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亚基组合对小麦淀粉含量及面条品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邓志英 李文淑 +5 位作者 郭迎新 赵云哲 陈广凤 王德华 王冠颖 田纪春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2期9-14,共6页
控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Wx蛋白)形成的基因是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表达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进而影响最终加工品质。以含有不同Wx蛋白亚基组合类型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及面条品... 控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Wx蛋白)形成的基因是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表达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进而影响最终加工品质。以含有不同Wx蛋白亚基组合类型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及面条品质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中共含有8种组合类型,不同Wx蛋白亚基位点缺失对小麦直、支链淀粉含量影响的程度不同。双缺失类型之间直支链淀粉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突变型和其他组合相比达显著差异。W_(x)蛋白亚基的缺失主要影响干面条断裂强度。在双缺失类型下,组合中存在W_(x)-B1缺失位点时对面条干面条断裂强度影响较大,不易断裂。单缺失类型下,影响煮熟面条拉伸参数严重程度为W_(x)-A1≥W_(x)-B1>W_(x)-D1;双缺失类型下,W_(x)-B1和Wx-D1同时缺失时为最优;全缺失时,主要影响煮熟面条的拉伸距离,其次是曲线面积和拉伸力。研究结果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直支链淀粉 面条品质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
下载PDF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时岩玲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本文综述了小麦胚乳中合成直链淀粉的关键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的研究进展,展望了GBSS的研究前景。小麦中的GBSS基因在种子中特异表达;控制3个Waxy位点的基因Wx-A_1、Wx-B_1和Wx-D_1,分别位于7AS、4AL和7DS上;六倍体小麦和... 本文综述了小麦胚乳中合成直链淀粉的关键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的研究进展,展望了GBSS的研究前景。小麦中的GBSS基因在种子中特异表达;控制3个Waxy位点的基因Wx-A_1、Wx-B_1和Wx-D_1,分别位于7AS、4AL和7DS上;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小麦中3个GBSS的DNA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Wx-A_1为2781bp,Wx-B_1为2794bp,Wx-D_1为2862bp。基因的完全编码区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在核苷酸序列上三个糯基因彼此之间有惊人的同源性;研究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受Wx-B_1的影响最大,其次是Wx-_D1缺失蛋白,Wx-A_1缺失蛋白的影响最小。GBSS的鉴定技术包括I_2-KI染色、电泳和分子标记技术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 小麦 胚乳 直链淀粉 序列特征 签定技术 种类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中国春小麦GBSS与淀粉颗粒结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华 王宪泽 +2 位作者 李海雷 高艾英 田纪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2-326,共5页
以小麦品种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析了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与淀粉颗粒结合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力。通过SDS-PAGE及测定GBSS溶液浓度,证实小麦GBSS与淀粉粒结合的紧密程度受温度影响,在50-80℃范围内,GBSS从淀粉... 以小麦品种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析了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与淀粉颗粒结合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力。通过SDS-PAGE及测定GBSS溶液浓度,证实小麦GBSS与淀粉粒结合的紧密程度受温度影响,在50-80℃范围内,GBSS从淀粉颗粒上的解离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而在85-95℃之间,解离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沸水浴处理15min的GBSS解离量较大,但超过35min时GBSS的量反而有所减少。Mg^2+浓度也影响GBSS的解离,低于1.75mmol L^-1时,随Mg^2+浓度降低解离量逐渐升高;高于2.5mmol L^-1时,随Mg^2+浓度的升高解离量逐渐降低。表明GBSS与淀粉粒的结合力是非共价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 结合特性 温度 Mg^2+浓度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将大麦胚乳特异型启动子启动的小麦GBSSⅠ基因转化玉米自交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融希 吴颖 +5 位作者 邹宏达 苏胜忠 李世鹏 单晓辉 刘宏魁 原亚萍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研究将从大麦中克隆到的大麦胚乳特异型启动子HorD和小麦中克隆到的小麦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Ⅰ(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Ⅰ,GBSSⅠ)通过中间载体pGM-T-HorD和pGM-T-GBSSⅠ,定向连接到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上,构建了植... 本研究将从大麦中克隆到的大麦胚乳特异型启动子HorD和小麦中克隆到的小麦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Ⅰ(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Ⅰ,GBSSⅠ)通过中间载体pGM-T-HorD和pGM-T-GBSSⅠ,定向连接到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上,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HorD-GBSSⅠ并转入农杆菌EHA105,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自交系Y423体细胞胚胎,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并得到了再生植株,经PCR分子检测,共有35株呈阳性,阳性率为15%。我们认为本研究可能为进一步改良玉米淀粉品质提供一条分子育种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L.)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 大麦胚乳特异启动子(HorD)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下载PDF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过量表达显著提高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含量(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晓俊 杜旻 +1 位作者 王子艳 胡之璧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85-490,共6页
