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寒表证模型大鼠探究麻黄升浮药性对通宣理肺方药效发挥的影响
1
作者 张钦钦 曾梦楠 +3 位作者 曹兵 张贝贝 冯卫生 郑晓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30-1839,共10页
目的通过考察通宣理肺方及通宣理肺方减麻黄对风寒表证模型大鼠呼吸系统、中枢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的作用,探讨麻黄升浮药性对通宣理肺方功效发挥的影响,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照体重均衡原则... 目的通过考察通宣理肺方及通宣理肺方减麻黄对风寒表证模型大鼠呼吸系统、中枢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的作用,探讨麻黄升浮药性对通宣理肺方功效发挥的影响,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照体重均衡原则随机分为正常组(CON)、模型组(M)、对乙酰氨基酚组(Y,0.455 g·kg^(-1))、麻黄组(MH,2.340 g·kg^(-1))、通宣理肺方组(TX,4.326 g·kg^(-1))和通宣理肺方减麻黄组(TX-MH,3.920 g·kg^(-1)),每组10只。除CON组外,其余组均用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进行造模。造模后,大鼠出现蜷卧或团缩聚卧状态、自发活动减少、弓背耸毛、打喷嚏,体温升高为模型成功。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10 mL·kg^(-1)),CON组和M组大鼠均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给药4天。观察大鼠的基本状态,并通过氨水诱咳、酚红排泌和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IgE、IL-4、IFN-γ)水平,结合肺部组织病理切片及氧化应激(MDA、SOD及GSH-Px)水平的变化考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通过旷场实验、大鼠睡眠时间和血清中炎症因子(IgE、IFN-γ、IL-4)指标的变化考察对中枢系统的影响;通过胃肠运动及血浆中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T)、胃泌素(GT)变化考察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通过大鼠足趾汗液分泌、大鼠尿量及血清中肌酐(CRE)、尿素氮(BUN)的变化考察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通过大鼠心功能和血清NO变化考察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通宣理肺方能够增加风寒表证大鼠体质量,降低体温;能够兴奋中枢系统,改善呼吸系统,增强泌尿-发汗系统,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作用不明显;通宣理肺方去除麻黄后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系统作用明显减弱,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基本无影响。总体而言,通宣理肺方效果优于通宣理肺方减麻黄,提示升浮药麻黄的去除使通宣理肺方“发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减弱。结论麻黄的升浮药性对通宣理肺方“发表散寒”和“宣肺止咳”药效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宣理肺方 麻黄 升浮 大鼠 风寒表证
下载PDF
风寒表证和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杨士友 孙备 +2 位作者 裴月梅 韩明向 王钦茂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4-56,60,共4页
大鼠自由饲养于风(5~6级)寒(3~7℃)环境中,前期(6天)表现符合中医的风寒表证,见发热、恶风寒、打喷嚏等症状;后期(14天)表现符合中医的寒凝血瘀证,见血液增粘、增浓、增聚,微循环流态恶化,微血管管径、流速、流... 大鼠自由饲养于风(5~6级)寒(3~7℃)环境中,前期(6天)表现符合中医的风寒表证,见发热、恶风寒、打喷嚏等症状;后期(14天)表现符合中医的寒凝血瘀证,见血液增粘、增浓、增聚,微循环流态恶化,微血管管径、流速、流量降低。活血药和祛风药对此血瘀动物的血液流变性、微循环以及发热和一般状况有改善作用,配伍后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表证 寒凝血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风寒表证模型小鼠体重及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树林 张发斌 +5 位作者 李杰 陆东明 吴萍 刘占厚 张广梅 赵协慧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98-2299,共2页
目的探讨风寒表证模型小鼠体重及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的变化。方法20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动物在18~21℃室温环境中饲养。实验组动物放置温度2—5℃,湿度60%,风速4—5级,自然光线环境中饲养。于实验... 目的探讨风寒表证模型小鼠体重及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的变化。方法20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动物在18~21℃室温环境中饲养。实验组动物放置温度2—5℃,湿度60%,风速4—5级,自然光线环境中饲养。于实验开始第7天(造模成功)、第10天和第14天分三批次,分别先称体重然后处死,采集脏器称重并计算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结果对照组体重、脾和胸腺重量均随饲养天数增加而增加,脾脏系数上升,胸腺系数较恒定;实验组普遍出现风寒表证状况,小鼠体重先减后增,脾脏重量增加,而系数变化不明显,且系数均高于对照组,胸腺质量变化不大,但系数下降明显。结论风寒表证模型小鼠造模期及恢复期体重变化较大,脾脏和胸腺系数受体重影响较大,也与脏器代偿性增大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表证 脾脏 胸腺 脏器系数
下载PDF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杰 陆东明 +6 位作者 吴萍 王仁媛 张发斌 张广梅 刘占厚 赵协慧 陈湘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白介素节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白介素节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小鼠血清中白介素的节律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呈现为夜间高、白昼低的变化。结论: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呈现夜间高、白昼低的节律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风寒表证) 欲解时 白介素节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IL-10细胞因子在风寒表证小鼠模型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占厚 李杰 +3 位作者 吴萍 张发斌 陆东明 王仁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709-1710,共2页
