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元活血汤联合颌间牵引及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张雅楠 董宇 +2 位作者 苑学微 李静 许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 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颌间牵引及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河北友爱医院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 目的 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颌间牵引及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河北友爱医院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颌间牵引及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12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和口腔功能恢复情况,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较对照组81.82%(36/44)高(P<0.05);研究组开口度、颞颌关节功能、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VEGF、BALP、BGP水平较对照组高(P均<0.05),低切、中切、高切全血黏度较对照组低(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与对照组的13.64%(6/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联合颌间牵引及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调节骨代谢,促进口腔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 内固定术 复元活血汤 骨代谢
下载PDF
牙弓夹板颌间牵引联合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面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姜伟 王萍 《大医生》 2024年第5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牙弓夹板颌间牵引联合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面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面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38例,采用牙弓夹... 目的分析牙弓夹板颌间牵引联合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面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面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38例,采用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和联合组(38例,采用牙弓夹板颌间牵引联合坚强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恢复指标、牙周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口腔功能。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张口度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软垢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P<0.05);两组患者各项口腔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高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均P<0.05)。结论牙弓夹板颌间牵引联合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面部粉碎性骨折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改善牙周状况,促进口腔功能恢复,满足面部美观度的治疗需求,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弓夹板颌间牵引 坚强内固定术 面部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梅 苑学微 +3 位作者 李静 张雅楠 董宇 栗兴超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下颌角骨折10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51例。研究组应用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 目的观察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下颌角骨折10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51例。研究组应用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对照组应用钛板内固定联合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外固定。比较2组术后3个月伤口愈合情况和治疗满意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颌面部外形、开口功能、咀嚼功能及牙周情况,以及手术时间和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颌面部外形、开口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2组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牙龈指数、软垢指数和菌斑指数2组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可加速伤口愈合,改善颌面部外形、开口功能、咀嚼功能,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总发生率低,治疗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下颌角 钛板内固定 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 伤口愈合 开口功能 咀嚼功能 牙周情况 术后并发症 治疗满意度
下载PDF
浅谈颌骨骨折内固定+颌间牵引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
4
作者 侯冬艳 高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0155-0158,共4页
探讨颌骨骨折内固定+颌间牵引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5月30例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后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全方位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牙龈指... 探讨颌骨骨折内固定+颌间牵引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5月30例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后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全方位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牙龈指数、软垢指数、满意度、创口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口腔感染、口腔溃疡和口臭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牙龈指数、软垢指数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口腔感染、口腔溃疡和口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后患者采取全方位口腔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口腔环境,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加速创面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内固定+颌间牵引术后患者 口腔护理 护理研究
原文传递
颌间牵引诱导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及对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5
