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1
作者 朱未来 孟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94-0097,共4页
研究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方法 本文观察组中纳入35例糖尿病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对照组为同期接收的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共35例。为以上观察对象开展高频超声检查,现将两组观... 研究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方法 本文观察组中纳入35例糖尿病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对照组为同期接收的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共35例。为以上观察对象开展高频超声检查,现将两组观察对象间的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同时对比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以获取更为全面且准确的数据结果。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观察组的病症检出率以及易损斑块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颈动脉的测量数据中,观察组的颈总动脉主干、分叉以及颈内动脉的测量值均较对照组为高,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比两组的心脏功能指标,观察组的心脏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和心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流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 于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鉴别诊断中,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斑块的类型、数量等,对疾病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糖尿病 动脉血管硬化斑块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2
作者 戴超男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糖尿病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展开,两组均纳入200例。所...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糖尿病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展开,两组均纳入200例。所有的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检出情况、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观察组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例数比例、斑块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而且稳定斑块占比低于对照组,易损斑块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EDV、PSV低于对照组,PI、R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侧、右侧的颈总动脉主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较为准确地检出斑块的数量和类型,判断血管受损和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糖尿病 动脉血管硬化斑块 诊断效果 检出率
下载PDF
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对临床缺血症状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越 刘玉梅 +3 位作者 华扬 刘然 李娜 凌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颈动脉重构指数(CRI)、斑块声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发生临床缺血症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单侧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在首都医科大学宣...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颈动脉重构指数(CRI)、斑块声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发生临床缺血症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单侧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拟接受手术治疗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85例。根据有无临床缺血症状,将185例患者分为症状组(104例)和无症状组(8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RI、斑块声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排除参数共线性后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RI用于预测发生临床缺血事件的诊断价值。结果(1)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者年龄及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组男性比例高于无症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96/104)比80.2%(65/81),P<0.05]。(2)症状组颈动脉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50.0(28.3,62.8)cm/s比60.0(44.5,74.5)cm/s]、舒张期末流速[23.0(14.0,30.0)cm/s比29.0(21.5,33.5)cm/s]、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74±21)cm/s比(85±21)cm/s]、大脑中动脉舒张期末流速[(39±11)cm/s比(42±10)cm/s]均低于无症状组,症状组颈动脉狭窄段与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的比值[10.3(6.1,16.6)比7.2(5.0,11.8)]、CRI[1.82(1.65,2.08)比1.64(1.51,1.80)]、低回声斑块发生率[83.7%(87/104)比37.0%(30/81)]及溃疡型斑块发生率[27.9%(29/104)比7.4%(6/81)]均高于无症状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I越大(OR=12.43,95%CI:2.85~54.25,P<0.01)、溃疡型斑块(OR=4.04,95%CI:1.40~11.62,P<0.05)及低回声斑块(OR=5.54,95%CI:2.65~11.58,P<0.01)是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性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4)经ROC曲线分析,CRI=1.74是预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症状的最佳截断值(AUC=0.714,95%CI:0.64~0.79,P<0.05),其特异度为69.1%,敏感度为65.4%。结论CRI、溃疡型斑块及低回声斑块可增加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事件的风险,可尝试用CRI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事件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重度硬化性狭窄 动脉重构指数 斑块 血流动力学 缺血性临床事件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与单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华先平 杨勇 陈平英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6期743-746,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或单药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CAS患者214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72例,瑞舒伐他汀组71例,联合组71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正常者60例作...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或单药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CAS患者214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72例,瑞舒伐他汀组71例,联合组71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瑞舒伐他汀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n,联合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所有观察对象均低脂肪饮食,CAS患者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颈动脉IMT、斑块数目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结果①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阿司匹林组血清hs-CRP、MMP-9均明显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和联合组HDL-C明显增高(P<0.05),TC、TG、LDL-C、hs-CRP、MMP-9、颈动脉斑块数目及IMT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②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联合组HDL-C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TC、TG、LDL-C、hs-CRP、MMP-9、颈动脉斑块数目及IMT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或P<0.01);联合组hs-CRP、MMP-9及颈动脉IMT均低于瑞舒伐他汀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均有抗CAS作用,瑞舒伐他汀优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能够发挥更显著的协同作用,机制与调脂、抗血小板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司匹林 硬化 动脉 炎症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评估颈椎旋转手法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风险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宝烽 冯梓誉 +2 位作者 雷舒扬 廖启铭 陈奕历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4-691,共8页
目的评估颈椎旋转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风险。方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模型。采用FSI模型模拟颈椎旋转手法对颈动脉斑块和管腔的拉伸形变。记录斑块和管腔的血流最大剪切力(flow... 目的评估颈椎旋转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风险。方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模型。采用FSI模型模拟颈椎旋转手法对颈动脉斑块和管腔的拉伸形变。记录斑块和管腔的血流最大剪切力(flow shear stress,FSS)、最大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最大斑块壁应力(plaque wall stress,PWS)、壁面拉应力(wall tensile stress,WTS)和壁面压强(wall pressure,WP)等力学参数。结果在颈动脉16%拉伸形变下,斑块最大WSS为40.54 Pa,此处斑块可能表皮损伤;最大PWS为66.16 kPa,远小于斑块破裂阈值;内部纤维帽最大WTS和最大应变分别为156.75 kPa和0.56,大于破裂应变范围,能达到断裂临界值;管腔最大WTS为1040.30 kPa,已接近中膜破裂阈值,可能会引起血管损伤。结论颈椎旋转至生理极限位后,颈动脉拉伸可能造成斑块表皮组织破坏导致脱落,斑块内部会形成损伤、溃疡和出血以及血管损伤,影响斑块稳定性。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颈部疾病患者中应谨慎进行颈椎旋转手法治疗,手法前对斑块进行FSI评估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安全性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粥样硬化 斑块 椎旋转手法 流固耦合 破裂风险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与血清CRP、IL-6、TNF-α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彩霞 路永坤 鲍玉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P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Ⅰ级斑块、30例Ⅱ级斑块、30例Ⅲ级斑块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P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Ⅰ级斑块、30例Ⅱ级斑块、30例Ⅲ级斑块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各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Ⅱ、Ⅲ级斑块患者CRP、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Ⅰ级患者(P均<0.05)。结论血清CRP、TNF-α、IL-6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斑块 动脉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慧贞 赵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763-765,共3页
