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陆架海模式在渤海中的应用Ⅰ.潮流、风生环流及其相互作用 被引量:45
1
作者 黄大吉 陈宗镛 苏纪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13,共13页
本文用三维陆架海模式(HAMSOM)对渤海的潮汐、潮流和风生环流进行了研究.潮波模拟结果较好,给出了主要分潮的潮位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潮汐性质、潮流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潮流椭圆、潮流性质和潮余流.指出在辽东半岛外海(... 本文用三维陆架海模式(HAMSOM)对渤海的潮汐、潮流和风生环流进行了研究.潮波模拟结果较好,给出了主要分潮的潮位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潮汐性质、潮流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潮流椭圆、潮流性质和潮余流.指出在辽东半岛外海(老铁山水道北侧),存在一对潮生的气旋和反气旋的岬角旋涡对.渤海的风生环流具有显著的三维结构:中上层为基本沿风向的流动,而在水深较大处的中下层有明显的补偿流;风与潮的相互作用在渤海是显著的,表现为实际的风生环流在弱潮余流区域比单纯的风生环流要弱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潮汐潮流 风生环流 相互作用 陆架海模式
下载PDF
太湖风生环流及黏性泥沙输运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杰 周锋 +2 位作者 江兴南 吴时强 吴修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9-494,共6页
太湖水体浊度是浮游植物接受光照强度的重要影响因子,而浊度主要受到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综合风生流及波浪两方面的因素,采用三维风生流泥沙输运模型对太湖泥沙输运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太湖风生环流及太湖含沙量资... 太湖水体浊度是浮游植物接受光照强度的重要影响因子,而浊度主要受到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综合风生流及波浪两方面的因素,采用三维风生流泥沙输运模型对太湖泥沙输运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太湖风生环流及太湖含沙量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三维风生流泥沙模型基本反映了太湖风生环流及泥沙输运的特点,能为太湖水生态系统模拟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风生环流 泥沙 浊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渤海冬季风生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伟伟 万修全 万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2,共8页
为探究渤海冬季风生环流的年际变化及机制,在近35年NCEP CFSR大气强迫下,利用ROMS海洋模式对渤海冬季流场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模式结果基本重现了已知的渤海冬季风生环流的主要特征。渤海冬季深度平均流场的EOF结果显示:首先,第... 为探究渤海冬季风生环流的年际变化及机制,在近35年NCEP CFSR大气强迫下,利用ROMS海洋模式对渤海冬季流场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模式结果基本重现了已知的渤海冬季风生环流的主要特征。渤海冬季深度平均流场的EOF结果显示:首先,第一模态中风向的改变引起了一个环绕整个渤海的环流结构变化;其次,第二模态反映了渤海冬季环流存在的线性增强趋势与风场增强有关,尤其在1995年之后。从模式结果中发现,风场对渤海冬季流场存在的年际变化起到重要作用,风向的偏转对环流年际特征的影响强于风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风生环流 冬季 ROMS 数值模拟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基于FVCOM的渤海冬季三维风生环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振东 娄安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74-378,共5页
利用FVCOM海洋模型以及MM5气象模式预报风场,对渤海冬季三维风生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渤海风生环流具有显著的三维结构,表层基本沿风向运动,量值在5~10 cm/s,海峡处流速可达15 cm/s,底层有明显的补偿流,量值【3 cm/s;深度平均... 利用FVCOM海洋模型以及MM5气象模式预报风场,对渤海冬季三维风生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渤海风生环流具有显著的三维结构,表层基本沿风向运动,量值在5~10 cm/s,海峡处流速可达15 cm/s,底层有明显的补偿流,量值【3 cm/s;深度平均流环流状态明显,渤海海峡海流北进南出,渤海中部以及辽东湾为一顺时针环流,渤海湾以及莱州湾基本呈逆时针环流。