作者 祁小菊 吴文晓 沈永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究颌间牵引诱导安氏Ⅱ类错牙合成中性或趋于中性的正畸效果及对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接诊的6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齐牙列、颌间牵引、橡皮链牵拉关闭间隙的过程中,上颌15、16... 目的:探究颌间牵引诱导安氏Ⅱ类错牙合成中性或趋于中性的正畸效果及对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接诊的6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齐牙列、颌间牵引、橡皮链牵拉关闭间隙的过程中,上颌15、16、25、26人为地增加抵御前移的支抗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的正畸效果和同行评估等级(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指数,检测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对其矫正前和矫正后6个月头颅侧位片软硬组织相关指标进行测量,观察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患者PAR值(中线、牙齿排列、颊侧区咬合)、SNA角、ANB角、U1-NA角、U1-NA距、U1-FH角、ULP值较治疗前变小(P<0.05);SNB角、OP-FH角、U1-L1角、SnLs-SiLi角、Cm-Sn-Ls角、TIMP-2、MMP-2值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颌间牵引,橡皮链关闭间隙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面型,矫正深覆牙合、深覆盖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牙合 正畸 颌间牵引 关闭间隙 软硬组织变化
下载PDF
钛钉颌间固定结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与钛板内固定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法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6
作者 刘效文 柳兆刚 +3 位作者 田宏伟 周宇 唐振华 陈旭兵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785-789,共5页
目的:比较钛钉颌间固定结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与钛板内固定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法对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n=51)行钛钉颌... 目的:比较钛钉颌间固定结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与钛板内固定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法对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n=51)行钛钉颌间固定结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治疗,对照组(n=51)采用钛板内固定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法治疗。评估患者术后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口腔卫生,包括社区牙周治疗量表指数(CPI)、牙龈指数(GI)及软垢指数(DI),分析患者的咀嚼、口腔功能,评估患者的颌面部情况,统计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并对其发生率进行计算。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38%)与对照组(94.2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CPITN、GI、DI指数升高,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咀嚼、开口功能及颌面部情况评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62%)低于对照组(25.49%),P<0.05。结论:钛钉颌间固定结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用于下颌骨骨折治疗可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术后口腔卫生,促进患者颌面部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钉颌间固定结合弹力帽辅助固定 钛板内固定联合钛钉颌间牵引 下颌骨骨折 口腔卫生 颌面部情况
下载PDF
正颌术后颌间牵引期患者营养状况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王丽娜 邹琛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185-188,共4页
正颌手术属于临床牙颌面畸形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了对患者不协调的牙齿及咬合关系进行调整,对错位牙进行矫正,正颌手术在排齐牙列、排除牙颌干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患者接受正颌手术后,虽然可以对颌骨骨骼畸形进行矫正,但是因为术后... 正颌手术属于临床牙颌面畸形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了对患者不协调的牙齿及咬合关系进行调整,对错位牙进行矫正,正颌手术在排齐牙列、排除牙颌干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患者接受正颌手术后,虽然可以对颌骨骨骼畸形进行矫正,但是因为术后患者的神经和肌肉组织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平衡,加之上下颌骨的移动也会导致手术切口部位的牵拉,从而会引发术后治疗效果出现反弹。正颌术后颌间牵引对于巩固治疗效果、防止患者术后复发、确保治疗效果非常重要。但是,颌间牵引会对患者的张口能力造成影响,对正常的饮食产生限制,进而导致患者的营养摄入不足,对身体的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每例患者的自身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方式及饮食护理方法,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面畸形 正颌手术 颌间牵引 营养状况 营养教育 饮食护理
下载PDF
颌骨骨折50例种植钛钉行颌间牵引术后口腔护理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钱静悟 程红 孙振宇 《交通医学》 2015年第3期302-303,共2页
目的:观察种植钛钉与传统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术后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颌骨骨折患者100例中,随机选择50例采用种植钛钉行颌间牵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牙弓夹板牵引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口臭及清洁度情况... 目的:观察种植钛钉与传统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术后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颌骨骨折患者100例中,随机选择50例采用种植钛钉行颌间牵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牙弓夹板牵引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口臭及清洁度情况。结果:(1)口臭情况比较:观察组有效39例,无效11例,对照组有效27例,无效2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01)。(2)软垢指数、牙龈指数比较:观察组分别为1.48±0.12,1.67±0.08;对照组分别为1.89±0.16,1.84±0.21,两组软垢指数(t=51.8,P<0.01)、牙龈指数(t=52.0,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种植钛钉行颌间牵引能有效减少术后口臭的发生及软垢生成,有利于口腔卫生的保持,减少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 牙弓夹板颌间牵引 种植钛钉术 口腔护理
下载PDF
4种不同类型颌间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敏 相亚宁 +2 位作者 李洪 郭克峰 王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4种不同类型的颌间牵引(颌间Ⅱ类长牵、颌间Ⅱ类短牵、颌间Ⅲ类长牵、颌间Ⅲ类短牵)情况下髁突和关节盘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Mimics、Ansys多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颞下颌关节(TMJ)和上下颌骨及牙列... 目的分析4种不同类型的颌间牵引(颌间Ⅱ类长牵、颌间Ⅱ类短牵、颌间Ⅲ类长牵、颌间Ⅲ类短牵)情况下髁突和关节盘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Mimics、Ansys多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颞下颌关节(TMJ)和上下颌骨及牙列的MBT直丝弓矫治器的左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4种颌间牵引对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4种颌间牵引情况下髁突和关节盘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工况一和二作用下髁突的应力分布规律相似,即髁突前斜面为压应力集中区,后斜面则主要为拉应力。工况三和四作用下髁突应力分布规律也很相似,髁突前斜面主要存在拉应力,后斜面则主要存在压应力。工况一和二作用下髁突的位移总体是向前向下移动,同时顺时针旋转;工况三和四作用下髁突的位移总体是向后向上移动,并逆时针旋转。结论颌间Ⅱ类长牵和短牵及Ⅲ类长牵和短牵应力分布规律相似,相同力值牵引时短牵的力量柔和。颌间Ⅱ类牵引总体位移向前下,髁突发生顺时针旋转;Ⅲ类牵引时总体位移向后上,髁突发生逆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颞下颌关节 颌间牵引
