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2
1
作者 钟沃权 姜亮 +5 位作者 孙宇 张凤山 张立 刘晓光 党耕町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40°)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3~69岁,平均28.75岁。引起颈椎后凸的病因为:先...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40°)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3~69岁,平均28.75岁。引起颈椎后凸的病因为:先天性发育畸形4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退变性后凸2例,创伤性畸形2例,因颈脊膜瘤行后路C2~C5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1例。术前JOA评分7~16分,平均11.6分;后凸Cobb角41°~113°,平均69.7°。均行颈椎矫形手术,其中8例(Cobb角41°~86°,平均58.9°,后凸节段无明显后方骨性融合,JOA评分平均11.9分)行前路手术;4例(3例Cobb角>90°,1例前后方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Cobb角48°~113°,平均91.3°,JOA评分平均11.0分)行前后路联合手术,一期完成1例,二期完成3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Cobb角及随访时的JOA评分、Cobb角变化。结果:8例单纯前路手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96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520ml;术后2例患者出现肢体肌力下降,其中1例因术后5d内固定松动行手术重置内固定,再手术后肌力恢复到术前,另1例患者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肌力恢复到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24.1°,畸形矫正率为59.1%;随访8~60个月,平均27.3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为36.9°,矫形丢失率为36.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1~17分,平均15.1分,改善率为62.7%。4例前后联合入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20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088ml;1例患者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肱二头肌、三角肌肌力仍较术前减弱,其余肌力恢复至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32°,畸形矫正率为65.0%;随访6~45个月,平均24.8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为45.5°,矫形丢失率为22.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9~16分,平均13.5分,改善率为41.7%。结论: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40°~90°且无明显后方骨性融合时采用单纯前路矫形手术治疗,Cobb角>90°或前后方结构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时行前后路联合矫形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重度 矫形手术 前入路 前后联合入路 疗效
原文传递
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矫形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立 孙宇 +5 位作者 张凤山 刘忠军 潘胜发 刁垠泽 陈欣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8-704,共7页
目的 :研究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矫形与单纯手术矫形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于40°的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共32例,男24例,女8... 目的 :研究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矫形与单纯手术矫形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于40°的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共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5.9~63.4岁,平均19.5±12.2岁。根据治疗方案是否行牵引预矫形分为牵引组及非牵引组。牵引组26例,其中4例为颅骨牵引,22例为颈椎平衡悬吊牵引,6例先行颈椎松解手术、而后采用牵引预矫形,最后进行颈椎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非牵引组6例,单纯采用颈椎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测量及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矫形手术(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手术)后出院前(术后2周左右)、末次随访时,以及牵引组患者牵引后(矫形手术前)不同时间点的颈椎后凸节段的后凸角、JOA脊髓功能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32例后凸角由治疗前73.5°±26.5°矫正至术后16.6°±17.2°,最终矫正率平均(79.8±19.0)%,术后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JOA评分11.9±4.5分,术后JOA评分15.2±2.9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牵引组的后凸角(77.9°±26.5°)明显大于非牵引组(54.7°±18.2°,P<0.05),但是牵引组的手术矫正率(81.7±17.9)%高于非牵引组(73.4±25.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平衡悬吊牵引的牵引预矫正率(70.3±18.7)%及手术后的最终矫正率(83.8±14.4)%与采用颅骨牵引的相应指标(52.2±21.8)%、(70.4±32.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颈椎后凸畸形,采用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入路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牵引预矫形 融合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宏其 袁丹 +4 位作者 刘少华 郭超峰 陈凌强 陈静 葛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7月对8例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先行颅环弓牵引7 ̄16d,平均10d,待后凸畸形矫正率超过30%时,再行后路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根据...