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1
作者 陆弘盈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84-188,共5页
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管腔闭塞有关,导致脑供血不足,继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搭桥术是临床上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经治疗后可改善患侧脑供血,因此近年来该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但... 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管腔闭塞有关,导致脑供血不足,继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搭桥术是临床上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经治疗后可改善患侧脑供血,因此近年来该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于脑血管搭桥术在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搭桥术在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该治疗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 - 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闭塞性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付增彬 秦立鹏 +4 位作者 李尧 李普阳 王凯 赵亚鹏 高雪亮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STA-MCA)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74例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STA-MCA治疗。...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STA-MCA)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74例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STA-MCA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1个月、3个月的脑血流指标(大脑前动脉脑血流量、达峰时间),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1个月改良Rankin评分,统计治疗后血管重建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大脑前动脉脑血流量均提高,达峰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患者大脑前动脉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血管重建为0级、1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2级、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血管重建为0级、1级比例低于对照组,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MCA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改善脑血流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重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脑血管疾病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 脑血流量 改良Rankin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对缺血性烟雾病儿童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邵冰水 王国文 靳腾龙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对缺血性烟雾病儿童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烟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儿采取EDAS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预后... 目的观察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对缺血性烟雾病儿童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烟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儿采取EDAS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SITN/SI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SITN/SIR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时间(rMT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分支血管血流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随访(30.21±9.85)个月,随访终点mRS>2分者4例,再卒中2例,死亡1例,对照组平均随访(31.07±9.02)个月,随访终点mRS>2分者11例,再卒中7例,死亡2例,观察组随访终点mRS>2、再卒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AS治疗缺血性烟雾病儿童可有效改善脑血供,恢复神经功能,预防卒中复发,预后优于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烟雾病 儿童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 血流动力学 再卒中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烟雾病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静 孙增昆 王丹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2742-2744,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烟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以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治... 目的:分析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烟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以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脑血流的疗效指标、神经功能评分、手术安全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高于对照组,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烟雾病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神经功能评分,且不增加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研究
5