目的:研究小鼠风寒表证康复过程中IL-10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定量检测小鼠风寒表症动物疾病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的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日间1~4 d IL-10水平上升,第3... 目的:研究小鼠风寒表证康复过程中IL-10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定量检测小鼠风寒表症动物疾病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的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日间1~4 d IL-10水平上升,第3d达高峰(P<0.01),以后逐渐下降;夜间2d后水平升高(P<0.01),5 d后水平逐渐下降。结论:小鼠风寒表证康复中IL-10的周期性变化表现为实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IL-10存在有昼低夜高的日节律变化,实验组日节律变化不明显,可能与免疫功能的介入与调控和疾病康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表证 IL-10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周节律及免疫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裕红 邓扬嘉 +2 位作者 龚巧巧 刘晶 黄俊凡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3期501-50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周节律及免疫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8例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每日1粒。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周节律及免疫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8例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每日1粒。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足三里每日1次,行针30 min,疗程3 d。观察比较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的水平,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4%(P<0.05)。针刺组病程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3 d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且针刺组证候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3 d后,两组WBC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别不大(P>0.05)。两组LYM计数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1),且针刺组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NLR均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1),且针刺组NLR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hsCRP及IL-10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别不大(P>0.05)。结论太阳病风寒表证常规疗法的病程接近周节律现象,早期针刺足三里能增加淋巴细胞计数,下调NLR、hs-CRP、IL-10炎性免疫因子水平,从而缩短病程,防止传变,其机制与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减轻炎症反应、调整促炎-抗炎双向平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风寒表证) 周节律 足三里 针刺 炎性反应 免疫
下载PDF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杰 陆东明 +6 位作者 吴萍 王仁嫒 张发斌 张广梅 刘占厚 赵协慧 陈湘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08-1510,共3页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型...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小鼠血清中白介素的节律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呈现为夜间高、白昼低的变化。结论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具有夜间高、白昼低的节律性,与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时间节律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风寒表证) 欲解时 白介素节律 相关性
下载PDF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杰 陆东明 +6 位作者 吴萍 王仁嫒 张发斌 张广梅 刘占厚 赵协慧 陈湘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小鼠血清中白介素的节律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呈现为夜间高、白昼低的变化。结论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具有夜间高、白昼低的节律性,与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时间节律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风寒表证) 欲解时 白介素节律 相关性
下载PDF
针“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七日节律影响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魏裕红 龙训莲 +2 位作者 邓扬嘉 龚巧巧 文永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8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七日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针刺足三里)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针刺足三里每日1次,行针30 min,疗程3天,完成中医...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七日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针刺足三里)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针刺足三里每日1次,行针30 min,疗程3天,完成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并记录总病程。结果:观察组完成30例,对照组完成3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93.3%,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两组病程比较,观察组(4.73±1.48)天低于对照组(7.83±1.63)天,经独立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P<0.05),其中咳嗽、症状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阳病风寒表证自然病程符合七日节律现象,针刺足三里的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及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有优势,从而缩短病程,防止传变。因此,外感疾病早期针刺足三里,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太阳病(风寒表证) 七日节律