下载PDF
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白振西 高志彪 +2 位作者 肖霞 张文娟 樊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使用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在168例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颌间牵引钉牵引骨折端复位,恢复并维持咬合关系稳定。记录颌间牵引钉使用数目、位置、牵引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目的:总结分析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使用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在168例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颌间牵引钉牵引骨折端复位,恢复并维持咬合关系稳定。记录颌间牵引钉使用数目、位置、牵引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68例手术中共使用颌间牵引钉705枚,其中:使用4枚者147例(88%),6枚者12例(7%),5枚者9例(5%)。使用位置:5-4 4-55-4 4-5牙根间336枚(47.7%),4-3 3-44-3 3-4牙根间292枚(41.4%),6-5 5-66-5 5-6牙根间50枚(7.1%);其余部位27枚(3.8%)。术后92例咬合关系正常,无需牵引;76例咬合关系不协调或有偏差,经术后4~14 d牵引,71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总有效率97%。主要并发症是牵引钉周围黏膜疼痛23例(13.7%),牙根损伤13例(1.8%)、牵引钉松动11例(1.6%)、牙脱位2例(0.3%)。结论:颌间牵引钉最常见和安全的植入位置在尖牙到第一磨牙的牙根之间,植入位点距牙龈缘5~8 mm;植入数目4~6枚可满足手术需要;颌间牵引钉弹性牵引有一定并发症,应注意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间牵引钉(IMT) 颌骨骨折 内固定 手术
下载PDF
自攻钛钉接骨板及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世尧 刘雨 +3 位作者 魏欣 苏波 杨俊 刘书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自攻钛钉接骨板结合颌间牵引钉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颌骨骨折患者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辅以自攻型颌间牵引钉进行颌间牵引。结果:3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拆线,其中30例达到解剖复位标准,5例基本复位。咬... 目的:探讨自攻钛钉接骨板结合颌间牵引钉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颌骨骨折患者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辅以自攻型颌间牵引钉进行颌间牵引。结果:3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拆线,其中30例达到解剖复位标准,5例基本复位。咬合关系均恢复至正常。结论:自攻钛钉接骨板结合颌间牵引结扎钉是目前治疗颌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 颌间牵引
下载PDF
颌间牵引钛钉在颌骨骨折整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继红 汤利芳 +3 位作者 潘湘清 金灿 时春华 韩一铭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1-322,共2页
对48例颌骨骨折病例,应用颌间牵引钛钉进行颌间牵引,恢复上下颌的关系并加以固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骨折的坚强内固定。术后保留颌间牵引钛钉,2d后再行牵引,2周后拆除颌间牵引钛钉。48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理想。拆除颌... 对48例颌骨骨折病例,应用颌间牵引钛钉进行颌间牵引,恢复上下颌的关系并加以固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骨折的坚强内固定。术后保留颌间牵引钛钉,2d后再行牵引,2周后拆除颌间牵引钛钉。48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理想。拆除颌间牵引钛钉后,创面均在3~5d愈合。48例中,术后第2天观察,咬合关系完全恢复45例,局部轻度开牙合3例,经术后颌间牵引2周,咬合关系完全恢复。颌间牵引钛钉可以成为一种新的颌间结扎方法,取代传统的以牙为固定源的牙弓夹板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 颌间牵引钛钉
下载PDF
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胡超 王建华 +1 位作者 张纲 谭颖徽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3期393-394,共2页
目的: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颌骨骨折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把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法... 目的: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颌骨骨折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把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颌骨牵引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患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 微型钛板内固定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颌间牵引钛钉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程玮 陆伟 +2 位作者 周洪 丁加根 李新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 治疗方法 临床应用 钛钉 坚强内固定技术 牙弓夹板 微型钛板
下载PDF
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爱君 周丽芝 +1 位作者 王海欣 李玉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愈合情况、骨折复位情况、牙齿咬合恢复情况、外观恢复情况及...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愈合情况、骨折复位情况、牙齿咬合恢复情况、外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经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复位率达100%,外观恢复率达95.8%,牙齿咬合恢复优良率达到97.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 小型钛板内固定术 颌间牵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两种颌间牵引对下颌骨微种植体及周围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刚 魏佳佳 +3 位作者 张晓平 袁旭 申佳玄 张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4期4444-4450,共7页
