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润湿膜时空演化的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数值求解
1
作者 李明 刘秦杉 +2 位作者 朱春云 桂夏辉 邢耀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86-4594,共9页
颗粒-气泡间的相互作用涉及颗粒-气泡碰撞、黏附和脱附,作为泡沫浮选的基本单元直接影响浮选效率。其中,颗粒-气泡黏附伴随着颗粒-气泡间润湿膜的薄化破裂。明晰润湿膜薄化过程中颗粒-气泡间的相互作用,对强化难浮煤/难选矿浮选回收具... 颗粒-气泡间的相互作用涉及颗粒-气泡碰撞、黏附和脱附,作为泡沫浮选的基本单元直接影响浮选效率。其中,颗粒-气泡黏附伴随着颗粒-气泡间润湿膜的薄化破裂。明晰润湿膜薄化过程中颗粒-气泡间的相互作用,对强化难浮煤/难选矿浮选回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采用动态润湿膜测试系统(DWFA)研究了亲/疏水二氧化硅表面与气泡之间润湿膜的时空演化,基于润湿膜薄化动力学数据数值求解了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进一步分析了润湿膜薄化过程中流体力和表面力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亲水二氧化硅-气泡间润湿膜最终呈现“U”型平衡轮廓,其中心点厚度为121.0 nm;疏水二氧化硅-气泡间润湿膜不稳定并于0.93 s快速破裂,中心点临界破裂厚度为157.8 nm。颗粒-气泡相互作用力学分析表明,分离距离较远时,马达以6μm/s给定速度驱动样品接近气泡,流体力是颗粒-气泡润湿膜排液的最主要贡献力。当颗粒-气泡分离距离缩短至约300 nm时,表面力开始作用。亲水二氧化硅-气泡间润湿膜排液速率低、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久,在润湿膜稳定前,马达停止驱动,继而流体力减小,表面力增大,排斥性分离压力主导亲水二氧化硅-气泡间润湿膜缓慢排液至平衡。疏水二氧化硅-气泡间流体力持续增大,随着分离距离减小,吸引性范德华力或疏水力等表面力作用,诱发润湿膜快速破裂。因此,对于表面疏水性弱的二氧化硅,其与气泡间排斥作用强,不利于颗粒-气泡黏附;通过表面改性方法提高其表面疏水性,可诱发颗粒-气泡间润湿膜破裂,提高黏附概率,这归因于疏水颗粒-气泡间吸引性分离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膜 相互作用 排液 颗粒-气泡 浮选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吴莉莉 林景涛 +3 位作者 张远成 钟佩敏 唐劲松 王海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51-57,共7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 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 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链脲佐菌素(STZ)注射的方法建立SD大鼠D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SC-EVs组、MSC-EVs+MHY1485(mTOR激活剂)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以正常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柠檬酸钠溶液作为对照。以MSC-EVs和MHY1485分组处理后,检测大鼠血糖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TOR/S6K1/Beclin 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TOR/S6K1/Beclin 1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发生损伤,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升高(P<0.05),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EVs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损伤减轻,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SC-EVs组相比,MSC-EVs+MHY1485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损伤加重,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升高(P<0.05),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MSC-EVs可增强自噬,降低DN大鼠血糖、SCr、BUN和尿蛋白水平,减轻肾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S6K1/Beclin 1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 糖尿病肾病 肾损伤
下载PDF
矿物表面粗糙度对颗粒–气泡相互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卜祥宁 童正 +2 位作者 孙玉金 谢广元 董宪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71-4182,共12页
