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3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钛笼倾斜角度与术后钛笼下沉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李智斐 杨尹 +3 位作者 陈华龙 梁钦秋 钟远鸣 张翼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3-1319,共7页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手段,钛笼是椎体次全切后维持颈椎稳定的重要植入物,近几年临床发现,术后很多患者出现钛笼下沉等并发症,其原因存在很大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钛笼...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手段,钛笼是椎体次全切后维持颈椎稳定的重要植入物,近几年临床发现,术后很多患者出现钛笼下沉等并发症,其原因存在很大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钛笼倾斜角度与术后钛笼下沉的内在生物力学关系。方法:通过正常人体颈椎CT图像建立C_(4)-C_(6)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三维模型中模拟颈椎前路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并模拟置入不同倾斜角度的钛笼(-6°至-1°称之为负角度,即钛笼前缘短于钛笼后缘为负角度;1°-6°称之为正角度,即钛笼前缘长于钛笼后缘为正角度)。在C_(4)椎体上分别施加预载荷50,100和150 N的应力作用,记录钛笼与C_(4)下终板和C_(6)上终板各个接触点的应力值(钛网接触面的各7个应力接触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钛笼倾斜角正角度组和负角度组分别在C_(4)椎体施加50,100和150 N应力下产生的数据经Mann-Whitn检验发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钛笼倾斜角正角度组在50,100和150 N应力条件下,其离散系数均小于负角度组;②在C_(4)椎体施加50,100和150 N应力条件下,钛笼倾斜角正角度组内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发现当角度设为1°-5°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当钛笼倾斜角设为6°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在C_(4)椎体施加50,100和150 N应力条件下,钛笼倾斜角负角度组内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发现当倾斜角设为-1°至-6°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矢状位上,钛笼倾斜角为正角度时比倾斜角为负角度时更加稳定,更加适合临床使用;钛笼倾斜角在1°-5°区间内表现相对稳定,当倾斜角为6°时则稳定性开始下降,容易出现术后钛笼下沉的并发症,临床上根据术中情况更适合选用倾斜角度在1°-5°的钛笼,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钛笼倾斜角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小尾寒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2
作者 窦新雨 刘宇 +6 位作者 刘啸 祝斌 贾斐 王霖邦 金攻 沈飞 刘晓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合相关研究提供完备的动物模型和内植物性能的评估方案。方法选择小尾寒羊,改良术式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将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Cage)(对照组)、3D打印钛合金Cage(实验组1)及新方法钛合金Cage(实验组2)分别植入每只羊的不同颈椎节段(C2/3~C4/5),术后行血液学检测、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手术恢复情况及材料生物安全性,利用X光、CT、Micro-CT及定量分析、硬组织切片染色、生物力学试验评估内植物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建立成功,血液学检测重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均无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内植物生物安全性良好,X光及CT显示内固定位置及椎间融合情况良好,术后3个月及6个月Micro-CT及定量分析表明,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内部的骨体积/总体积、骨小梁数目显著性升高(P<0.01),骨小梁间距显著性降低(P<0.01),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骨质长入更多(P<0.01),硬组织切片染色表明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孔隙内有明显骨质长入且较为密实,结合较PEEK Cage组略好,生物力学试验显示,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颈椎屈伸、侧弯、扭转运动范围(P<0.05),同时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P<0.05)。结论建立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后,利用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说明3种材料的Cage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较PEEK Cage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性能更强,可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绵羊模型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基于Mimics软件分析新型复合型颈椎前路内固定方式的可行性
3
作者 侯志鹏 叶森琦 +3 位作者 张吉辉 赵刘军 顾勇杰 于亮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分析新型复合型颈椎前路内固定方式——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TPS)固定+零切迹内固定方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50例行颈椎CT扫描的正常人行C_(1)-C_(7)节段扫描...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分析新型复合型颈椎前路内固定方式——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TPS)固定+零切迹内固定方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50例行颈椎CT扫描的正常人行C_(1)-C_(7)节段扫描,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5~65(46.0±9.0)岁。导出Dicom格式,刻入光盘,通过Mimics软件对各节段进行三维重建。并在图像上置入模拟螺钉,按照零切迹螺钉的临界值(头尾倾角44。,内倾角29。)置入,观察每个节段零切迹螺钉所在位置,确定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零切迹内固定方式的可行性。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于上位零切迹螺钉,50例研究对象的颈椎三维图像在C_(3)-C_(7)节段中均处于安全位置中,且没有出现上位零切迹螺钉与ATPS螺钉相交。对于下位零切迹螺钉,在C_(3)-C_(4)、C_(4)-C_(5)中,50例研究对象的颈椎三维图像中有4例处于安全位置,46例在最大尾倾角分别为(32.3±1.9)°和(36.1±2.2)°时可实现安全置钉;在C_(5)-C_(6)、C_(6)-C_(7)2个节段中,没有出现下位零切迹螺钉与ATPS螺钉相交,螺钉均处于安全位置。结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零切迹内固定方式通过选择的进钉点、位置可以实现置钉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MIMICS软件 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王理想 李春根 +5 位作者 柳根哲 赵子义 赵思浩 陈超 祝永刚 李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8-235,共8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70例多节段脊髓...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前路组35例和后路组35例,前路组患者行Hybrid手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联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后路组患者行EODL。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JOA改善率、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满意度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术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JOA评分和JOA改善率明显升高(P<0.01),NDI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JOA评分明显升高(P<0.01),NDI和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按术后满意度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均较高。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EODL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Hybrid手术具有出血量少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后路 椎管减压 颈椎前路手术 Hybrid手术