背景:有限元分析能够模拟正畸治疗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此方法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新的正畸生物力学分析方法。目的:以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下颌骨微种植体及周围牙齿在颌间Ⅱ类、Ⅲ类牵引状况下的应力分布。方法:选择一个牙... 背景:有限元分析能够模拟正畸治疗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此方法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新的正畸生物力学分析方法。目的:以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下颌骨微种植体及周围牙齿在颌间Ⅱ类、Ⅲ类牵引状况下的应力分布。方法:选择一个牙列完整(无第三磨牙),咬合关系正常,后牙中性颌,无任何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和体征及病变的成年女性志愿者,24岁。采用螺旋CT对志愿者行闭口位头颅CT断层扫描,应用Ansys多种软件结合的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下颌骨及下颌牙列、微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颌间Ⅱ类、Ⅲ类牵引对微种植体及周围牙齿应力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根据方向分别加载,力值为1N。结果与结论:①所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②颌间Ⅱ类牵引:种植钉在上颌在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下颌在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第一磨牙应力分布大于第二前磨牙,但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应力分布大于第一磨牙牙周膜。③颌间Ⅲ类牵引:种植钉在上颌在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下颌在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下颌尖牙及其牙周膜应力分布大于下颌第一前磨牙。④微种植体及周围牙齿在进行颌间牵引时应力分布变化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口腔组织构建 三维有限元 微种植体 颌间牵引 下颌骨 牙列 颞下颌关节 应力分析模拟 正畸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陈宇 罗小玲 杨荣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4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1例颌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1例颌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优良率分别为98.37%和88.1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61%和11.86%。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疗效显著,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 颌间牵引 颌骨骨折
下载PDF
微型钛板骨支抗联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治AngleⅢ类骨性错畸形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丽霞 刘杰 +1 位作者 李君 陈保兴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3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骨支抗联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治AngleⅢ类骨性错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恒牙早期上颌骨发育不足性AngleⅢ类骨性错畸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型钛板骨支抗联合Ⅲ类颌间牵引方法矫治,对照...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骨支抗联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治AngleⅢ类骨性错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恒牙早期上颌骨发育不足性AngleⅢ类骨性错畸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型钛板骨支抗联合Ⅲ类颌间牵引方法矫治,对照组给予传统前牵引上颌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蝶鞍点鼻根点上颌骨基点角(SNA)、蝶鞍点鼻根点下颌骨基点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前后鼻棘点的连线与前颅底平面的角(PP-SN)、前鼻棘点与翼上颌裂点的连线(ANS-Ptm)、上颌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夹角(U1-SN)、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角(MP-SN)及前鼻棘点、颏下点的连线与鼻根点、颏下点连线的比值(ANSMe/N-Me)、面凸角(Ns-Sn-Pos)、上唇突点至审美平面的距离(UL-E)、下唇突点至审美平面的距离(LL-E);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NA、ANB、MP-SN、ANS-Ptm、U1-SN、Ns-Sn-Pos、UL-E增加,PP-SN、ANS-Me/N-Me减小(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疗程少了3个月(P<0.05)。结论微型钛板骨支抗联合Ⅲ类颌间牵引治疗AngleⅢ类骨性错畸形能促进上颌骨发育,使上颌骨位置前移,改善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与前颅底的相对位置关系,侧貌改善明显;且疗程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 微型钛板骨支抗 Ⅲ类颌间牵引
下载PDF
正颌术后颌间牵引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红霞 许健妹 徐竹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2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正颌术后行颌间牵引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23例正颌术后行颌间牵引的患者.术后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如颌间牵引护理、口腔护理(口腔冲洗结合口腔擦拭法)、饮食护理(鼻饲和特殊的口饲法)等给予患者和家属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 目的探讨正颌术后行颌间牵引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23例正颌术后行颌间牵引的患者.术后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如颌间牵引护理、口腔护理(口腔冲洗结合口腔擦拭法)、饮食护理(鼻饲和特殊的口饲法)等给予患者和家属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123例患者住院时间6-14d,平均10d,均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1年,均无口腔感染、营养不良并发症,下颌运动、语言交流恢复正常,咬颌关系牵引效果明显。结论正颌患者术后颌间牵引护理中着重点在于对症性实施口腔护理操作,彻底地清洁口腔,加上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后显著提高手术的疗效,加快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满足患者生活需求,提高患暂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 颌间牵引 护理
下载PDF
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固定治疗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萍珊 王少冰 +1 位作者 郭伟如 杨吉英 《吉林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374-1375,共2页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颌间牵引的最佳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对56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病人均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及咀嚼功能,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颌间牵引固定对于颌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口...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颌间牵引的最佳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对56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病人均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及咀嚼功能,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颌间牵引固定对于颌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口腔护理是预防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手段,及时、有效的护理密切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折 颌间牵引固定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