矿物表面粗糙度是影响浮选效果的重要因素。表面粗糙度会影响矿物的疏水性、药剂的吸附以及颗粒–气泡间液膜的破裂,对颗粒–气泡相互作用过程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目前缺乏关于粗糙度影响颗粒–气泡相互作用过程相关研究工作的系统评述... 矿物表面粗糙度是影响浮选效果的重要因素。表面粗糙度会影响矿物的疏水性、药剂的吸附以及颗粒–气泡间液膜的破裂,对颗粒–气泡相互作用过程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目前缺乏关于粗糙度影响颗粒–气泡相互作用过程相关研究工作的系统评述。为此,首先梳理了表面粗糙化修饰技术及粗糙度测试方法。其次,从浮选动力学、接触角、三相接触线形成时间、颗粒–气泡相互作用力4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粗糙度对颗粒–气泡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明确了粗糙度尺度这一概念对于颗粒–气泡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性;基于粗糙度尺度与矿物表面疏水性在颗粒–气泡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耦合机制,提出了矿物表面润湿状态在粗糙表面与气泡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性,并分析讨论了目前粗糙度对接触角、浮选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最后,通过批判性分析和综述文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矿物表面粗糙度对浮选过程的影响,可以为调控矿物表面粗糙度创造有利的浮选条件,提高浮选的效率和选择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粗糙度测量 颗粒气泡 接触角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微纳尺度下浮选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凡凡 曹亦俊 +4 位作者 邢耀文 桂夏辉 孙丽娟 杨海昌 李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76-284,共9页
充分了解浮选颗粒与气泡间相互作用过程,有助于指导浮选实际生产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与气-液-固三相界面的调控。通过表面改性得到亲/疏水颗粒和固体基底,利用先进手段研究了气泡颗粒间微纳尺度下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亲水颗粒包... 充分了解浮选颗粒与气泡间相互作用过程,有助于指导浮选实际生产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与气-液-固三相界面的调控。通过表面改性得到亲/疏水颗粒和固体基底,利用先进手段研究了气泡颗粒间微纳尺度下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亲水颗粒包覆角仅能达到28.38°,疏水颗粒包覆角则随时间不断增加,900 s时可达到168.55°,说明提高颗粒疏水性可改善其可浮性。在相对运动方面,亲水颗粒在气泡表面滑移过程中,颗粒与气泡中心距离保持不变;疏水颗粒在气泡表面滑移过程中,出现瞬间“下陷”现象,此时颗粒气泡间液膜薄化破裂,推算出破裂液膜厚度约为0.01 mm。在相互作用力方面,气泡与亲水表面间不存在黏附引力,由斥力主导;气泡与疏水表面间出现“跳入”引力达到45.80μN,在接触瞬间液膜薄化破裂,破裂液膜厚度约为0.02 mm(~15.16μm)。AFM测试得到疏水颗粒与微米气泡间液膜破裂厚度为114.34 nm,此数值较颗粒与毫米级气泡间破裂液膜厚度相差2个数量级,说明颗粒气泡发生黏附作用时,破裂液膜厚度与气泡尺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气泡 相互作用 跳入黏附 破裂液膜厚度
下载PDF
LncRNA ZEB2-AS1联合亲本基因ZEB2在卵巢癌SKOV3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5
作者 董辉 王晶 +1 位作者 杨丹 丁永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28-40,共13页
目的探索LncRNA ZEB2-AS1联合亲本基因ZEB2在卵巢癌SKOV3细胞中的功能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ZEB2-AS1和ZEB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建立ZEB2-AS1的过表达和沉默SKOV3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 目的探索LncRNA ZEB2-AS1联合亲本基因ZEB2在卵巢癌SKOV3细胞中的功能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ZEB2-AS1和ZEB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建立ZEB2-AS1的过表达和沉默SKOV3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双萤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ZEB2-AS1与ZEB2、microRNA-145(miR-145)的结合关系。结果ZEB2-AS1和ZEB2均表达于卵巢癌组织中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相比SKOV3细胞,ZEB2-AS1过表达的SKOV3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凋亡能力减弱(P<0.05),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P<0.05),S期细胞数增加(P<0.05),G1期细胞数减少(P<0.05);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N-cadherin和Vimentin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而ZEB2-AS1沉默的SKOV3细胞则相反。