下载PDF
不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内固定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
5
作者 王强 李世芸 +1 位作者 熊鹰 李甜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1-826,共6页
背景:针对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系统在术后会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问题,研发出一种新型Low-P系统。目的:对比新型Low-P与Zero-P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颈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并对内固定系统进行应力分... 背景:针对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系统在术后会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问题,研发出一种新型Low-P系统。目的:对比新型Low-P与Zero-P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颈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并对内固定系统进行应力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无损颈椎C_(1)-C_(7)节段完整模型,基于模型有效性,建立在C_(4)-C_(5)节段置入Low-P型(Z型Low-P和H型Low-P)与Zero-P型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4种工况下,分析置入器械、邻近椎体髓核、纤维环与终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置入Low-P型与Zero-P型内固定器械后,H型Low-P系统活动范围大,Z型Low-P系统最大应力值较小,Zero-P型对邻近节段髓核最大应力较大,终板最大应力较小;(2)3种内固定系统对邻近节段纤维环的影响相接近;(3)Zero-P型内固定系统螺钉应力远大于Low-P系统;(4)提示相比Zero-P型内固定系统,新型Low-P系统降低了钢板和螺钉的应力值,可以降低螺钉松动、内固定系统失效等问题;Low-P型系统对于邻近椎间盘髓核的应力较小,可降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此次研究结果可为Low-P型内固定系统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Low-P型 Zero-P型 颈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管理证据应用审查及障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雪丹 王慧文 +4 位作者 晏蓉 罗婕 李瑞 刘欢 曾露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5期38-42,共5页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管理证据临床应用现状,分析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为开展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规范化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指导,通过系统检索、评价及汇总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评价,确定证...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管理证据临床应用现状,分析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为开展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规范化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指导,通过系统检索、评价及汇总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评价,确定证据。建立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预防及管理证据审查指标并进行质量审查,依据基线审查情况开展障碍因素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27条最佳证据,据此制定11条审查指标,其中有6条依从率>60%,5条依从率<60%,其中有1条指标依从率为0。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包括缺乏颈椎吞咽困难筛查和标准化吞咽评估工具,术后患者吞咽困难预防相关护理措施,颈椎术后吞咽困难预防规范化措施,护士缺乏评估意识和评估知识、颈椎术后吞咽困难预防的相关知识、对颈椎吞咽困难机械预防方法不了解等。结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预防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应针对障碍因素实施改进,促进证据的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吞咽困难 证据审查 障碍因素 循证护理
下载PDF
有限元法预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螺钉置入位置对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季兴华 魏金政 +1 位作者 郝帅 邢泽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777-4782,共6页
背景: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过程中,螺钉放置角度会影响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目的:有限元分析法预测不同螺钉放置角度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过程中内固定系统应力的影响,寻找螺钉最佳放置角度。方法:采用三维重建法建立颈椎力学模... 背景: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过程中,螺钉放置角度会影响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目的:有限元分析法预测不同螺钉放置角度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过程中内固定系统应力的影响,寻找螺钉最佳放置角度。方法:采用三维重建法建立颈椎力学模型,模拟颈椎侧弯、直立和前屈等3种不同的工况。在SolidWorks 2017软件中,建立颈椎前路钢板和螺钉模型,根据螺钉的不同放置角度建模,a为内侧偏移,b为理想位置,c为外侧偏移,d为向下偏移,e为向上偏移。观察不同螺钉放置角度下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并记录其应力和位移。结果与结论:①构建全颈椎及前路钢板置入后的有限元模型,在相同工况下,钢板上螺钉的不同置入角度对脊柱生物力学改变无明显差别;②但微观数值显示,在侧弯工况下,向外偏移(c)螺钉位置的抗侧弯性能最好;在直立工况下,向下偏移(d)螺钉承载效果最好;在反屈工况下,向外偏移(c)螺钉抗屈效果最好;③在不同的运动工况下,内固定装置的固定效果是相对稳定的;当螺钉向内侧、外侧、向下或向上放置时,3种工况下的内固定效果相差10%,但位移变化较小;这说明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同时满足承重、抗弯、抗屈的最佳螺钉位置是不存在的;④提示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中钢板螺钉的置入方向对颈椎的力学稳定性影响不大;在颈椎侧屈、直立、前屈运动时,不同方向的螺钉角度对颈椎内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因此在临床手术中无需刻意追求螺钉的置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椎体融合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内固定 螺钉放置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变化
8
作者 张仕霖 雷飞 +5 位作者 袁浩 郑礼鹏 陈赞 刘玉熙 王明朗 冯大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54-4859,共6页
