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俗通义》中东汉祭祀文化研究
1
作者 何帅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0-85,共6页
《风俗通义》用大量篇幅记载了东汉时期的祭祀文化,祭祀是当时普遍流行的民俗,祭祀对象有山川河泽、风雨雷电以及大量动植物等。祭祀盛行的原因是民众希望通过祭祀的方式摆脱现实的苦难,达到精神的解脱。纯粹的巧合、夸大的宣传等因素... 《风俗通义》用大量篇幅记载了东汉时期的祭祀文化,祭祀是当时普遍流行的民俗,祭祀对象有山川河泽、风雨雷电以及大量动植物等。祭祀盛行的原因是民众希望通过祭祀的方式摆脱现实的苦难,达到精神的解脱。纯粹的巧合、夸大的宣传等因素导致祭祀之风在东汉盛行。祭祀尽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民众还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敬神、娱神活动。此外,民众还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辟邪物以防止鬼怪的侵扰,从中反映出东汉百姓敬神侍鬼、祛灾求吉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祭祀 文化心理
下载PDF
从风俗批评到审美批评——应劭《风俗通义》新探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济喜 宋亚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135,2,共6页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历来归为子部杂家,研究者较少从审美批评和风俗批评的角度进行探讨。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既沉潜在精英文化中,又浸润在感性可观的社会风尚中,后者容易为研究者忽视。《风俗通义》中的采风观俗意识,以及在士林士...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历来归为子部杂家,研究者较少从审美批评和风俗批评的角度进行探讨。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既沉潜在精英文化中,又浸润在感性可观的社会风尚中,后者容易为研究者忽视。《风俗通义》中的采风观俗意识,以及在士林士风、人物品鉴、审美风尚、音乐歌谣等方面所体现的批评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风俗批评与审美批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风俗批评 审美批评 审美风尚
下载PDF
《风俗通义》里两则南方民族族源神话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亚虎 《天中学刊》 2012年第6期115-117,共3页
应劭在《风俗通义》里最早记录了长沙武陵蛮族源神话——盘瓠神话。这则神话反映了中国古代族群以某种神奇的动物形象为祖先并以各种方式认同的现象,比18世纪末英国人约翰·朗格记录印第安人"图腾崇拜"现象早了约1600年... 应劭在《风俗通义》里最早记录了长沙武陵蛮族源神话——盘瓠神话。这则神话反映了中国古代族群以某种神奇的动物形象为祖先并以各种方式认同的现象,比18世纪末英国人约翰·朗格记录印第安人"图腾崇拜"现象早了约1600年。《风俗通义》所记录的九隆神话也具有珍贵的价值,它曾先后成为南诏、大理王室的开国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盘瓠神话 九隆神话
下载PDF
谈《风俗通义》的小说色彩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欣航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6-28,共3页
《风俗通义》所处的时代,对于中国小说发展史而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通过对《风俗通义》所记录故事的分析,可以发现《风俗通义》不仅仅只是一部简单的民俗学著作,在其故事的内容上或多或少的含有一些"小说"的因素,使我... 《风俗通义》所处的时代,对于中国小说发展史而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通过对《风俗通义》所记录故事的分析,可以发现《风俗通义》不仅仅只是一部简单的民俗学著作,在其故事的内容上或多或少的含有一些"小说"的因素,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早期小说的影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小说 古代文学
下载PDF
从《风俗通义》新生复音词看《汉语大词典》失收晚收的词条
5
作者 黄英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55,共4页
《风俗通义》为东汉应劭所作,书成当在公元194—204年之间。《汉语大词典》是1986—1993年陆续出全的,它所搜集的词条是比较齐全的,但典籍浩瀚,难免挂一漏万。以《风俗通义》中新生的复音词为例,对照《汉语大词典》的词条及引例,经彻查... 《风俗通义》为东汉应劭所作,书成当在公元194—204年之间。《汉语大词典》是1986—1993年陆续出全的,它所搜集的词条是比较齐全的,但典籍浩瀚,难免挂一漏万。以《风俗通义》中新生的复音词为例,对照《汉语大词典》的词条及引例,经彻查、统计、分析后,一一列出来说明《汉语大词典》失收、晚收等情况,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起一点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风俗通义 词条 失收 晚收
下载PDF
《风俗通义》与东汉礼制之反思——以《愆礼》《过誉》中所载事例为基础
6
作者 林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60,共6页
应劭在《风俗通义》之《愆礼》《过誉》两卷中以17个事例刻画了东汉时期士大夫阶层在践行礼制规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服丧违礼、扭曲亲情、因私废公、恃才蔑礼四类,主要表现在政治关系与伦理关系两个方面。通过对这些事例的考察... 应劭在《风俗通义》之《愆礼》《过誉》两卷中以17个事例刻画了东汉时期士大夫阶层在践行礼制规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服丧违礼、扭曲亲情、因私废公、恃才蔑礼四类,主要表现在政治关系与伦理关系两个方面。通过对这些事例的考察,不难发现东汉后期礼制的混乱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实与汉代一贯重视儒家经典并将之与仕途晋升相关联的政策导向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劭 风俗通义 《愆礼》 《过誉》
下载PDF
从《风俗通义》看《汉语大词典》晚收的义项
7
作者 黄英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57-259,共3页
