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入路(空气/水介质)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杨贺军 简磊 +4 位作者 唐骞 王宇鹏 马草源 刘洋 牛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2795-2800,共6页
目的探讨开放入路(空气/水介质)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MOEA-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采用MOEA-ACDF治疗的3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探讨开放入路(空气/水介质)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MOEA-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采用MOEA-ACDF治疗的3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9.8±9.3)岁(28~70岁);C_(3~4)节段2例,C_(4~5)节段3例,C_(5~6)节段22例,C_(6~7)节段3例。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_(2~7) Cobb角、手术节段前柱高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椎前软组织水肿和积水情况;评估术后植骨融合率;计算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2.7)个月(9~20个月);手术时间(85.3±11.0)min(65~110 min);术后引流量(16.7±7.4)ml(5~35 ml)。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C_(2~7) 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分别为(15.3±1.3)分比(12.2±2.3)分、15.5°±6.1°比12.3°±6.0°,均P<0.001]。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前柱高度较术前增高[(35.6±2.5)mm比(34.1±2.4)mm,P<0.001]。术后无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颈椎MRI时,发现3例患者椎前软组织水肿和积水,未出现明显症状;末次随访时通过颈椎X线或CT评估,融合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标准,融合率100%。末次随访时,无神经症状加重、内固定失败、融合器下沉、邻近节段退变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JOA评分改善优良率评定综合疗效:优19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90.0%(27/30)。结论MOEA-ACDF将内镜系统与ACDF技术相结合治疗CSM,可获得满意疗效,同时可有效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型颈椎 脊柱内镜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原文传递
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刘新权 陶志强 +2 位作者 范少勇 刘欢 江亮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CS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CS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对照组采用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价,并收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随时间的进展均呈下降趋势,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后趋于平稳。VAS评分、NDI评分术后、术后半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延迟愈合,勤换药后均愈合;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与ACDF术治疗CSM,均可有效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开窗减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短期临床疗效较好,可作为治疗CSM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脊柱内镜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椎板开窗减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