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证实,ZEB2-AS1和miR-145具有结合关系,ZEB2-AS1与ZEB2 mRNA具有结合关系。结论LncRNA ZEB2-AS1联合亲本基因ZEB2在卵巢癌SKOV3细胞中发挥促EMT的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LncRNA ZEB2-AS1 ZEB2 上皮-充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细颗粒与气泡间相互作用力的直接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石田尚之 董晓辉 雨田 《国外金属矿选矿》 2005年第7期38-43,16,共7页
在很多工业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可用来控制水溶液中颗粒的分散和凝结。表面活性剂对浮选分离影响很大。为了研究表面活剂对浮选过程中的气泡与颗粒之间的表面力的影响,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直接测定了十二胺氯化物(DAH)水溶液中球形硅石颗... 在很多工业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可用来控制水溶液中颗粒的分散和凝结。表面活性剂对浮选分离影响很大。为了研究表面活剂对浮选过程中的气泡与颗粒之间的表面力的影响,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直接测定了十二胺氯化物(DAH)水溶液中球形硅石颗粒与气泡之间的作用力。测定了固着在AFM探针顶部的颗粒与在平表面上产生的气泡之间的作用力。在应用亲水的硅石颗粒时,在硅石颗粒与气泡接近的较大间距时观测到静电斥力。在DAH低浓度时,长范围引力作用在表面颗粒与气泡之间。引力的范围包括硅石颗粒穿进到气泡中的距离。讨论了硅石颗粒在分批浮选柱中的可浮性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相反地,在应用疏水的硅石时,随着DAH浓度的增大,引力作用范围变短。在DAH高浓度时,吸引前的斥力变得很强。强斥力可能来源于被吸附的十二胺离子之间的空间力。这个作用力使得颗粒浮选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水溶液 颗粒 气泡 相互作用 浮选工艺
下载PDF
基于TXNIP/NLRP3炎性小体通路研究芪归通络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金菊 阮诺冰 +2 位作者 杨浩 林逸轩 方朝晖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733-739,共7页
目的:基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炎性小体通路研究芪归通络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取高脂饲料喂养联... 目的:基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炎性小体通路研究芪归通络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STZ腹腔注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硫辛酸组(60 mg/kg)、芪归通络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9、4.5、2.25 g/(kg·d)。各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持续12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及血糖水平;处死前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值(PWMT)和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1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坐骨神经组织TXNIP/NLRP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IL-1β、IL-18、IL-6、TNF-α、COX-2、iNOS明显升高(P<0.05),PWMT和MNCV明显下降(P<0.05),坐骨神经TXNIP、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相对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药治疗组的PWMT和MNCV明显增加(P<0.05),TXNIP、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相对表达显著下调(P<0.05),血清IL-1β、IL-18、IL-6、TNF-α、COX-2、iNOS水平下降(P<0.05),坐骨神经病理形态明显改善。结论:芪归通络颗粒可增强2型糖尿病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XNIP/NLRP3炎性小体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芪归通络颗粒 周围神经病变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炎症小体 白介素-
下载PDF
亚微米燃烧源颗粒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海亮 由长福 +2 位作者 黄斌 祁海鹰 徐旭常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3-1065,共3页
