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增强CT在甲状腺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1
作者 魏建军 史瑞剑 王凤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对甲状腺癌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颈部增强CT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50例,对患者实施颈部增强CT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 目的:分析对甲状腺癌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颈部增强CT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50例,对患者实施颈部增强CT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颈部增强CT对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150例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转移78例,未转移72例;颈部增强CT扫描结果显示转移75例,未转移75例。颈部增强CT扫描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145/150)、灵敏度94.87%(74/78)、特异度98.61%(71/75),Kappa值=0.933,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结论:在甲状腺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实施颈部增强CT检查的诊断价值比较高,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增强CT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侵袭性牙颈部外吸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秋萍 姜秋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牙体吸收可分为生理性吸收和病理性吸收。成熟乳牙的牙根吸收即为生理性吸收。病理性牙体吸收则包括牙内吸收和牙外吸收。牙内吸收也被称为髓腔内吸收,包括炎症性吸收和替代性吸收。牙外吸收始发于牙根外表面或牙颈部,可分为炎性吸收、... 牙体吸收可分为生理性吸收和病理性吸收。成熟乳牙的牙根吸收即为生理性吸收。病理性牙体吸收则包括牙内吸收和牙外吸收。牙内吸收也被称为髓腔内吸收,包括炎症性吸收和替代性吸收。牙外吸收始发于牙根外表面或牙颈部,可分为炎性吸收、替代性吸收、压力性吸收和侵袭性颈部外吸收等。侵袭性颈部外吸收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牙体硬组织丢失的病理性损害,通常从釉牙骨质界开始,在牙本质中周向或水平方向延伸,大多不侵犯牙髓。正畸、创伤、漂白、全身性疾病及某些药物的使用等均可导致侵袭性颈部外吸收。其临床表现通常为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大部分均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因为在根尖平片影像中往往会误诊为龋病或牙内吸收,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牙齿颈部外吸收的情况,临床上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进行检查。对侵袭性牙颈部外吸收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完全了解,会导致临床上对该疾病的疏忽或治疗不当,甚至造成牙齿丧失。本文就侵袭性牙颈部外吸收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发病机制、易感因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吸收 侵袭性颈部外吸收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炎症因子 多发性特发性颈部外吸收 易感因素 锥形束CT
下载PDF
颈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MRI诊断早期单纯黏膜型鼻咽癌局部复发中的应用
3
作者 汪泽燕 吴磊迪 +3 位作者 钟柱 王星蕊 肖学红 王志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讨颈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neck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s,NI-RADS)MRI对单纯黏膜型鼻咽癌局部复发(exclusive mucosal local 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EMLRNPC)与黏膜治疗后改变(mucosal posttreatment ch... 目的探讨颈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neck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s,NI-RADS)MRI对单纯黏膜型鼻咽癌局部复发(exclusive mucosal local 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EMLRNPC)与黏膜治疗后改变(mucosal posttreatment changes,MPTC)的诊断价值,尝试为NI-RADS MRI词典中的局灶性黏膜异常建议附加定性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标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3年2月经病理或影像随访确诊的21例EMLRNPC和29例MPTC。先由2名影像医师独立评价MRI表现,进行NI-RADS MRI分类,再进行附加定性DWI标准的改良NI-RADS MRI分类,3个月后,由其中的1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再次进行分类。采用Cohen’s 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间、观察者内NI-RADS分类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这两种NI-RADS分类对EMLRNPC与MPTC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NI-RADS MRI、改良NI-RADS MRI的分类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一致性为0.69与0.88、0.83与0.96。NI-RADS MRI和改良NI-RADS MRI鉴别诊断ELRNPC与MPTC的AUC、敏感度、特异度为0.84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15~0.932]、100.0%(95%CI:83.9%~100.0%)、69.0%(95%CI:49.2%~84.7%)和0.966(95%CI:0.871~0.997)、100.0%(95%CI:83.9%~100.0%)、93.1%(95%CI:77.2%~99.2%),两种分类的AU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85,P=0.003)。结论NI-RADS MRI与附加定性DWI标准的改良NI-RADS MRI对EMLRNPC与MPTC均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改良NI-RADS MRI分类的诊断效能、一致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肿瘤复发 磁共振成像 颈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超声及血清CK-19、Galectin-3、miRNA-363联合诊断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郭迎 刘力 郭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 研究超声及血清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微小核糖核酸-363(miRNA-363)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的P... 