《风俗通义》为东汉应劭所作。其书编成当在公元 194年至 2 0 4之间。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中说 :“今俗语虽云浮浅 ,然贤愚所共咨论 ,有似犬马 ,其为难也。”可见 ,该书词汇接近当时口语 ,有相当大的语料价值。所以 ,《辞源》、... 《风俗通义》为东汉应劭所作。其书编成当在公元 194年至 2 0 4之间。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中说 :“今俗语虽云浮浅 ,然贤愚所共咨论 ,有似犬马 ,其为难也。”可见 ,该书词汇接近当时口语 ,有相当大的语料价值。所以 ,《辞源》、《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对《风俗通义》收词引例不少。《汉语大词典》是在 1986年和 1993年陆续出齐的 ,关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收词和引例都比较完备。出版之后受到广大使用者的青睐。它成了语言工作者及学习语言文字的人经常使用的工具书。但典籍浩瀚 ,难免挂一漏万。经过探讨 ,我们发现《风俗通义》中新生的复音词及复音词所产生的新义 ,就对《汉语大词典》词条及其义项晚出之类的失误进行修正有相当的价值。但本文只就《风俗通义》中复音词所产生的新义 ,对《汉语大词典》词条的义项引例偏晚这一类的失误 ,经彻查、统计、分析后 ,一一列出来加以说明 ,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起一点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风俗通义 词条 义项 辞书修订
下载PDF
论《风俗通义》中的求实精神
8
作者 高二旺 《天中学刊》 2012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应劭写作《风俗通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辩风正俗,为封建统治提供借鉴。《风俗通义》的求实精神表现在对无神论思想的张扬、对人性的理性思考、探求事物的真相等方面。为此,应劭采用了文献考证、逻辑推理、列举事实进行反证等手段,探... 应劭写作《风俗通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辩风正俗,为封建统治提供借鉴。《风俗通义》的求实精神表现在对无神论思想的张扬、对人性的理性思考、探求事物的真相等方面。为此,应劭采用了文献考证、逻辑推理、列举事实进行反证等手段,探求事物和社会风俗的真实情况。应劭的求实精神是对前人唯物主义精神的继承,也是东汉社会背景深刻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应劭 求实精神 虚伪世风 无神论
下载PDF
《风俗通义》研究综述
9
作者 刘海峰 《天中学刊》 2012年第6期110-114,共5页
应劭《风俗通义》是中国第一部风俗民俗学专著,是中国第一部"民史",是中国志怪小说的先导,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迄今关于应劭与《风俗通义》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应加强《风俗通义》的社会学、文... 应劭《风俗通义》是中国第一部风俗民俗学专著,是中国第一部"民史",是中国志怪小说的先导,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迄今关于应劭与《风俗通义》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应加强《风俗通义》的社会学、文献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劭 风俗通义 社会学
下载PDF
从《风俗通义》看《汉语大词典》的书证晚出
10
作者 王军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6期23-25,共3页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以《风俗通义》的词汇系统作为蓝本,与《汉语大词典》进行比勘,列举出《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的例证32条,以便为其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风俗通义 汉语大词典 书证晚出
下载PDF
《风俗通义》的文学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6,共5页
《风俗通义》中的某些篇章已经具备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的显著特征,两汉时期小说之所以能够产生,志怪小说、志人小说之所以都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与两汉杂史别传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风俗通义》可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这使《风俗通义》在... 《风俗通义》中的某些篇章已经具备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的显著特征,两汉时期小说之所以能够产生,志怪小说、志人小说之所以都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与两汉杂史别传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风俗通义》可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这使《风俗通义》在文学史上、小说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
下载PDF
《风俗通义》通假现象研究
12
作者 孟心 王玲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53-56,共4页
文章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力图探究《风俗通义》通假字的语音关系,笔者通过梳理、查证、认定等大量考据工作,最后从训诂角度认定了全书59个音同音近借用通假字,同时进行了声韵皆同、声同韵近、声近韵同和声韵皆近四个大类的分析,从而全面... 文章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力图探究《风俗通义》通假字的语音关系,笔者通过梳理、查证、认定等大量考据工作,最后从训诂角度认定了全书59个音同音近借用通假字,同时进行了声韵皆同、声同韵近、声近韵同和声韵皆近四个大类的分析,从而全面展示《风俗通义》的通假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通假现象 音近音同借用
下载PDF