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7月对8例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先行颅环弓牵引7 ̄16d,平均10d,待后凸畸形矫正率超过30%时,再行后路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根据入院时、牵引后、术后10d、术后6个月时颈椎的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 ̄36个月,平均19.4个月,所有病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均获骨性融合。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10.3分改善至术后6个月时的14.0分,改善率为55.2%。入院时颈椎平均Cobb角为44.4°,牵引后平均Cobb角为26°,术后10d平均Cobb角为-4.1°,术后6个月随访时平均Cobb角为-3.6°。牵引后Cobb角与入院时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0d时Cobb角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Cobb角与术后10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进行规范的颈椎牵引,后行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方法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重度 僵硬型 非角状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桂斌捷 叶晓健 +2 位作者 贾连顺 陈宣维 孙海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65-668,共4页
目的 :明确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方法 :本文对 14例颈椎特发性后凸畸形患者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椎间隙植骨和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手术后患者临床体征明... 目的 :明确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方法 :本文对 14例颈椎特发性后凸畸形患者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椎间隙植骨和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手术后患者临床体征明显改善 ,颈椎后凸畸形由手术前平均 -15 6°矫正为手术后平均 -6 4° ,矫正效果明显 ;手术后患者的短期随访表明颈椎矫正度数在随访中没有丢失。结论 :前路手术 ,延长颈椎前柱能够矫正颈椎的后凸畸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颈椎后凸畸形 颈椎曲度 前路手术
下载PDF
Klippel-Feil综合征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广如 廖文波 +2 位作者 王霞 蔡玉强 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86,共2页
Klippel-Feil综合征(Klippel-Feil syndrme,KFS)是指2个或2个以上颈椎先天性相互融合(可以是完全融合,或是局限于椎体或椎弓间一部分的融合),以短颈、低发际和颈部活动受限j联征为特征,可伴随其他先天畸形,临床较少见[1]。我院... Klippel-Feil综合征(Klippel-Feil syndrme,KFS)是指2个或2个以上颈椎先天性相互融合(可以是完全融合,或是局限于椎体或椎弓间一部分的融合),以短颈、低发际和颈部活动受限j联征为特征,可伴随其他先天畸形,临床较少见[1]。我院于2006年5月~2010年3月收治5例KFS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经临床及影像学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IPPEL-FEIL综合征 颈椎后凸畸形 手术治疗 颈部活动受限 影像学观察 先天畸形 疗效满意 先天性
原文传递
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像学测量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方加虎 贾连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77-1479,共3页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诊断标 影像学测量 椎体前缘高度 颈椎生理曲度 关节突关节脱位 邻近节段 颈椎管狭窄
下载PDF
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7
7
作者 宋滇文 贾连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1014-1016,共3页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椎板切除术 医源性后凸畸形 病因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海峰 阮狄克 王亦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颈椎后凸畸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17号染色体 基因定位 脊柱畸形 脊柱侧 周围型 中枢型
原文传递
非手术治疗轻度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胡豇 邓俊才 +2 位作者 唐六一 张耀明 王跃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措施治疗轻度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颈椎后凸Cobb角小于30°的128例门诊患者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采用适当牵引、颈托固定、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颈部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治疗,治疗前后采用AAOS肌肉骨...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措施治疗轻度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颈椎后凸Cobb角小于30°的128例门诊患者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采用适当牵引、颈托固定、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颈部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治疗,治疗前后采用AAOS肌肉骨骼系统功能评价表评分,并测量Cobb角和后切线夹角变化。结果最终完成随访患者85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AAO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Cobb角及后切线夹角明显减小(P<0.05)。