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前-颞下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的疗效
1
作者 程龙阳 戴宇翔 +1 位作者 赵鹏来 代海滨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耳前-颞下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4月经耳前-颞下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5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2 h内复查头颅CT显示所有血肿近完全清除;术后均出现高热、... 目的探讨经耳前-颞下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4月经耳前-颞下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5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2 h内复查头颅CT显示所有血肿近完全清除;术后均出现高热、内环境紊乱等情况,经治疗后好转。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4分1例,3分3例,2分1例。结论对于脑干出血,早期手术清除血肿能改善病人的预后。耳前-颞下入路锁孔手术具有血肿清除彻底、创伤微小等优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锁孔手术 耳前-颞下入路 疗效
下载PDF
改良颞下及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志刚 苏玉涛 王新亮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0期49-51,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颞下与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行肿瘤切除手术的海绵窦肿瘤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实施改良后的颞下入路切除术... 目的比较改良颞下与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行肿瘤切除手术的海绵窦肿瘤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实施改良后的颞下入路切除术,对照组实施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术,比较两组的全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远期影响。结果两组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额纹消失与颞肌萎缩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行为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眼肌功能占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颞下入路切除术切除海绵窦肿瘤切除率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行为能力,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眼肌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颞下入路 断颧弓颞下入路 海绵窦肿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颞下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力 涂汉军 +5 位作者 朱志华 李新建 陈晟 秦军 黄宽明 王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颞下入路中小脑幕中切迹间隙的解剖结构,指导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颞下入路对10例经甲醛溶液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并观察、测量重要神经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描述颞下手术入路所暴露的视... 目的研究颞下入路中小脑幕中切迹间隙的解剖结构,指导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颞下入路对10例经甲醛溶液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并观察、测量重要神经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描述颞下手术入路所暴露的视野范围,然后切开小脑幕,观察增加的暴露范围。结果颧弓至脑干和小脑幕游离缘的最短距离分别为(46.83±3.52)mm和(39.00±2.65)mm;天幕游离缘与滑车神经、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和三叉神经后根的距离分别为(1.90±0.55)mm、(5.12±2.20)mm、(3.28±1.67)mm、(0.80±0.20)mm。结论颞下入路手术治疗小脑幕中切迹间隙病变具有手术操作距离短、垂直视角大、对中切迹间隙的暴露范围广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入路 小脑幕 解剖学研究
下载PDF
颞下入路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振宇 陈勇 +4 位作者 黄光富 冯海龙 李志立 唐健 谭海斌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58-460,共3页
关键词 颞下入路 显微外科 岩斜区 LABBE静脉 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经颞下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在内侧颞叶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朋范 山根文孝 +2 位作者 落合卓 王如密 堀智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颞下入路 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 内侧颢叶癫痫
下载PDF
颞下锁孔入路与传统颞下入路显露范围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玉海 兰青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颞下锁孔入路与传统颞下入路的显露范围差异,及各入路的适用范围。方法对8例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湿标本,依次模拟颞下锁孔入路、保留颧弓颞下入路和去颧弓颞下入路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各入路的显露范围,再运用神经导航系... 目的探讨颞下锁孔入路与传统颞下入路的显露范围差异,及各入路的适用范围。方法对8例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湿标本,依次模拟颞下锁孔入路、保留颧弓颞下入路和去颧弓颞下入路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各入路的显露范围,再运用神经导航系统测量并比较各入路下重要结构的显露长度。结果在保留颧弓颞下入路中均可显露床突周围位置较低的结构,但2例标本因颞肌遮挡,显露下丘脑、中脑、大脑后动脉P2段等位置较高的结构困难,其中1例高位基底动脉分叉部及大脑后动脉P1段显露困难。去颧弓颞下入路与颞下锁孔入路中上述所有结构,尤其是位置较高的结构均很容易显露。量化研究显示颞下锁孔入路中小脑幕缘显露长度与传统颞下入路无显著差异;脑干腹侧面显露长度与去颧弓颞下入路无显著差异,但大于保留颧弓颞下入路中的显露长度(P<0.05)。结论三种入路均可用于鞍区和岩斜区绝大多数病变手术,但中脑、下丘脑、高位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动脉瘤等手术在保留颧弓颞下入路中可能因显露不良而使手术操作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入路 锁孔 颧骨 神经解剖学