下载PDF
感冒清热颗粒对风寒表证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珊宏 夏玉英 +3 位作者 卢子滨 曹惠慧 刘俊珊 余林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0-791,共2页
目的感冒清热颗粒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表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本研究观察感冒清热颗粒对风寒表证小鼠模型的影响,阐明其抗风寒感冒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风寒模型... 目的感冒清热颗粒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表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本研究观察感冒清热颗粒对风寒表证小鼠模型的影响,阐明其抗风寒感冒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风寒模型组、感冒清热颗粒3.6,7.2和14.4 g·kg^(-1)·d^(-1)组和阳性药物组(风寒感冒颗粒3.6 g·kg^(-1)·d^(-1)组和感康0.15片·kg^(-1)·d^(-1)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其余组根据《中医实验动物学》采用风扇加寒冷体表降温吹风方法造模7 d,复制风寒犯表的太阳病动物模型。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饲养7 d。从开始造模第4天,药物组ig给药3 d,正常组和模型组ig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期间记录各组动物的体重,第8天各组小鼠取血,处死后取肺、脾和胸腺,称重,计算肺、脾和胸腺的脏器系数,小鼠左肺固定后用于做病理切片HE染色,右侧肺组织匀浆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的水平,抗凝血用于血常规检测。结果经风寒刺激7 d,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P<0.01),感冒清热颗粒14.4 g·kg^(-1)·d^(-1)使其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肺指数升高(P<0.01),脾指数下降(P<0.01),胸腺指数无差异,感冒清热颗粒各剂量均抑制肺指数升高(P<0.01),对脾指数无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模型组肺间质增生,血管壁增厚,局部有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出现代偿性空泡,感冒清热颗粒不同剂量组药物干预后缓解。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增多(P<0.05,P<0.01,P<0.01),感冒清热颗粒7.2和14.4 g·kg^(-1)·d^(-1)干预后炎症因子表达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血小板与血红蛋白数量无显著性变化,白细胞水平下降(P<0.01),感冒清热颗粒干预后白细胞水平有所回升,但无显著性差异。在白细胞各个细胞群比例中,模型组淋巴细胞比例下降(P<0.01),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1,P<0.05),高剂量感冒清热颗粒给药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向正常组回归(P<0.05,P<0.01)。结论感冒清热颗粒对风寒表证小鼠有保护作用,表现为增加风寒表证小鼠的体重,抑制肺指数升高,减轻肺部炎症细胞浸润与出血,其机制与降低肺组织TNF-α,IL-6和IL^(-1)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清热颗粒 风寒感冒 风寒表证模型 抗炎
下载PDF
席建元从风寒郁表证论治急性感染性荨麻疹经验
11
作者 田优德 席建元 李玲艳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176-178,182,共4页
席建元认为急性感染性荨麻疹不仅有风寒证、风热证、胃肠湿热证和毒热炽盛证4个证型,部分患者的病机同时兼有风寒外束于表和郁热生于半表半里2个要点,治疗时不仅要解在表的风寒之邪,还要清透在半表半里的郁热,因此提出了从风寒郁表证论... 席建元认为急性感染性荨麻疹不仅有风寒证、风热证、胃肠湿热证和毒热炽盛证4个证型,部分患者的病机同时兼有风寒外束于表和郁热生于半表半里2个要点,治疗时不仅要解在表的风寒之邪,还要清透在半表半里的郁热,因此提出了从风寒郁表证论治急性感染性荨麻疹,以柴葛解肌汤化裁治疗。附病案2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性荨麻疹 瘾疹 风寒 柴葛解肌汤 席建元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含量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杰 陆东明 +6 位作者 吴萍 王仁嫒 张发斌 张广梅 刘占厚 赵协慧 陈湘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52-2754,共3页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含量表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预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 LISA)定量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天11:00与23...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含量表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预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 LISA)定量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天11:00与23:00小鼠血清中白介素的含量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白介素的表达于发病第3、4天达到高峰,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到第3、4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回落到第7天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模型组白介素的表达基本吻合了外感表证7d自愈的"周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风寒表证) 欲解时 白介素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太阳病(风寒表证)模型小鼠肺脏与大肠重量及系数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杰 吴萍 +7 位作者 王树林 陆东明 张发斌 王仁嫒 刘占厚 张广梅 赵协慧 陈湘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模型小鼠肺脏与大肠重量及系数的相关性变化。方法:18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分别在第7、10和14天随机从对照组和模型组随机抽取两组动物,称体质量后处死动物,取出肺和大肠,经处理后称重...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模型小鼠肺脏与大肠重量及系数的相关性变化。方法:18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分别在第7、10和14天随机从对照组和模型组随机抽取两组动物,称体质量后处死动物,取出肺和大肠,经处理后称重并计算肺脏和大肠脏器系数。结果:对照组和模型组肺脏脏器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模型组下降更为明显,其中第14天低于第7、10天(P<0.01,P<0.05);大肠重量及系数对照组均高于模型组,其中第7、10天大肠重量对照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第7天系数对照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风寒表证模型小鼠肺脏与大肠质量和系数变化较大,其病理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风寒表证) 肺脏 大肠 脏器系数