文章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讨论了海面风应力以及海底地形对渤海环流的不同影响,得出:在渤海中部风应力的切变涡度是形成顺指针流型的主要驱动力;除渤海中部以外,渤海冬季流型受地形作用的影响要大于海面风场的切变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风生环流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风生环流的准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韩国其 汪德爟 许协庆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在水平流速垂向分布表达式采用二次多项式的基础上,对二维浅水方程组中的动量方程进行修正,建立了风生环流的准三维数学模型.应用破开算子法求解考虑动量修正的深度平均方程,对破开后的两个分步分别采用隐式格式和预估-校正格式离散... 本文在水平流速垂向分布表达式采用二次多项式的基础上,对二维浅水方程组中的动量方程进行修正,建立了风生环流的准三维数学模型.应用破开算子法求解考虑动量修正的深度平均方程,对破开后的两个分步分别采用隐式格式和预估-校正格式离散,得到了准三维数值解.验证计算表明该数值模式能用于模拟河口,水库和港湾内的风生环流,算法的稳定性好,收敛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生环流 准三维数学模型 破开算子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南黄海西部初夏潮致-风生环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晓杰 娄安刚 张学庆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03-408,共6页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的海洋数值模式FVCOM,计算了南黄海西部六月份潮致余流及风生环流,分析了潮致余流、初夏风生环流各自的环流结构,得出六月份该区域风生环流占主导,偏南风的作用较为显著,潮致余流相对较弱。最后将风和潮汐进行耦合计算...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的海洋数值模式FVCOM,计算了南黄海西部六月份潮致余流及风生环流,分析了潮致余流、初夏风生环流各自的环流结构,得出六月份该区域风生环流占主导,偏南风的作用较为显著,潮致余流相对较弱。最后将风和潮汐进行耦合计算,得出该区域初夏的环流结构,表层海水大体为由南至北的流动,说明该区域风力为主要驱动力。计算结果与流速及环流实测资料吻合较好,为进一步研究浒苔的漂移轨迹等奠定了动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西南部 夏季 FVCOM 潮致余流 风生环流
下载PDF
风生环流
7
《世界建筑导报》 2021年第6期65-65,共1页
技:当空间被划分为不同功能空间时,需要用一个支点将空间各区凝聚起来。将巨型的圆环模型伫立于空间之中,既夺人眼球也聚集了空间的视角。若干圆环内飘带自由奔流,既贯穿各展示区域引导视觉动线,也以概念化手法呈现项目的核心理念。在... 技:当空间被划分为不同功能空间时,需要用一个支点将空间各区凝聚起来。将巨型的圆环模型伫立于空间之中,既夺人眼球也聚集了空间的视角。若干圆环内飘带自由奔流,既贯穿各展示区域引导视觉动线,也以概念化手法呈现项目的核心理念。在设计师看来,这种多曲线的形态建于空间当中,在考虑空间的位置关系的同时,空间的规划模型的设计,材料的运用以及工艺的选择同样值得深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空间 规划模型 风生环流 圆环模型 概念化
下载PDF
北部湾冬季风生环流的数值模拟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方雪原 娄安刚 贺成奇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利用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FVCOM)三维模式以及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Climate Forecast System提供的北部湾的冬季风场,建立了北部湾冬季的风生环流模型。模拟得到北部湾冬季表中底层的风... 利用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FVCOM)三维模式以及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Climate Forecast System提供的北部湾的冬季风场,建立了北部湾冬季的风生环流模型。模拟得到北部湾冬季表中底层的风生环流结构。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环流从琼州海峡流入北部湾,沿越南沿岸向南流动。从分层结构上看,冬季表层北部湾中部位置被1个大范围逆时针环流控制,南部湾口附近也存在1个不闭合的逆时针环流;而中层和底层的环流在琼州海峡西北和西南侧各形成1个小的逆时针环流,同时北部湾北部中间位置呈现1个顺时针环流。琼州海峡、广西及越南沿岸环流流速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输移扩散,而北部湾北部中间位置,莺歌咀附近出现闭合环流且海南岛西南岸流速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输移扩散,对冬季北部湾的海洋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风生环流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HYCOM的风生大洋环流模拟及季节变化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郑沛楠 吴德星 +2 位作者 陈学恩 韩树宗 陆泽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2,114,共7页