目的 研究超声及血清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微小核糖核酸-363(miRNA-363)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的PTMC患者92例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结节性微小甲状腺肿患者92例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病灶情况及超声特点;比较两组血清CK-19、Galectin-3、miRNA-363水平,研究组是否发生CLNM患者病灶超声特点及血清CK-19、Galectin-3、miRNA-363水平。分析PTMC~CLNM超声特点与血清CK-19、Galectin-3、miRNA-36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多枚病灶、病灶>0.5 mm、病灶纵横比≥1、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模糊、病灶微钙化、病灶低回声、淋巴结肿大占比分别为70.65%、71.74%、82.61%、61.96%、72.83%、80.43%、84.78%、70.65%,均大于对照组(31.52%、52.17%、27.17%、25.00%、19.57%、15.22%、66.30%、22.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CK-19、Galectin-3水平分别为(30.45±3.31)、(4.68±0.48)μg/L,均高于对照组[(7.05±0.73)、(1.72±0.19)μg/L],血清miRNA-363水平为(2.89±0.30) fmol/L,低于对照组[(4.30±0.46) f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CLNM患者多枚病灶、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模糊、病灶微钙化、淋巴结肿大占比分别为90.91%、86.36%、95.45%、100.00%、90.91%,均大于未发生CLNM患者(64.29%、54.29%、0、25.00%、6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CLNM患者血清CK-19、Galectin-3水平(41.20±4.42)、(5.94±0.62)μg/L,均高于未发生CLNM患者[(24.36±2.71)、(3.25±0.34)μg/L],血清miRNA-363水平为(2.14±0.23) fmol/L,低于未发生CLNM患者[(3.46±0.36) f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CLNM患者多枚病灶、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模糊、淋巴结肿大及血清CK-19、Galectin-3、miRNA-363水平均与CLNM呈正相关(P<0.05)。结论 超声及血清CK-19、Galectin-3、miRNA-363联合诊断PTMC~CLNM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9 半乳糖凝集素3 超声 miRNA-363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桂佳佳 张晴 +1 位作者 陈伟伟 陈秋怡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显示颈部中央区淋巴是...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显示颈部中央区淋巴是否转移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转移组(44例,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组(79例,未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未转移组比,转移组患者女性、年龄<45岁、家族史、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发生钙化、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原发病灶直径>5 mm、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占比均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45岁、有家族史、病灶形态不规则、有病灶钙化、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为导致病灶向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842、2.141、1.241、1.421、1.482、1.211、1.212、1.246,均P<0.05)。结论女性、年龄≥45岁、家族史、病灶形态不规则、有病灶钙化、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为导致病灶向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可结合上述因素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降低向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中央区 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梁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23-0126,共4页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从2022年0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统计该技术的诊断...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从2022年0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统计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病理诊断相比(P>0.05)。结论 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诊断,可有效鉴别良恶性,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颈部肿大淋巴结 良恶性 鉴别价值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及准确度评价
7
作者 刘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44-0147,共4页
分析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效果及准确度。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每例患者分别进行病理检查、普通超声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 分析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效果及准确度。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每例患者分别进行病理检查、普通超声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超声检查的效果。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较普通超声检查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诊断效果好、准确率高的特点,应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甲状腺癌 颈部 淋巴结转移 诊断效果 准确度
原文传递