结论通过非手术综合治疗干预,可显著缓解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症状,减小后凸角度,有效阻止后凸畸形加重及出现严重的神经脊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轻度 非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曲度运动规律及与正常人重力线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灵杰 恽波 +3 位作者 殷建 凡进 方加虎 殷国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上颈椎曲度和重力线的改变,为临床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提供参考。方法 :对60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侧位片、过伸过屈片进行测量,测量A、B、C角,并计算3个角在屈伸运动中的变化值。选取60例颈椎正常... 目的 :探讨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上颈椎曲度和重力线的改变,为临床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提供参考。方法 :对60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侧位片、过伸过屈片进行测量,测量A、B、C角,并计算3个角在屈伸运动中的变化值。选取60例颈椎正常人计算颈椎弧形的顶点和D值,比较他们和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中立位时,A角平均值为正值,自C2~C7该值逐渐增大;过伸位时,A角平均值减少,减少的幅度逐渐减少;过屈位时,A角平均值增加,增加的幅度仍逐渐减少。B角变化规律和A角相似,但其平均值大于A角。在屈伸运动中,上位椎体A角变化(D角)基本等于下位椎体A角变化和此两椎体之间C角的变化之和(E角)。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在屈伸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弧度的顶点上下移动在C4~C5,与正常人一致。但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C值和齿突后缘到C7椎体后缘的间距(D值)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在颈椎屈伸的变化过程中,后凸畸形患者与正常人具有相同的规律,颈椎曲度的变化是以顶椎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旋转和位移造成的。本研究揭示了颈椎后凸畸形椎体在动态运动中的变化和规律,为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测量 矫形
原文传递
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洋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73-875,共3页
颈椎后凸畸形较常见,其治疗较为棘手。对颈椎后凸畸形的发生机理及手术策略选择的认识有助于成功的外科治疗,笔者就近年来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外科治疗 手术策略 发生机理
原文传递
颈椎后凸畸形预期因素及其手术前后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华刚 方礼明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305-308,共4页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预期因素
下载PDF
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广兴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 :分析并研究用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4例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6... 目的 :分析并研究用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4例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64例患者分成后路切除组(32例)和前路切除组(32例)。为前路切除组患者采用前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进行治疗,为后路切除组患者采用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椎体不融合的发生率、固定螺钉松动的发生率、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及治疗后其椎体压缩率和Cobb's角(衡量脊柱侧弯的角度)。结果 :与前路切除组患者相比,后路切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椎体不融合的发生率、固定螺钉松动的发生率、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及治疗后其椎体压缩率均更低,其Cobb's角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所致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术 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 颈椎后凸畸形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像学特征
14
作者 黄海榆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2期76-7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有16例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分析其影像学资料,测量后切线角度和Cobb’s角度,并计算曲度指数和后凸指数。结果 Cobb’s平均角度(52.6&...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有16例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分析其影像学资料,测量后切线角度和Cobb’s角度,并计算曲度指数和后凸指数。结果 Cobb’s平均角度(52.6±16.3)°,后凸节段后切线平均角度(53.8±17.4)°,两种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82,P<0.01)。C2-7Cobb’s角度平均为(34.1±15.5)°,后切线角度为(35.8±14.2)°。KI和CI与Cobb’s角度及后切线角度均呈正相关。结论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的影像学特点:后凸顶点位多于椎体后上缘,C4多见,CI和KI与Cobb’s角和后切线角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 影像学 Cobb’s角 后切线角
下载PDF
颈椎后凸畸形截骨相关医源性椎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洁涛 王冰 +5 位作者 吕国华 蒋彬 李亚伟 李磊 戴瑜亮 郑振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9-924,共6页
