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枯植被覆盖对公路沿线地表风沙流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冬梅 图雅 李巨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3,共7页
[目的]以内蒙古S105草原公路沿线地表为研究对象,探讨挟沙风作用下干枯植被覆盖度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旨在为防治公路两侧土壤风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风洞模拟试验,在0%,20%,40%和50%覆盖度水平下测定输沙率。[结果]在挟沙风... [目的]以内蒙古S105草原公路沿线地表为研究对象,探讨挟沙风作用下干枯植被覆盖度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旨在为防治公路两侧土壤风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风洞模拟试验,在0%,20%,40%和50%覆盖度水平下测定输沙率。[结果]在挟沙风作用下,输沙率随干枯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递减,最大输沙率点的高度层不断上升。覆盖度为0%时,输沙率随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规律降低;覆盖度为20%,40%和50%时,输沙率随高度的增加呈递减→递增→递减→趋于平缓的变化规律;在85 mm高度以下符合多项式函数关系,85 mm高度以上符合指数函数关系。随覆盖度的增大总输沙量递减,最大抗风蚀效率达65.73%。[结论]干枯植被覆盖显著影响地表风沙流结构,可削弱挟沙风侵蚀力,是抑制公路沿线地表土壤风蚀沙化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沿线环境 土壤风蚀 挟沙风 干枯植被覆盖 风沙流结构
下载PDF
戈壁风沙流结构特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75
2
作者 屈建军 黄宁 +6 位作者 拓万全 雷加强 董治宝 刘贤万 薛娴 俎瑞平 张克存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3,共5页
通过砾质戈壁风沙流野外实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戈壁风沙流结构具有与沙漠风沙流完全不同的风沙流特征,戈壁风沙地表的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其表面风沙流输沙量高度分布表现出独特的"象鼻"效应,在一定... 通过砾质戈壁风沙流野外实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戈壁风沙流结构具有与沙漠风沙流完全不同的风沙流特征,戈壁风沙地表的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其表面风沙流输沙量高度分布表现出独特的"象鼻"效应,在一定高度处呈现最大值,并随风速的增加而增高。该"象鼻"效应导致戈壁风沙流结构特征值λ远大于1,不论风速多大,风沙流都处于未饱和状态的非堆积搬运状态。这种特殊性质比较清楚地解释了敦煌莫高窟千年来不被沙山埋没的谜底。并且在风沙防治工程实践中,采用砾石压沙措施,构造类似与砾质戈壁的下垫面,人工促使风沙流结构呈现"象鼻"形状,可使防沙工程达到理想的输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 风沙流结构 输沙量高度分布 “象鼻”效应 粒度高度分异 风沙实验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不同下垫面风沙流结构与变异特征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华 李锋瑞 +2 位作者 张铜会 YasuhitoShirato 李玉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23,28,共5页
对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 4种不同下垫面 0~ 2 0 cm气流层的风沙流结构与变异特征研究表明 :(1 )不同退化沙地在总输沙量及各层输沙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 5月 1 5日的测定中 ,流动沙地的总输沙量是 83 .1g/ cm2 .h,分别是... 对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 4种不同下垫面 0~ 2 0 cm气流层的风沙流结构与变异特征研究表明 :(1 )不同退化沙地在总输沙量及各层输沙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 5月 1 5日的测定中 ,流动沙地的总输沙量是 83 .1g/ cm2 .h,分别是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的 2 .1倍、9.2倍和 33 .9倍 ;而在 5月 1 5日的测定中 ,流动沙地的总输沙量 1 0 5.7g/ cm2 .h,分别是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的 5.6倍、1 4.1倍和 75.6倍。(2 )总输沙量的 60以上分布在 1 0cm的高度内 ,随高度的增加 ,输沙量呈负指数函数下降。(3)风蚀物中粗粒 (粒径 1 .0~ 0 .5mm )与极细颗粒 (粒径0 .1~ 0 .0 5mm)和粉、粘粒 (<0 .0 5mm)的含量均很低 ,而细颗粒 (粒径 0 .2 5~ 0 .1 mm)的含量很高 ,占风蚀物的73 %~ 91 %,说明近地表层沙粒的运动以跃移为主。随高度的增加 ,风蚀物中中颗粒 (粒径 0 .5~ 0 .2 5mm)的含量下降 ,而极细颗粒和粉、粘粒含量增加 ,但其增幅因下垫面不同而异。(4) 0~ 2 0 cm总输沙量及各层输沙量与植被盖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植株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下垫面 变异特征 粒度组成 植被盖度 风沙流结构 输沙量
下载PDF