背景: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未得到充分纠正,而这种持续的矢状位失平衡状态可能是造成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失平衡状态下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其改变与患者临床... 背景: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未得到充分纠正,而这种持续的矢状位失平衡状态可能是造成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失平衡状态下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其改变与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探究手术纠正患者矢状位失平衡从而改善患者后期临床疗效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5例,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1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10%)且都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周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VA)将患者分为Ⅰ型失衡组(C2-7 SVA失衡量≤5 mm,n=27)、Ⅱ型失衡组(C2-7 SVA失衡量>5 mm,且≤10 mm,n=19)、Ⅲ型失衡组(C2-7 SVA失衡量>10 mm,n=12)、未失衡组(C2-7 SVA位于正常范围,n=67)。比较术后各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像学矢状位平衡参数C2-7 Cobb角、C2-7 SVA值、颈倾斜角、T1倾斜角、胸廓入口角的变化,探究患者后期临床疗效与术后颈椎矢状位失平衡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无感染,随访时间大于1年;②术前症状评分、术后1周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2-7 SVA较术前降低,较术后1周上升(P<0.05);C2-7 Cobb角较术前增加(P<0.05);颈倾斜角较术前降低(P<0.05);③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量与C2-7 SVA变化量呈现正相关(P<0.05);④提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术后颈椎矢状位失平衡越严重的患者,后期疗效越差;颈椎病患者术后持续的矢状位失平衡是导致患者后期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临床医生更应重视术前、术中对颈椎矢状位平衡的纠正,在术前根据矢状位平衡参数制订个性化手术策略及方案,并在术中纠正C2-7 SVA至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矢状位参数 矢状位失衡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9
作者 孙鸣晓 王金财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例实施标准开放ACDF治疗,B组40例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参数,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分别对两组术前、术后1年的疼痛度、颈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测量颈椎Cobb角,并计算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B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较A组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发生2例脑脊液漏,B组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年NRS、JOA评分、颈椎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89.47%与B组的92.5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手术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颈椎 并发症 疼痛度 颈椎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0
作者 王瑞奇 滕晓菊 李新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25,85,共8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颈椎前路术后...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到2023年7月。经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后运用Re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病例对照研究,包括9篇中文文献和11篇英文文献,共计4161例受试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纳入研究共计有10个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女性[OR=2.34,95%CI(1.82,3.01)]、高龄[OR=2.70,95%CI(1.87,3.91)]、吸烟[OR=1.43,95%CI(1.22,1.67)]、合并糖尿病[OR=2.87,95%CI(2.33,3.53)]、手术时间>2 h[OR=1.88,95%CI(1.56,2.23)]、手术节段高于C4[OR=1.92,95%CI(1.52,2.41)]、手术节段数>2[OR=4.64,95%CI(3.07,7.03)]、病程>8个月、颈前软组织过厚[OR=2.31,95%CI(1.06,3.35)]、dC2~7角>50[OR=1.39,95%CI(1.26,1.54)]。结论女性、高龄、吸烟、糖尿病、手术时间>2 h、手术节段高于C4、手术节段数>2、病程>8个月、颈前软组织过厚、dC2~7角>50的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吞咽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吞咽困难 META分析 颈椎前路手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赵东升 张伟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80-82,86,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研究组给予ACD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CSM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VAS评分,提高腰椎功能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和椎间高度,其效果优于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徐小平 赵刘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A...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脊髓功能、矢状位参数、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术后7 d时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JO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时,C_(2-7)Cobb、SCobb角较对照组大,C_(2-7)SVA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ACDF治疗CSM有快捷、对患者损害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减轻疼痛,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及矢状位参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13
作者 吴楚光 仇振茂 +2 位作者 黄海滨 肖宇明 莫利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28-0031,共4页
