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瑜 黄金焕 +6 位作者 谢鹏 国建萍 苑洪涛 时向民 郭红阳 黄亚 单兆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9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99例(≥60岁)及非老年...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9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99例(≥60岁)及非老年组95例(<60岁)。比较2组患者手术特征、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分析老年组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年龄、B型钠尿肽、高血压、冠心病、CHA_(2)DS_(2)-VASc评分及HAS-BLED评分高于非老年组,男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P<0.01)。老年组左心房纤维化比例高于非老年组(30.3%vs 8.4%,P=0.001)。老年组术后出现1例心包积液,2例穿刺部位血肿,均经治疗后好转。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术后1年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1.7%vs 69.5%,P=0.763);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空白期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1.2%vs 21.1%,P=0.981)。心房颤动持续时间(HR=1.020,95%CI:1.007~1.032,P=0.002)和空白期复发(HR=6.781,95%CI:3.078~14.935,P=0.001)是老年组患者术后复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心房颤动持续时间长和空白期复发的老年患者术后1年内更容易出现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居家运动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轨迹及预测因素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洁 孙国珍 +6 位作者 鲍志鹏 王琳 高敏 刘沈馨雨 于甜栖 王琴 高蓉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6,183,共10页
背景我国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病率逐年升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亟需关注。现有研究证实运动康复是改善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不佳的有效方式。依从性是衡量运动康复益处是否持续存在的关键指标,但其变化轨迹未知。... 背景我国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病率逐年升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亟需关注。现有研究证实运动康复是改善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不佳的有效方式。依从性是衡量运动康复益处是否持续存在的关键指标,但其变化轨迹未知。目的基于前瞻性纵向观察的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居家运动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5期追踪数据,考察发展轨迹及预测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1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246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其中入组1周为基线调查,入组后3、6、9个月和12个月为追踪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本研究使用智能设备或运动日志对依从性进行监督和记录,从强度-时间依从性评估运动依从性;采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SEE)、运动恐惧量表(Fact-CHF)、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患者积极度量表(PAM13)分别评估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恐惧水平、社会支持情况、积极度水平。利用Mplus工具构建潜类别增长模型(LCGM),取最优的拟合模型确定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居家运动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的发展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44例患者失访,最终共202例纳入分析。基线、运动3个月、运动6个月、运动9个月、运动12个月患者例数分别为202、201、185、174例和159例,患者强度-时间依从性分别为(0.83±0.55)、(1.07±0.54)、(0.99±0.57)、(0.91±0.55)、(0.89±0.60)。LCGM结果显示,患者的运动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变化过程具有群体异质性,分为3个潜类别轨迹组:缓慢下降-低水平组(n=69,34.2%)、快速上升-高水平组(n=14,6.9%)、持续依从组(n=119,58.9%)。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缓慢下降-低水平组为参照组,快速上升-高水平组和持续依从组男性患者的强度-时间依从性水平更高(P<0.001);快速上升-高水平组和持续依从组患者的年龄更大,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更高(P<0.05);快速上升-高水平组患者的运动恐惧水平更低(P<0.05);持续依从组患者的积极度水平更高(P<0.05)。结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居家运动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呈多类别曲线增长的发展轨迹;未来可依据依从性的时变特点和因素定期进行强化干预,进而提高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水平且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居家运动康复 依从性 影响因素研究 纵向研究
下载PDF
不间断抗凝治疗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体位及制动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文悦 石继慧 +5 位作者 刘畅 马艾 刘玮 马晓桦 桑才华 马长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间断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不同绝对平卧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00例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治疗并且不间断抗凝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绝对平卧时间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绝对平... 目的:探讨在不间断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不同绝对平卧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00例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治疗并且不间断抗凝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绝对平卧时间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绝对平卧8h,观察组实施绝对平卧2h,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腰背疼痛情况、血管并发症、尿潴留情况、术肢麻木、舒适度、24h睡眠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4~8h的腰背疼痛评分和术肢麻木情况均更低(P<0.05),且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和24h睡眠时间更高(P<0.001),血管并发症无增加。结论:不间断抗凝治疗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实施绝对平卧2h,可有效减轻其腰背疼痛程度和术肢麻木的发生,提升患者睡眠时间和卧床期舒适度和患者满意度,并不增加出血、血肿等血管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不间断抗凝治疗 射频消融术 制动时间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急性右冠状动脉闭塞致心室颤动1例报告