戈壁风沙流结构和风速廓线特征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张克存 屈建军 +1 位作者 俎瑞平 方海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5,58,共3页
通过对戈壁地表风沙流特性的风洞模拟实验,旨在探讨戈壁地表性质是如何影响气流的紊动性,并对风沙流的结构和风沙活动层内的风速廓线产生影响,从而对野外风沙工程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发现:在戈壁地表风沙活动层主要集中在距地表20c... 通过对戈壁地表风沙流特性的风洞模拟实验,旨在探讨戈壁地表性质是如何影响气流的紊动性,并对风沙流的结构和风沙活动层内的风速廓线产生影响,从而对野外风沙工程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发现:在戈壁地表风沙活动层主要集中在距地表20cm范围内;由于沙颗粒与戈壁地表的砾石发生碰撞,浓度分布不再简单的服从对数关系递减,其极值出现的高度随风速的增加而上移,呈现"象鼻效应";不同风速下风沙活动层内同一高度含沙颗粒浓度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 风沙流结构 风速廓线
下载PDF
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对过渡带不同下垫面的响应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翠 李生宇 +2 位作者 雷加强 毛东雷 周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6,71,共6页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上选取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3个典型下垫面,利用梯度集沙仪测定其近地表10cm的风沙流结构。结果表明,流动沙地地表0~1cm的沙粒百分含量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2~10cm的沙通量随着风速...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上选取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3个典型下垫面,利用梯度集沙仪测定其近地表10cm的风沙流结构。结果表明,流动沙地地表0~1cm的沙粒百分含量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2~10cm的沙通量随着风速的增大其百分含量增加,1~2cm的沙通量存在一个稳定层,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均能较好地反映其沙通量垂直分布特征,并可以利用风沙流结构来判定地表的蚀积状况;半固定和固定沙地地表由于受到植被盖度影响,其风沙流结构特征表现为近地表0~1cm沙通量较流动沙地少,2~10cm的沙通量百分含量较多,且每层沙通量与风速的相关性较差,稳定层在植被盖度的扰动下抬高或者消失,对数函数能较好地反映其风沙流结构特征,地表蚀积状况不可用现存风沙流结构地表蚀积公式来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稳定层 垂直分布函数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
下载PDF
新疆策勒县沙漠-绿洲过渡带风沙流结构及输沙粒度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毛东雷 雷加强 +3 位作者 王翠 周杰 再努拉.热和木吐拉 薛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25-33,共9页
[目的]为了分析3个不同下垫面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差异及输沙粒度特征,为输沙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速梯度和输沙率进行野外观测,采用拟合函数回归方法分析。[结果]在0—200cm高度范围内,流沙地近地表输... [目的]为了分析3个不同下垫面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差异及输沙粒度特征,为输沙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速梯度和输沙率进行野外观测,采用拟合函数回归方法分析。[结果]在0—200cm高度范围内,流沙地近地表输沙率或输沙通量与高度服从指数函数或对数函数关系,且拟合程度较高;半固定沙地近地表输沙率或输沙通量随高度服从指数函数关系,拟合程度中上等,稍差于流沙地;固定沙地输沙率随高度变化服从多项式函数关系,拟合程度中等—差。[结论]平均风速较大时,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地表输沙率或输沙通量随高度变化多服从指数关系,且拟合程度好于平均风速较小的输沙阶段;近地表跃移、蠕移沙粒无论在垂向还是在水平方向上,离地表越高或离绿洲越近其各高度输沙率和沙粒平均粒径都有变小和变细趋势,在水平方向上流沙地输沙沙粒分选性依次好于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分选性多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上;所有输沙沙粒的偏度值分布在-0.06~0.05之间,越靠近绿洲输沙沙粒越细;所有跃移、蠕移沙粒峰态值分布在0.92~1.05之间,属于中等峰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输沙 粒度 特征 沙漠—绿洲过渡带 策勒
下载PDF
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翔宇 朴东均 +4 位作者 丁国栋 尚润阳 高函 王炜炜 孙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39,共4页