原文传递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4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仁嫒 李杰 +4 位作者 陆东明 张发斌 吴萍 张广梅 赵协慧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白介素-4(IL-4)表达的规律,初步探寻正气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降温加吹冷风的方法致太阳病"风寒表证"大鼠模型,连续7d于太阳病欲解时(11:00-13:00)和对时(23:00-1:00)采血制备标本...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白介素-4(IL-4)表达的规律,初步探寻正气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降温加吹冷风的方法致太阳病"风寒表证"大鼠模型,连续7d于太阳病欲解时(11:00-13:00)和对时(23:00-1:00)采血制备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观察两时段IL-4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与模型组IL-4呈现同步的昼夜节律与周节律变化;模型组IL-4的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机体通过IL-4的生物学效应,发挥御邪、抗邪的作用,是太阳病自愈的机制之一;IL-4可能是中医正气的免疫学物质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 风寒表证 欲解时 白介素-4
原文传递
高寒环境下太阳病风寒表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占厚 李杰 +2 位作者 王仁嫒 吴萍 陆东明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在高原环境下复制风寒表证动物模型。方法:小鼠自由饲养于人工模拟风寒环境中,连续7天,观测实验小鼠一般状况及体重、体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造模前后有明显的体重减轻(P<0.01)和体温升高(P<0.05)。结论:造模7天... 目的:在高原环境下复制风寒表证动物模型。方法:小鼠自由饲养于人工模拟风寒环境中,连续7天,观测实验小鼠一般状况及体重、体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造模前后有明显的体重减轻(P<0.01)和体温升高(P<0.05)。结论:造模7天后,小鼠的表现符合中医"风寒表证"症状变化,复制模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 风寒表证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对风寒表证大鼠的干预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贝贝 曾梦楠 +7 位作者 张钦钦 贾菊芳 王茹 郭彭莉 刘萌 菅丽鹤 冯卫生 郑晓珂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127,共7页
目的:比较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对风寒表证大鼠的干预作用,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通过“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构建风寒表证模型,以大鼠出现蜷卧或团缩聚卧状态、自发活动减少、弓背耸毛、打喷嚏,体温升高为造... 目的:比较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对风寒表证大鼠的干预作用,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通过“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构建风寒表证模型,以大鼠出现蜷卧或团缩聚卧状态、自发活动减少、弓背耸毛、打喷嚏,体温升高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0.46 g/kg、草麻黄、中麻黄及木贼麻黄2.34 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5 d。观察大鼠的基本状态,分别从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评价草麻黄、中麻黄及木贼麻黄对风寒表证大鼠的影响。结果:三种麻黄可有效降低风寒表证大鼠体温,不同程度地从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改善风寒表证大鼠,草麻黄效果较好,木贼麻黄和中麻黄次之。结论:草麻黄对风寒表证治疗作用效果优于中麻黄和木贼麻黄,与临床用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风寒表证
原文传递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葛根、粉葛对风寒表证大鼠模型退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席超 徐尚呈 +5 位作者 王心怡 许经萍 崔艳茹 刘荣华 朱卫丰 屈飞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130,共6页
目的:研究葛根、粉葛对风寒表证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葛根3.2、6.4 g/kg组、粉葛3.2、6.4 g/kg组,每组12只。模型对照组大鼠连续5 d在模拟风寒环境下,... 目的:研究葛根、粉葛对风寒表证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葛根3.2、6.4 g/kg组、粉葛3.2、6.4 g/kg组,每组12只。模型对照组大鼠连续5 d在模拟风寒环境下,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室温环境下,各组大鼠均自由活动、摄食、饮水。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葛根、粉葛组大鼠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1次/d,连续给药4 d;每天同一时间段内记录大鼠的体温变化,末次给药后,采用指腹按摩法促进排便,收集大鼠的新鲜粪便,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法对大鼠粪便DNA进行16S rRNA V3~V4区域测序,探讨葛根、粉葛对风寒表证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葛根、粉葛对风寒表证模型大鼠具有退热作用。与肠道菌群的关联分析发现,葛根、粉葛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也呈现出差异,其中普雷氏沃菌(Uncultured_bacterium_g_Prevotella)和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_johnsonii)两个菌种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中的普雷氏沃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约氏乳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葛根6.4 g/kg组中的普雷氏沃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约氏乳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葛根、粉葛可改善风寒表证大鼠的症状且有效降低大鼠发热体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肠道普雷氏沃菌和升高肠道约氏乳杆菌丰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粉葛 风寒表证 肠道菌群 退热
