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小平 赵刘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A...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脊髓功能、矢状位参数、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术后7 d时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JO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时,C_(2-7)Cobb、SCobb角较对照组大,C_(2-7)SVA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ACDF治疗CSM有快捷、对患者损害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减轻疼痛,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及矢状位参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赵东升 张伟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80-82,86,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研究组给予ACD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CSM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VAS评分,提高腰椎功能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和椎间高度,其效果优于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宋奇 郭卫春 +1 位作者 代国 邱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DCI)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单节段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 目的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DCI)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单节段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DCI组(24例)和ACDF组(36例)。临床评价指标主要如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术前、术后3,12个月颈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N)和上肢疼痛评分(VAS-A),颈部疼痛与残疾量表(NPAD),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影像学结果包括: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ROM)、颈椎整体角度(C_(2~7)Cobb角)结果。结果 DCI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低于ACDF组(P<0.05)。DCI组和ACDF组术后临床疗效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VAS-N、VAS-A、NPAD评分和EQ-5D评分:两组术后3、12个月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组术后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ACDF组术后12个月ROM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DCI组术后12个月较ACDF组减小(P<0.05)。ACDF组术后3个月C_(2~7)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与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在中短期随访中临床效果满意。DCI能有效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与ACDF相比,能更好地保护脊柱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椎 邻近节段病变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后协同颈椎旋转扳法的生物力学分析
4
作者 王逸松 王辉昊 +3 位作者 俞仲翔 张敏 郑昱新 詹红生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目的 探究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术后协同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治疗的生物力学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正常C0~T1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 目的 探究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术后协同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治疗的生物力学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正常C0~T1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颈椎C5~6节段ACDF术后模型,在两种模型C4、C7节段分别模拟颈椎旋转扳法,并分析比较两种模型在C4、C7节段手法加载下椎体、双侧关节突关节、椎间盘及内固定系统von Mises应力情况。结果 C4节段进行手法加载时,ACDF术后模型C5、C6和C7椎体应力较正常模型分别下降12.3%、11.5%、26.4%,双侧关节突关节应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C4~5、C5~6、C6~7节段左侧关节突关节应力分别下降12.3%、58.8%、15.4%,右侧关节突关节应力分别下降16.6%、92.1%、17.2%。C4~5和C6~7节段椎间盘应力较正常模型分别下降13.2%、4.0%,而C5~6节段融合器、钢板和螺钉的最大应力分别为9.349、111.9和300.8 MPa。C7节段进行手法加载时,ACDF术后模型的C4、C5和C6椎体应力较正常模型显著增加,尤其是C5椎体,其应力增加了近18倍,同时除了C4~5节段左侧关节突关节应力上升57.7%外,其余节段的双侧关节突关节应力普遍下降,但其C4~5和C6~7节段椎间盘应力较正常模型分别增加43.2%、21.7%,且C5~6节段融合器、钢板和螺钉的应力分别为2.926、205.4和256.2 MPa。结论 ACDF术后于融合节段上位椎体行手法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融合节段下位椎体行手法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增加损伤风险。在实施术后保守治疗时,应考虑手法操作的安全性和适应症,避免在高风险区域进行操作,同时基于患者具体术后生物力学的状态实施更为精准、安全的手法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椎旋转扳法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艾义翔 刘俭涛 +7 位作者 郝定均 龚禧 朱以涵 李幸橼 张熙伟 王考 孙佳俊 张淑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性眩晕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日间手术的现状及进展
6
作者 沙凯 曹舜 +2 位作者 李志伟 黄利佳 蒙泽振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6期993-996,共4页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根据患者适应证选择应用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颈椎疾病的手术方式,国内目前广泛采取住院模式。根据国外相关日间手术模式研究显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日间手术相较于传统手...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根据患者适应证选择应用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颈椎疾病的手术方式,国内目前广泛采取住院模式。根据国外相关日间手术模式研究显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日间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模式可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且安全可行,在平均住院天数、日均费用、费用结构、满意度上均有优势。该文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日间手术的患者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围术期管理、手术方式、出院后管理与支持进行了综述,目的是为国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日间手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日间手术 现状 进展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刘枫 王露露 +1 位作者 杨忠利 汪银魁 《大医生》 2024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ACCF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ACD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和脊柱功能评分、生物力学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2~C7 Cobb'角和颈椎总活动度(ROM)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MCSM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联合术后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姝玥 樊思远 +2 位作者 庄子逸 移平 唐向盛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患者被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其中单纯手术组32例,手术联合中药组26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纳入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患者均完成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3.00±0.75 vs 2.00±1.00;2.00±1.00 vs 2.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15.00±3.00 vs 13.00±3.00;13.94±1.90 vs 1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可解除患者颈神经受压状态,术后联合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术后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中医中药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曹况钟 王勇平 +2 位作者 周永强 陈晓 王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90例双节段CSM患者,其中48例行ACDF术治疗(观察组),42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疗效...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90例双节段CSM患者,其中48例行ACDF术治疗(观察组),42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临床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节段融合率均为100%,术后1、6月融合节段高度较术前增高(P<0.05),融合节段Cobb's角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6月颈椎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较术前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ACDF和ACCF治疗双节段CSM均可取得较好疗效,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和疼痛情况,且并发症发生较少,ACDF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更小,更有利于维持颈椎生理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切除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融合术 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颈椎间盘置换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建安 《中外医疗》 2019年第6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应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行ACDF的42例纳入对照组,将行颈椎间盘置换术的36例纳入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病应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行ACDF的42例纳入对照组,将行颈椎间盘置换术的36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颈椎活动度(ROM),采用脊髓型颈椎病功能评估JOA 17分法评价患者颈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94.44%相当(χ~2=2.08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分别为(92.25±18.59)min、(6.33±1.25)d、(102.35±24.05)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8、0.936、0.33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的颈椎JOA评分分别为(15.38±4.51)分、(15.55±4.20)分,均较手术前显著提高(t=0.171,P<0.05);观察组术后病变颈椎ROM、上位节段ROM和下位节段ROM分别为(46.08±8.13)°、(8.20±2.14)°、(6.75±2.3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4.128、5.336、3.863,P<0.05)。结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给予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者可保持较为稳定的ROM,可避免邻近节段脊椎过早发生退行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治疗效果 椎间盘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自洲 柳达 付勤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5期4-6,共3页