颈椎后凸畸形是指正常颈段生理前凸消失,出现局部或整体曲度后凸的形态学改变。其病理类型多样,包括退变性、肿瘤性、创伤性、医源性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炎症性颈椎后凸畸形。后凸严重者可因下颌内收影响患者的正常视野乃至呼吸和吞... 颈椎后凸畸形是指正常颈段生理前凸消失,出现局部或整体曲度后凸的形态学改变。其病理类型多样,包括退变性、肿瘤性、创伤性、医源性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炎症性颈椎后凸畸形。后凸严重者可因下颌内收影响患者的正常视野乃至呼吸和吞咽,出现“颌触胸”畸形。随着矫形技术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严重颈椎后凸畸形亦可通过颈椎截骨矫形手术(cervical osteotomy,CO)获得理想的颈椎曲度。然而颈椎后凸畸形病理类型多样,解剖结构复杂,故而其截骨难度和风险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形态学改变 内固定技术 肿瘤性 截骨矫形 退变性 颈段
原文传递
颈椎间盘退变与颈椎后凸畸形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跃辉 王利民 +1 位作者 王忠仁 李保田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与颈椎后凸畸形的关系。方法对53例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X线和MRI片进行测量。在X线片上测量颈椎反曲角度,根据MRIT2加权像信号强度判断椎间盘退变程度。并根据每个患者颈椎间盘退变分级得出...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与颈椎后凸畸形的关系。方法对53例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X线和MRI片进行测量。在X线片上测量颈椎反曲角度,根据MRIT2加权像信号强度判断椎间盘退变程度。并根据每个患者颈椎间盘退变分级得出此患者颈椎间盘整体退变程度。结果椎间盘退变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后凸程度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引起颈椎后凸畸形的原因之一,且颈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与颈椎后凸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颈椎后凸畸形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椎后凸畸形外科治疗的几个相关问题
17
作者 贾连顺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0年第1期5-7,共3页
颈椎后凸畸形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颈椎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上该病的发现率逐年增加。目前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学者们对此类畸形的病理机制和外科治疗策略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意见,手术适应证... 颈椎后凸畸形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颈椎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上该病的发现率逐年增加。目前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学者们对此类畸形的病理机制和外科治疗策略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意见,手术适应证亦无公认标准。本文就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前评价和手术技术等提出几点看法,以期加深对该病外科治疗相关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 影像学技术 颈椎疾病 诊断水平 外科手术 病理机制
下载PDF
颈椎后凸畸形二次术后并发气道梗阻护理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磊 宋淑倩 薛日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725-726,共2页
颈椎后凸畸形是指颈椎正常的曲度减小,出现颈椎后突曲度,影响患儿的颈椎运动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在青少年脊柱疾病中,以侧弯畸形为多,颈椎后突畸形比较罕见。我科于2011—12收治了1例颈椎后突畸形二次手术的患儿,术后并发了比较棘... 颈椎后凸畸形是指颈椎正常的曲度减小,出现颈椎后突曲度,影响患儿的颈椎运动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在青少年脊柱疾病中,以侧弯畸形为多,颈椎后突畸形比较罕见。我科于2011—12收治了1例颈椎后突畸形二次手术的患儿,术后并发了比较棘手的气道梗阻。在积极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下,该患儿病情逐渐平稳,笔者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俯卧位通气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正楠 钱邦平 +3 位作者 赵师州 黄季晨 李耀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6-1140,共5页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adolescent idiopathic cervical kyphosis,AICK)是指青少年颈椎出现不明原因的椎体前缘高度减小、生理前凸丢失,进而发展成为颈椎后凸畸形的青少年脊柱畸形(颈椎后凸角>5°)[1~4]。目前尚无直接关...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adolescent idiopathic cervical kyphosis,AICK)是指青少年颈椎出现不明原因的椎体前缘高度减小、生理前凸丢失,进而发展成为颈椎后凸畸形的青少年脊柱畸形(颈椎后凸角>5°)[1~4]。目前尚无直接关于AICK的流行病学研究,已有的对AICK病例进行报道的文献[2、5~8]共计报道195例,其中男性占40.5%(79例),女性占59.5%(116例);中国患者占绝大多数(191例,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脊柱畸形 流行病学研究 不明原因 椎体前缘高度 特发性 AIC
原文传递
颈椎后凸畸形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泽宇 罗旭 +1 位作者 李波 朱欢叶 《骨科》 CAS 2020年第2期173-177,共5页
颈椎后凸畸形是一类由于各种病因最终导致颈椎生理结构异常的疾病,不仅使病人外观异常,严重时可对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等产生压迫,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关于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较多,但目前仍无统一的诊疗标准,... 颈椎后凸畸形是一类由于各种病因最终导致颈椎生理结构异常的疾病,不仅使病人外观异常,严重时可对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等产生压迫,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关于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较多,但目前仍无统一的诊疗标准,对其手术治疗方法存在一定争议,其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可明显影响病人预后。本文就颈椎后凸畸形的定义、分类、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分类 诊断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