了解零切迹颈椎融合器在临床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具体效果。方法 筛选接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干预的80例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体时间段是在2020年7月-2023年6月之间,根据治疗方式不同有效分组,对照组选择传统钉板系统,研究... 了解零切迹颈椎融合器在临床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具体效果。方法 筛选接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干预的80例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体时间段是在2020年7月-2023年6月之间,根据治疗方式不同有效分组,对照组选择传统钉板系统,研究组选择3D显微镜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系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之后可以确认,研究组的临床JOA评分更好且吞咽困难以及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发生几率更少(P<0.05);但是两组的手术时间、整体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使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自身的颈椎功能,并降低术后治疗期间吞咽困难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综合发生率,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传统钉板系统 零切迹颈椎融合器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刘浩 刘洋 +5 位作者 王贝宇 丁琛 孟阳 王宏 戎鑫 洪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2-601,共10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X-shape-corpectomy and fusion,ACX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行ACX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X-shape-corpectomy and fusion,ACX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行ACX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比较。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及1年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测量ACXF组术中前方截骨距离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e unit,FSU)活动度及高度、后方减压范围、骨性椎管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APD)和面积(spinal canal area,SCA)等影像学参数,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其中17例行ACXF,29例行ACCF。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CXF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44.71±30.44min、109.41±55.51ml和8.35±1.46d,ACCF组分别为155.17±27.86min、126.90±51.55ml和12.03±3.34d,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ACXF组住院时间显著性少于ACCF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N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两组同时间点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颈椎曲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6个月和1年时ACXF组显著性大于ACCF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FSU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即刻FSU高度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1),ACXF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XF组后方减压范围为11.66±1.31mm,显著性小于ACCF组(16.32±2.00mm)(P<0.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骨性椎管APD和SCA均术前显著性增大,ACXF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骨性椎管SCA及术后1年时的APD小于同时点ACCF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融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XF组内置物下沉的发生率分为别17.65%(3/17)、23.53%(4/17)及23.53%(4/17),均显著性低于同时间点ACCF组(P<0.05)。ACXF组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予以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症状消失;无脑脊液漏发生。ACCF组术后出现4例吞咽困难,行康复训练,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3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予以延迟拔管等对症治疗,出院时治愈。结论:ACXF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与ACCF一致;且在保证充足减压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术后内置物沉降的发生,是治疗合并椎体段狭窄的双节段颈椎病的一种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椎 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 椎体段狭窄
原文传递
Zero-P颈椎前路融合系统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张硕 刘正 +3 位作者 吴四军 贾俊秀 唐冲 汪文龙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Zero-P颈椎前路融合系统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行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应用传统椎间融合器+钉板固定系统者为A组,应用Zero-P融合器者为B组。对... 目的探讨Zero-P颈椎前路融合系统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行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应用传统椎间融合器+钉板固定系统者为A组,应用Zero-P融合器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24个月)的JOA评分、NDI指数和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颈椎整体前凸角、颈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矫正(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上述指标在末次随访时的矫正程度有所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ero-P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可取得与传统钉板系统固定同样的手术效果,且手术时间短、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零切迹融合器 颈椎前路手术 椎间融合 吞咽困难
下载PDF
不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对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影响
16
作者 黄定安 汪颖峰 +2 位作者 詹文豪 胡鸣 李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54-556,共3页
目的:研究3种不同颈椎前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病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黄山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患者,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 目的:研究3种不同颈椎前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病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黄山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患者,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ACCF)组以及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减压椎间融合术(dACDF)组,通过收集影像学数据对比分析手术前后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一般资料对比分析数据显示,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CF组、ACDF组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的C2-7Cobb参数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的SVA值均较ACCF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ACDF及ACCF能够在手术后立即改善并维持颈椎前凸角。3种手术方式都能很好地维持术后颈椎矢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 颈椎矢状面平衡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不应用钢板内固定的可行性分析