4
作者 王忠凯 秦爱红 +3 位作者 黄松群 郭志福 曹江 黄新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5-1198,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反复心悸3年,加重1个月”于2021年1月15日入院。近3年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心悸,患者未就诊治疗。2020年10月16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于我院急诊行静脉溶栓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1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反复心悸3年,加重1个月”于2021年1月15日入院。近3年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心悸,患者未就诊治疗。2020年10月16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于我院急诊行静脉溶栓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同步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他汀药物治疗。本次入院前1个月患者心悸症状加重,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持续性房颤,给予口服胺碘酮200 mg每日1次治疗,心悸症状缓解不明显。既往无心绞痛发作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吸烟、酗酒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冠状动脉痉挛 心室颤动
原文传递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hs-CRP、BNP、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文凤 薛成 +2 位作者 郑健康 帅壮 岳荣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心功能...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血清hs-CRP、BNP、AngⅡ、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BNP、An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F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LVESD、LVEDD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次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恶化、缺血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20.00%、22.00%、4.00%,观察组分别为4.00%、6.00%、0.00%,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恶化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促进hs-CRP、BNP、AngⅡ下降,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沙库巴曲缬沙坦 阵发性心房颤动 慢性心力衰竭 高敏C反应蛋白 脑钠肽 血管紧张素Ⅱ 心功能
原文传递
2023年美国心房颤动指南解读——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康 丁燕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202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美国心律学会(HRS)心房颤动(房颤)诊断与治疗指南,提出对房颤患者尽早干预和持续治疗,强调早期节律控制的重要性。近年的研究证实无论持续性房颤还是阵发性房颤... 202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美国心律学会(HRS)心房颤动(房颤)诊断与治疗指南,提出对房颤患者尽早干预和持续治疗,强调早期节律控制的重要性。近年的研究证实无论持续性房颤还是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疗效均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且尽早实施节律控制策略是提高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对于经选择的房颤患者,新指南将导管消融提升为节律控制的一线治疗策略。从长远来看,相对年轻的房颤患者从导管消融中获益更多。在消融策略方面,对于所有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是首要目标,其他消融终点目前证据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节律控制 导管消融 适应证 手术策略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护理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静华 曾超男 +3 位作者 白阳娟 胡家丽 罗苏娴 周洁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标准化、具有较强临床实践性且符合我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术护理方案。方法 于2022年1-6月,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方案,对19名专家实施德尔菲函询完成方案调整,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标准化、具有较强临床实践性且符合我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术护理方案。方法 于2022年1-6月,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方案,对19名专家实施德尔菲函询完成方案调整,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结果 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9和0.896。最终确立了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护理方案。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47~5.00,满分率为52.6%~100.0%,变异系数为0.00~0.16,肯德尔系数为0.202~0.327(P<0.001)。结论 构建的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护理方案可信且具科学性,能够为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护理方案 德尔菲函询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倩 孙超峰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衰老、遗传突变、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钙稳态异常、代谢异常等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上述机制在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塑的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衰老、遗传突变、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钙稳态异常、代谢异常等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上述机制在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塑的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房颤发生发展可能的分子机制,其中涉及多个典型的炎症途径,以及抗炎治疗、纠正代谢异常等方法对房颤的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衰老 遗传突变 炎症 氧化应激 钙稳态异常 代谢异常