作者 王润川 惠品晶 +2 位作者 颜燕红 杨柳 黄亚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03-815,共13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SICAO)与单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SMCAO)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旁路移植术后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评估的STA血流动力学、CT灌注(CTP)评估的脑灌注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分析... 目的探讨并比较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SICAO)与单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SMCAO)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旁路移植术后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评估的STA血流动力学、CT灌注(CTP)评估的脑灌注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分析CDU评估的流经STA相对峰值血流量(rPVOL)与颅内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DSA和(或)CT血管成像(CTA)确诊为单侧SICAO或单侧SMCAO,行STA-MCA旁路移植术且完成术后360 d随访患者112例,并分为SICAO组(50例)和SMCAO组(62例)。收集SICAO组和SMCAO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入院时和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入院时及术后7、180、36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影像学资料包括行STA-MCA旁路移植术前7 d及术后7、30、180、360 d CDU评估ST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STA内径(D)、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流速(TAMV)和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PV)]和术前及术后7、180、360 d内头部感兴趣区(ROI)的CTP参数[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出院后1年,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再发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硬膜下血肿、脑出血等)发生情况。术后1年行DSA影像学随访,判断SICAO与SMCAO两组患者血管吻合通畅情况。比较SICAO与SMCAO两组患者行STA-MCA旁路移植术前后各时间点的STA血流动力学参数、头部CTP参数、NIHSS评分与mRS评分;组内比较SICAO与SMCAO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之间STA血流动力学参数、头部CTP参数及mRS评分,并对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各参数进行组内两两差异比较。为进一步判断经STA入颅的血流量能否反应颅内脑血流量的改变,对SICAO组与SMCAO组CTP评估的rCBF与CDU评估的STA的rPVOL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SICAO组与SMCAO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STA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与术前7 d比较,两组术后7、30、180、360 d的D、TAMV、TAPV均显著增加(均P<0.05),均于术后7 d到达峰值,且术后30、180、360 d的D、TAMV、TAPV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D、TAMV、TA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F_(组别)=2.286,TAMV:F_(组别)=0.180,TAPV:Waldχ^(2)组别=1.709;均P>0.05)。与术前7 d比较,两组术后7、30、180、360 d的RI显著减低(均P<0.05),且术后7、30、180、360 d的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Waldχ^(2)=0.788,P>0.05)。(3)CTP参数比较:SICAO组与SMCAO组术后7、180、360 d的rCBF及rCBV较术前均增加(均P<0.05),两组之间各时间点rCBF与rCB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Waldχ^(2)值分别为0.177、2.954,均P>0.05);两组术后7、180、360 d的rMTT及rTTP较术前均降低(均P<0.05),两组之间各时间点rMTT及r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Waldχ^(2)值分别为2.157、1.706,均P>0.05),且每组术后各时间点参数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血管通畅情况比较:术后1年DSA显示,91.1%(102/112)的患者吻合血管通畅,其中SICAO组92.0%(46/50),SMCAO组90.3%(56/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吻合通畅的两组患者STA血流动力学与颅内CTP参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共10例患者术后1年DSA示吻合血管不通畅,其中SICAO组4例,SMCAO组6例。血管不通畅的1例SICAO患者和3例SMCAO患者术后180、360 d CDU评估的STA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术前也均得到相应改善,即TAMV、TAPV均增加,RI均减低。(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与入院时相比,SICAO组与SMCAO组术后7、180、360 d的mR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组术后7、180、360 d的mR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院时及术后7、180、360 d的m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0.006,P>0.05)。SICAO组与SMCAO组术后7 d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降低(Z值分别为21.040、-5.183,均P<0.01),两组入院时及术后7 d的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PVOL与rCBF在SICAO组为极强相关(r=0.865,P<0.01);在SMCAO组亦为极强相关(r=0.864,P<0.01)。结论STA-MCA旁路移植术可以改善单侧SICAO与单侧SMCAO患者脑灌注及神经功能状况,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U评估的STA-MCA旁路移植术后STA血流动力学rPVOL与rCBF呈极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 动脉多普勒超声 CT灌注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脑血流的评估及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改良Rankin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新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讨论CT灌注成像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脑血流的评估及与改良Rankin量表(mR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烟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颞浅... 目的讨论CT灌注成像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脑血流的评估及与改良Rankin量表(mR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烟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并在手术前和手术后接受CT灌注成像,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mRS、KPS、MBI评分均比术前、术后7 d高(P<0.05),而mRs低于术前及术后7 d;术后3个月,患者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流量容量(rCBV)比术前、术后7 d高(P<0.05),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指标比术前、术后7 d低(P<0.05)。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可有效改善烟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缺血区域侧支循环代偿,改善颅内缺血,而CT灌注成像能有效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循环 梗死 大脑中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评估价值研究