17
作者 朱亮 孙宝 +1 位作者 丁浩 沈强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71-974,共4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PEEK-Cage植骨融合术+钢板内固定术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PEEK-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2月-2017年2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的单节段颈椎病共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PEEK-Cage植骨融合术+钢板内固定术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PEEK-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2月-2017年2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的单节段颈椎病共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共48例患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PEEK-Cage植骨融合术+钢板内固定术;B组共38例患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PEEK-Cage植骨融合术。根据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者作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及融合节段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颈椎曲度(C 2-7 Cobb角)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及随访过程中,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椎间融合高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PEEK-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手术 单节段 融合器 钢板
下载PDF
改良充气式颈椎枕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8
作者 郝敏 任爱红 +4 位作者 马秀琴 宁洁 宋烨 李茜 孟丽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173-1174,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良充气式颈椎枕运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将485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改良充气式颈椎枕,n=243)和对照组(软枕及沙袋,n=242),比较各组的伤口拆线、拔管、术后下床时长及日引流量、BCS、VAS、G... 目的 探讨改良充气式颈椎枕运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将485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改良充气式颈椎枕,n=243)和对照组(软枕及沙袋,n=242),比较各组的伤口拆线、拔管、术后下床时长及日引流量、BCS、VAS、GQOLI-74评分、满意度。结果 两组日引流量比较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伤口拆线、拔管、术后下床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BCS、GQOLI-74高出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充气式颈椎枕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快速康复,同时降低其疼痛,提升患者舒适度与生活质量,且满意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改良充气式颈椎 护理满意度 舒适度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技术对高位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何亮亮 张郭锐 施意鸿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55-857,共3页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技术对高位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效果及其可能的并发症。方法84例高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显微镜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颈椎前路手术。手术过...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技术对高位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效果及其可能的并发症。方法84例高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显微镜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颈椎前路手术。手术过程中,记录2组患者手术所用的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的随访,对比2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Cobb角、椎间隙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情况及改善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情况无明显差异,2组具有可比性。在手术过程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的影像学指标、VAS、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技术是治疗高位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其手术效果比传统的颈椎前路手术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颈椎前路手术 高位脊髓型颈椎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健豪 刘宝戈 +4 位作者 桑大成 吴炳轩 戎天华 肖博威 张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因颈椎病于我院接受ACDF术治疗...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因颈椎病于我院接受ACDF术治疗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C5神经根麻痹,将患者分为C5神经根麻痹组(C5 palsy组)、无C5神经根麻痹组(无C5 palsy组).采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临床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X线、CT和MRI等影像学参数,包括术前及术后1d两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C4/5椎间隙高度、术前C4/5椎间孔横径和手术节段数,以及患者术前颈椎MRI T2像C4/5节段高信号情况.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患者中9例在术后7d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两组患者间术前C4/5椎间孔横径(2.70±0.88mm vs 3.93±1.06mm,P=0.001)、C4/5椎间隙高度变化(术后高度-术前高度)(3.02±2.03mm vs 1.33±1.45mm,P=0.002)存在差异,其他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4/5椎间隙高度[OR=1.698(1.041~2.769),P=0.034]、术前C4/5椎间孔横径[OR=0.207(0.064~0.672),P=0.009]是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ACDF术的患者术前C4/5椎间孔横径较小、术后C4/5椎间隙高度增加的患者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可能性较高.术中避免过度撑开C4/5椎间隙并选择大小合适的融合器,保证术后合理C4/5椎间隙且C4/5椎间孔适度减压,以降低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C5神经根麻痹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