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1
作者 王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33-0036,共4页
探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当中采取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取3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的疼痛情况(VA... 探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当中采取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取3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的疼痛情况(VAS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为65分钟,最长为212分钟,平均时间为(80.31±7.43)分钟;住院时间最短为2天,最长为10天,平均时间为(3.32±0.44)天。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轻度症状表现经过对应处理后消除。疼痛情况分析,手术后各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即P<0.05。颈椎功能障碍情况分析,手术后各个时间段的N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即P<0.05。结论 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取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减轻疼痛感,可将这一治疗方法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皮内窥镜 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软性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梓 王立奎 方卫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4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究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因软性椎间盘突出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选取因软性椎间盘突出诊断为CSR接受PPECD治疗的患者24例,术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长... 目的:探究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因软性椎间盘突出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选取因软性椎间盘突出诊断为CSR接受PPECD治疗的患者24例,术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在患者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24例患者中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95±5.98)岁,病程(11.29±3.98)个月。C_(4/5)节段6例、C_(5/6)节段10例、C_(6/7)节段8例,平均手术时间(92.5±6.5)min,平均住院时间(6.91±0.82)d。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NDI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优良率达87.50%,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PPECD对于软性椎间盘突出引起的CSR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椎病 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前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柯珍勇 楚磊 +3 位作者 陈富 程昀 KaixuanLiu 邓忠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2-607,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ousendoscopiccervicaldiscectomy,PECD)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用PECD治疗的28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d、1,3,6,12及18个月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 目的探讨前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ousendoscopiccervicaldiscectomy,PECD)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用PECD治疗的28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d、1,3,6,12及18个月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MacNab评分。术后1,3及12个月行MRI检查。所有评分数据收集后使用SAS软件进行单因素丁检验分析。结果25例患者获得随访18~24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3dVAS和MacNab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3,6,12及18个月VAS和MacNab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3d与术后3,6,12及18个月VAS和MacNab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及18个月VAS和MacN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VAS评分及MacNab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较术后3d明显改善(P〈0.01)。结论前路PECD对软组织性和部分骨性颈椎间盘突出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椎间盘 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原文传递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段亮 祁洁 +3 位作者 刘海勇 刘军 弓立群 范亚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PECD组23例和ACDF组1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改善率。结果2组均手术成功;APECD组手术时间[(95.48±14.16)min]较ACDF组[(76.00±16.37)min]长,术中出血量[(80.00±20.67)mL]较ACDF组[(121.54±19.51)mL]短(P<0.05),住院时间[(6.0±3.8)d]与ACDF组[(8.0±2.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出现1例轻度吞咽困难及1例一过性不完全脊髓损伤,对症治疗后均缓解;APECD组和ACDF组术前VAS评分[(6.57±0.84)、(6.69±0.75)分]、JOA评分[(8.91±0.99)、(8.54±0.9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VAS评分[(2.17±0.72)、(1.62±0.51)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13.04±1.43)、(14.01±1.02)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ACDF组较APECD组变化明显(P<0.05);APECD组改善率[(50.2±21.1)%]低于ACDF组[(63.3±13.2)%](P<0.05)。结论 2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经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疗效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下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邵建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0156-0157,共2页
分析在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全身麻醉下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有效性。方法:选入样本40例,均为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予以全身麻醉下后路经皮内... 分析在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全身麻醉下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有效性。方法:选入样本40例,均为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予以全身麻醉下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总结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NDI指数(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的VAS评分、NDI指数均有明显下降,同术前相比互相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在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全身麻醉下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有效性显著,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后路 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3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段亮 时亮 +3 位作者 刘军 祁洁 弓立群 范亚一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641-646,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ECD)、颈椎间盘置换术(CDR)、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PECD组(23例)、CDR组(10例)和A... 目的比较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ECD)、颈椎间盘置换术(CDR)、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PECD组(23例)、CDR组(10例)和ACDF组(13例)。记录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3组术后改善率、术后疼痛VAS评分与JO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5(17±3)个月。手术时间:CDR组<ACDF组<APECD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CDR组<APECD组<ACDF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ECD组改善率为51.0%,CDR组改善率为43.2%,ACDF组改善率为64.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APECD手术创伤小,但术后有复发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致双神经根卡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柯晓 陈亮 +3 位作者 楚磊 石磊 晏铮剑 邓忠良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9期3149-3153,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CIVDH)致双神经根卡压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行pPECD的单节段CIVDH致双神经根卡压患者5例,统计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记录术...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CIVDH)致双神经根卡压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行pPECD的单节段CIVDH致双神经根卡压患者5例,统计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前及术后1、7 d及1、3、6、12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4例患者在探查及取出髓核组织时出现神经刺激,表现出与术前相同的疼痛程度甚至更严重,当髓核取出后症状消失。术中取出髓核量为0.9~1.5 g,平均(1.14±0.23)g。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外血管破裂出血,导致镜下视野一度出现红染,经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后出血停止,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9~52 min,平均(44.8±5.5)min。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为5.88~8.25 mm,平均(6.78±0.92)mm。术后,病变节段间隙高度为5.32~7.64 mm,平均(6.24±0.89)mm;椎间隙高度减少0.38~0.61 mm,平均(0.54±0.09)mm;下降率为6.0%~9.5%,平均(8.0±1.4%)。术后12个月未见颈椎失稳。术后随访1年,未见症状复发,无颈椎失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节段CIVDH可同时压迫出口根和“行走根”,造成双节段神经根损害表现,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时需要引起重视,pPECD可对该类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行走根 出口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