颈部功能锻炼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磨婷婷 廖慧芳 +1 位作者 曾海净 刘莹颖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2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颈部功能锻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8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颈... 目的:观察颈部功能锻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8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颈部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颈部活动各项指标、切口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颈部活动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患者颈部活动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功能锻炼在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康复中具有促进作用,可提升患者的颈部活动度,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颈部功能锻炼 颈部活动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部血管狭窄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何微微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3期0138-0140,共3页
目的:评估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部血管狭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入院治疗的60例颈部血管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都应用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患者检查的金标准为数... 目的:评估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部血管狭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入院治疗的60例颈部血管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都应用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患者检查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结果: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模式总检出率占全部患者的91.67%,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模式总检出率占全部患者的50.00%。以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模式的数据作为本次比较的参考资料,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模式的总检出率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超声检查组的总检出率占全部患者的96.67%,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模式总检出率占全部患者的100.00%。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模式的数据作为本次比较的参考资料,联合超声检查组的总检出率与参考资料接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部血管狭窄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更准确地筛查出颈部血管狭窄严重的患者,而且两种联合检查模式的准确率还比较高,该检查模式值得社会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部血管狭窄。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BRAF V600E突变及超声造影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王亦璜 陈永安 +3 位作者 郑炜 黄小荣 熊志强 陈永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突变及超声造影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一般资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突变及超声造影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一般资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中BRAF V600E突变情况,根据癌组织标本有无BRAF V600E突变分为BRAF V600E突变组和无突变组,比较两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结果:癌组织标本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率为77.59%,高于癌旁组织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 V600E突变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无BRAF V600E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 V600E突变组和无突变组超声造影增强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增强、等增强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弱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增强、等增强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BRAF V600E突变率明显升高,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不同超声造影增强结果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测作用,但无法提示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BRAF V600E 基因突变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宋景双 杜勇 +1 位作者 黄颖 曾繁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为其外科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为其外科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20例患者中,164例患者发生中央区和(或)侧颈区淋巴结转移(7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侵犯被膜、浸润性生长、多灶性、肿瘤位于甲状腺上部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肿瘤浸润性生长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肿瘤伴浸润性生长的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临床上应积极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 转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袁思捷 赵育芳 +3 位作者 闫晓慧 翟梓锌 闫倩倩 刘利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对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79例PTC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资料,以术后病理为依据,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对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79例PTC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资料,以术后病理为依据,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特征,探寻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独立危险因素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癌结节最大径、边界、形态、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等特征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男性、癌结节最大径≥10mm、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2mm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种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效能最高,其AUC为0.785(95%CI:0.721~0.849,P<0.05)。结论男性、癌结节最大径≥10mm、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2mm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可辅助评估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3