基于垂向混合坐标系统的海洋模式HYCOM建立了全球大洋气候态环流场。在此基础上与前人研究工作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了全球风生大洋环流场的季节变化情况。从模拟结果看该模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可以合理地模拟南极绕极流、赤道流系、... 基于垂向混合坐标系统的海洋模式HYCOM建立了全球大洋气候态环流场。在此基础上与前人研究工作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了全球风生大洋环流场的季节变化情况。从模拟结果看该模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可以合理地模拟南极绕极流、赤道流系、黑潮和湾流等世界各主要大洋流系。从断面温度场、流函数分布和断面流量场等分析显示:南极绕极流堪称世界最强流,湾流整体强于黑潮,3者都具有夏季增强、冬季减弱的特点。HYCOM模式在国外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在国内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该模式的介绍和结果分析,向读者推荐使用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COM 风生大洋环流 数值模拟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渤海夏季潮致-风生-热盐环流的数值诊断计算 被引量:30
10
作者 万修全 鲍献文 +1 位作者 吴德星 姜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7,共7页
基于正交曲线坐标的ECOMSED三维水动力模式 ,并考虑了潮汐、风和实测温盐场 ,诊断计算了渤海夏季三维潮致 -风生 -热盐环流 ,分析了渤海夏季潮致余流、风生和热盐环流的分布结构。结果显示 ,在夏季 ,渤海中部海区明显存在一个顺时针向... 基于正交曲线坐标的ECOMSED三维水动力模式 ,并考虑了潮汐、风和实测温盐场 ,诊断计算了渤海夏季三维潮致 -风生 -热盐环流 ,分析了渤海夏季潮致余流、风生和热盐环流的分布结构。结果显示 ,在夏季 ,渤海中部海区明显存在一个顺时针向的涡旋 ,同时渤海还存在着多个逆时针向的涡旋。通过分析和比较各个分量在总环流中的作用 ,认为夏季潮致余流是相对弱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致余流 风生-热盐环流 ECOMSED模式 渤海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大洋风生环流观测优化的伴随分析
11
作者 王东晓 吴国雄 +1 位作者 朱江 兰健 《中国科学(D辑)》 CSCD 2000年第1期97-106,共10页
提出了一种依据海洋伴随资料同化达到改进海洋观测方案的客观分析方法 .针对一个“真实的海洋”进行不同空间断面 (或对不同层次 )的假设采样 ,分别将这些“不完备的观测”应用于Byran Cox海洋环流模式的伴随系统 ,可以计算“不完备观... 提出了一种依据海洋伴随资料同化达到改进海洋观测方案的客观分析方法 .针对一个“真实的海洋”进行不同空间断面 (或对不同层次 )的假设采样 ,分别将这些“不完备的观测”应用于Byran Cox海洋环流模式的伴随系统 ,可以计算“不完备观测”同化以后的模式环流与“完备观测”资料同化 (控制试验 )得到的环流之间的距离———反演距离 .由于海洋伴随资料同化所具有的局地修正效应和邻域修正效应 ,不同观测方案所对应的反演距离有着明显的差异 .采用上述方法在一定观测代价下可以对大洋风生环流进行观测方案的优化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资料同化 观测优化 风生大洋环流
原文传递
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Ⅰ.全球海洋环流模式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学洪 俞永强 刘海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7-617,共11页
概述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及其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的发展和气候模拟方面的应用。重点是:一个30层、0.5°×0.5°的准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 概述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及其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的发展和气候模拟方面的应用。重点是:一个30层、0.5°×0.5°的准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COM的建立及其模拟的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和印度尼西亚贯穿流;以20层海洋模式为海洋分量建立的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耦合模式GOALS在气候变化模拟方面的应用,和以海洋模式L30T63为海洋分量建立的灵活的耦合环流模式FGCM-0在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及古海洋—古气候模拟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流模式 热盐环流 风生环流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UCOM