目的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比较。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0例,记录所采用的不同术式... 目的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比较。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0例,记录所采用的不同术式的疗效以及术后随访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评级判断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记录上肢痛及颈肩痛,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判定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ACDR组9例,ACDF组11例。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随访JOA评分、SF-36量表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NDI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F-36躯体评分和精神评分在末次随访时A组优于B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评估A组优于B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达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在临床疗效的评估及健康状况调查表中ACDR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 疗效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健 何仿 陈小强 《安徽医学》 2014年第4期497-498,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按照VAS、JOA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终末随访的分值改变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其中1...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按照VAS、JOA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终末随访的分值改变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其中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疼痛复发,无肢体功能下降。术后1周、终末随访时,VAS、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终末随访时与术后1周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创伤小,减压彻底,可作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术 神经根型颈椎 疗效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永强 吴玉鹏 +2 位作者 李晓华 郝志朋 范金鹏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单节段颈椎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48例、5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颈前路椎... 目的:观察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单节段颈椎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48例、5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下降,而JOA评分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与对照组8.33%(4/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辅助 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单节段颈椎
下载PDF
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忠仁 卢斌 +1 位作者 曾浩然 廉克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期88-89,92,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JOA评分及颈椎... 目的探讨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JOA评分及颈椎矢状面活动度(ROM)变化情况。结果 3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16±0.48)h,平均术中出血量(239.83±24.16)m L,平均住院时间(4.75±1.39)d,患者骨性融合率97.30%。5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3例患者出现取骨区疼痛,全部患者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ROM、JOA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ROM显著低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选择性椎体切除 分节段减压 融合术 多节段 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曦 尹晓明 +1 位作者 林飞跃 徐杨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1期9-11,共3页
目的:对比使用显微镜和不使用显微镜对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63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在显微镜辅助下实施ACDF... 目的:对比使用显微镜和不使用显微镜对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63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在显微镜辅助下实施ACDF分为显微镜组(32例)及普通组(31例)。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显微镜组手术时间短于普通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低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和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下行ACDF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脊髓型颈椎 单节段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间盘切除+前路脊柱植骨融合术编码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惠婷 申放 《现代医院》 2012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前路脊柱植骨融合术的ICD编码。方法以ICD-9-CM-32008版为工具书,仔细阅读病案,根据手术分类编码原则进行准确编码。结果手术操作术式和路径及所用器械或材料不同,手术操作分类的编码亦不同。结论编码员必须认真...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前路脊柱植骨融合术的ICD编码。方法以ICD-9-CM-32008版为工具书,仔细阅读病案,根据手术分类编码原则进行准确编码。结果手术操作术式和路径及所用器械或材料不同,手术操作分类的编码亦不同。结论编码员必须认真阅读病案及手术记录,提高医学知识和国际疾病分类专业技能,这是准确进行编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 前路脊柱融合术 术ICD-9-CM-3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剑军 熊建卫 +1 位作者 鄢义云 刘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5期34-39,共6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8例多节段脊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8例多节段脊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ACCF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下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颈椎疼痛程度、颈椎曲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两组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及颈椎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JOA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颈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8%,低于对照组的16.95%(P<0.05)。结论:与ACCF术比较,显微镜下ACDF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改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颈椎疼痛,调节颈椎曲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 显微镜下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光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4期109-111,共3页
目的分析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接受传统... 目的分析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接受传统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3个月观察分析2组疗效、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颈椎功能(JOA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6.08%高于对照组82.35%(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JO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92%(2/51)与对照组9.80%(5/5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疗效确切,并可显著减轻疼痛,改善颈椎功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功能 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 疗效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与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树虹 王建华 +1 位作者 孙贺 吴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6-433,共8页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5例术中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观察组),25例术中应用传统钛笼植骨(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随访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次全切除节段椎间高度(H1、H2)、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及T1倾斜角,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影像学参数;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应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颈部疼痛.根据Kandziora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4.16±4.95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2.60+5.91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椎体间高度、C2-7 Cobb角、C2-7 SVA及T1倾斜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19例人工椎体存在下沉,下沉距离为0.1~0.9mm,无严重下沉患者;对照组20例钛笼下沉,下沉距离为1.3~3.5mm,有4例严重下沉患者;观察组人工椎体下沉距离小于对照组钛笼下沉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ACCF时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和传统钛笼植骨均可恢复椎体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性及颈椎生理曲度;3D打印人工椎体能够减缓术后支撑假体的沉降,进而维持减压椎体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3D打印人工椎体 传统钛笼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