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风池穴对颈性高血压家兔血压和椎动脉、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刘芳 方浩亮 +2 位作者 谢思维 黄哲女 顾逸文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风池穴对颈性高血压模型兔血压、颈动脉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建立颈性高血压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2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另选取6只健康家兔作为正常组。对电针组家兔给予电针风... 目的:探讨电针风池穴对颈性高血压模型兔血压、颈动脉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建立颈性高血压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2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另选取6只健康家兔作为正常组。对电针组家兔给予电针风池穴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家兔仅给予相同时间的固定。观察各组家兔椎动脉及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舒张期最大流速(end-diastolic volume, 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股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电针组家兔颈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61.30±9.62)cm/s]显著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家兔股动脉收缩血压[(109.60±4.56)mm Hg]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家兔股动脉收缩血压[(112.00±6.07)mm Hg]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风池穴可有效降低颈性高血压家兔血压,其降压作用可能与改善颈区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风池穴 颈性高血压 血压 血流动力学 家兔
下载PDF
电针风池穴对颈性高血压模型兔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方浩亮 刘芳 +2 位作者 谢思维 顾逸文 杨雨烨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风池穴对颈性高血压模型兔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的影响,明确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家兔建立颈性高血压模型。电针组家兔给予电针风池穴治... 目的探讨电针风池穴对颈性高血压模型兔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的影响,明确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家兔建立颈性高血压模型。电针组家兔给予电针风池穴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家兔仅给予相同时间的固定。检测各组家兔体质量、平均动脉血压(MAP)及血清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造模后4 d,模型组家兔体质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2371.00±73.11)g比(2508.33±97.78)g,P<0.05];造模后7 d,模型组家兔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及电针组[(2480.83±82.64)g比(2651.00±97.54)g、(2625.83±138.56)g,P<0.05]。治疗结束后,电针组家兔MA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81.40±4.04)mmHg比(89.40±6.19)mmHg,P<0.05],且优于模型组[(81.40±4.04)mmHg比(91.50±6.86)mmHg,P<0.05]。治疗结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血清AGT[(126.82±43.95)pg/mL比(71.81±17.40)pg/mL]、ALD[(160.07±38.14)pg/mL比(103.33±29.83)pg/mL]及NE[(32.34±12.49)pg/mL比(19.29±4.48)pg/mL]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电针组家兔ALD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116.32±36.86)pg/mL比(160.07±38.14)pg/mL,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有效改善颈性高血压模型兔血压,其降压作用可能与调控血清RAAS系统,降低家兔血清ALD含量,抑制AGT、AngⅡ及NE过度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高血压 电针 风池穴 RAAS系统
下载PDF
风池穴位注射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林建顺 李志添 +1 位作者 晏上海 林小云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风池穴注射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漳州市第二医院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康复科收治的枕神经痛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各30人,A组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刺治疗,所取穴位为:风池、天柱、翳明、外关... 目的:观察风池穴注射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漳州市第二医院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康复科收治的枕神经痛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各30人,A组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刺治疗,所取穴位为:风池、天柱、翳明、外关、阿是穴,B在A组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10mg+利多卡因0.02g+灭菌注射用水2 mL于风池穴位上进行注射治疗,C组仅用曲安奈德10 mg+利多卡因0.02 g+灭菌注射用水2 mL于风池穴位上进行注射治疗。采取数字评分法(NRS)、六点行为评分法(BRS)分别评估疼痛程度及病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NR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C组的NR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经过治疗后三组BR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C组的BR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经过治疗后A组的总有效率为50.00%,B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C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池穴注射治疗枕神经痛,疗效突出,对缓解患者疼痛及减轻病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池穴 注射治疗 治疗效果 枕神经痛
下载PDF
风池穴“温通针法”治疗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及对面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4
