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颏下岛状瓣在口腔癌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魏晓慧 裴迎宾 徐楠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SMIF)在口腔癌(OC)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OC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观察组实施SMIF修复,两组患...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SMIF)在口腔癌(OC)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OC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观察组实施SMIF修复,两组患者均观察到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口腔开口度、吞咽与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42.84±12.78)ml]少于对照组[(326.75±14.69)ml],手术与住院时间[(356.93±16.27)min、(13.29±2.82)d]短于对照组[(448.65±17.84)min、(17.48±3.46)d],而并发症发生率[6.00%(3/50)]低于对照组[20.00%(10/50)],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两组口腔开口度、吞咽与咀嚼功能、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内的各维度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两组口腔开口度、吞咽与咀嚼功能与GQOLI-74内各项维度的评分均较术前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MIF与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均能够有效改善OC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口腔开口度,提高其吞咽与咀嚼功能、生活质量,但SMIF修复具备出血量更低、手术及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软组织缺损 颏下岛状瓣修复 口腔开口度 生活质量 吞咽功能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刘桐 王西冉 +2 位作者 孙振 于成龙 张明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3-55,共3页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年新发病例达37万例,居头颈部恶性肿瘤第2位[1]。手术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各种原因导致许多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手术切除后遗留缺损较大,修复困难。由于口腔颌面部的解剖复杂,与进食、咀嚼、吞咽...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年新发病例达37万例,居头颈部恶性肿瘤第2位[1]。手术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各种原因导致许多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手术切除后遗留缺损较大,修复困难。由于口腔颌面部的解剖复杂,与进食、咀嚼、吞咽、呼吸、表情等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合适的缺损修复方式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口腔外科手术 颏下岛状瓣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志来 朱祖武 +1 位作者 陈传俊 丁常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26-627,共2页
目的 :临床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黏膜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颊黏膜、牙龈部位恶性肿瘤 ,扩大切除后形成的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修复 ,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 :颏下岛状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感染、坏死。保留全下... 目的 :临床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黏膜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颊黏膜、牙龈部位恶性肿瘤 ,扩大切除后形成的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修复 ,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 :颏下岛状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感染、坏死。保留全下颌骨者蒂部经过的部位表现丰满 ;2例瓣上胡须生长 ,其中 1例诉说胡须引起局部不适。结论 :颏下岛状瓣是一种修复颊部组织缺损的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颊黏膜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口底缺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森林 孟昭业 +2 位作者 董震 曹罡 杨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口底缺损 整复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志国 王智明 +1 位作者 王飏 张力平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以颏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形成颏下岛状瓣,带蒂移位,修复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所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观察近期的临床效果。结果12例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颏下...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以颏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形成颏下岛状瓣,带蒂移位,修复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所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观察近期的临床效果。结果12例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瓣最大面积为8.0cm×4.0cm,最小面积为4.0cm×2.5cm。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瘢痕轻微,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具有操作方便,成活率高等特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缺损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传俊 李志来 +2 位作者 罗永祥 王来平 朱祖武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8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旨在以颏下动脉和颏下静脉为血管蒂的颏下岛状瓣(SMIF)整复口腔缺损。方法7例口腔癌肿患者接受了口腔肿瘤切除加同侧颈淋巴清扫术,并同期行SMIF整复口腔缺损,其中1例施行了根治性颈清扫术,1例施行了保留颈外静脉的改良颈清扫... 目的旨在以颏下动脉和颏下静脉为血管蒂的颏下岛状瓣(SMIF)整复口腔缺损。方法7例口腔癌肿患者接受了口腔肿瘤切除加同侧颈淋巴清扫术,并同期行SMIF整复口腔缺损,其中1例施行了根治性颈清扫术,1例施行了保留颈外静脉的改良颈清扫术,其余5例施行了保留颈内静脉的改良颈清扫术。结果除行根治性颈清者外,6例行改良颈清者的SMIF均成活。