原文传递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韩雅琴 王怡华 宋思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91-495,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RFCA治疗的794例AF患者为样本开展研究,术后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将... 目的研究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RFCA治疗的794例AF患者为样本开展研究,术后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分析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老年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794例患者失访8例(1.01%),完成随访的786例患者中复发104例(1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3,95%CI 1.041~1.190)、糖尿病(OR=1.697,95%CI 1.018~2.831)、左房内径(LAD;OR=1.135,95%CI 1.025~1.25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229,95%CI 1.044~1.44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1.096,95%CI 1.004~1.197)为老年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F患者RFCA术后复发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95%CI 0.885~0.973;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具有良好一致性(χ^(2)=1.279;P=0.461)。结论老年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率较高,其中年龄、糖尿病、LAD、LDL-C和hs-CRP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复发具有良好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术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周国庆 朱祖福 +1 位作者 王辉 徐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阴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阴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详细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卒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吸烟史);收集入院检查指标[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随机血糖、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纤维蛋白原];根据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区分责任血管所在部位(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并收集相关影像学参数(梗死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单纯静脉溶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及取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收集患者出院时情况(出院NIHSS评分)。根据出院后90 d随访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结局不良(mRS评分3~6分)组和结局良好(mRS评分0~2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因素,并分别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探讨对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152例,男86例,女66例;年龄38~91岁,平均(73±10)岁。其中单纯静脉溶栓52例,单纯机械取栓24例,桥接治疗76例。再灌注治疗后结局不良患者69例(结局不良组),结局良好患者83例(结局良好组),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NIHSS评分、治疗前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T灌注参数方面,结局不良组具有较大的梗死核心[49(20,84)ml比8(2,19)ml,Z=-7.049,P<0.01]和缺血半暗带体积[164(107,243)ml比55(17,131)ml,Z=-6.12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结局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入院NIHSS评分(OR=1.203,95%CI:1.085~1.334,P<0.01)、梗死核心体积(OR=1.048,95%CI:1.023~1.073,P<0.01)。联合入院NIHSS评分和梗死核心体积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P<0.01)。结论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结局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入院NIHSS评分和梗死核心体积,联合入院NIHSS评分与梗死核心体积或可对结局不良患者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梗死 预测 结局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体验测量工具的初步构建
11
作者 笃铭丽 陈松文 +3 位作者 朱丽 姚娴凤 叶磊 刘少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初步构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体验测量工具,为改善患者围手术期体验提供可量化的依据。方法于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采用文献分析、质性研究、德尔菲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 目的初步构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体验测量工具,为改善患者围手术期体验提供可量化的依据。方法于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采用文献分析、质性研究、德尔菲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体验测量问卷的内容及各测量内容的权重。结果3轮专家的积极性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46、0.961、0.976,第2、3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30、0.370(P<0.001)。初步构建的AF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体验测量工具包含操作及技术质量体验、舒适度管理体验、信息与沟通交流体验、情感支持体验、服务流程与响应体验5个维度,共46个测量条目。结论根据专科特点初步构建的AF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体验测量工具,不仅可以精准化评估患者体验现状,而且可以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改进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AF) 导管消融术 患者体验 测量工具 德尔菲法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的预后