目的随着超声诊断医学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已成为临床检测颈动脉斑块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来,传统的超声技术日趋成熟,新的超声技术不断涌现,它们在检测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大小、成分及稳定性等方面各有优劣。现就超声各种诊断技术的应... 目的随着超声诊断医学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已成为临床检测颈动脉斑块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来,传统的超声技术日趋成熟,新的超声技术不断涌现,它们在检测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大小、成分及稳定性等方面各有优劣。现就超声各种诊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硬化斑块 动脉
下载PDF
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罗明 俞文萍 宋浩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21-222,共2页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73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 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73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 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者之间比较,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 <0 .0 0 1、P <0 .0 0 5、P <0 .0 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有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 .71和0 .6 8(P <0 .0 0 1)。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 .6 9和0 .6 6 (P <0 .0 0 1)。结论 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显著的正相相关性,这类患者通过了解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动脉病变反映冠状动脉硬化 超声检测 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瑞伐他丁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闵旭东 刘瑞琦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0期4615-4616,共2页
探讨瑞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选择收治的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瑞伐他汀治疗,试验组给予瑞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探讨瑞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选择收治的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瑞伐他汀治疗,试验组给予瑞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治疗6个月后,全部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同时试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三酰甘油、低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上升,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瑞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对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和血脂水平进行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伐他汀 普罗布考 动脉易损硬化斑块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朱卫香 刘彦敏 +1 位作者 韩亚军 王大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111-1113,111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酶联...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MMP-9、hs-CRP浓度,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根据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分为不稳定斑块亚组(39例)、稳定斑块亚组(51例)及无斑块亚组(30例),将有斑块患者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亚组(28例)、中度狭窄亚组(45例)、重度狭窄亚组(17例),比较各组间血清MMP-9、hs-CRP浓度的差异。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MMP-9、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t=11.716,t=10.759,P均<0.01)。随着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增加,MMP-9、hs-CRP水平升高(P均<0.01);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MMP-9、hs-CRP水平也升高(P均<0.01);且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855,P<0.01)。结论 MMP-9、hsCRP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不同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存在差异,MMP-9和hs-CRP可能是不稳定性斑块及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潜在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急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硬化斑块 动脉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丽 王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把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2名非糖尿病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对象均...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把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2名非糖尿病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高频超声诊断,观察两组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情况与总斑块量、易损斑块类型、稳定斑块检出情况、患者颈动脉RI、PI、PSV、EDV值,并对比临床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双侧IMT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总斑块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易损斑块类型占比较大,对照组稳定斑块占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颈动脉RI、PI值较对照组高,且PSV、EDV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利于临床医师综合判断患者血管受损状态、斑块性质和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糖尿病 动脉血管硬化斑块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孙强 郝文莉 +1 位作者 邢惠娟 刘晓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474-147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段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易损斑块检出率为66.67%、35.89%,对照组分别为79.48%、56.41%,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6个月、12个月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12月后血脂中TC、LDL-C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可快速降低LDL-C、T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普罗布考 动脉易损硬化斑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丘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脉硬化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思颖 沈强 +1 位作者 彭皓均 苗原滔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6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丘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急性丘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进行中医证型辨识;以同期的120例非脑血管疾病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颈部动脉超声检测颈动...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丘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急性丘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进行中医证型辨识;以同期的120例非脑血管疾病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颈部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p-PLA2、IL-6、hs-CRP水平及中重度狭窄、不稳定斑块、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及痰热腑实证患者的血清Lp-PLA2、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及阴虚风动证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风火上扰证(P<0.05),不稳定斑块检出率均明显低于风火上扰证(P<0.05)。结论急性丘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均为急性丘脑梗死的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丘脑梗死 中医证型 脂蛋白磷脂酶A2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硬化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倪秀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6期1257-1258,共2页
