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在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1
作者 于欢欢 曾诚 +1 位作者 张印恩 高文山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9期103-109,共7页
介绍了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综述了Zero-P在单、双节段,跨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阐... 介绍了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综述了Zero-P在单、双节段,跨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阐述了Zero-P在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临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Zero-P应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为提升Zero-P应用于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的效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o-P 颈椎退行性病变 脊髓型颈椎 ACDF
下载PDF
ROI椎间融合器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早期临床结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华江 刘福存 王玮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877-880,共4页
[目的]评估ROI融合器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最后1个患者随防末期的时间)我院应用ROI融合器对16名患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临床结果应用神经根数字疼痛分级量表(numeric rat... [目的]评估ROI融合器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最后1个患者随防末期的时间)我院应用ROI融合器对16名患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临床结果应用神经根数字疼痛分级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在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采集数据。颈椎影像学资料在术后当日以及术后3、6、12个月采集。应用动力位X光片和颈椎CT来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另外记录每个节段所需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NDI、NRS评分均按时间顺序逐渐降低,半年后趋于稳定,1年后两者平均评分分别从23.32、8.93降至8.64、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角术后即增加,后逐渐降低,半年后趋于稳定,1年后平均角度为3.6°。椎间高度术后最大,然后逐渐降低,1年后平均椎间高度为5.32mm左右。1年后16例患者椎间全部获得了融合。短期融合率达到100%。[结论]应用ROI融合器行颈前路椎间融合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及影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ROI融合器 早期
下载PDF
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诊断颈椎退行性病变 被引量:2
3
作者 靳兆军 王敏 +3 位作者 亓恒新 蒋峰 高晓翙 周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 (MPR)对颈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5例颈椎病患者利用常规颈椎CT扫描和螺旋CT扫描并行MPR重建 ,对比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螺旋CT扫描并MPR重建除显示 42例表现为一个以上椎间盘突出...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 (MPR)对颈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5例颈椎病患者利用常规颈椎CT扫描和螺旋CT扫描并行MPR重建 ,对比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螺旋CT扫描并MPR重建除显示 42例表现为一个以上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神经根及硬脊膜囊外 ,还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3 0例 ,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2 1例 ,2 3例共 2 7个椎间孔狭窄 ,12例共 15个横突孔狭窄 ,9个狭窄横突孔边缘骨质硬化增白 ,并可整体直观的观察韧带骨化、肥厚及椎管狭窄情况。结论 :螺旋CT扫描并MPR重建在显示颈椎退行性变各种病理改变方面比常规CT扫描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平面重建 MPR 诊断 颈椎退行性病变 椎间盘突出 神经根压迫
下载PDF
rhBMP-2对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行颈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谦 于海泉 +1 位作者 杨艳 王欣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行颈椎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的72例颈椎退变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40)。试验组采用植...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行颈椎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的72例颈椎退变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40)。试验组采用植骨材料rhBMP-2和自体骨赘行颈椎融合术,对照组采用植骨材料自体髂骨和自体骨赘行颈椎融合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颈椎融合率,并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流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两组VAS、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6个月颈椎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颈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供骨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融合手术采用rhBMP-2植骨材料能避免自体髂骨的切取,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流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降低供骨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融合时间,提高融合成功率,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自体髂骨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骨形态发生蛋白 rhBMP-2 颈椎融合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病变影像诊断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征柱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4期314-315,共2页
颈椎具有复杂的骨性结构,由颈椎围成的骨性椎管内有硬膜囊、脊髓、脊神经、血管等。颈椎一旦发生退行性改变,就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征象,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探讨X线片、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MR... 颈椎具有复杂的骨性结构,由颈椎围成的骨性椎管内有硬膜囊、脊髓、脊神经、血管等。颈椎一旦发生退行性改变,就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征象,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探讨X线片、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对颈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2010—2012年收集的40例患者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影像学征象 诊断价值 骨性结构 退性改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葛芪二补汤对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液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嘉恩 严利民 黄晓涛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葛芪二补汤对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芪二补汤。比较2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炎性... 目的:探讨葛芪二补汤对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芪二补汤。比较2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液黏度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50%,对照组为8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1β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还原高切及还原低切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芪二补汤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效果显著,可能与葛芪二补汤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血液黏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葛芪二补汤 炎性因子 血液黏度