作者 虞莉青 袁燕洁 +2 位作者 周媛 周晶莹 曹莲瑛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目的:观察风池穴“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其对疗程的影响。方法:将70例风寒型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组(35例)和常规组(35例),温通针组采用风池穴“温通针法”联合电针+西药治疗,常规组采用电针+... 目的:观察风池穴“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其对疗程的影响。方法:将70例风寒型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组(35例)和常规组(35例),温通针组采用风池穴“温通针法”联合电针+西药治疗,常规组采用电针+西药治疗。所有病例观察至治疗6周后,其间若已治愈则停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3个月随访时的H-B量表、Sunnybrook量表和临床疗效,治疗2周及4周时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痊愈患者疗程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H-B分级、Sunnybrook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温通针组在治疗4周后H-B分级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随访结束时,温通针组Sunnybrook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温通针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愈显率为71.43%(25/3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5.71%(23/35)和45.71%(16/35)(P<0.05),温通针组痊愈率37.14%(13/35)显著高于常规组14.29%(5/35)(P<0.01)。温通针组患者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神经运动诱发动作电位、眼轮匝肌潜伏期(ms)、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波幅(mv)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口轮匝肌潜伏期(m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采用电针+西药治疗比较,急性期介入风池穴“温通针法”是治疗风寒型面瘫的有效方法,能提高H-B分级、Sunnybrook评分、提高愈显率、缩短病程、缩短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潜伏期并提高M波波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 风池穴 温通针法 面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风池穴、阳白穴行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尹继芳 刘芷妤 +1 位作者 金颖 叶晓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09-0012,共4页
探讨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穴、阳白穴使气至病所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oMG患者60例,遵照随机分组标准将6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穴、阳白穴... 探讨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穴、阳白穴使气至病所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oMG患者60例,遵照随机分组标准将6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穴、阳白穴+口服西药,普通组:普通针刺组+口服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oMG临床绝对评分以及单纤维肌电图指标。结果 与普通组相比,干预组的临床疗效更高(P<0.05),干预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更高(P<0.05)。与普通组相比,治疗前两组oMG临床绝对评分、单纤维肌电图指标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oMG临床绝对评分更低(P<0.05),单纤维肌电图指标更低(P<0.05)。结论 烧山火手法针刺应用于oMG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可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山火针刺 风池穴 阳白 重症肌无力
下载PDF
《针灸大成》中风池穴临床应用探析
6
作者 刘爽 王爱成 +2 位作者 刘春燕 周培娟 宋佳杉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2期15-18,共4页
整理《针灸大成》中关于风池穴的相关记载,总结其定位、刺灸法及临床应用规律。风池穴操作手法以针刺为主,施以不同的补泻手法,部分病证应用灸法。治疗的病症主要包括头面五官病症、颈项腰背部病症、精神神志病症、外感病、中风等。将... 整理《针灸大成》中关于风池穴的相关记载,总结其定位、刺灸法及临床应用规律。风池穴操作手法以针刺为主,施以不同的补泻手法,部分病证应用灸法。治疗的病症主要包括头面五官病症、颈项腰背部病症、精神神志病症、外感病、中风等。将《针灸大成》中风池穴的应用进行总结,能够为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持,拓宽现代临床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池穴 针灸大成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风池穴探微 被引量:5
7
作者 徐芳园 张文超 +1 位作者 王巧芸 黄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8-81,共4页
风池穴别名热府,出自《灵枢·热病》,为少阳经、阳维脉、阳跷脉之交会穴,能激发少阳经气、调畅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该文将从风池穴释名、定位、所属及交会经脉、刺法、临床应用5个方面进行理论梳理,以期指导临床选穴,扩展临床思维... 风池穴别名热府,出自《灵枢·热病》,为少阳经、阳维脉、阳跷脉之交会穴,能激发少阳经气、调畅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该文将从风池穴释名、定位、所属及交会经脉、刺法、临床应用5个方面进行理论梳理,以期指导临床选穴,扩展临床思维,延伸主治范畴。指明风池穴善治神安神,主神志病证;善祛风平肝,治内外风疾;善活血荣血,主眩晕病证;善通络止痛,主头项痛症;善聪耳明目,治耳目诸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池穴 热府 枢机 神志
原文传递
偏头痛作用机制与风池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振 卢岩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1-55,共5页
偏头痛因易复发、难以治愈的特点困扰临床多年。风池穴作为医治偏头痛的首选穴,在临床、实验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从中医理论、解剖位置和临床研究三方面出发,对偏头痛作用机制与风池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血管源假说、三... 偏头痛因易复发、难以治愈的特点困扰临床多年。风池穴作为医治偏头痛的首选穴,在临床、实验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从中医理论、解剖位置和临床研究三方面出发,对偏头痛作用机制与风池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血管源假说、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假说、神经递质假说、皮层扩散抑制与偏头痛的联系已经趋于成熟,但风池、偏头痛和假说三者之间的系统联系存在着诸多空白。本文将内在机制与实验证据相结合,明确了风池的有效性,可以多角度、特异性地调节偏头痛,从而实现选穴的优化,为解决偏头痛问题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风池穴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风池穴埋线误入硬膜外隙一例分析
9
作者 李晶 蒋亚楠 +5 位作者 陈宇航 周文珠 王悦 侯腾 王琳 范刚启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700-703,共4页
本文报道应用穴位埋线临床治愈复杂、顽固性颈源性头痛一例。该例患者前期埋线疗效显著,末次治疗因留线过深致线体误入硬膜外隙而出现重度头、枕项痛的医疗伤害事件,对症治疗后医疗伤害性头痛及原有头痛最终临床治愈。藉由此例回顾研究... 本文报道应用穴位埋线临床治愈复杂、顽固性颈源性头痛一例。该例患者前期埋线疗效显著,末次治疗因留线过深致线体误入硬膜外隙而出现重度头、枕项痛的医疗伤害事件,对症治疗后医疗伤害性头痛及原有头痛最终临床治愈。藉由此例回顾研究相关文献,得出如下结论:(1)风池穴埋线治疗颈源性头痛有效,且与埋植深度具有可能的正相关性;(2)风池穴埋线具有风险性,主要来源于操作及针具两方面;(3)风池深埋可能是该例患者临床治愈的关键因素,具体可能通过调整颅内血管血流速度,促进炎性反应、加快局部代谢、为损伤修复创造条件以及调节受累神经功能三个方面发挥作用。(4)结合文献研究及临床经验提出风池穴埋线具体操作建议,以期提高风池针刺疗效及安全性,规避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池穴 位埋线 针刺操作 安全性研究 深刺 医疗风险 疗效