采用微观可视化的高速摄像技术直接观察了燃烧源亚微米颗粒物间的相互作用形态,发现了亚微米颗粒间存在“吸引-旋绕-排斥”形态的相互作用。通过颗粒受力分析,认为传统所考虑的曳力、重力、库仑力、范德华力不能解释这种相互作用.根据... 采用微观可视化的高速摄像技术直接观察了燃烧源亚微米颗粒物间的相互作用形态,发现了亚微米颗粒间存在“吸引-旋绕-排斥”形态的相互作用。通过颗粒受力分析,认为传统所考虑的曳力、重力、库仑力、范德华力不能解释这种相互作用.根据亚微米颗粒荷电的不均匀性特征提出颗粒静电力应包括净电荷库仑力和感应偶极子间作用力两部分.感应偶极子间作用力是近程力,具有径向和周向两个方向,在颗粒比较接近的时候迅速增大,并能导致颗粒之间相互旋绕和排斥。该力与上述几种力综合起来可以很好地解释实验发现的这种颗粒相互作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米颗粒 颗粒相互作用 颗粒受力 静电力 偶极子力
下载PDF
细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海亮 由长福 +1 位作者 祁海鹰 徐旭常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0,共3页
对微米、近亚微米尺度的细颗粒间相互作用过程的显微观察发现,细颗粒间具有"吸引-旋绕-排斥"的相互作用行为。受力分析表明,包含范德华力、静电库仑力和电像力的传统颗粒间作用力模型不能解释这种相互作用行为。根据细颗粒的... 对微米、近亚微米尺度的细颗粒间相互作用过程的显微观察发现,细颗粒间具有"吸引-旋绕-排斥"的相互作用行为。受力分析表明,包含范德华力、静电库仑力和电像力的传统颗粒间作用力模型不能解释这种相互作用行为。根据细颗粒的荷电特性,提出细颗粒间还具有诱导偶极子作用力。通过引入偶极子作用力改进了细颗粒间作用力模型,利用新的模型对细颗粒间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和实验相同的相互作用行为,并且对影响细颗粒相互作用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投入大颗粒和增加外静电场等都是促进颗粒凝并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颗粒相互作用 颗粒凝并 颗粒作用
下载PDF
组合捕收剂对黑钨矿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邱显扬 高玉德 韩兆元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0,共4页
考查了4种捕收剂GYB、NaOL、HPC、731及其组合使用对黑钨矿单矿物的浮选作用规律,通过黑钨矿表面润湿性测试、表面电性测试、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探讨了组合捕收剂对黑钨矿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捕收剂组合使用能对黑钨矿... 考查了4种捕收剂GYB、NaOL、HPC、731及其组合使用对黑钨矿单矿物的浮选作用规律,通过黑钨矿表面润湿性测试、表面电性测试、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探讨了组合捕收剂对黑钨矿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捕收剂组合使用能对黑钨矿浮选产生正协同效应,不仅能提高对黑钨矿的捕收能力,还能拓宽黑钨矿的浮选pH区间。经组合捕收剂作用后的黑钨矿颗粒间相互作用总势能为负值,说明黑钨矿颗粒间更易形成疏水聚团,有利于黑钨矿的上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组合捕收剂 黑钨矿 颗粒相互作用
下载PDF
桩-土水平相互作用的颗粒流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苏栋 李霞 李相菘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7,共6页
对水平载荷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问题进行颗粒流数值模拟和研究.应用PFC2D程序,模拟了直线单调、直线循环、十字和半圆形加载路径下桩-土相互作用过程.并通过对加载过程中土的细观物理量的考察,研究土的细观力学特征和桩-土相互作用宏... 对水平载荷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问题进行颗粒流数值模拟和研究.应用PFC2D程序,模拟了直线单调、直线循环、十字和半圆形加载路径下桩-土相互作用过程.并通过对加载过程中土的细观物理量的考察,研究土的细观力学特征和桩-土相互作用宏观力学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方向的预加载会引起土阻力的退化,产生“垂向加载效应”;而在非直线加载路径下,随着位移的增加,载荷的增量方向会逐渐偏离位移的增量方向,出现不共轴的现象.数值试验观测到的现象和机理可为物理模型试验的进行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数值模拟 -相互作用 垂向加载效应 不共轴
下载PDF
1H-ANTA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鲁亚琳 肖鹤鸣 +1 位作者 贡雪东 居学海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54-1960,共7页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求得1H-3-硝基-5-氨基-1,2,4-三唑(1H-ANTA)二聚体势能面上5种优化构型和电子结构.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分子间最大结合能为70.63kJ/mol.二聚体的形成使电荷向三唑环转移.由氢键强...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求得1H-3-硝基-5-氨基-1,2,4-三唑(1H-ANTA)二聚体势能面上5种优化构型和电子结构.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分子间最大结合能为70.63kJ/mol.