12
作者 张东 张然 +6 位作者 王艳红 李玲 韦海燕 李勇 侯书敏 黄晶 栢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机械取栓的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90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73)和预后不良组(n=85)。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机械取栓的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90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73)和预后不良组(n=8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相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评分、D-二聚体水平显著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OR=2.863)、合并糖尿病(OR=2.113)、基线NHISS评分(OR=1.131)、D-二聚体(OR=1.093)是老年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NHISS评分预测老年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6.3%;D-二聚体的AUC为0.851,敏感度为85.9%,特异度为74.0%。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基线NHISS评分和D-二聚体水平是老年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危险因素,这可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源性 心房颤动 机械取栓 预后
下载PDF
应用压力监测技术高功率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
13
作者 张雪莲 安佰富 +5 位作者 崔文章 张广成 邹艳惠 刘宗武 白玫 王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压力监测技术采用高功率短时程(HPSD)射频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行低功率长时程(LPL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HPS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研究组。两组均采用损伤指数(LSI)控制... 目的探讨应用压力监测技术采用高功率短时程(HPSD)射频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行低功率长时程(LPL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HPS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研究组。两组均采用损伤指数(LSI)控制每个消融点终点,前壁和底部LSI 4.5~5.5,后壁和顶部LSI 4.0~4.5,观察两组双侧肺静脉电位一次性单圈隔离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1年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均能达到手术即刻成功,研究组肺静脉电隔离(PVI)一次性单圈隔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透视X射线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内复发的比例较高,研究组空白期内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1年复发率明显下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HPSD房颤消融模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X线曝光时间,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高功率短时程
下载PDF
基于“肺朝百脉、主治节”探讨心房颤动的辨治
14
作者 孙非非 王智先 +2 位作者 袁宏伟 刘岩 杜武勋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对“血-脉-心-肺”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肺主宗气生血,行治节而调控生命节律,肺损伤可诱导血、脉循行失常,节律紊乱。心房颤动为心体受损,造成血脉失和、心体失养、神不安位,其发... “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对“血-脉-心-肺”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肺主宗气生血,行治节而调控生命节律,肺损伤可诱导血、脉循行失常,节律紊乱。心房颤动为心体受损,造成血脉失和、心体失养、神不安位,其发生和转归涉及到血、脉、心、肺多个环节相兼共病的病理过程。文章以“血-脉-心-肺”一体观为基点,探讨“肺朝百脉、主治节”与心房颤动间的内在关联,提出治疗上应以调“肺”朝“脉”、调“肺”使“治”为主要原则,稳定期补气益肺、气血并治、加重期和调枢机、痰瘀同调、病进期升阳举陷、解毒防变为主要治则,分阶段动态辨治,同时注重恢复肺功能常态,以求标本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朝百脉 主治节 心房颤动 调补宗气
下载PDF
心律失常病房与非心律失常病房在心房颤动管理中的差异比较研究
15
作者 杨倩 柏庚 李广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对心律失常病房及非心律失常病房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管理情况进行比较,以期进一步优化房颤患者的管理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病房及非心律失常病房住院的1537例房颤患者资料... 目的对心律失常病房及非心律失常病房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管理情况进行比较,以期进一步优化房颤患者的管理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病房及非心律失常病房住院的1537例房颤患者资料。根据房颤患者住院时入住心律失常病房与否,分为房颤专病管理组和房颤非专病管理组。对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口服抗凝药使用情况、心率控制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房颤非专病管理组CHA_(2)DS_(2)-VASc评分分数的平均值高于房颤专病管理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6±1.71)分比(3.46±1.87)分,P<0.00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血管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非专病管理组内阵发性房颤类型及永久性房颤类型较房颤专病管理组更多(P<0.001)。房颤非专病管理组控制心室率药物使用率(56.0%比40.1%)、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50.7%比36.6%)、地高辛使用率(17.6%比5.2%)均明显高于房颤专病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房颤专病管理组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率(49.8%比22.6%)、胺碘酮使用率(26.2%比5.6%)、决奈达隆使用率(3.1%比0.4%)及普罗帕酮使用率(2.9%比0.1%)均明显高于房颤非专病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索他洛尔使用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房颤非专病管理组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明显高于房颤专病管理组(43.6比25.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患者因接受不同专病病房的管理而在治疗方案上有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病房 非心律失常病房 心房颤动管理差异