下载PDF
南四湖风生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骆辉煌 李翀 +1 位作者 蒋艳 杨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33-137,141,共6页
基于南四湖100m精度的DEM地形数据,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南四湖调水情景下不同风向的水动力特性。研究表明,在调水情景下,南四湖的水流流动基本沿湖泊内主槽区域从水流注入口向出水口方向流动。下级湖的平均流速在0.017... 基于南四湖100m精度的DEM地形数据,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南四湖调水情景下不同风向的水动力特性。研究表明,在调水情景下,南四湖的水流流动基本沿湖泊内主槽区域从水流注入口向出水口方向流动。下级湖的平均流速在0.017~0.02m/s之间,最大流速在0.277~0.295m/s之间;上级湖的平均流速在0.018~0.02m/s之间,最大流速在0.164-0.168m/s之间。上、下级湖湖流形态以东东北风和东风风向下最为凌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级湖 下级湖 数学模型 RMA2 南水北调 风生环流 水动力特性
下载PDF
基于FVCOM的鹤地水库环流特性模拟研究
14
作者 赵庄明 杨静 綦世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155,共12页
采用FVCOM模型,考虑径流与风的影响,模拟鹤地水库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的环流。模拟结果与2014年3月实测流速值符合良好。对比2013年纯径流、不同定常主导风以及2013年实际径流与风场作用下的环流,结果显示:1不同主导风作用呈现出不同... 采用FVCOM模型,考虑径流与风的影响,模拟鹤地水库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的环流。模拟结果与2014年3月实测流速值符合良好。对比2013年纯径流、不同定常主导风以及2013年实际径流与风场作用下的环流,结果显示:1不同主导风作用呈现出不同环流结构。在NNE风持续作用下,库区呈现出多个较大的逆时针环流,西岸流普遍比东岸流强;而在S、SSE风下,则出现多个逆时针与顺时针环流交替,且东岸流普遍比西岸流强;2在冬半年,径流弱而风力较大情况下,风成为水平、垂向环流作用主导因素;而夏半年,径流较强劲,此时风向多与径流流向相反,水库水平、垂向环流则主要受径流控制;3库区全年平均主要以逆时针环流为主,并形成较强沿岸流,西岸流比东岸流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生环流 FVCOM 径流 鹤地水库 河道型水库
下载PDF
风生流的三维数值计算
15
作者 齐梅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9-55,共7页
本文用三维线性流体力学方程计算了冷却池的风生环流,流速水平分量按一组沿垂向的本征函数展开。求解展开式的系数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上的有限差分法和时间前差显式格式。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求解三维流动问题既经济,又能得到垂向连续... 本文用三维线性流体力学方程计算了冷却池的风生环流,流速水平分量按一组沿垂向的本征函数展开。求解展开式的系数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上的有限差分法和时间前差显式格式。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求解三维流动问题既经济,又能得到垂向连续的流速分布。计算给出了风生环流的三维流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池 风生环流 三维流动结构
下载PDF
多层海洋背景下的位涡均一化理论研究
16
作者 曲宝洋 周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6,共8页
位涡均一化理论是现代温跃层理论的基石,是引起层化而又弱耗散的大洋次表层产生运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位涡均一化理论的基本构造方程扩充求解,将构造理论扩充到四层大洋模式、n层大洋模式中。结果表明,在四层大洋模式中,第二... 位涡均一化理论是现代温跃层理论的基石,是引起层化而又弱耗散的大洋次表层产生运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位涡均一化理论的基本构造方程扩充求解,将构造理论扩充到四层大洋模式、n层大洋模式中。结果表明,在四层大洋模式中,第二层及第三层都会出现位涡均一化的区域,并且其位涡恒定值相等,皆向沿流涡北边界处的值均一化,第三层位涡均一化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层位涡均一化区域的面积。在n层模式中,除表层和底层外的n-2层皆有位涡值均一的区域,所有发生位涡均一化的层均一化区域内的位涡恒定值皆等于流涡北边界处的位涡值,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发生位涡均一化的区域面积逐渐减小,均一化区域圆心发生极向运动。整个位涡均一化区域呈现出南缓北陡,东西对称的碗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生环流 现代温跃层理论 位涡均一化 极向运动