二聚体的形成使电荷向三唑环转移.由氢键强弱推断二聚体稳定性的顺序与结合能顺序相一致,氢键是二聚体的主要作用形式.对优化构型进行振动分析,并基于统计热力学求得200.0~800.0K温度范围内单体形成二聚体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发现在该温度范围所有二聚过程均能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5-氨基-1 2 4-三唑 分子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FOX-7团簇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其裂解影响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小东 徐哲 +3 位作者 燕翔 刘磊 王恒 王晶禹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的RI-B2PLYP-D3和PW6B95-D3方法得到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的四种气相团簇,以此模拟FOX-7分子在晶体结构中的存在状态。绘制了团簇形成过程中各分子相邻处的电子密度差图,从电子密度变化的角度解...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的RI-B2PLYP-D3和PW6B95-D3方法得到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的四种气相团簇,以此模拟FOX-7分子在晶体结构中的存在状态。绘制了团簇形成过程中各分子相邻处的电子密度差图,从电子密度变化的角度解释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形成及来源,研究了凝聚相FOX-7分子间相互作用对FOX-7裂解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FOX-7团簇中分子间相互作用源于电子偏移形成的部分分子间共享电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同时也使部分分子内的化学键被弱化,致使FOX-7的裂解通道发生改变。采用PW6B95-D3理论时,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各团簇中FOX-7的C—NO_2键裂解活化能比单分子状态时普遍降低。不同团簇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角度不同,硝基异构反应的过程有所变化,与单分子FOX-7相比,团簇Ⅱ硝基异构通道的活化能下降了210.9 k J·mol^(-1),而团簇Ⅳ硝基异构通道的活化能升高了39.4 k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氨基-2 2-二硝基乙烯(FOX-7) 裂解 团簇 分子相互作用 电子密度差
下载PDF
自由剪切湍流中颗粒-拟序结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全林 张会强 +2 位作者 郭印诚 王希麟 林文漪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1-620,共10页
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评述了颗粒-湍流拟序结构相互作用的近期研究进展.关于Stokes数不同对颗粒行为和拟序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从单点激光多普勒测量到粒子图像全场测速,并与流场显示定性方法结合,揭示了不同Stokes... 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评述了颗粒-湍流拟序结构相互作用的近期研究进展.关于Stokes数不同对颗粒行为和拟序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从单点激光多普勒测量到粒子图像全场测速,并与流场显示定性方法结合,揭示了不同Stokes数范围颗粒-拟序结构相互作用的规律.基于涡方法、直接数值模拟和大涡模拟等的模拟研究,进一步揭示颗粒-拟序结构的相互耦合作用和外界激励的调制作用等规律,同时推动了算法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动 颗粒-湍流相互作用 拟序结构 流动显示 数值模拟 自由剪切湍流 Stokes数
下载PDF
用光学方法研究玻璃微珠电流变液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翔 陈哲怡 +3 位作者 张莉菲 徐骏 蒋永刚 周鲁卫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7-542,共6页
运用一套适合研究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双光镊系统 ,通过对颗粒聚集时间的测量 ,得出颗粒聚集时间和电场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第一次用电流变液颗粒在动态情况下直接验证电偶极子对间的相互作用。发展了一套使用高速CCD摄像机进行扩散波谱 (D... 运用一套适合研究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双光镊系统 ,通过对颗粒聚集时间的测量 ,得出颗粒聚集时间和电场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第一次用电流变液颗粒在动态情况下直接验证电偶极子对间的相互作用。发展了一套使用高速CCD摄像机进行扩散波谱 (DWS)测量的方法 ,首次实时测量具有颗粒结构的非各态历经体系的自相关函数 ,以研究电流变液机理 ,得到了玻璃微珠电流变液的结构响应时间和力的响应时间 ;测量了不同电场下体系相关函数的特征衰减时间随时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变换 颗粒相互作用 光镊系统 扩散波谱 玻璃微珠 光学方法