结论SMIF血供恒定,成活可靠;其最大面积可达7cmX16cm,且活动度大,可达到距供区较远的部位,可广泛用于口腔颌面缺损的整复;因颈内外静脉系统是颏下静脉的回流通路,著作颈淋巴清扫术应保留两颈静脉系统之一及其与颠下静脉连通的中介静脉方能确保SMIF的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口腔缺损 整复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在头颈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运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耿中利 马斌林 +1 位作者 任光辉 王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07年8月运用颏下岛状瓣进行缺损修复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中有2例是舌癌,2例是颊粘膜癌。结果:术后4例颏下岛状瓣均成...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07年8月运用颏下岛状瓣进行缺损修复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中有2例是舌癌,2例是颊粘膜癌。结果:术后4例颏下岛状瓣均成活。修复后的舌体静态形态佳;动态表现舌的运动不受限,语音清晰,吞咽功能良好;修复后的颊粘膜表面光滑,无肥厚臃肿,不影响上下颌的咬合。4例术后均给予放疗,放疗后舌、颊部无异常变化。结论:颏下岛状瓣供血血管恒定,成活率高,手术方法简便,并能够提供足量组织,且能够耐受放疗,是修复头颈部缺损较理想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舌癌 颊粘膜癌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癌切除术后舌与口底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志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86-788,共3页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997年3月~2004年10月,对9例舌癌患者在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所形成的舌或舌与口底组织缺损,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48~71岁。右半侧舌5例,左半侧舌4例...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997年3月~2004年10月,对9例舌癌患者在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所形成的舌或舌与口底组织缺损,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48~71岁。右半侧舌5例,左半侧舌4例,其中病变侵及口底者4例。组织缺损范围4.2 cm×3.2 cm^5.5 cm×4.0 cm。修复所用组织瓣大小为6.0 cm×3.0 cm^7.0 cm×4.0 cm。以颏下动脉为蒂8例,颏下动脉联合颌外动脉近心端为蒂1例。结果术后8例颏下岛状瓣成活。修复后舌体静态形态佳;动态表现前伸、上举、侧向运动不受限,语音清晰,吞咽功能良好,未发生任何并发症。3例术后3周放疗。随访1~36个月,舌无异常变化。1例组织瓣坏死脱落,创面自然愈合。结论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并能提供足量组织同时修复口底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颏下岛状瓣 舌口底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底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尹鑫海 赵科 +1 位作者 宋具昆 吴亚东 《贵州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082-1083,共2页
口底区组织缺损目前主要采用游离组织皮瓣和带蒂肌皮瓣两种方式来修复。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科对5例因口底高分化鳞癌扩大切除后口底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取得了较理想的修复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口底区组织缺损目前主要采用游离组织皮瓣和带蒂肌皮瓣两种方式来修复。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科对5例因口底高分化鳞癌扩大切除后口底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取得了较理想的修复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5例,男4例,女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口底区 缺损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忠诚 贺多敏 +5 位作者 凌彬 克热木·阿巴司 刘慧 尹小朋 夏辉 林兆全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例口腔癌患者,其中舌癌5例,舌根癌1例,口咽癌1例,下颌牙龈癌1例,全部采用颏下岛状瓣修复根治术后缺损,皮瓣最小5.5cm×4cm,最大8cm×4cm...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例口腔癌患者,其中舌癌5例,舌根癌1例,口咽癌1例,下颌牙龈癌1例,全部采用颏下岛状瓣修复根治术后缺损,皮瓣最小5.5cm×4cm,最大8cm×4cm。结果:8例患者中6例皮瓣成功,2例坏死。患者言语、吞咽功能均正常,颈部瘢痕隐蔽,活动正常,外形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瓣制备简单,成活率高,适合同期修复舌癌口咽癌及舌根癌术后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口腔癌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颏下血管与颏下岛状瓣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志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7-328,共2页
关键词 颏下血管 颏下岛状瓣 应用解剖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游离前臂皮瓣与颏下岛状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艳红 邱淑娴 徐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比较游离前臂皮瓣与颏下岛状瓣对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3例行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2,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B组(n=51... 目的:比较游离前臂皮瓣与颏下岛状瓣对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3例行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2,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B组(n=51,行颏下岛状瓣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皮瓣成活率、术后受区功能、术后供区不良情况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咀嚼吞咽功能、吐字发音功能均逐渐恢复,但两组各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供区瘢痕增生、色素沉着、感染坏死、麻木或感觉异常、暂时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满意度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游离前臂皮瓣与颏下岛状瓣均可对口腔癌术后缺损进行较好修复,在条件允许下,颏下岛状瓣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皮 颏下岛状瓣 口腔癌 术后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房进 俞辉明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91-192,195,共3页