作者 赵冉冉 李晨曦 +1 位作者 热孜万古丽·亚森 龚忠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7月—2023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采用负压...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7月—2023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53例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3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25.3±13.75)d,VSD平均放置时间(16.15±8.22)d,ICU平均监护时间(12.02±11.56)d,平均更换VSD次数(1.57±1.32)次。患有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正常患者的住院天数、ICU监护时间、VSD使用时长、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总费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值)、白介素6(IL-6)及D-二聚体(D-D)值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纵隔炎的治疗中创伤小,能促进炎症吸收,减轻患者病程中换药的痛苦,对于感染至前下纵隔及全纵隔的病例,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或纵隔切开引流,效果肯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糖尿病
原文传递
颈椎光疗仪改善慢性颈痛患者颈部疼痛及相关功能的作用
14
作者 姚远 张世珍 +4 位作者 金磊 杨云霄 于文强 许苑晶 王金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76-4880,共5页
背景:红光治疗具有无创、性价比高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光疗设备成本昂贵、具有一定的场地限制,因此有必要探索更加便捷经济的光疗应用途径。目的:观察居家型颈椎光疗仪对于慢性颈痛的临... 背景:红光治疗具有无创、性价比高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光疗设备成本昂贵、具有一定的场地限制,因此有必要探索更加便捷经济的光疗应用途径。目的:观察居家型颈椎光疗仪对于慢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招募慢性颈痛患者24例,其中女18例,男6例;年龄(29.67±6.40)岁;体质量指数为(21.39±3.52)kg/m^(2)。每日使用颈椎光疗仪2次,每次20 min,持续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肌肉压痛阈值、颈部主动活动度、颈部功能障碍指数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目测类比评分、压痛阈值、颈部功能障碍指数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部分颈椎部分活动度(后伸及左右旋转)出现改善(P<0.05);②其中双侧目测类比评分、左斜方肌压痛阈值、C_(5)C_(6)压痛阈值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在治疗2周后即出现改善(P<0.05);③提示该颈椎光疗仪的应用在短期内可以改善慢性颈痛患者的疼痛评分、肌肉压痛、睡眠质量、功能水平及部分主动活动度,是一项便捷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红光治疗 LED红光 压痛阈值 颈部功能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运用绵羊颈外静脉构建面颈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
15
作者 杨霞 沈艳玲 +6 位作者 郭军 刘源 闫志伟 杨向明 吴炜 冯瑶 杨耀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改建绵羊颈外静脉,初步建立面颈部静脉畸形(VMs)动物模型。方法:解剖、观察并测量5只健康成年绵羊颈外静脉的位置、走行、分支和外径。通过近心端静脉主干缝扎缩窄、远心端分支静脉结扎或缩窄等方法构建具有汇入静脉...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改建绵羊颈外静脉,初步建立面颈部静脉畸形(VMs)动物模型。方法:解剖、观察并测量5只健康成年绵羊颈外静脉的位置、走行、分支和外径。通过近心端静脉主干缝扎缩窄、远心端分支静脉结扎或缩窄等方法构建具有汇入静脉和回流静脉的VMs动物模型。术后4周,通过多普勒超声、大体观察以及组织学观察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绵羊颈外静脉位于双侧颈部侧面,主干由上颌静脉、舌面静脉汇合而成,外径为6~12 mm,平均外径9.3 mm。颈外静脉经过近心端静脉主干缝扎缩窄、远心端分支静脉结扎或缩窄处理后即刻血液回流速度减慢,模型区域静脉鼓起变粗。术后4周,大体观察见多数静脉收缩变细,部分静脉管腔内血栓形成,部分标本中心区隆起扩张,部分模型外周侧支静脉扩张。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制备成的VMs模型静脉管腔较粗,回流静脉、汇入静脉较细,管腔内可见彩色血流。组织学观察显示静脉血管内皮及管壁结构与正常静脉接近,部分标本血管壁增厚。结论:绵羊颈外静脉构建的VMs动物模型基本符合要求,有望用于面颈部VMs治疗方法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外静脉 静脉畸形 动物模型 颈部
下载PDF
食管癌伴巨大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
16
作者 王倩倩 邹孔桢 +1 位作者 张小雨 林萍萍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17-320,共4页
多种良恶性肿瘤均可能出现颈部肿物,在既没有其他系统症状又没有病理活组织检查的情况下难以做出正确诊断,容易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以巨大颈部淋巴结转移伴疼痛为首发症状的食管癌患者较为少见。该文报道1例以巨大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 多种良恶性肿瘤均可能出现颈部肿物,在既没有其他系统症状又没有病理活组织检查的情况下难以做出正确诊断,容易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以巨大颈部淋巴结转移伴疼痛为首发症状的食管癌患者较为少见。该文报道1例以巨大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表现的食管癌患者,患者接受多线治疗方案,病情虽反复进展,但仍达到了33个月的较长生存期。该文对食管癌伴巨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预后进行报道,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认识水平,提高该病首诊率并及早治疗,使患者获得较高生活质量及更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诊断 治疗 生活质量 生存期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在颈部结核性肿大淋巴结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7