下载PDF
气泡相互作用对燃料颗粒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毅 王晓敏 龙冲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7-882,共6页
本工作建立了受气泡内压作用的双气泡UO2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得到燃料颗粒受气泡内压作用、不同气泡间距条件下的燃料颗粒应力分布结果,并讨论了气泡间距、气泡半径和气泡内压对气泡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气泡相互作用的... 本工作建立了受气泡内压作用的双气泡UO2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得到燃料颗粒受气泡内压作用、不同气泡间距条件下的燃料颗粒应力分布结果,并讨论了气泡间距、气泡半径和气泡内压对气泡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气泡相互作用的影响,燃料颗粒内部产生了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倍率与气泡间距和气泡半径的比值(距径比)有关,与气泡内压无关。当距径比等于1时,应力集中倍率约为未考虑气泡相互作用影响时的2倍。当气泡尺寸不同时,应力集中主要发生在靠近小气泡的燃料基体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型燃料 UO2 燃料颗粒 气泡相互作用 应力集中
下载PDF
选煤水化学——水化学性质对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志军 庄丽 刘炯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85-1693,共9页
煤泥水的水化学性质对颗粒间相互作用有重要的影响。煤泥浮选需要煤颗粒与杂质颗粒在矿浆中充分分散,而煤泥水澄清需要颗粒有效凝聚。为解决浮选环节和澄清环节所需颗粒间分散-凝聚状态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所需水化学环境相矛盾的问题,以... 煤泥水的水化学性质对颗粒间相互作用有重要的影响。煤泥浮选需要煤颗粒与杂质颗粒在矿浆中充分分散,而煤泥水澄清需要颗粒有效凝聚。为解决浮选环节和澄清环节所需颗粒间分散-凝聚状态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所需水化学环境相矛盾的问题,以煤与高岭石颗粒为例,通过Zeta电位分布和原子力显微镜测力,从微观层面上研究了水化学性质对颗粒间作用行为的影响。金属离子对颗粒Zeta电位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Ca^(2+)使煤和高岭石颗粒各自的Zeta电位分布变窄,使同种颗粒间发生凝聚;Ca^(2+)浓度由1 mmol/L增大到5 mmol/L时,煤与高岭石混合颗粒的Zeta电位分布由双峰变为单峰,煤与高岭石颗粒发生凝聚。Ca^(2+)可以促进煤与高岭石颗粒间发生同类和异类凝聚,Na^(+)对颗粒间凝聚行为的影响较小。用原子力显微镜直接测量颗粒间作用力,发现随着Ca^(2+)浓度的增加,煤与高岭石颗粒间的作用斥力和作用范围逐渐减小,颗粒越来越容易发生凝聚,当Ca^(2+)浓度增大到5 mmol/L时,煤和高岭石颗粒间出现引力;而Na^(+)对颗粒间作用力的影响微弱。不同pH条件下颗粒间作用力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减小,煤与高岭石之间的作用力由斥力转变为引力。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煤颗粒间作用力的测定,发现煤颗粒间存在较强的疏水引力,同时表明,煤颗粒易发生同类凝聚,煤泥水澄清环节需重点考虑煤与黏土矿物颗粒、黏土矿物与黏土矿物颗粒的凝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水化学 循环煤泥水系统 水化学性质 颗粒相互作用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LAX-112与氟化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林 胡银 +2 位作者 胡荣祖 宋纪蓉 马海霞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4,共6页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获得3,6-二氨基-1,2,4,5-四嗪-1,4-二氧化物(LAX-112)与氟化氢(HF)超分子体系势能面上3种全优化几何构型。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LAX-112与HF分子间的最大相互作用能为-34.41kJ/...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获得3,6-二氨基-1,2,4,5-四嗪-1,4-二氧化物(LAX-112)与氟化氢(HF)超分子体系势能面上3种全优化几何构型。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LAX-112与HF分子间的最大相互作用能为-34.41kJ/mol。超分子体系中的电子均由LAX-112向HF转移。用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揭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强氢键所贡献。对优化构型进行了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超分子体系中H-X(X=N和F)的伸缩振动频率均发生了大幅度红移。基于统计热力学求得200.0~800.0K温度范围从单体形成二聚体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发现二聚过程在较低温度或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3 6-二氨基-1 2 4 5-四嗪-1 4-二氧化物 氟化氢 分子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LncRNA FEZF1-AS1调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满君 宋龙飞 刘永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22-29,共8页