目的分析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舌癌患者28例,采用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分析舌组织缺损患者术后6个月的舌组织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术后的皮瓣... 目的分析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舌癌患者28例,采用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分析舌组织缺损患者术后6个月的舌组织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术后的皮瓣存活率为100.00%,无局部坏死发生;受区I期愈合28例(100%),初始伤口裂开3例,经局部伤口清洗处理后愈合。舌功能优良率为92.85%,其中优21例(75.00%)、良5例(17.85%)、可2例(7.15%),差1例(3.57%);患者主观评定皮瓣外观总体满意率为100.00%,其中非常满意22例(78.57%),满意6例(21.42%),无不满意患者;对舌功能总体满意率为100.00%,其中非常满意24例(85.71%),满意4例(14.28%),无不满意患者。医师评估皮瓣血运质地优良率为96..42%,其中优22例(78.57%)、良5例(17.85%)、可1例(3.57%)。所有患者术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张口受限,随访12个月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具有皮瓣供区隐蔽,设计灵活,供体I期愈合率高,皮瓣成活率高,美容效果好,舌功能修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面动脉-颏下岛状瓣 舌组织缺损 舌功能 愈合率 成活率 满意度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飞军 许建辉 张昊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期1-2,5,共3页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原发灶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修复效果,同时探讨颏下岛状瓣应用相关问题。结果本组5例,其中4例...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原发灶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修复效果,同时探讨颏下岛状瓣应用相关问题。结果本组5例,其中4例未发生感染及坏死,1例因疤痕体质至皮瓣修复失败。所有男性患者未见胡须生长。5例患者供区外形良好,无仰头功能障碍、闭口功能障碍及下唇外翻。均随访6~12个月,4例未复发,1例局部复发,术后面神经功能均良好。结论颏下岛状瓣血供稳定且充足,组织弹性及颜色与口腔颌面部组织接近,皮瓣制取简便,手术时间短,成活率高,术后放疗不影响皮瓣成活,供区缺损可一期拉拢缝合,且外形及功能良好,对于老年患者尤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颊黏膜癌 牙龈癌 舌癌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志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修复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临床应用研究——附30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志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75-676,共2页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临床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30例,其中面部6例,颊部9例(伴下唇缺损1例,口角缺损1例),舌部9例,口底2例,磨牙后区1例,硬腭1例,上唇1例...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临床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30例,其中面部6例,颊部9例(伴下唇缺损1例,口角缺损1例),舌部9例,口底2例,磨牙后区1例,硬腭1例,上唇1例,下唇1例。术后观察组织瓣生长情况以及修复效果。结果:男性患者组织瓣上生长胡须,2例静脉回流障碍,1例组织瓣坏死,其余成活良好。缺损部位修复后,基本恢复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结论:颏下岛状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志来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缺损 颏下岛状瓣 组织修复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 临床应用 面部组织结构 生理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重建硬腭缺损一例
18
作者 李志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30-830,共1页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蕈建 硬腭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软腭及磨牙后区缺损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沙沙 介亚琼 +1 位作者 韩新光 孙晓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软腭及磨牙后区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软腭及磨牙后区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以颏下岛状瓣修复,术后评估皮瓣形态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6例皮瓣中24例完全成活,2例坏死,供区均一期愈合。其中21例患者...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软腭及磨牙后区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软腭及磨牙后区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以颏下岛状瓣修复,术后评估皮瓣形态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6例皮瓣中24例完全成活,2例坏死,供区均一期愈合。其中21例患者获得随访,5例失访,随访时间6~45个月,患者发音、吞咽等功能及皮瓣形态均恢复满意。随访期间均无局部复发。放射治疗期间,皮瓣均存活良好。结论:颏下岛状瓣是修复软腭及磨牙后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磨牙后区 软腭 缺损修复 口腔癌
下载PDF
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丽 沈军 +5 位作者 刘浩 穆洁 陈伟 张军 王超 严颖彬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7-532,共6页
目的总结颏下岛状瓣的制备技巧及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患者25例,总结颏下岛状瓣的静脉回流特点、手术技巧和术后并发症。通过随访分析颏下岛状瓣修复... 目的总结颏下岛状瓣的制备技巧及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患者25例,总结颏下岛状瓣的静脉回流特点、手术技巧和术后并发症。通过随访分析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安全性。结果皮瓣切取大小为(5 cm×3 cm)^(12 cm×5 cm),平均手术时间(350.5±50.5)min。皮瓣通过面前静脉回流至颈内静脉17例(68.0%)、颈外静脉4例(16.0%)、颈前静脉4例(16.0%)。除1例因术中损伤颏下动脉弃去皮瓣外,其余24例均完全成活。术后1例发生伤口感染,其余24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8例(32.0%)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4例为颌下淋巴结转移,Ⅰ区淋巴结转移率为16.0%。平均随访(14.3±5.2)个月,1例原发灶复发,2例颈部复发,均为术后未放疗患者。结论颏下岛状瓣的静脉回流方式存在变异,制备皮瓣时应特别注意回流至颈外静脉和颈前静脉的情况,以避免回流障碍及皮瓣坏死。对于术后颈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应密切随访或辅助放疗,警惕皮瓣及血管蒂周围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口腔外科手术 外科皮 颏下岛状瓣 颌面缺损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