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梅江涛 戴先文 贾晓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中采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ACDF中采用ROIC对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详细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随...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中采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ACDF中采用ROIC对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详细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随访时间及骨融合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采用JOA、NDI及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颈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患者手术时间63~189(108.64!21.70)min;术中出血量13~98(44.36±6.14)ml;引流量32~121(60.71±28.56)ml。术后均随访26~47(32.53±4.15)个月。患者在术后半年融合率高达95.65%,1年融合率达100%。早期吞咽困难症发生率4.35%,声音沙哑率6.52%。术后三个时间段患者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颈椎曲度术前(14.92±3.61)°,末次随访(19.06±2.73)°;椎间隙高度术前(4.48±0.54)mm,末次随访(5.65±0.59)mm;与术前相比,颈椎曲度与椎间隙高度均获得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JOA评分(8.61±1.35)分,末次随访(17.96±1.06)分;NDI术前评分(33.26±3.64)分,末次随访(33.26±3.64)分;VAS术前评分(7.15±0.84)分,末次随访(1.03±0.46)分,与术前相比,三方面评分均获得改善良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ACDF融合术过程中,选择ROIC进行植骨融合可有效增加椎间隙高度,改善颈椎曲度,促进脊髓神经功能及颈椎功能恢复,缓解疼痛,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外科学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子斌 赵伟 +1 位作者 吕乔 董锡亮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0期90-90,92,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情况。方法分析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治疗Ⅰ组(颈前路减压+M...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情况。方法分析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治疗Ⅰ组(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组)13例和治疗Ⅱ组(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组)10例。结果两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前凸角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的前凸角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减压 MC+ 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 椎体次全切除 钛板置入内固定 单节段 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