作者 朱佩玉 杨月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颈部结核性肿大淋巴结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9~84岁,中位年龄51岁;结核性肿大淋巴结17例,炎症性肿大淋巴结19例,肿瘤性肿大淋巴结16例...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颈部结核性肿大淋巴结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9~84岁,中位年龄51岁;结核性肿大淋巴结17例,炎症性肿大淋巴结19例,肿瘤性肿大淋巴结16例。对患者行细针穿刺病理检查并分组,采用上海联影1.5 T MRI行影像诊断。测量各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核性肿大淋巴结患者根据3个月抗结核诊疗效果,比较其治疗前后平均ADC值变化。结果结核性肿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1.09±0.29)×10^(-3)mm^(2)/s,炎症性肿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1.27±0.39)×10^(-3)mm^(2)/s,肿瘤性肿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0.87±0.26)×10^(-3)mm^(2)/s。肿瘤性肿大淋巴结组与炎症性肿大淋巴结组、结核性肿大淋巴结组的AD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性肿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高于结核性肿大淋巴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后淋巴结缩小组治疗前平均ADC值为(1.14±0.23)×10^(-3)mm^(2)/s,治疗后平均ADC值为(0.99±0.08)×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大小不变组治疗前平均ADC值(1.04±0.28)×10^(-3)mm^(2)/s,治疗后平均ADC值(0.91±0.13)×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增大组治疗前平均ADC值为(1.12±0.10)×10^(-3)mm^(2)/s,治疗后平均ADC值为(1.13±0.22)×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颈部结核性肿大淋巴结、炎症性肿大淋巴结及肿瘤性肿大淋巴结,还可用于评估颈部淋巴结核的抗结核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淋巴结核 MRI 表观弥散系数(ADC)
原文传递
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
18
作者 卢肖慧 蒋海娇 +1 位作者 季永红 付亚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1组(51例)、对照2组(55例)。对照1组接受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实施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比较三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各维度评分。结果三组治愈率[84.37%vs.81.82%vs.80.70%]、有效率[11.76%vs.10.91%vs.12.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C-BPPV患者VSI、DHI各维度评分降低(P<0.01),BBS评分升高(P<0.01),三组VSI(23.19±3.88 vs.23.70±4.01 vs.23.46±3.92)、BBS评分(45.56±5.02 vs.45.14±4.98 vs.44.84±5.11)、DHI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状况,治疗颈部活动受限PC-BPPV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后半规管 颈部活动受限 改良Epley手法复位 个体化
下载PDF
血清miR-145和miR-195在OS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
19
作者 刘岚 于雪 +2 位作者 崔敬雅 魏松 张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微小RNA(miR)-145和miR-19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确诊的102例OSCC患者为OSCC组,收集整理O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根据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 目的 分析血清微小RNA(miR)-145和miR-19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确诊的102例OSCC患者为OSCC组,收集整理O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根据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43例和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59例;同期选取79例癌前病变患者为癌前病变组,86例无口腔病变的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145、miR-195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检验血清miR-145、miR-195相对表达水平对OSC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 OSCC组血清miR-145、miR-195相对表达水平低于癌前病变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组血清miR-145、miR-195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的OSCC患者血清miR-145、miR-195相对表达水平低于肿瘤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的OSC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组血清miR-145、miR-195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45、miR-195相对表达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评估OSC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95%CI:0.765~0.915)、0.832(95%CI:0.754~0.910)、0.898(95%CI:0.841~0.956),特异度分别为79.1%、88.4%、77.5%,灵敏度分别为74.6%、67.8%、87.4%。结论 血清miR-145、miR-195在OSCC患者中低表达,且与OSC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可作为评估OSC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微小RNA-145 微小RNA-195
下载PDF
MRI诊断马德龙病并颈部脂肪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刘高峰 孙源 吕浩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56-958,共3页
回顾性地分析1例MRI诊断马德龙病并颈部脂肪瘤的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分析。马德龙病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虽然影像表现不能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但通过影像检查可在客观上为临床提供一种极佳的手术依据,对临床的诊疗活动有一... 回顾性地分析1例MRI诊断马德龙病并颈部脂肪瘤的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分析。马德龙病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虽然影像表现不能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但通过影像检查可在客观上为临床提供一种极佳的手术依据,对临床的诊疗活动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德龙病 颈部脂肪瘤 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