下载PDF
定常风对鄱阳湖水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姚静 张奇 +1 位作者 李云良 李梦凡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5-236,共12页
鄱阳湖属大风区,风场作为仅次于流域'五河'倾泻和长江顶托作用的另一重要驱动力,或在某些时刻影响局部区域的水流结构,进而影响局部水体中泥沙、污染物、营养盐等物质的输移和扩散.基于鄱阳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定常风场... 鄱阳湖属大风区,风场作为仅次于流域'五河'倾泻和长江顶托作用的另一重要驱动力,或在某些时刻影响局部区域的水流结构,进而影响局部水体中泥沙、污染物、营养盐等物质的输移和扩散.基于鄱阳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定常风场条件下的鄱阳湖流场分布及环流形式,并与无风条件下的水流时空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03 m/s的NE向和SSW向定常风对湖泊水位影响微弱;对流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底的'湖相'期;其影响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区中部大湖面偏西岸及东部湖湾,约占湖泊最大水面积的16%;上述区域出现明显环流,环流结构具有时空异质性特点,环流区流速普遍增至无风时的两倍以上;NE向和SSW向风场产生的环流位置相近,方向相反.相比于以往鄱阳湖水动力研究中对风场的忽略,本次研究揭示了定常风场对鄱阳湖的重点影响区域、影响程度及影响形式,可为泥沙及污染物输移模拟中对风场条件的处理及可能带来的误差与误差的空间分布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模拟 定常风 风生环流 鄱阳湖
下载PDF
珠江河口西南风强迫下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8
作者 包芸 任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4,共7页
采用 Backhaus 三维斜压模型模拟了均匀西南风场对珠江口近岸海域的影响,并与无风情况作了对比;通过对珠江河口盐度场及风生环流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夏季珠江河口的水动力学特性。
关键词 珠江口 三维斜压 风生环流 盐度场 水动力学特性 潮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辽东湾中部西岸浅水海域冬季实测海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文奇 邢传玺 +3 位作者 马玉贤 陈元 胡展铭 侯放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9-395,共7页
2015年12月在辽东湾中部西岸浅水海域进行了8个站、连续半个月的坐底ADCP海流剖面观测,通过对分层潮流和余流分析,得到该海域的海流特征如下:1)实测海流以潮流特征占主导,潮流特征为规则半日潮流,优势分潮为M2;M2椭圆长轴大小为25~50 c... 2015年12月在辽东湾中部西岸浅水海域进行了8个站、连续半个月的坐底ADCP海流剖面观测,通过对分层潮流和余流分析,得到该海域的海流特征如下:1)实测海流以潮流特征占主导,潮流特征为规则半日潮流,优势分潮为M2;M2椭圆长轴大小为25~50 cm/s、方向多为NE-SW向,具有显著的往复流特征。2)观测期间的平均余流为1~10 cm/s,方向多为SW向,平均余流在水平和垂向上的空间差异明显,日均余流波动剧烈;表层余流方向与局地风向具有很好的同步一致性,且距岸较近站位的表层余流受风影响更大;中、底层余流与风的相关性较差。本文得到的余流方向不支持冬季辽东湾北部的边界顺时针环流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余流 ADCP 潮流 风生环流
下载PDF
珠江口冬季盐度锋面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舒 蔡树群 《人民珠江》 2017年第7期1-9,共9页
通过利用ECOMSED模式研究珠江口冬季盐度锋面变化的动力机制。模式由风、潮汐和径流驱动,模式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通过分析动量和盐度输运方程表明,在动量方程中,风应力项、压强梯度力项和速度的时间导数项为主要项;而在盐度输运... 通过利用ECOMSED模式研究珠江口冬季盐度锋面变化的动力机制。模式由风、潮汐和径流驱动,模式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通过分析动量和盐度输运方程表明,在动量方程中,风应力项、压强梯度力项和速度的时间导数项为主要项;而在盐度输运方程中,盐度的时间导数项、水平平流项和垂直混合项为主要项。余流在表层是向海方向,而底层则向陆方向,且强度较表层弱。通过增加大虎的径流量而保持其他3个站点的径流量不变时,锋面位置变化最为明显。南沙、冯马庙径流量的增大对珠江口盐度锋面的影响比较局部且程度相对较弱,而横门径流量的增大则对盐度锋面几乎没有影响。此外,风速越大或风向越偏北,则盐度等值线越往西侧移,盐度锋面也越向北移,风速与风向对盐度锋面影响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珠江口北部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动力 潮流 风生环流 锋面 数值模式 珠江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