在对野外风沙流进行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拟合曲线、拟合方程等方法对0~48 cm垂直高度层内风沙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48 cm高度内总输沙率及各高度层输沙率均与风速呈幂函数关系;各高度层输沙率百分比与风速呈指数函数关系;... 在对野外风沙流进行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拟合曲线、拟合方程等方法对0~48 cm垂直高度层内风沙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48 cm高度内总输沙率及各高度层输沙率均与风速呈幂函数关系;各高度层输沙率百分比与风速呈指数函数关系;各高度层输沙率与高度呈幂函数或指数函数关系;上、中、下各层输沙率与总输沙率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输沙率 拟合曲线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风沙流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钢铁 贾玉奎 王永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S1期276-278,共3页
作者观测了固定、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并运用拟合曲线、拟合方程等方法对固定、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沙丘输沙率均与风速成正比,与高度成反比;0-40cm高度内输沙量与风速之间遵循指数关系;流动沙丘的沙粒运... 作者观测了固定、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并运用拟合曲线、拟合方程等方法对固定、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沙丘输沙率均与风速成正比,与高度成反比;0-40cm高度内输沙量与风速之间遵循指数关系;流动沙丘的沙粒运动主要集中在近地层0-6cm高度范围内;另外,植被阻截沉沙效果特别明显,植被覆盖度在30%时,沉沙效果达到95%以上,且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风沙流结构 拟合曲线 拟合方程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军 章尧想 +3 位作者 郝玉光 刘芳 陈海玲 张景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9期62-66,共5页
为研究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区0-50cm风沙流结构,揭示流动沙区风沙流的运动规律,在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拟合曲线和拟合方程等方法对0-50cm垂直高度内的风沙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50cm总输沙量与各... 为研究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区0-50cm风沙流结构,揭示流动沙区风沙流的运动规律,在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拟合曲线和拟合方程等方法对0-50cm垂直高度内的风沙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50cm总输沙量与各高度层的输沙量与风速均呈幂函数关系。(2)各高度层输沙量与高度呈指数递减关系。(3)上、中、下3层的输沙量均与总输沙呈幂函数递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动沙丘 风沙流结构 输沙量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下垫面风沙流结构与变异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军 郝玉光 +3 位作者 刘芳 陈海玲 辛智鸣 孙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98,共4页
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半固定、固定沙丘3种不同下垫面0—40cm气流层内的风沙流结构的研究表明:(1)0—40cm高度层,输沙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的风速下,流动沙丘的总输沙量大于半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的输沙量大于固定沙丘,且呈指数... 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半固定、固定沙丘3种不同下垫面0—40cm气流层内的风沙流结构的研究表明:(1)0—40cm高度层,输沙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的风速下,流动沙丘的总输沙量大于半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的输沙量大于固定沙丘,且呈指数函数关系。(2)在同一风速下,0—40cm高度层,三种不同下垫面的相对输沙量随高度的增加呈幂函数递减趋势。(3)随高度的增加,中沙粒基本呈递减趋势,细沙粒呈现递增趋势,但增幅因下垫面的不同而异。(4)三种不同下垫面近地表0—10cm层风沙流结构特征数S值均小于3.8,而特征值λ均大于1,表明三种下垫面均处于风蚀或搬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风沙流结构特征 输沙量 粒度组成
下载PDF
海岸横向沙脊表面风沙流结构的野外观测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董玉祥 P A Hesp +1 位作者 S L Namikas 马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7-512,共6页
选择中国规模最大、形态最为典型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的横向沙脊,采用野外梯度风速仪和平口式积沙仪对其顶部的风沙流结构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海岸横向沙脊表面的风沙流结构特征基本表现为0~40cm高程内气流搬运的沙尘物质浓度... 选择中国规模最大、形态最为典型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的横向沙脊,采用野外梯度风速仪和平口式积沙仪对其顶部的风沙流结构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海岸横向沙脊表面的风沙流结构特征基本表现为0~40cm高程内气流搬运的沙尘物质浓度或质量随高度递减并符合指数分布,20~60cm高程内符合幂函数分布,40~60cm高程内输沙量与高度之间则为多项式函数关系。同时,海岸横向沙脊表面的风沙流结构受风速与总输沙量的影响较大,随风速增大或总输沙量的增加,风沙流下层输沙量相对减少、上层则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横向沙脊 风沙流结构 野外观测