下载PDF
共病及衰弱对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征 闫盈盈 +1 位作者 武东 张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3-858,共6页
目的:观察共病及衰弱对高龄(≥7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28例,其中接受抗凝治疗患者443例(83.9%)。443例患... 目的:观察共病及衰弱对高龄(≥7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28例,其中接受抗凝治疗患者443例(83.9%)。44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4.72±5.39)岁。443例老年房颤患者均接受栓塞风险(CHA_(2)DS_(2)-VASc评分)和出血风险(HAS-BLED、ATRIA评分)评估,并应用衰弱指数量表和年龄校正Charlson共病指数(ACCI)对患者进行评估。衰弱指数≥3分为衰弱,衰弱指数1~2分为衰弱前期;ACCI≥5分为多重共病(高共病负荷)。对出院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1年门诊随访,以出院后患者是否停药进行分组比较,观察患者用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原因。结果:443例老年房颤患者均接受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CHA_(2)DS_(2)-VASc评分为(5.61±1.57)分,HAS-BLED评分为(3.08±0.89)分,ATRIA评分为(4.13±1.90)分。衰弱指数量表评估显示,所有患者均处于衰弱期或衰弱前期,ACCI平均值为(5.73±1.51)分。随访1年后停用抗凝治疗的患者为96例(21.67%),衰弱(OR=1.114,95%CI:1.041~1.205,P=0.003)、高共病负荷(OR=3.201,95%CI:2.126~4.509,P=0.001)及ATRIA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ATRIA评分≥5分,OR=1.457,95%CI:1.212~2.075,P=0.024)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如果仅观察非死亡所致停药原因,HAS-BLED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3分,OR=1.098,95%CI:1.035~1.116,P=0.014)和应用华法林(OR=1.015,95%CI:1.001~1.030,P=0.040)也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高龄(≥75岁)房颤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受衰弱、高共病负荷和ATRIA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评分的影响较为明显。若除外死亡事件,HAS-BLED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和应用华法林也是患者停止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衰弱 共病指数 用药依从性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地区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17
作者 张强 唐闽 +5 位作者 邝雅杰 刘丹 赵雪燕 赵媛媛 张琳 奴尔巴合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4162-4167,共6页
背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国内不同地区以及不同人群中的房颤患病率有很大差异,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对于房颤的患病率无较大规模流行病学... 背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国内不同地区以及不同人群中的房颤患病率有很大差异,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对于房颤的患病率无较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地区房颤的患病率、相关的危因素、规范化的治疗状况,为本地区房颤预防、管理、治疗提供可靠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横断面年龄比例1∶10分层随机抽样调查2021年5月—2023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地区18个农牧团场及市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63079人。采用问卷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房颤流行病学、知晓率及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房颤组(n=737)与非房颤组(n=6234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地区居民63079人,平均年龄(54.9±15.3)岁。筛查出房颤患者737人,患病率为1.17%,根据年龄校正后患病率为1.12%。筛查人群中房颤知晓率仅为1.62%(1021/63079),其中确诊房颤人群中房颤知晓率52.78%(389/737)。18~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房颤患病率分别为0.05%(5/9964)、0.32%(29/9076)、0.62%(135/21686)、1.28%(151/11810)、3.05%(207/6776)、5.57%(210/3767);男性和女性房颤患病率分别为1.60%(441/27591)、0.83%(296/35488);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他民族房颤患病率分别为1.20%(720/60014)、0.70%(7/1007)、0.62%(7/1130)、1.67%(2/120)、1.41%(1/171);城市区域及农牧团场区域房颤患病率分别为0.79%(350/44504)、2.08%(387/18575)。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年龄、性别、年龄段分布、居住区域、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吸烟、饮酒、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外周血管疾病、肿瘤比例高于非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饮酒、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肿瘤为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新发现房颤85例(11.53%)、阵发性房颤257例(34.87%)、持续性房颤178例(21.16%)、永久性房颤217例(29.44%);口服抗凝药物36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或一站式治疗23例,本地区房颤治疗率51.96%。房颤患者中规范化治疗、未规范化治疗和未治疗分别为360例(48.85%)、21例(2.85%)、356例(48.30%),新发现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的规划化治疗率分别为11.11%、28.89%、24.72%、35.28%,不同类型房颤规划化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8,P=0.004)。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地区房颤患病率基本持平于全国水平,危险因素与国内外研究相近,但人群中房颤知晓率、及房颤规范化治疗率明显偏低,情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流行病学研究 患病率 石河子地区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参蛭通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的潜在机制