《风俗通义》与《搜神记》创作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国 《太原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9-43,共5页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撰写的一部关于风俗的书,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在中国小说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对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均有影响。目前学界对《风俗通义》小说特性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将其与魏晋志人志怪小说进行对比研究的...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撰写的一部关于风俗的书,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在中国小说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对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均有影响。目前学界对《风俗通义》小说特性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将其与魏晋志人志怪小说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章至今较少出现。从内容取材、叙事手法、审美风尚三个角度对《风俗通义》和魏晋志怪代表作《搜神记》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风俗通义》和《搜神记》在创作上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搜神记》 应劭 干宝 创作对比
下载PDF
《风俗通义》序录的再探讨
14
作者 程远芬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55,共3页
从不同角度引征史料,对《风俗通义》序录的著录问题进行了探讨商榷。
关键词 风俗通义 序录 中国古代文献 目录学 校勘学 著录
下载PDF
《风俗通义·声音第六》之声训研究及声训背后承载的汉时文化
15
作者 孟心 王玲娟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8-40,共3页
透过对《风俗通义.声音第六》中声训词条的整理,发现东汉时的人们往往在阐释某种事物的名称时使用,本文试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探究声训词条背后的文化信息。从音乐的治国教化功能、阴阳五行认知模式、汉时的天人感应哲学三个方面,探究汉... 透过对《风俗通义.声音第六》中声训词条的整理,发现东汉时的人们往往在阐释某种事物的名称时使用,本文试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探究声训词条背后的文化信息。从音乐的治国教化功能、阴阳五行认知模式、汉时的天人感应哲学三个方面,探究汉时人们的部分思维习惯和文化定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训 风俗通义 文化信息
下载PDF
《风俗通义》的学术传承与史学特色
16
作者 陈曦 《天府新论》 CSSCI 2011年第5期123-127,共5页
《风俗通义》受《汉书.地理志》、《方言》的影响,形成了博通的风俗视角与独特的论述体例。应劭在考辨名物、订正俗讹的基础上,关注下层民众的宗教信仰习俗,对士人的道德行为风尚进行了记述评论。同时继承"考信求实"的传统,... 《风俗通义》受《汉书.地理志》、《方言》的影响,形成了博通的风俗视角与独特的论述体例。应劭在考辨名物、订正俗讹的基础上,关注下层民众的宗教信仰习俗,对士人的道德行为风尚进行了记述评论。同时继承"考信求实"的传统,梳理古史谱系、考辨史事传说。全书体现出应劭的史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劭 风俗通义 学术传承 史学特色
下载PDF
论《风俗通义》的训诂
17
作者 马固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63-67,共5页
《风俗通义》又称《风俗通》,是部在训诂上能给人以深刻启示的著作。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它这一点却涉猎不多。其书残缺于宋代,仅存十卷;后来经过清人校刊、辑佚,最近吴树平、王利器先生又在前人基础上,扩大成果,分别撰成《风俗通义校释... 《风俗通义》又称《风俗通》,是部在训诂上能给人以深刻启示的著作。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它这一点却涉猎不多。其书残缺于宋代,仅存十卷;后来经过清人校刊、辑佚,最近吴树平、王利器先生又在前人基础上,扩大成果,分别撰成《风俗通义校释》、《风俗通义校注》,虽然都是残本,但仍可见原书一斑。《风俗通》作者应劭,与郑玄、刘熙同时,上距许慎也不过数十百年之久,他们的著作正可互相验证、补充,以此求得训诂学的深入探讨。基于此,本文打算根据《风俗通义校释》,从下列方面,谈谈《风俗通》的训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训诂 校释 郑玄 《尔雅》 许慎 启示 残本 校刊 清人
下载PDF
关于《风俗通义》几条佚谣的辑校
18
作者 马固钢 《中国韵文学刊》 1996年第1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风俗通义 童谣 《汉书·五行志》 佚文 校释 “都” 灾异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后汉书》 李固
下载PDF
应劭与《风俗通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殿才 毛英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应劭是东汉后期的著名学者。他熟悉朝廷典章制度,著有《汉官礼仪故事》等典章制度史著作,意在为国家施政提供借鉴。他为《汉书》作集解音义,在《汉书》学史上有开创之功。他著《风俗通义》力图起到齐风俗、明义理、正人心的作用。《风... 应劭是东汉后期的著名学者。他熟悉朝廷典章制度,著有《汉官礼仪故事》等典章制度史著作,意在为国家施政提供借鉴。他为《汉书》作集解音义,在《汉书》学史上有开创之功。他著《风俗通义》力图起到齐风俗、明义理、正人心的作用。《风俗通义》有益世用,在中国史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劭 风俗通义 《汉书集解音义》 历史著作 风俗
原文传递
《风俗通义》等文献所见东汉原始道教信仰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生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14-19,共6页
文章主要以应劭《风俗通义》为考察对象,并与有关的文献和考古资料相印证,从“原始道经《黄帝书》”,“思道、诵经、用剑三法结合的道教劾鬼术及尸体‘飞去’的信仰”,“司命神信仰及御死辟恶术之盛行”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原始道教 风俗通义 抱朴子 解注文 《黄帝四经》 道教信仰 民间道教 谶纬神学 思想内容 三法结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