下载PDF
海岸横向沙脊表面风沙流结构粒度响应的野外观测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董玉祥 Hesp P A +1 位作者 Namikas S L 马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2-1028,共7页
风沙流中沙粒粒度组成的垂向变化及不同粒径沙粒的垂向分布特征等是风沙流结构粒度响应的基本研究内容,但一直较缺少野外观测实证证据。在我国海岸沙丘集中分布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选择规模高大、形态典型的横向沙脊,采用野外梯度风速... 风沙流中沙粒粒度组成的垂向变化及不同粒径沙粒的垂向分布特征等是风沙流结构粒度响应的基本研究内容,但一直较缺少野外观测实证证据。在我国海岸沙丘集中分布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选择规模高大、形态典型的横向沙脊,采用野外梯度风速仪和平口式积沙仪对其顶部风沙流结构的粒度响应进行了野外实地观测。结果表明,海岸沙丘表面风力的分选作用明显,与横向沙脊表面相比风沙流所含沙物质中细沙组分比例增多、粗沙组分比例降低;粒度构成的垂向变化是,在风沙流0—10 cm、10—40 cm和40—60 cm三个高程段内,分别是以中沙为主、中沙与细沙并重和以中沙为主,其中中沙含量在三个高程段内分别呈现出自地表向上逐渐降低、含量比较稳定、向上逐渐升高的垂向变化,细沙则呈现相应的反向变化,随之平均粒径也呈现为自下而上逐步变细、比较稳定到逐渐变粗的变化,但分选系数、偏度和峰态无明显差异;横向沙脊顶部的风沙流结构整体符合指数分布,但不同粒径沙粒的垂向分布特征并不相同,其中粗沙为幂函数分布,细沙遵循指数函数递减,中沙的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拟合均有较高相关系数,但在0—40 cm高度内更符合指数函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横向沙脊 风沙流结构 粒度 野外观测研究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坦沙地风沙流结构的空间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敏 何清 +2 位作者 杨兴华 霍文 杨帆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2-416,共5页
利用高频率全自动集沙仪,于2015年4月28日至2015年7月30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平坦流动沙地开展了风沙流的空间观测,分析了该地区平坦沙地风沙流结构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4次天气过程4组集沙仪风沙流结构都符合幂函数分布,但是4... 利用高频率全自动集沙仪,于2015年4月28日至2015年7月30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平坦流动沙地开展了风沙流的空间观测,分析了该地区平坦沙地风沙流结构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4次天气过程4组集沙仪风沙流结构都符合幂函数分布,但是4组集沙仪同一高度的输沙率和输沙量以及总水平输沙量差异较大.4次天气过程中,25cm高度平均输沙量在3.31~5.35g之间,随着高度增加,平均输沙量差异性呈现减小趋势,100cm高度时平均输沙量在0.22~0.49g之间;4次天气过程中,4组集沙仪平均总沙尘水平通量在1.22~233.47kg/m之间.风沙流的不均匀性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2)采样频率对风沙流结构没有影响,5min以后风沙流结构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 风沙流结构 输沙率 输沙量
下载PDF
青海湖湖东人工治理沙丘风沙流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登山 石昊 +4 位作者 魏殿生 鲁瑞洁 田丽慧 尚媛 王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7,共5页
采用SPSS软件定量分析青海湖湖东沙地人工治理沙丘风沙流结构中总输沙率与风速、不同高度处的输沙率与风速及不同风速下的输沙率与高度的关系,并比较人工治理沙丘和流动沙丘在风速相同和输沙率相近时的风沙流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治理沙... 采用SPSS软件定量分析青海湖湖东沙地人工治理沙丘风沙流结构中总输沙率与风速、不同高度处的输沙率与风速及不同风速下的输沙率与高度的关系,并比较人工治理沙丘和流动沙丘在风速相同和输沙率相近时的风沙流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治理沙丘上总输沙率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当风速大于11m·s-1时,增加显著;0~2cm高度层输沙率随风速增大变化规律不明显,有一定的偶然性及随机性,2~60cm的29个高度层输沙率随风速增大而变大,但是简单的曲线拟合无法反映其变化规律;2种沙丘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均呈指数规律递减,当风速相等时人工治理沙丘的输沙率较小,当输沙率相近时人工治理沙丘的风速大于流动沙丘且风沙流结构同流动沙丘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风速 输沙率 青海湖
下载PDF
风-沙-电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丽红 郑晓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7-92,共6页
