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三维扫描建立颌面部软组织模型在正畸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田华 吴补领 +5 位作者 毕振宇 焦培峰 赵卫东 孙凤阳 徐会勇 刘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4-866,共3页
目的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颌面部软组织三维数字化模型的重建方法,直观准确地观察监测颌面部软组织在正畸过程中的三维变化。方法 1例咬合关系正常健康女性,制作安氏II类颌面部软组织模型,距三维激光扫描仪80cm,扫... 目的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颌面部软组织三维数字化模型的重建方法,直观准确地观察监测颌面部软组织在正畸过程中的三维变化。方法 1例咬合关系正常健康女性,制作安氏II类颌面部软组织模型,距三维激光扫描仪80cm,扫描采集多幅点云文件,GeoMagic10.0软件重建形成面部的三维模型,测量颌面部软组织指标。佩戴牙模2次,重复上述激光三维扫描,重建后进行测量。结果重建形成具有较高清晰度的颌面部三维数字化模型,以及简易的安氏II类颌面部软组织轮廓的数字化模型;不同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直接融合对比,唇部出现高信区域代表颌面部软组织明显变化;利用软件分析工具直接测量鼻唇角、审美平面至上下唇突点及颏唇沟的距离,治疗前模型:111.86o、-3.57mm、-2.54mm、3.95mm,治疗中模型:114.31o、-2.73mm、-1.06mm、3.46mm,治疗后模型:116.53o、-0.15mm、0.64mm、3.11mm。结论三维激光扫描是一种真实可靠、低成本、易操作的颌面部软组织建模方法,可为正畸临床中颌面部软组织分析及病历资料保存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三维扫描 颌面部软组织 正畸 点云文件
下载PDF
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颌面部软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富强 焦婷 孙健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评价螺旋CT在颌面部软组织重建中的价值。方法:对1例右耳缺损患者的头部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储存。在诊断工作站上以SSD法对图像进行重建。结果:螺旋CT能一次快速精确完成整个头部的扫描与重建,面部软组织、器官重... 目的:评价螺旋CT在颌面部软组织重建中的价值。方法:对1例右耳缺损患者的头部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储存。在诊断工作站上以SSD法对图像进行重建。结果:螺旋CT能一次快速精确完成整个头部的扫描与重建,面部软组织、器官重建图像清晰,但瞳孔位置不能显示。结论:对于头面部除瞳孔以外的软组织三维重建,可选择螺旋CT三维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颌面部软组织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计算机在颌面部软组织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卫兵 许彪 吴荣忠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9-211,共3页
关键词 计算机 颌面部软组织 影像测量法 近景立体摄影测量术 三维激光测量术
下载PDF
头静脉为蒂的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磊 董忠根 +2 位作者 魏建伟 刘立宏 张湘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111-112,共2页
前臂皮瓣游离移植已被广泛应用于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然而,在接受过局部放疗和/或颈部淋巴结清扫的病例中,在皮瓣受区可供作为吻合的静脉可能寻找困难。我院行头静脉为蒂的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2例,报... 前臂皮瓣游离移植已被广泛应用于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然而,在接受过局部放疗和/或颈部淋巴结清扫的病例中,在皮瓣受区可供作为吻合的静脉可能寻找困难。我院行头静脉为蒂的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2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前臂皮瓣游离移植 皮瓣修复 临床应用 头静脉 颈部淋巴结清扫 颌面部肿瘤 修复重建
下载PDF
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范晓枫 杨壮群 文抑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500-502,共3页
关键词 颌面部软组织 测量技术 三维空间测量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12例的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静言 付光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51,共1页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及严重的颌面部损伤所致的大范围的组织缺损,对患者咀嚼、吞咽、语言和面部形态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面部畸形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们应用前臂皮瓣...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及严重的颌面部损伤所致的大范围的组织缺损,对患者咀嚼、吞咽、语言和面部形态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面部畸形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们应用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带腓骨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外伤及放射性骨髓炎所致的组织缺损12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护理方法 游离皮瓣修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股前外侧皮瓣 放射性骨髓炎 颌面部损伤 2009年
下载PDF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竹涟 孙源东 +1 位作者 朱彩寅 于步明 《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口腔癌手术后软组织缺损特点 ,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 2 2例。结果 前臂皮瓣修复成功率 10 0 %。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前臂皮瓣 修复 缺损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柳登高 马绪臣 +1 位作者 赵福运 张建国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 (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 ,AVM )的血管构筑特征 ,探讨其栓塞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 11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行造影及栓塞治疗 ,其中 5例深部间隙AVM中 ,1例行单纯动脉栓塞 ,1例行单纯瘤...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 (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 ,AVM )的血管构筑特征 ,探讨其栓塞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 11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行造影及栓塞治疗 ,其中 5例深部间隙AVM中 ,1例行单纯动脉栓塞 ,1例行单纯瘤腔栓塞 ,3例行动脉及瘤腔栓塞 ;6例浅表AVM中 ,5例行单纯动脉栓塞 ,1例行动脉及瘤腔栓塞。栓塞材料 1例采用PVA ,3例采用NBCA ,7例采用PVA及NBCA。结果  5例深部间隙AVM造影均显示畸形静脉团 ,其中 4例经瘤腔栓塞后随访 12~ 30个月无复发 ;1例经动脉栓塞后 18个月无复发。6例浅表AVM病变血管均较弥散 ,其中 4例在栓塞治疗 (共 8次 )后随访 6~ 15个月 ,病变得到控制 ;另 2例栓后手术 ,随访 6~ 12个月无复发。结论 颌面深部间隙AVM多含明显静脉池 ,应行动脉及瘤腔栓塞 ,部分病变有望得以根治 ;浅表AVM血管多较弥散 ,宜采用动脉栓塞 ,若皮肤受累可于栓后行病变切除及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瘤腔栓塞 动脉栓塞 血管栓塞