选取我院75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 选取我院75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差异。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部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动脉斑块硬化
下载PDF
参七脉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硬化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建芳 陈朝俊 +5 位作者 余志辉 毕小丽 杨沛群 樊哲江 刘媛 刘天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参七脉心通胶囊(简称SQMXTJN)对颈动脉硬化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水平、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斑块积分的影响,探讨SQMXTJN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70例颈动脉硬化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SQM... 目的:观察参七脉心通胶囊(简称SQMXTJN)对颈动脉硬化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水平、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斑块积分的影响,探讨SQMXTJN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70例颈动脉硬化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SQMXTJN中药组及阿托伐他汀西药组,每组35例;分别给予SQMXTJN及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12周,于清晨空腹抽取服药前、服药后的静脉血,检测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清NO、ET的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的TC、LDL及ET明显降低,HDL及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西药组优于治疗组(P<0.05);同时两组IMT、斑块数目及斑块积分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QMXTJN能有效的降低颈动脉硬化患者动脉内膜厚度、缩小斑块体积,从而防治动脉硬化的进一步发展,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高脂血症 阿托伐他汀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化痰通络汤治疗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志强 张学平 +1 位作者 张伟 张怀印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3期259-261,共3页
目的本研究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化痰通络汤的干预,观察其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及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从而达到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目的。方法我们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化痰通络汤... 目的本研究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化痰通络汤的干预,观察其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及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从而达到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目的。方法我们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化痰通络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化痰通络汤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汤(本院制剂室生产)50mL,2次/d,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每治疗3个月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颈动脉斑块情况,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接受血糖和血脂检查,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前化痰通络汤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患者的基础情况如性别、年龄和各危险因素即斑块数目及体积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②经3个月治疗后,化痰通络汤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斑块性质和数目等变化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③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的斑块消退、斑块体积减小的治疗效果,化痰通络汤治疗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化痰通络汤组病情恶化患者数少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④治疗6个月至1年时,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化痰通络汤治疗组患者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较低和再住院患者数较少,治疗组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汤可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和降低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络汤 动脉内膜硬化斑块 脑血管病
下载PDF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
17
作者 康玲 俱西驰 +1 位作者 屈秋民 武成斌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类型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7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和头部 CT/MRI 区分为脑血栓形成(34例)腔隙性脑梗死(42例),并排除心源性脑栓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类型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7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和头部 CT/MRI 区分为脑血栓形成(34例)腔隙性脑梗死(42例),并排除心源性脑栓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侧别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侧别有显著的相关性(P=0.037),颈动脉粥样硬化同侧半球脑梗死明显多于对侧半球;多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8.9%)明显高于单发梗死组(54.3%);多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17.1%:24.4%);脑血栓形成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85.3%)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52.3%);大脑皮层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90.0%)明显高于基底节区梗死(58.0%)和脑干、小脑梗死(57.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脑血栓形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脑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万刚波 《当代医学》 2015年第7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7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超对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进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及血流动力学...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7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超对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进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斑块的发生率为11.43%,观察组斑块的发生率为68.57%,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颈内动脉、右颈内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明显比对照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平均流速(Vmean)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采用彩超诊断动脉硬化准确性高,为临床医生治疗疾病提供了准确依据,其诊断效果得到临床医生认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高血压 硬化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效果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永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估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7例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 目的:评估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7例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TC、TG、LDL-C、HDL-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粥样硬化斑块改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7%,优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普罗布考 动脉易损硬化斑块 疗效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及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兰兰 潘玉华 +2 位作者 冯金玉 张燕 马晓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来西城区白纸坊中心进行体检的中老年患者共429例,并将其分成4组,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108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4例,高脂血症患者100例及健康人群107例。入选人群均进行颈...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来西城区白纸坊中心进行体检的中老年患者共429例,并将其分成4组,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108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4例,高脂血症患者100例及健康人群107例。入选人群均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并探测斑块,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化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及空腹血糖(Glucose,GLU)。结果单纯高血压组IMT及斑块发生率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IMT及斑块发生率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及血脂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社区临床诊疗过程中,对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应早期对血脂水平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脉硬化 血压 血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