下载PDF
改良前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及海绵窦区肿瘤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军 高峰 +5 位作者 王继超 杨乐 吴永刚 吴红星 帕尔哈提.热西提 杨小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32-333,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颞下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及海绵窦区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岩斜区及海绵窦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前颞下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动眼神经麻痹2例... 目的探讨改良前颞下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及海绵窦区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岩斜区及海绵窦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前颞下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动眼神经麻痹2例、面瘫1例、偏瘫1例,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死亡病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1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改良前颞下入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对海绵窦、中上斜坡区域暴露充分,适合这一区域肿瘤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岩斜区 海绵窦区 显微手术 改良前颞下入路 疗效
下载PDF
颞下入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敬泉 陈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906-908,共3页
目的:进行颞下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20具(40侧),用彩色硅胶灌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解剖学研究,并采用该入路切除26例颅内肿瘤。结果:颞下入路可以充分暴露鞍上、鞍后、脚间池、岩... 目的:进行颞下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20具(40侧),用彩色硅胶灌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解剖学研究,并采用该入路切除26例颅内肿瘤。结果:颞下入路可以充分暴露鞍上、鞍后、脚间池、岩斜区及以小脑幕游离缘为中心的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结构,并可很好地暴露桥脑小脑角;岩尖的最大磨除面积明显增大。手术中肿瘤全切21例(80.8%)。结论:经颞下入路能很好地处理鞍上、鞍后、岩斜及以小脑幕游离缘为中心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肿瘤 颞下入路
下载PDF
颞下入路在中后颅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大瑜 姚国杰 +3 位作者 龚杰 李成才 韦可 杜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7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中后颅窝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颞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中后颅窝肿瘤20例,其中神经鞘瘤7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膜瘤1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19例Labbe静脉处理未处理,1例切断。术... 目的探讨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中后颅窝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颞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中后颅窝肿瘤20例,其中神经鞘瘤7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膜瘤1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19例Labbe静脉处理未处理,1例切断。术后出现复视2例、面瘫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偏瘫1例、延髓麻痹1例。结论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是中后颅窝肿瘤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肿瘤 颞下入路 中后颅窝 效果
下载PDF
经颞下入路对基底动脉顶端区域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永汉 白锡波 +5 位作者 田耀辉 杜国良 贾林伟 李宗豪 王毅 张刚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通过尸头标本模拟颞下入路观察基底动脉分叉部显露范围,为临床基底动脉(BA)顶端区域病变手术入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0具(20侧)成人尸头标本,显微镜下模拟颞下入路解剖观察基底动脉顶端区域主要神经血管结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到达基... 目的通过尸头标本模拟颞下入路观察基底动脉分叉部显露范围,为临床基底动脉(BA)顶端区域病变手术入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0具(20侧)成人尸头标本,显微镜下模拟颞下入路解剖观察基底动脉顶端区域主要神经血管结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到达基底动脉分叉部所暴露的视野范围。结果颞下入路颧弓(颧弓后根前1/3处的颅骨内板)至小脑幕游离缘的最短距离为39.24±1.27mm,发现滑车神经自后床突后外方15.72±3.81mm处穿入小脑幕游离缘,在幕中潜行6.82±1.81mm,在未切开小脑幕游离缘之前,可暴露中颅窝底,斜坡面可暴露后床突鞍背及基底动脉分叉部、大脑后动脉的后穿支动脉;切开部分小脑幕游离缘增加向下的暴露,可见基底动脉分叉部及其主要分支,并扩大了对脑桥中部外侧面的视野。结论颞下入路可从侧方直视下观察基底动脉分叉部及P1段后方穿支动脉,利于对于动脉瘤顶部指向后和后下方动脉瘤的处理。在后床突后外方17mm以后切开小脑幕,是避免滑车神经损伤较为安全的方法。打开小脑幕后,增加了BA向下的暴露并扩大了对脑桥中部外侧面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颅内动脉瘤 显微解剖 颞下入路
下载PDF