基于点电荷电场的基本理论,建立了风场-沙粒运动-风沙电场(风-沙-电)相互作用的多场耦合理论模型,给出了风沙电场沿高度的分布规律,即:风沙电场在近地层一般为正电场,电场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在10-20cm附近风沙电场由正电场变... 基于点电荷电场的基本理论,建立了风场-沙粒运动-风沙电场(风-沙-电)相互作用的多场耦合理论模型,给出了风沙电场沿高度的分布规律,即:风沙电场在近地层一般为正电场,电场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在10-20cm附近风沙电场由正电场变为负电场;随后,风沙电场强度的绝对值随高度的增加由小变大,在达到某一极值后,电场强度的绝对值随高度减小,最后趋于晴天电场.此外,还研究了风沙电的多场耦合作用及风沙电场强度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耦合模型 风沙电场 跃移沙粒 风沙流结构
下载PDF
半湿润地区风沙流结构的定量研究——以豫北沙地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韩致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31,共7页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豫北沙地相同下垫面不同风速下0—20cm高度内总输沙量随2米高处风速增大而增加:Q_(0—20)=7.488002—3.045697V+0.309797V^2;输沙率Q_L随2米高处风速增大而以Q_L=3.743841—1.5228816V+0.153897V^2,函数形式增加。上层(...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豫北沙地相同下垫面不同风速下0—20cm高度内总输沙量随2米高处风速增大而增加:Q_(0—20)=7.488002—3.045697V+0.309797V^2;输沙率Q_L随2米高处风速增大而以Q_L=3.743841—1.5228816V+0.153897V^2,函数形式增加。上层(4—20cm)、中层(2—4cm)、下层(0—2cm)输沙量随2米高处风速增大而以不同函数形式增加,各层占输沙量百分数随2米高风速增大分别成增加、波动、减小趋势;各层输沙量随总输沙量增加而以不同函数形式增大。观测结果表明:半湿润地区豫北沙地0—20cm高度内风沙流中10%输沙量在4—7cm范围内随风速大小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区 风沙流结构 拟合模式
下载PDF
野外风沙流结构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丁国栋 《内蒙古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40,共3页
在对野外风沙流进行实测的基础上,定量地考察了20cm高度层内的风沙流结构特征及分布规律。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输沙率 分布规律 防风固沙林 沙地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北缘沙尘天气过程中近地面气象要素变化及风沙流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帆 郑新倩 +5 位作者 努尔阿米娜.依明 阿吉买买提.日西提 杨兵 王会青 王毅 崔勇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5年第4期67-74,共8页
利用2013年春季在巴丹吉林沙漠北缘拐子湖地区的沙尘暴加强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该地区典型流动沙面晴天、扬沙和沙尘暴三种天气背景下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差异,以便进一步了解沙尘天气过程中近地层风沙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随风速增加... 利用2013年春季在巴丹吉林沙漠北缘拐子湖地区的沙尘暴加强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该地区典型流动沙面晴天、扬沙和沙尘暴三种天气背景下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差异,以便进一步了解沙尘天气过程中近地层风沙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随风速增加沙尘天气强度逐步提升且沙尘天气来临前风速、风向均表现出明显的调整现象,风向调整时风速减弱,此后爆发过程中风速、风向相对稳定。随沙尘天气强度增加气温逐渐减小,同时地面气压不断升高。悬浮的沙尘颗粒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进而导致研究区各层地温有减小趋势,但减小程度相对较弱,使沙尘天气下各层地温仍保持良好的梯度变化和正弦型日变化趋势。春季该研究区起沙风速为6.5 m/s,输沙通量垂直分布状况在20 cm左右具有明显的分段现象。地表100 cm内总输沙量的50%和90%分别集中在地表20 cm和56 cm高度以内。观测期间整个5月地表0耀100cm高度内的输沙通量为195.13 k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沙尘天气 气象要素 起沙风速 风沙流结构
下载PDF
风沙流结构的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丁国栋 奥村武信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40-46,共7页
在对室内风洞中的风沙流进行实测的基础上。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风洞 集沙仪 输沙率
下载PDF
景电灌区植被类型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千枝 《甘肃林业科技》 1997年第3期13-17,共5页
对景电灌区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植被类型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有效防止灌区风沙危害及不同植被类型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景电灌区 植被类型 风沙流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