下载PDF
针刺风池穴治疗抑郁效果Meta分析
10
作者 刘舰遥 任路 杨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79-8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风池穴治疗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1日,纳入针刺取穴包含风池穴治疗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Cochrane风险偏...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风池穴治疗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1日,纳入针刺取穴包含风池穴治疗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质量,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6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针刺包含风池穴或合并常规西药能有效提高抑郁治疗的总有效率[RR=1.10,95%CI(1.02,1.18),P=0.01],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MD=-2.47,95%CI(-3.50,-1.44),P<0.00001],降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MD=-0.82,95%CI(-1.48,-0.16),P=0.02],降低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分[MD=-2.61,95%CI(-3.93,-1.29),P=0.0001],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取风池穴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和伴随的焦虑/躯体化症状,但还需要更多高质量、干预措施和评价标准特异性高的研究增强论证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风池穴 抑郁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经风池穴干预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田芳 王保洋 陈春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究近10年风池穴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应用情况。方法:整理并分析近10年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网中有关颈源性头痛相关文献。结果:风池穴干预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研究众多。在临床研究中,... 目的:探究近10年风池穴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应用情况。方法:整理并分析近10年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网中有关颈源性头痛相关文献。结果:风池穴干预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研究众多。在临床研究中,风池穴多结合了其他影响因素,如留针、针具、针法、手法等,临床疗效明显。结论:风池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明显,操作简单,行强刺激手法时应注意考虑安全性,且临床上对相关时效关系的研究较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池穴 针灸 颈源性头痛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五苓散联合指压法按摩风池穴治疗痰饮型颈性头痛临床观察
12
作者 罗冬珍 黃琼新 纪传荣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6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五苓散联合指压法按摩风池穴治疗痰饮型颈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3年2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痰饮型颈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试验组(n=30)。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治疗... 目的:分析五苓散联合指压法按摩风池穴治疗痰饮型颈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3年2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痰饮型颈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试验组(n=30)。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五苓散联合指压法按摩风池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头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相关评分、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评分、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平均流速)。结果:两组治疗前头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相关评分、HIT-6评分、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4周后头痛程度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相关评分、HIT-6评分低于对照组,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平均流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联合指压法按摩风池穴可显著改善痰饮型颈性头痛患者头痛程度和频率,改善颈部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指压法按摩 风池穴 痰饮型颈性头痛 西比灵胶囊
下载PDF
风池穴扇形刺、拇指微络放血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林佳 叶巧仪 +4 位作者 余兰 宁晓军 洪潇挺 文胜 马春玲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风池穴扇形刺、拇指微络放血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风池穴扇形刺、拇指微络放血结合龙氏手法疗法组(治疗组)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及布洛芬缓释胶囊组(对照组),每组... 目的:观察风池穴扇形刺、拇指微络放血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风池穴扇形刺、拇指微络放血结合龙氏手法疗法组(治疗组)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及布洛芬缓释胶囊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生活质量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佳,两组患者VAS评分、头痛积分及焦虑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分数降低较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但治疗组上升程度较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风池穴扇形刺、拇指微络放血结合龙氏手法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风池穴扇形刺 拇指微络放血 龙氏手法
下载PDF
风池穴水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14
作者 孟振 赵西敏 +2 位作者 张淑梅 马怀念 毕萌 《河南中医》 2023年第6期914-918,共5页
