VI降低,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直观、快速、准确地显示出椎动脉病变患者椎动脉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椎动脉病变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颈动脉超声 动脉病变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16
作者 刘一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93-0095,共3页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达到200万左右,每年脑卒中患者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因为脑卒中发生死亡的患者是(58-142)/10万人。我国脑血管疾病患者约有700万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比达到70%。想要有效控制缺血性脑卒...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达到200万左右,每年脑卒中患者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因为脑卒中发生死亡的患者是(58-142)/10万人。我国脑血管疾病患者约有700万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比达到70%。想要有效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临床诊断是至关重要的,此次就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切入点,对颈动脉超声的临床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选入了不同的调查目标做分析,其中实施颈动脉超声诊断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确定为卒中组,还有同期给予相同诊断方法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两组患者都是50例,对此次不同小组调查目标的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颈内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狭窄状况实施综合分析,对颈动脉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详细调研。结果 研究中对所有参与者的颈内、外及总动脉血管壁内-中厚度进行评估,显示健康组显著偏低;查看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为卒中组相对更为突出;查看调查目标颈动脉狭窄状况,健康组偏轻(P<0.05)。结论 通过运用颈动脉超声诊断,能够确定患者颈动脉有无存在狭窄情况和具体程度,进而展现调查目标的血流流动学情况,对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方面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彭晓磊 宜晓茸 +2 位作者 王莹 杨延星 郝洁妮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血清miR-146a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均为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7、2.680、2.76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54和0.889,其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 ABCD3-Ⅰ评分 血清miR-146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彩超检查在老年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及效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洪海燕 冯岚 黄泽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595-3598,共4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彩超检查在老年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及效能。方法选取116例疑似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为冠心病组(n=68)和非冠心病组(n=48),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彩超检查在老年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及效能。方法选取116例疑似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为冠心病组(n=68)和非冠心病组(n=48),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分别为36、19、13例),均给予颈动脉超声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积分、心脏彩超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彩超的诊断效能。结果相比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LVESD、LVEDD、LA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间IMT和斑块积分、心脏彩超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IMT、斑块积分、LVESD、LVEDD、LA水平依次明显升高,LVEF水平依次明显降低(P<0.05);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及联合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2.59%、48.28%和62.79%;ROC曲线显示,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联合检查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0.770、0.884,以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最佳;心脏彩超图显示,冠心病患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房左室增大、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功能中度减低,非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超声图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伴斑块,非冠心病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结论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检查对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以其联合诊断的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心脏彩超 冠心病 诊断价值 效能分析
下载PDF
心脏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倩 李辉 王慧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6期47-49,61,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随访至2022年5月,观察出院后24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 目的分析心脏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随访至2022年5月,观察出院后24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28例和非事件组88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行体表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左心室舒张功能(LVD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等指标,以冠心病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为因变量,LVDF、CIMT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事件组A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非事件组,E/A、LVEDD、CIMT、Crouse积分大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1、9.284、5.931、7.394、5.048、7.691,P<0.05)。事件组LVDF减低Ⅱ级、Ⅲ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局部斑块形成比例大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84、9.679、23.641、19.88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MT>1.0 mm、LVDF减低>Ⅰ级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OR(95%CI)=2.769(1.176~3.957)、1.907(1.409~2.736),P<0.05]。心脏超声和颈动脉超声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一致性差(Kappa=0.223、0.395),心脏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后预测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37)。结论心脏超声与颈动脉超声单独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准确性差,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超声 颈动脉超声 冠心病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FRS评分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荣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6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FRS评分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评估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2018年05月至2022年05月)收治接受检查的糖尿病患者142例,依据其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分成两组,其中...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FRS评分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评估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2018年05月至2022年05月)收治接受检查的糖尿病患者142例,依据其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分成两组,其中以单纯糖尿病者71例为对照组,另合并者71例为研究组。明确糖尿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FRS评分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评估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FRS评分、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且FRS发病风险分析结果>10%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疾病单因素分析中,有吸烟史患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冠心病家族史、体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比较中,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糖尿病为因变量,吸烟、FRS评分、颈动脉斑块为自变量,以FRS≥0.55为界定标准,进行二次分类变量,排除吸烟后,FRS、颈动脉斑块与糖尿病存在明显关系,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评估中,实施以颈动脉超声参数与FRS评分,可作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初步评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颈动脉超声参数 FRS评分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评估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