7
作者 徐金丹 付政 +1 位作者 朱淑敏 周艳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921-923,共3页
目的 探析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FVEP)检测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ION)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12年01月-2023年03月择期接受治疗的87例(87眼)IO... 目的 探析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FVEP)检测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ION)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12年01月-2023年03月择期接受治疗的87例(87眼)ION患者,接受常规对症干预后,给予伤眼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连续治疗1月。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5 m)检测评估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采用视野计测量平均缺失值(mean defect, MD)、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 MS),对比治疗前后的视功能参数;采用Roland电生理系统(德国)检测FVEP水平,对比治疗前后的N2波潜伏期、P2波潜伏期、N2-P2波振幅;采用Spearman分析FVEP检测结果(N2波潜伏期、P2波潜伏期、N2-P2波振幅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MD、MS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ION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61±0.17)、MS参数(17.14±2.76)dB均低于治疗前(0.34±0.15)、(14.35±2.59)dB,而MD参数(12.07±2.05)dB高于治疗前(16.53±2.12)dB(t=11.108、6.876、14.106,P<0.05)。治疗后ION患者N2波(94.35±11.18)ms、P2波潜伏期(141.34±15.27)ms明显低于治疗前(107.45±4.32)ms、(141.34±15.27)ms, N2-P2波振幅(8.45±2.33)μV明显高于治疗前(7.12±2.06)μV(t=10.195、5.049、3.989,P<0.05)。N2波、P2波潜伏期与MS呈负相关(r=-0.225、-0.339),与MD呈正相关(r=0.313、0.347);N2-P2波振幅与最佳矫正视力、MS呈正相关(r=0.494、0.422),与MD呈负相关(r=-0.456)。结论 FVEP检测可反映视功能损伤及康复水平,对于评估ION患者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疗效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复方樟柳碱 颞浅动脉
下载PDF
基于三维测量的颞浅动脉干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廖晓霜 鲁辉 +5 位作者 刘融 魏在荣 周健 陈伟 蒋海芳 聂开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69,共7页
目的通过三维测量方法测量颞浅动脉干解剖学参数,为相关临床操作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CTA检查的70例影像学原始图像,患者年龄30~79岁,平均60.0岁,其中女性32例,男性38例。通过专... 目的通过三维测量方法测量颞浅动脉干解剖学参数,为相关临床操作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CTA检查的70例影像学原始图像,患者年龄30~79岁,平均60.0岁,其中女性32例,男性38例。通过专业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进行颞浅动脉重建后,测量颞浅动脉主干解剖参数:颞浅动脉干长度(AB)、C型弯曲的长度(CD)、水平测量的外耳道和颞浅动脉干之间的距离(EF)、C型弯曲弯曲度。结果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上进行三维测量,男性与女性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66%颞浅动脉干颧弓处出现C型弯曲;C型弯曲长度与弯曲度呈线性相关y=0.82788x-0.02919。89%C型弯曲处有分支血管发出;C型弯曲处发出的分支7%为颞中动脉,64%为颧眶动脉,29%为颞中动脉和颧眶动脉。70例数据中1侧颞浅动脉顶支缺如,1侧颞浅动脉额顶支分叉点位于颧弓处,分叉点处于C型弯曲中点。结论三维立体可视化可以精准地进行颞浅动脉干解剖学测量,为相关临床操作提供解剖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 数字化 解剖参数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颞浅动脉贴覆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博 刘志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颞浅动脉贴覆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实...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颞浅动脉贴覆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颞浅动脉贴覆术。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损伤指标、神经递质水平、创伤应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两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谷氨酸(Glu)及天冬氨酸(Asp)水平降低,甘氨酸(Gly)水平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前列腺素E_(2)(PGE_(2))、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颞浅动脉贴覆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较好,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及创伤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颞浅动脉贴覆术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在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辛晓东 郝万如 +3 位作者 郭云 王小刚 吴勇强 张文举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9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在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了STA-MCA搭桥术。通过手术前、后脑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在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了STA-MCA搭桥术。