下载PDF
邻位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冼淡 莫础嘉 +4 位作者 李金 陈巨峰 劳均平 李捷 李嘉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173-2174,共2页
目的:介绍邻位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1月~2012年6月,对37例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颌面及颈部邻位带蒂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颌面及颈部邻位带蒂皮瓣,... 目的:介绍邻位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1月~2012年6月,对37例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颌面及颈部邻位带蒂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颌面及颈部邻位带蒂皮瓣,对37例颌面部缺损患者,根据不同部位和程度,分别采用局部推进皮瓣,鼻唇沟皮瓣,Abbe瓣等邻位带蒂皮瓣即刻修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7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肿瘤患者无复发,4例出现患侧口角轻度偏歪、3例出现轻度张口受限,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手术或外伤造成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局部邻位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因其血供良好、制作方便、灵活,易于掌握,术后易存活,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但也需要在术中注意适应证及手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邻位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光 张霞 +3 位作者 卢会青 朱玉莲 刘太生 王延秀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54-154,156,共2页
关键词 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局部皮瓣 旋转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颌面部软组织创伤治疗中的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同荣 毛波 +3 位作者 吕英 陈国双 张攀 吴琛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9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颌面部软组织创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遵循整形外科原则,应用微创、无张力缝合、植皮、皮瓣转移等技术治疗146例颌面部软组织创伤患者,观察术后1~2年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无瘢痕增生及错位畸形等并发症。...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颌面部软组织创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遵循整形外科原则,应用微创、无张力缝合、植皮、皮瓣转移等技术治疗146例颌面部软组织创伤患者,观察术后1~2年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无瘢痕增生及错位畸形等并发症。结论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创伤,能避免患者术后错位畸形,减少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 颌面部软组织 创伤
下载PDF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爱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0-1041,共2页
关键词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 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修复 护理 生存质量 以手术为主 颈淋巴清扫
下载PDF
内皮缝合和常规对位缝合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容 童勇 +1 位作者 牛艳红 方喜泉 《上海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缝合和常规对位缝合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位缝合治疗而研究组采用内皮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内皮缝合和常规对位缝合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位缝合治疗而研究组采用内皮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及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92.34±2.16)分vs(78.64±4.53)分,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00%vs 20.00%)、治疗1周及1个月时焦虑/抑郁状态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的疗效基本一致,但内皮缝合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小,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内皮缝合 常规对位缝合
下载PDF
不同组织皮瓣在小鼠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锐 余波 +2 位作者 张萍 张瑞智 龚正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745-74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皮瓣在小鼠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模型与效果。方法:40只小鼠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只,先建立半侧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模型,在修复中,对照组采用的供体为普通的小鼠皮瓣,观察组采用复合组织瓣。结果:经过修复后...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皮瓣在小鼠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模型与效果。方法:40只小鼠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只,先建立半侧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模型,在修复中,对照组采用的供体为普通的小鼠皮瓣,观察组采用复合组织瓣。结果:经过修复后,对照组有5只在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同时3只动物出现血栓,复合组织瓣缺血死亡。观察组只有1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无血栓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血栓反应和排斥反应发生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5只动物食欲不佳后死亡。观察组没有动物因为自身原因而死亡,存活均超过100天。观察组的术后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皮瓣,复合组织瓣在小鼠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排斥反应与血栓反应,从而减少死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小鼠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复合组织