18
作者 宋瑞瑞 刘芳 +3 位作者 陈军 史晓静 孙松涛 高红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854-1861,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参蛭通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在TCMSP、BATMAN-TCM、Gene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中搜索参蛭通心胶囊及房颤相关靶点,并得出两者的交集基因。运用STIN...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参蛭通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在TCMSP、BATMAN-TCM、Gene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中搜索参蛭通心胶囊及房颤相关靶点,并得出两者的交集基因。运用ST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借助David 6.8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参蛭通心胶囊治疗房颤的关键活性成份为槲皮素、丹参酮ⅡA、β-谷甾醇、山萘酚等。KEGG富集到的通路主要为TNF 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参蛭通心胶囊中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IL6、CASP3、IKBKB、PTGS2、NFKBIA具有较稳定的结合活性。结论参蛭通心胶囊以quercetin为代表的活性成分,通过VEGFA、IL6、TP53、CASP3、PPARG、PTGS2等多个靶点,调控以TNF signaling pathway为主的多个通路,达到治疗房颤的效果,为后续进一步探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蛭通心胶囊 心房颤动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胸腔镜左心耳夹闭术在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胜中 魏大闯 +3 位作者 向波 谭今 李文华 黄克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胸腔镜左心耳夹闭术在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14例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资料。均有脑梗死史,CHA2 DS2-VASc评分3~7分,(5.0±1... 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胸腔镜左心耳夹闭术在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14例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资料。均有脑梗死史,CHA2 DS2-VASc评分3~7分,(5.0±1.4)分;HAS-BLED评分3~4分,(3.3±0.5)分。两孔法胸腔镜手术,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采用国产E-Clip左心耳闭合系统行左心耳夹闭术。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9.6±7.7)min,术后总引流量(80.4±37.1)ml,引流管留置时间(26.0±2.5)h。14例随访3~21个月,中位时间8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耳夹闭完全,无残余漏,左心房内未见血栓形成。头颅CT未见新发脑梗死或出血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2例,12例仍为心房颤动。结论食道超声心动图辅助胸腔镜左心耳夹闭术能够完全夹闭左心耳,避免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心房颤动患者新发脑卒中,并对少数患者起到电隔离左心耳的作用而消除心房颤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夹闭术 胸腔镜手术 食道超声心动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高出血风险
下载PDF
心房颤动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治疗后的抗凝治疗现状分析
20
作者 李芳 郭廷昊 +4 位作者 王凯 程峙娟 陈未平 殷敏 涂江龙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81-1389,共9页
目的了解现实世界心房颤动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血管再通治疗后的抗凝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抽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出院诊断为AIS和心房颤动并采取静脉溶栓(IVT)、血管内取栓(EVT)或IV... 目的了解现实世界心房颤动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血管再通治疗后的抗凝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抽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出院诊断为AIS和心房颤动并采取静脉溶栓(IVT)、血管内取栓(EVT)或IVT+EVT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启动抗凝治疗的时间、抗凝方案及结果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延迟或未启动抗凝治疗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符合筛选标准的心房颤动相关AIS患者共189例,其中IVT组86例(45.5%)、EVT组63例(33.3%)、IVT+EVT组40例(21.2%)。18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2.90±9.23)岁,女性患者有93例(49.2%),36.0%(68/189)的患者在AIS血管再通治疗后14 d内启动抗凝治疗,其中IVT组占58.8%(40/68)、EVT组占22.1%(15/68)、IVT+EVT组占19.1%(13/68),3组之间14 d内启动抗凝治疗的患者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对血管再通治疗后14 h内启动抗凝治疗患者(68例)与延迟或未启动抗凝治疗患者(121例)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既往脑卒中病史、血管再通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血管再通治疗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影像学特点(病灶靠近皮质、大面积梗死、严重的颅内责任大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再通治疗方式、血管再通治疗后3 d NIHSS评分、血管再通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再通治疗后3 d NIHSS评分高(OR=1.113,95%CI 1.053~1.176,P<0.001)、血管再通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OR=6.098,95%CI 2.004~18.193,P=0.001)的患者不宜进行抗凝治疗。大面积梗死(40.8%)、梗死部位(35.8%)及卒中后出血转化(40.8%)是影响主诊医师启动抗凝治疗的常见原因。在心房颤动相关AIS患者90 d预后中,6例患者出现出血事件,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2分)患者共116例。血管再通治疗后14 d内启动抗凝组90 d预后良好率(89.7%,61/68)高于延迟或未启动抗凝组(45.5%,55/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接受IVT、EVT或IVT+EVT治疗的心房颤动相关AIS患者,在血管再通治疗后早期开始抗凝治疗是安全的,但大多数患者抗凝治疗时机晚于当前推荐的抗凝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心房颤动 静脉溶栓 血管内介入治疗 抗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