目的:观察风池穴水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脑病科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CEH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针刺组... 目的:观察风池穴水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脑病科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CEH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风池穴水针刀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ROM)评分、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头痛指数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后3个月随访进行远期疗效评价。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头痛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西药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头痛指数均低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ROM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ROM评分低于针刺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2个疗程后ROM评分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7.5%,针刺组有效率为65.0%,西药组有效率为47.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西药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针刀风池穴治疗颈源性头痛即时镇痛效果好,远期临床疗效高,能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水针刀 风池穴 颈椎活动度 每周头痛指数
下载PDF
针刺天柱、风池穴位等对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
15
作者 刘彬 陈雪峰 刘庆华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评价针刺天柱、风池穴位等对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常规组(30例,常规保守治疗)和观察组(30例,针刺斜方肌天... 目的:评价针刺天柱、风池穴位等对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常规组(30例,常规保守治疗)和观察组(30例,针刺斜方肌天柱、风池穴位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椎动脉血流参数(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疼痛程度(VAS)。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的颈动脉内径、Vm等椎动脉血流参数等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椎动脉RI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CS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实施针刺斜方肌天柱、风池穴位治疗,可有效改善椎动脉血运,缓解疼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刺 天柱 风池穴 椎动脉血流参数
下载PDF
针刺风池穴对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14
16
作者 袁晓军 郝喜书 +2 位作者 赖仲平 赵晖 柳文仪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85-286,共2页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97例患者进行针刺风池穴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观测,结果表明,治疗组高流速型与低流速型针刺前后血流速度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两样本针刺后比较有显著差别(P<0.001)。
关键词 体积描记法 风池穴 脑血流 针刺
下载PDF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针刺角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方继良 王映辉 +4 位作者 张民 凌继华 黄石玺 邵淑娟 乐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7-289,共3页
本文初步研究了风池穴CT定位下拟刺向 3个方向 (鼻尖、对侧内眦和对侧眼球 )的安全进针空间角度和危险角度。结果刺向对侧眼球危险性最大 ,将伤及延髓 ;刺向鼻尖方向危险性最小 ,只会伤及椎动脉 ;刺向对侧眼内眦时 ,将伤及椎动脉 。
关键词 风池穴 针刺深度 CT定位 针刺角度
下载PDF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 被引量:35
18
作者 张建华 余安胜 +6 位作者 赵英侠 毛根金 严振国 蔡国荣 顾洪川 魏鸿熙 金富滋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讨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方法 :随机抽样取 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 ,其中男尸 2 4具 ,女尸 3 3具 ,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结果 :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 :皮肤、浅筋膜、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头... 目的 :探讨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方法 :随机抽样取 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 ,其中男尸 2 4具 ,女尸 3 3具 ,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结果 :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 :皮肤、浅筋膜、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针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 49.71mm。结论 :为了安全 ,建议风池穴针刺的深度控制在 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池穴 解剖结构 针刺深度 解剖断面法 解剖层次法
下载PDF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卫东 杜正 +1 位作者 方正清 王龙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505-506,共2页
风池穴是临床治疗脑部疾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穴位。但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在针刺时如操作不慎,易造成医疗事故。据此,我们通过对该穴进行尸体层次解剖和断面解剖,为临床针刺该穴的适宜深度、方向提供形态学的依据。
关键词 风池穴 解剖学 组织学 针刺深度
下载PDF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方继良 王映辉 +3 位作者 张民 柏巧玲 凌继华 孟力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49-550,共2页
初步研究了CT定位下风池穴不同方向的安全进针深度 ,说明其与颈围、体重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 ,可利用此两指标求得相应个体的安全深度。结果显示 :针刺鼻尖方向只可能损伤椎动脉 ,不会损伤延髓 ;针尖朝向对侧内眦时可能伤及椎动脉 ,极少... 初步研究了CT定位下风池穴不同方向的安全进针深度 ,说明其与颈围、体重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 ,可利用此两指标求得相应个体的安全深度。结果显示 :针刺鼻尖方向只可能损伤椎动脉 ,不会损伤延髓 ;针尖朝向对侧内眦时可能伤及椎动脉 ,极少数可能伤及延髓。这个结果与相关经典记载和以前的报道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位 风池穴 针刺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