原文传递
Hybrid手术对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椎体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赖宪良 王萧枫 +2 位作者 陈鸥 苏嘉 沈新升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Hybrid手术对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椎体的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前瞻性收集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Hybrid手术治... 目的探讨Hybrid手术对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椎体的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前瞻性收集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Hybrid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dom临床满意分级、C_2~7整体活动度、Cobb’s角、手术节段上一节段活动度(SROM)、手术节段的下一节段活动度(IROM)、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NDI、ODI评分和C_2~7颈椎整体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NDI评分降低,而ODI评分和C_2~7颈椎整体活动度增高(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Cobb’s角、SROM、IROM和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ybrid手术可改善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手术 颈椎退行性病变 颈椎前路融合手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莫显斌 杨春 +1 位作者 陈斌 韩春梅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7期502-503,共2页
目的 :探讨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间的因果关系 ,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颈椎退行性改变的认识。方法 :对 2 48例颈椎退行性改变的CT检查 ,X线正、侧、双斜位及部分过屈、过伸位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 目的 :探讨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间的因果关系 ,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颈椎退行性改变的认识。方法 :对 2 48例颈椎退行性改变的CT检查 ,X线正、侧、双斜位及部分过屈、过伸位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受力改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有密切关系 ,C4 5、C5 6受力最大 ,发生在C4 6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最多。结论 :椎间盘是人体中最早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组织 ,颈椎椎间盘变性引起的颈椎受力改变 ,可导致颈椎退行性改变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而这一系列改变又引起颈椎受力进一步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生物力学 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型 解剖特点
下载PDF
从脊柱推拿诊疗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和颈椎退行病变的治疗方法
9
作者 李延兴 《世界中医骨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从脊柱推拿诊疗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与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采用下肢拔伸法,斜扳法,坐姿复位法,仰卧侧位旋转法,腰围固定法。对颈椎退行性病变,采用端提旋转复位手法和旋转斜扳法。作用:... 目的:从脊柱推拿诊疗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与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采用下肢拔伸法,斜扳法,坐姿复位法,仰卧侧位旋转法,腰围固定法。对颈椎退行性病变,采用端提旋转复位手法和旋转斜扳法。作用:纠正脊柱侧弯,恢复正常的生理弧度和腰肌功能,通经络活气血,濡筋骨,使突出部位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紧张痉挛,加快血液循环,使脊柱内外源性稳定更趋完善。结论:该法疗程短,较稳妥安全,治愈率高疗效巩固,患者乐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方法
下载PDF
无症状颈椎退变性颈脊髓压迫的内涵及诊治原则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有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3,共1页
颈椎退行性改变在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50%以上颈椎影像学上有退变性改变。但有影像学改变,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反之,也有的具有颈椎病临床症状,而MRI检查颈椎并无明显异常发现。总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 颈椎退行性改变在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50%以上颈椎影像学上有退变性改变。但有影像学改变,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反之,也有的具有颈椎病临床症状,而MRI检查颈椎并无明显异常发现。总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轻重程度与颈椎影像学退变性改变的轻重程度并非完全一致,这不是偶见现象。党耕町教授提出的一组病例是:颈椎影像学具有明显的甚至是严重的退行性改变,伴有脊髓压迫,而他们却很少有或完全没有症状。由于没有临床症状,对这一类患者我们应如何诊断?他们为什么没有症状?其预后如何?有时显得有些困惑。由于没有症状,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治疗的话,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才合适?有时也会感到棘手。今天我们请到老、中、青6位全国知名颈椎病专家,就党教授提出的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他们的论点与见解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压迫 无症状 颈椎退 诊治原则 颈椎退行性病变 运动神经元损害 颈椎间盘突出 节段
原文传递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阿海 关炳瑜 +2 位作者 李怀玮 雷登强 韩翔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4期525-526,共2页
颈椎前路融合术被认为是外科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术式,近年来国内手术量逐年增多[1]。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由此引发的邻近节段退变也日益受到关注 [2]。现代医学认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可致颈椎管的储备空间较少,退变或... 颈椎前路融合术被认为是外科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术式,近年来国内手术量逐年增多[1]。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由此引发的邻近节段退变也日益受到关注 [2]。现代医学认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可致颈椎管的储备空间较少,退变或外伤因素易引发脊髓受损,颈椎前路融合术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可再次压迫神经产生脊髓病或神经根病[3]。然而目前有关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笔者展开了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颈椎前路融合术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邻近节段退
下载PDF
颈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针刀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军 佘丽娟 +2 位作者 王颖 李隽 徐新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3-1044,共2页
颈源性头痛是以颈椎退行性病变和颈椎软组织病变引起的一类头痛,近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收效甚微。单纯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已经应用多年,对发病时间短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发病时间长、伴随着... 颈源性头痛是以颈椎退行性病变和颈椎软组织病变引起的一类头痛,近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收效甚微。单纯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已经应用多年,对发病时间短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发病时间长、伴随着严重颈部软组织病变的患者,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临床观察 针刀松解治疗 椎旁神经阻滞 颈椎退行性病变 颈部软组织病 复合 神经阻滞治疗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军 孙枫 +3 位作者 杨传东 宋正娥 潘梅 张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9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小针刀治疗 颈椎 非手术疗法 闭合性手术疗法 颈椎退行性病变 手术治疗 脊髓压迫 针刺感应