目的 探讨FEZ家族锌指1-反义RNA 1(LncRNA FEZF1-AS1)对肺间质纤维化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作用于A549细胞,诱导肺间质纤维化细胞模型,将其... 目的 探讨FEZ家族锌指1-反义RNA 1(LncRNA FEZF1-AS1)对肺间质纤维化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作用于A549细胞,诱导肺间质纤维化细胞模型,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A549细胞组)和模型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观察模型复制是否成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细胞LncRNA FEZF1-AS1和miR-200c-3p基因表达。根据实验目的和转染质粒不同,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组)、TGF-β_(1)+Si LncRNA FEZF1-AS1 NC组、TGF-β_(1)+Si LncRNA FEZF1-AS1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E-cadherin、N-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qRT-PCR检测细胞LncRNA FEZF1-AS1和miR-200c-3p基因表达。结果 模型组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 <0.05),N-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 <0.05);模型组LncRNA FEZF1-AS1基因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 <0.05),miR-200c-3p基因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 <0.05)。与Blank组比较,TGF-β_(1)+Si LncRNA FEZF1-AS1 NC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升高(P <0.05);与TGF-β_(1)+Si LncRNA FEZF1-AS1 NC组比较,TGF-β_(1)+Si LncRNA FEZF1-AS1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P<0.05)。与TGF-β_(1)+SiLncRNAFEZF1-AS1NC组比较,TGF-β_(1)+Si LncRNA FEZF1-AS1组LncRNA FEZF1-AS1基因相对表达量及N-cadherin、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与TGF-β_(1)+Si LncRNA FEZF1-AS1 NC组比较,TGF-β_(1)+SiLncRNAFEZF1-AS1组和Blank组miR-200c-3p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LncRNA FEZF1-AS1通过抑制miR-200c-3p促进肺间质纤维化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质纤维化 LncRNA FEZF1-AS1 miR-200c-3p 上皮-充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考虑板状颗粒间相互作用的黏土强度时效性的微观解释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宝 束庆霏 邓荣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1-280,共10页
为了探寻黏土强度时效性的微观机理,将时效强度与板状黏土颗粒搭接方式和相互作用势能联系起来,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使颗粒朝着势能较低的位置搭接,当颗粒间相互作用势能最低时,时效强度达到稳定值。提出了可考虑两板状颗粒间夹角θ和距... 为了探寻黏土强度时效性的微观机理,将时效强度与板状黏土颗粒搭接方式和相互作用势能联系起来,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使颗粒朝着势能较低的位置搭接,当颗粒间相互作用势能最低时,时效强度达到稳定值。提出了可考虑两板状颗粒间夹角θ和距离d影响的颗粒相互作用总势能公式,可用Zeta电位代替表面电位来计算势能,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通过计算可知:①黏土时效强度与电解质浓度有很大关系,电解质浓度较低时(≤10^(-3)mol/L),两颗粒相互垂直时的总势能最低;电解质浓度较高时(≥10^(-1)mol/L),两颗粒相互平行时的总势能最低,时效强度几乎不变,甚至会减小;中间电解质浓度是过渡状态;②两黏土颗粒的稳定搭接方式主要是垂直和平行,两颗粒之间总会趋于向稳定搭接方式转化,这也是时效强度经历一定时间而达到稳定值的过程;③解释了黏土触变强度恢复的原因,即颗粒会一直趋于搭接强度最高的垂直稳定搭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板状颗粒 颗粒相互作用势能 时效强度 微观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