原文传递
基于风寒表证大鼠的麻黄升浮药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兵 曾梦楠 +6 位作者 张钦钦 张贝贝 吴媛媛 叶珊 徐瑞齐 冯卫生 郑晓珂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298-7305,共8页
目的:探讨麻黄水提物对风寒表证大鼠中枢系统、呼吸系统、泌尿-发汗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的干预作用,阐明麻黄升浮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的方法构建风寒表证动物模型,大鼠出现喷嚏、流涕、聚卧蜷缩状并且体温升... 目的:探讨麻黄水提物对风寒表证大鼠中枢系统、呼吸系统、泌尿-发汗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的干预作用,阐明麻黄升浮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的方法构建风寒表证动物模型,大鼠出现喷嚏、流涕、聚卧蜷缩状并且体温升高则表明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对乙酰氨基酚(0.455g/kg)组,麻黄低、中、高剂量(1.170、2.340、4.680g/kg)组。连续灌胃给药4d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并检测大鼠中枢系统指标[体温,活动距离,睡眠时间,血清中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呼吸系统指标(氨水诱咳实验、酚红排泌量)、泌尿-发汗系统指标[汗腺切片、汗液分泌量、尿量及血中肌酐(CRE)、尿素氮(BUN)水平]、循环系统指标[心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消化系统指标[胃残留率、胃排空速率、小肠推进率及血浆胃动素(MTL)、胃泌素(GT)及生长抑素(SST)水平],并对这五大系统各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来综合评价麻黄的升浮药性。结果:麻黄中剂量(2.340g/kg)是改善风寒表证模型的最佳剂量。麻黄的“升浮”药性体现在其改善风寒表证大鼠的体温、活动距离、睡眠时间(P<0.05,P<0.01)来发挥兴奋中枢的作用;延长风寒表证大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P<0.05,P<0.01)以宣发肺气;增加模型大鼠的发汗量及尿量(P<0.05,P<0.01)来发表散寒;但对循环系统无显著影响。麻黄水提物高剂量对消化系统的促进作用(P<0.01)可能与其不良反应有关。结论:麻黄的“升浮”药性体现在对风寒表证模型的“宣发”和“发散”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风寒表证 升降浮沉 药性 中药
原文传递
草麻黄、中麻黄及木贼麻黄水提物对风寒表证大鼠机体免疫作用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贾菊芳 曾梦楠 +6 位作者 张贝贝 郭彭莉 刘萌 张钦钦 王茹 郑晓珂 冯卫生 《生命的化学》 CAS 2021年第10期2265-2273,共9页
本实验采用"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构建风寒表证模型,比较草麻黄、中麻黄及木贼麻黄水提物对风寒表证大鼠机体免疫作用的差异,为麻黄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撑。当大鼠出现蜷卧或团缩聚卧状态、自发活动减少、弓背耸毛、打喷嚏、... 本实验采用"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构建风寒表证模型,比较草麻黄、中麻黄及木贼麻黄水提物对风寒表证大鼠机体免疫作用的差异,为麻黄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撑。当大鼠出现蜷卧或团缩聚卧状态、自发活动减少、弓背耸毛、打喷嚏、体温升高时即为模型成功。造模成功后,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CON)、模型(FHBZ)、对乙酰氨基酚(Y,455 mg/kg)、草麻黄(CMH,2340 mg/kg)、中麻黄(ZMH,2340 mg/kg)及木贼麻黄(MZMH,2340 mg/kg)组,连续灌胃给药5d。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肺和脾脏细胞凋亡水平及外周血和脾脏内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s)、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s)、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Tcs)以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水平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三种麻黄均能显著降低风寒表证大鼠肺和脾脏细胞的凋亡水平,调节大鼠机体内免疫细胞水平(P<0.01),且草麻黄的作用效果优于中麻黄和木贼麻黄,与临床用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风寒表证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桂枝颗粒治疗感冒(外感风寒表虚证)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洁玉 李振宇 李竹英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评价桂枝颗粒治疗感冒(外感风寒表虚证)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多中心平行对照设计方法。将符合感冒(外感风寒表虚证)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按3∶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 目的:评价桂枝颗粒治疗感冒(外感风寒表虚证)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多中心平行对照设计方法。将符合感冒(外感风寒表虚证)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按3∶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为360例,对照组为120例,共480例。试验组服用桂枝颗粒,对照组服用表虚感冒颗粒,疗程为3天。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综合疗效、单项症状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观察相关安全性指标,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综合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统计分析显示,主症"恶风发热""汗出"和次症"咳嗽"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主症"鼻塞"和次症"头痛""流清涕""肢体酸痛"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FAS分析和PPS分析结论一致。结论:桂枝颗粒治疗感冒(外感风寒表虚证)疗效确切,临床服用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颗粒 感冒 外感风寒 有效性 安全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