下载PDF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军伟 张玉新 +2 位作者 阿布都外力.赛都拉 蔡军 马景旭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0例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 目的探讨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0例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神经及颈椎功能恢复情况、颈椎前凸角、颈椎间隙高度随访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术前神经及颈椎功能(JOA)评分、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颈椎前凸角、颈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升高,NDI评分较术前降低,颈椎前凸角、颈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大,且术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植骨总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应用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神经及颈椎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维持间隙及椎间孔高度,且植骨总融合率较高,是一种效果明确、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退行性病变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 传统颈前路钛板
下载PDF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病及颈椎创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金艳艳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7年第12期3246-3248,共3页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创伤 钢板治疗 前路带锁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椎 颈椎退行性病变 植骨块滑脱
下载PDF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防治颈椎病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莫文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7期86-88,共3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外伤、劳损、咽喉部感染及风寒湿邪所致的颈椎退行性病变.其本质是因颈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由于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咽喉部感染等原因加重退变,从而产生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部...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外伤、劳损、咽喉部感染及风寒湿邪所致的颈椎退行性病变.其本质是因颈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由于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咽喉部感染等原因加重退变,从而产生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养生功 椎间盘退性改 颈椎退行性病变 颈椎综合征 咽喉部感染 防治 十二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邱军 张伟 张涛 《交通医学》 2020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分析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内固定治疗... 目的:分析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和颈椎功能、颈椎前凸角及颈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治疗前神经和颈椎功能评分观察组为6.39±1.59分,对照组为6.40±1.58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观察组为42.87±3.35分,对照组为42.91±3.40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和颈椎功能评分观察组为10.78±2.88分,对照组为8.56±2.12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观察组为19.35±1.54分,对照组为26.70±2.31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颈椎前凸角观察组为13.21±3.50°,对照组为13.18±3.53°,颈椎间隙高度观察组为5.79±1.08 mm,对照组为5.80±1.07 m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前凸角观察组为24.22±4.45,对照组为20.12±3.15,均大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颈椎前凸角较观察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间隙高度观察组为9.40±1.37,对照组为7.38±1.25,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植骨总融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采用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与传统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比较,能明显改善患者颈椎和神经功能,增大颈椎前凸角及颈椎间隙高度,提升植骨总融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 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鑫 吴德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30-32,共3页
l前言 颈椎退行性病变发病率日益增高,针对其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但归根结底还是以20世纪60年代Smith和Ro-binson^[1]提出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为金标准。ACDF经过50余年的... l前言 颈椎退行性病变发病率日益增高,针对其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但归根结底还是以20世纪60年代Smith和Ro-binson^[1]提出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为金标准。ACDF经过50余年的临床应用、改良,在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临床应用 人工椎间盘 颈椎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术 患者满意度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食管型颈椎病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辛坤丽 张金国 陈东风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6-76,共1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颈椎间盘突出、增生性颈椎炎的总称,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颈椎病分颈型、脊髓型、交感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特殊型6型。食管型颈椎病临床少见。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1临床...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颈椎间盘突出、增生性颈椎炎的总称,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颈椎病分颈型、脊髓型、交感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特殊型6型。食管型颈椎病临床少见。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发作性胸闷、心悸20余年,加重伴吞咽困难9d。既往"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病、双膝关节炎"病史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型颈椎 颈椎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8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曹逸 刘瑜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9年第1期137-138,共2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因韧带增厚、长期劳损、骨质增生等原因造成的以椎动脉或神经根长期受压迫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常见颈椎退行性病变[1],具有高发病率、低治愈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患者常出现颈项僵硬、上肢窜痛、肩臂及手指麻痛等临床...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因韧带增厚、长期劳损、骨质增生等原因造成的以椎动脉或神经根长期受压迫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常见颈椎退行性病变[1],具有高发病率、低治愈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患者常出现颈项僵硬、上肢窜痛、肩臂及手指麻痛等临床症状或体征。但具体发病机理复杂,临床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2]。笔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中医综合疗法 治疗方案 颈椎退行性病变 临床症状 病理表现 骨质增生 发病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