下载PDF
颏下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冲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17期135-136,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颏下皮瓣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抽样选取2008年8月-2012年7月诊治的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82例均分成两组,即正常组41例在进行传统常规的治疗(其他皮瓣,如额肌皮瓣、胸大肌肌皮... 目的:分析研究颏下皮瓣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抽样选取2008年8月-2012年7月诊治的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82例均分成两组,即正常组41例在进行传统常规的治疗(其他皮瓣,如额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等),而试验组在此之外选取颏下皮瓣对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有35例(85.4%),创口恢复程度良好的有32例(78.0%);正常组的患者治疗显著的有20例(48.8%),创口恢复程度良好的有17例(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颏下皮瓣对于进行了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患者有着其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皮瓣的适从性和协同性,从而达到更为完善的医治效果,是应该被广泛应用的医学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 缺损修复 修复术 颏下皮瓣
下载PDF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并腮腺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5期67-67,共1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并腮腺损伤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1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中急性损伤70例痊愈,无一例出现腮瘘、腮腺导管瘘;急性损伤中面神经吻合的者在术后9~12个月恢复正... 目的探讨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并腮腺损伤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1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中急性损伤70例痊愈,无一例出现腮瘘、腮腺导管瘘;急性损伤中面神经吻合的者在术后9~12个月恢复正常;陈旧性损伤11例中,腮腺腺体瘘及导管瘘的患者均全部治愈,面神经吻合及神经移植2例,一年半后成功1例,1例无效。结论对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者应仔细判断有无腮腺、面神经损伤,争取在急性损伤期得到妥善处理,减少腮腺导管瘘及腺体瘘发生。陈旧性腮腺损伤者应尽可能保留腮腺的功能,严格根据不同类型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腮腺损伤 治疗
下载PDF
颌面部软组织侧貌的美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吉晔 许艳华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4期219-222,共4页
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可以改变软组织侧貌,正畸医师对软组织形态的考虑会影响正畸矫治设计及效果。本文从软组织侧貌的生长发育特点、测量技术、差异性及正畸治疗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等作一综述,为正畸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对软组织侧貌变化作出... 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可以改变软组织侧貌,正畸医师对软组织形态的考虑会影响正畸矫治设计及效果。本文从软组织侧貌的生长发育特点、测量技术、差异性及正畸治疗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等作一综述,为正畸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对软组织侧貌变化作出准确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面部 美学 正畸 颌面部软组织
下载PDF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17期106-107,共2页
昌邑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自2007年以来,共收治了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患者6例,现总结治疗体会如下。
关键词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腮腺损伤
下载PDF
模拟不同垂直距离时颌面部软组织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
19
作者 陆尔奕 罗建平 杨宠莹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22-225,共4页
垂直距离的正确重建是义齿制作的关键,要全面地评价修复效果和颜面外观,对软组织形态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模拟4种不同的垂直距离,并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19名正常者,牙失交错位时的33项与垂直距离相关的颜面测量项目... 垂直距离的正确重建是义齿制作的关键,要全面地评价修复效果和颜面外观,对软组织形态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模拟4种不同的垂直距离,并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19名正常者,牙失交错位时的33项与垂直距离相关的颜面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1)获得了21~24岁年龄组正常者不同垂直距离时的颌面部软组织的参考值;(2)当垂直距离增高>3.0mm时唇下部的角度测量项目受到明显的影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垂直距离与唇下部的角度测量项目呈正相关关系。提示:垂直距离变化将对唇下部软组织形态特别是角度变化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距离 计算机图象分析 颌面部软组织
下载PDF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缝合中的处理原则
20
作者 孙娜 马艳萍 高瑞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0-480,共1页
关键词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缝合 处理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