额颞-颞下入路治疗中颅凹型三叉神经鞘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东 石军伟 熊文德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额颞-颞下入路对中颅凹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优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额颞-颞下入路手术切除中颅凹型三叉神经鞘瘤临床资料。4例全切,1例大部切,海绵窦内有残留。2例断颧弓。[结果]术后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例... [目的]探讨经额颞-颞下入路对中颅凹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优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额颞-颞下入路手术切除中颅凹型三叉神经鞘瘤临床资料。4例全切,1例大部切,海绵窦内有残留。2例断颧弓。[结果]术后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例病人术后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术后1月恢复;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抗炎治疗和腰大池置管引流痊愈。本组无死亡病例。1例大部切病人术后行γ刀治疗,复查MR I,残存肿瘤无增大。[结论]经额颞-颞下入路对切除中颅凹型三叉神经鞘瘤具有创伤小,距离近,显露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鞘瘤 颞下入路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微骨窗颞下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永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微骨窗颞下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对5例高血压脑干出血昏迷病人实施经微骨窗颞下入路手术。采用外耳道正上方发迹内直切口,2.5cm骨窗,脑桥侧方切开清除血肿。结果5例高血压脑干出血昏迷患者血肿均全部清除,... 目的探讨微骨窗颞下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对5例高血压脑干出血昏迷病人实施经微骨窗颞下入路手术。采用外耳道正上方发迹内直切口,2.5cm骨窗,脑桥侧方切开清除血肿。结果5例高血压脑干出血昏迷患者血肿均全部清除,恢复良好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论微骨窗颞下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干出血 微骨窗 颞下入路
下载PDF
经翼点-颧弓颞下入路切除颅中窝底鞍旁肿瘤
13
作者 杨朋范 卢亦成 +3 位作者 杨中坚 梁玉敏 张光霁 朱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53-54,共2页
中颅窝底鞍旁肿瘤位置深,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紧密,尤其脑膜瘤、脊索瘤等具有颅底侵蚀性,手术处理较难。1995年至1998年间,我们采用病变同侧经翼点-颧弓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窝底鞍旁肿瘤19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肿瘤 颞下入路 颧弓 翼点 颅中窝 切除 颅底 结构关系
下载PDF
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底肿瘤
14
作者 古金海 何锦华 +2 位作者 曹文锋 孙卫 向晖 《江西医药》 CAS 2002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初步总结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底肿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颅底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技巧、切除程度和治疗结果。结果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蝶骨嵴内1/... 目的初步总结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底肿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颅底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技巧、切除程度和治疗结果。结果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蝶骨嵴内1/3脑膜瘤3例,鞍旁-中颅窝底脑膜瘤4例,颅眶沟通脑膜瘤1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主位于中颅窝底的脊索瘤2例,向鞍旁生长的巨大垂体瘤1例。2例肿瘤包裹同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术中切除颧弓4例。肿瘤全部全切,无术后死亡,术后尿崩2例,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10例,死亡2例;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1例。结论眶颧额颞下入路有肿瘤暴露充分、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于切除中颅底或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相邻部位肿瘤。术中是否切除颧弓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方向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颧额颞下入路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改良前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及海绵窦区肿瘤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迪 《哈尔滨医药》 2019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究改良前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及海绵窦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30例肿瘤病例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前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及海绵窦区肿瘤,观察患者术后肿瘤切除程... 目的探究改良前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及海绵窦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30例肿瘤病例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前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及海绵窦区肿瘤,观察患者术后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岩斜区肿瘤18例,海绵窦区肿瘤12例。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7例。术后发生暂时性癫痫发作3例、动眼神经麻痹4例、轻度面部麻木3例、轻度面瘫1例、偏瘫1例,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术后明显血肿以及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出院后随访3个月至4年,具有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23例全切除以及大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均未复发,7例大部分切除患者中6例术后未复发,1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术后肿瘤复发率为14.29%;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按照KPS评分标准:100分者23例,90分者6例,80分者1例。结论在岩斜区及海绵窦区肿瘤患者中进行改良前颞下入路切除肿瘤,操作简捷、安全有效、创伤小,对海绵窦、岩斜区区域操作优势显著,适合这一区域肿瘤的手术治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岩斜区 海绵窦区 显微手术 改良前颞下入路 疗效
下载PDF