通过手术前、后脑血管造影及CT脑灌注成像对吻合口通畅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相关并发症及有无再发卒中。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了手术;2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造影示吻合口通畅,CT血流灌注成像显示术后6个月患侧脑血流量(rCBF)明显增加(P<0.05),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rMTT)下降明显(P<0.05)。神经功能mRS评分在术后6个月较术前有明显下降。结论:STA-MCA搭桥术可以提高闭塞侧脑组织的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并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缺血性脑卒中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颞浅动脉型偏头痛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籍彦生 雷国亮 +1 位作者 李奎智 李东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76-578,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颞浅动脉型偏头痛行颞浅动脉切断术与颞浅动脉微血管减压术2种术式的疗效。方法将颞浅动脉型偏头痛患者67例随机分为微血管减压术组35例和颞浅动脉结扎切断术组32例,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微血管减压术组手术总... 目的观察比较颞浅动脉型偏头痛行颞浅动脉切断术与颞浅动脉微血管减压术2种术式的疗效。方法将颞浅动脉型偏头痛患者67例随机分为微血管减压术组35例和颞浅动脉结扎切断术组32例,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微血管减压术组手术总有效率91.4%,颞浅动脉切断术组78.1%,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颞浅动脉微血管减压术能彻底松解卡压的血管和神经,手术总有效率高于颞浅动脉切断术组;而颞浅动脉切断术对于老年、身体条件差、同时合并其他脏器并发症者也是一种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型偏头痛 微血管减压术 颞浅动脉切断术
下载PDF
罕见颞浅动脉额支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12
作者 戴一平 王晨 +4 位作者 徐铅 顾栋桦 徐晓峰 黄强 朱文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57-760,768,共5页
血管平滑肌瘤是由血管和平滑肌组成的皮下或真皮深部良性实体瘤,以下肢多见,发生在颞浅动脉额支的血管平滑肌瘤尚未见报道。此类血管平滑肌瘤与该部位同样少见的颞浅动脉真性动脉瘤有些相似,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挑战性。该研究报道1例经... 血管平滑肌瘤是由血管和平滑肌组成的皮下或真皮深部良性实体瘤,以下肢多见,发生在颞浅动脉额支的血管平滑肌瘤尚未见报道。此类血管平滑肌瘤与该部位同样少见的颞浅动脉真性动脉瘤有些相似,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挑战性。该研究报道1例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筛查、CT血管成像和术中治疗确定为颞浅动脉额支真性动脉瘤,经病理检查纠正诊断为颞浅动脉额支血管平滑肌瘤的病例,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瘤 额支动脉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下载PDF
颞浅动脉额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2
13
作者 丛兴忠 汪爱国 +3 位作者 邹开军 汪涌 郑风光 叶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为带蒂颞浅动脉额支皮瓣转移修复眼部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头面部乳胶灌注的标本进行解剖,并对颞浅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观测。结果:颞浅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穿腮腺实质上行,在颧弓上方分为额、顶两终末支。额支... 目的:为带蒂颞浅动脉额支皮瓣转移修复眼部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头面部乳胶灌注的标本进行解剖,并对颞浅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观测。结果:颞浅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穿腮腺实质上行,在颧弓上方分为额、顶两终末支。额支又于外眦上方分为额顶支和额眶支。额支、额顶支、额眶支血管外径均在1 mm左右,可游离血管长度符合要求。结论:以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皮瓣可用来转位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 皮瓣 应用解剖学 眼部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应用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缺损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丹茹 章一新 +3 位作者 钱云良 方建蔺 杨军 张余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组织缺损的解剖基础、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4年8月~2006年5月,通过研究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的血供特点,设计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组织缺损患者23例,一期进行耳轮精细结构的... 目的 探讨应用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组织缺损的解剖基础、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4年8月~2006年5月,通过研究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的血供特点,设计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组织缺损患者23例,一期进行耳轮精细结构的塑形,其中最大修复面积达到4cm×1.5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存活,随访3~12个月,耳轮外形良好。结论 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易行,皮瓣血供可靠。修复后耳轮组织质地、颜色与正常相近,耳廓外形恢复良好,供瓣区位于耳后,术后瘢痕隐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皮瓣 耳轮缺损 颞浅动脉 修复
下载PDF
除皱术中以颞浅动脉额支定位面神经颞支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7
15