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是药材黄芪中的活性成分之一。由于目前对于黄芪皂苷代谢途径知之甚少,使得通过直接转入皂苷母核合成相关基因从而提高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不能施行。考虑到皂苷中的糖基侧链,增加活性葡萄糖... 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是药材黄芪中的活性成分之一。由于目前对于黄芪皂苷代谢途径知之甚少,使得通过直接转入皂苷母核合成相关基因从而提高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不能施行。考虑到皂苷中的糖基侧链,增加活性葡萄糖代谢流入也许可以增加黄芪甲苷的最终转化效率。为了验证这个假说,该文将ADP-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转入黄芪毛状根中,分子鉴定表明其基因已经整合进黄芪毛状根基因组,并且在mRNA水平增加了表达;GBSS酶活性分析表明,转基因株系平均酶活增加了约21.8倍;PAS染色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中的多糖成分显著增加;与此同时,ASI含量亦提高了4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转入活性糖代谢相关基因方法提高皂苷产量的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芪甲苷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 毛状根 皂苷 糖代谢
原文传递
应用ihpRNA干扰技术创制高支链淀粉马铃薯材料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玉汇 王丽 +4 位作者 杨宏羽 余斌 李元铭 张俊莲 王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750-3757,共8页
【目的】创造块茎高支链淀粉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方法】以构建的由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pBI121g-PgABI为干扰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马铃薯优良品种甘农薯2号。用PCR、Southern blotting、半定量RT-PCR和实时... 【目的】创造块茎高支链淀粉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方法】以构建的由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pBI121g-PgABI为干扰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马铃薯优良品种甘农薯2号。用PCR、Southern blotting、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基因植株,并对转基因植株的微型薯进行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10个转基因株系。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目的基因已被整合到基因组中,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转基因株系中GBSSI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且在6个转基因株系中检测不到mRNA的表达。进一步通过real-time PCR分析表明,转基因株系中GBSSI的mRNA沉默效率为66.27%—93.53%;转基因株系微型薯的淀粉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其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0.16%—98.84%,比对照高出10.31%—20.92%。转基因株系GBSSI的mRNA沉默效率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37,P<0.01)。【结论】采用ihp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中内源GBSSI表达,获得高支链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马铃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高支链淀粉 ihpRNA干扰技术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
下载PDF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水稻籽粒淀粉积累及其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郭连安 胡运高 +2 位作者 杨国涛 鄢圣敏 易军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2-949,共8页
以4个不同直链淀粉(AC)含量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研究籽粒淀粉积累规律及其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直链淀粉积累速率、支链淀粉积累速率、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均... 以4个不同直链淀粉(AC)含量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研究籽粒淀粉积累规律及其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直链淀粉积累速率、支链淀粉积累速率、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所有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花后5~15 d增幅最大;支链淀粉含量在花后5~20 d有一个极显著增加的过程,B6优4761增幅最大.Logistic方程拟合淀粉积累过程发现,直链淀粉积累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最大积累速率的高低,而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早晚和活跃积累天数的长短决定了支链淀粉积累量的高低.高AC含量品种菲优188直链淀粉积累量、积累速率及GBSS活性最大值显著大于其它水稻品种;糯稻品种成糯88在花后15 d的支链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最大,但其籽粒SSS活性较低.灌浆后期,高AC含量品种菲优188的籽粒千粒重明显大于其余水稻品种.相关分析表明,所有水稻品种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均与GBSS、SSS活性呈正相关,说明籽粒淀粉积累量的高低还受到GBSS和SSS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 籽粒淀粉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