颞下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处异位室管膜瘤一例报告
16
作者 孙业忠 吴若秋 杨华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2期169-169,共1页
颞下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处异位室管膜瘤一例报告孙业忠,吴若秋,杨华(贵阳医学院附院脑外科贵阳550004)颅颈交界处肿瘤常见的为脊索瘤、脑膜瘤、胆脂瘤,而罕见室管膜瘤。该处位置深在,手术显露困难。笔者于1994年4月经颞... 颞下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处异位室管膜瘤一例报告孙业忠,吴若秋,杨华(贵阳医学院附院脑外科贵阳550004)颅颈交界处肿瘤常见的为脊索瘤、脑膜瘤、胆脂瘤,而罕见室管膜瘤。该处位置深在,手术显露困难。笔者于1994年4月经颞部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处前部异位室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颅颈交界处 颞下入路 切除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改良颞下颧弓下缘入路与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治疗海绵窦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17
作者 李琳 高飞 饶克成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11期1862-1865,187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颞下颧弓下缘入路与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治疗海绵窦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海绵窦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海绵窦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8例采用改良颞下入路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额颞断... 目的探讨改良颞下颧弓下缘入路与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治疗海绵窦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海绵窦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海绵窦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8例采用改良颞下入路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观察2组肿瘤处理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神经功能、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采用来院随访方式,观察2组患者复发、再手术及死亡情况,于末次随访评定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肿瘤处理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均有新增颅神经麻痹、原有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患者,2组各神经新增及缺损加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增颅神经麻痹、原有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总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6,P=0.034)。2组术后均有脑脊液鼻漏、尿崩、水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及面部感觉异常发生,各型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5,P=0.026)。治疗及随访结果末次随访,2组痊愈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再手术及死亡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颞下颧弓下缘入路治疗海绵窦肿瘤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颞下颧弓下缘 断颧弓颞下入路 海绵窦肿瘤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经颞下入路治疗中后颅窝三叉神经鞘瘤3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多 孟辉 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04-1204,1208,共2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鞘瘤 中后颅窝 颞下入路 手术治疗 少见良性肿瘤 哑铃状肿瘤 手术 手术全切
原文传递
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跨前中颅底肿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立科 潘献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2期2-2,4,共2页
跨前中颅底肿瘤,由于其位置深,解剖关系复杂,传统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多因显露病灶不佳、脑牵拉严重及不便于切除被侵犯之颅底组织而受限制。近lO年来,笔者采用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对跨前中颅底肿瘤18例行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 跨前中颅底肿瘤,由于其位置深,解剖关系复杂,传统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多因显露病灶不佳、脑牵拉严重及不便于切除被侵犯之颅底组织而受限制。近lO年来,笔者采用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对跨前中颅底肿瘤18例行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跨前中颅底肿瘤患者18例,男1l例,女7例;年龄12-68岁,中位年龄41.2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 手术 眶颧额颞下入路
下载PDF
颞下入路术中颞骨岩部安全磨除范围分析
20
作者 石玉恒 任仲坤 +4 位作者 赵永彬 李佳艺 宋浩 孟步亮 杨美凤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颞下入路术中岩斜区安全磨除范围。方法选择25具(50侧)正常成人颅骨标本,观察并测量颞骨岩部重要解剖结构,包括岩浅大神经孔(A)、岩骨嵴(B)、三叉神经压迹外侧缘最高点(C)、颈内动脉岩骨水平段(D)、BC中点(G)、CD中点(H)、岩尖... 目的探讨颞下入路术中岩斜区安全磨除范围。方法选择25具(50侧)正常成人颅骨标本,观察并测量颞骨岩部重要解剖结构,包括岩浅大神经孔(A)、岩骨嵴(B)、三叉神经压迹外侧缘最高点(C)、颈内动脉岩骨水平段(D)、BC中点(G)、CD中点(H)、岩尖(I)、内听道顶部、AC中点(J);然后,应用影像学资料加以验证,同时,应用成人尸头模拟颞下入路手术,在安全范围(矩形CGHJ)内磨除三叉神经压迹及其后外侧部分并观察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HJ连线可作为内听道内侧缘在岩骨前壁的投影,此方法能有效定位内听道。在矩形CGHJ范围内磨除部分岩骨后,可观察到上斜坡、中斜破和内听道下方。结论HJ连线可作为内听道内侧缘的岩骨前壁的投影;矩形GHJI可作为颞下硬膜外入路术中岩骨磨除的安全区域,而且有足够的暴露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病变 颞下入路 显微手术 岩骨磨除 安全范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