作者 雷涛 徐达传 +2 位作者 高建华 陈兵 崔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以颞浅动脉额支定位面神经颞支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防腐固定10例(20侧)新鲜标本5例(10 侧),解剖观察颞浅动脉额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颞支的毗邻关系。结果:①56.7%的颞支及其终末分支均走行在颞浅动脉额支下方的颞浅筋膜... 目的:探讨以颞浅动脉额支定位面神经颞支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防腐固定10例(20侧)新鲜标本5例(10 侧),解剖观察颞浅动脉额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颞支的毗邻关系。结果:①56.7%的颞支及其终末分支均走行在颞浅动脉额支下方的颞浅筋膜深面。②43.3%的颞支1~2终末分支可在眶上缘水平以上与颞浅动脉额支平行或交叉走行在其深面,终止于额结节下方。③颞支在颧弓上缘与颞浅动脉起始部的距离为(0.7±0.3)cm,走行过程中逐级发出分支分布于眼轮匝肌外侧部,最后呈网状分布于额结节下方的眼轮匝肌与额肌交汇处,支配眼轮匝肌、额肌、皱眉肌。结论:以颞浅动脉额支、颧弓和经过额结节的矢状线所围成的三角形可简便直观地定位颞支的分布,在除皱术中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额支 面神经 除皱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早期治疗动脉瘤或烟雾病出血5例报告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刚 冯文峰 +8 位作者 张国忠 李明洲 苟艳霞 赵友霞 宋烨 何小艳 刘丹 肖浩江 漆松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4-556,共3页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搭桥是脑血运重建重要的技术,尽管COSS研究的阴性结果不支持颅内外搭桥在颈动脉闭塞外科治疗中应用。但在需要牺牲载瘤动脉的复杂动脉瘤、烟雾病等疾病中,颅内外搭桥仍是一线治疗方案。大部分颅内外搭桥手术...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搭桥是脑血运重建重要的技术,尽管COSS研究的阴性结果不支持颅内外搭桥在颈动脉闭塞外科治疗中应用。但在需要牺牲载瘤动脉的复杂动脉瘤、烟雾病等疾病中,颅内外搭桥仍是一线治疗方案。大部分颅内外搭桥手术是择期手术,但在脑出血急性期如果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动脉瘤术中需替代载瘤动脉血运,则需尽早行颅内外搭桥术以避免缺血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动脉 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期搭桥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
下载PDF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缺损 被引量:12
17
作者 蔡震 蒋海越 +2 位作者 国冬军 潘博 庄洪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372-1373,I0005,共3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26例,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颜色、质地与眼周皮肤相近,无明显的挛缩,皮瓣感觉功能良好,睑裂闭合良好,外...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26例,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颜色、质地与眼周皮肤相近,无明显的挛缩,皮瓣感觉功能良好,睑裂闭合良好,外观满意;皮瓣供区位于发际边缘,切口隐蔽,愈合良好,无瘢痕增生。结论:应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方法简便,创伤小,切口隐蔽,修复后不仅外观效果好且下眼睑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修复面部眼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眼睑 缺损 颞浅动脉 岛状皮瓣
下载PDF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迟发颅内出血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董文明 张东 +5 位作者 王硕 赵元立 格桑顿珠 王强 黄正 赵继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97-597,602,611,共3页
关键词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搭桥术) 并发症 脑出血 硬膜下出血
下载PDF
颞浅动脉组织瓣修复儿童头面部畸形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跃先 向代理 +3 位作者 张显文 邱林 唐毅 王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评价颞浅动脉组织瓣在修复儿童头面部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1986年 10月~ 1996年 12月 ,采用颞浅动脉组织瓣修复 13例儿童头面部畸形 ,其中先天性畸形 9例 ,烧伤瘢痕 3例 ,感染后瘢痕 1例。采用颞部皮瓣 1例 ,颞部毛发皮瓣 3例 ... 目的 评价颞浅动脉组织瓣在修复儿童头面部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1986年 10月~ 1996年 12月 ,采用颞浅动脉组织瓣修复 13例儿童头面部畸形 ,其中先天性畸形 9例 ,烧伤瘢痕 3例 ,感染后瘢痕 1例。采用颞部皮瓣 1例 ,颞部毛发皮瓣 3例 ,额部皮瓣 1例 ,耳后浅筋膜瓣与皮瓣 8例。组织瓣大小为 5 .0 cm× 1.2 cm~10 .0 cm× 5 .0 cm,皮瓣蒂长 5~ 8cm。结果 术后组织瓣均 期愈合。术后 10例获得随访 ,时间 6个月~ 12年 ,皮瓣色泽似邻近皮肤 ,质地柔软 ,厚薄适中 ,毛发瓣毛发生长良好 ,耳后浅筋膜瓣与皮瓣满足耳再造需要。所有病例术后切口瘢痕隐蔽 ,外观获明显改善。结论 颞浅动脉组织瓣血供丰富 ,邻近受区 ,易操作且形态良好 ,适用于儿童头面部多种畸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组织瓣 修复 儿童 头面部畸形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烟雾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文高 王希瑞 +2 位作者 王海霞 王芝静 尹港峰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烟雾病的效果。方法收集烟雾病患者50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于术后7 d、6个月时,计算临床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以评价临床疗效。于术前及术后7d、6个月时,对患者行Rankin修订量表评分(...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烟雾病的效果。方法收集烟雾病患者50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于术后7 d、6个月时,计算临床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以评价临床疗效。于术前及术后7d、6个月时,对患者行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卡氏评分(KPS),评估神经功能状态。于术前及术后7 d、6个月时,行头颅CT灌注成像,得到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平均时间(r MTT)、相对达峰时间(r TTP),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6个月时复查头部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观察术后脑血流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术后7 d时相比,术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提高(P <0. 05)。术后6个月mRS低于术前及术后7 d(P均<0. 05);术后7 d、术后6个月NIHSS均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NIHSS高于术后7 d(P均<0. 05);术后6个月KPS均高于术前及术后7 d(P均<0. 05)。术后6个月时r CBF、r CBV均高于术前和术后7 d,r MTT、r TTP均低于术前和术后7 d(P均<0. 05)。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烟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缺血区域的脑血流量,缓解颅内的缺血状况,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烟雾病 脑血管重建手术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