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影效应下风轮仰角对风力机气动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路瑶 于鹏 +3 位作者 张立茹 高伟 闫蓉 牛大川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47,共8页
考虑风力机塔影效应的影响,针对风轮仰角导致风力机气动特性更为复杂的问题,文章对不同仰角水平轴风力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风力机叶片截面压力分布、涡量以及塔筒表面压力随相位角的变化规律,探究了风轮仰角对风力机输出功率的... 考虑风力机塔影效应的影响,针对风轮仰角导致风力机气动特性更为复杂的问题,文章对不同仰角水平轴风力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风力机叶片截面压力分布、涡量以及塔筒表面压力随相位角的变化规律,探究了风轮仰角对风力机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风轮仰角会降低叶片表面压力,减小叶尖部分压差,使得叶片表面高涡量区域减小;添加风轮仰角会使叶片对塔筒影响减小,塔筒表面高涡量区域随着风轮仰角的增大逐渐减小,降低塔筒表面压力波动。当叶片经过塔筒时,塔影效应对风力机影响较大,风力机输出功率降低;当叶片竖直向上时,风力机输出功率达到最大。为风力机添加仰角后,随着风轮仰角的增大,风力机的输出功率与输出功率波动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风力机输出功率在风轮仰角为3°时最大,输出功率波动在风轮仰角为6°时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塔影效应 风轮仰角 气动特性
下载PDF
风轮不平衡载荷下超大型风电机组叶片颤振极限研究
2
作者 田德 李贝 +3 位作者 吴晓璇 孟慧雯 王浩东 苏怡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以IEA Wind 15 MW参考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线性时域气弹耦合分析工具,研究风剪切、偏航入流、质量不平衡3种不平衡载荷单一或共同作用时,超大型风电机组叶片的颤振极限。结果表明,单一不平衡载荷作用时,风剪切和±15°以... 以IEA Wind 15 MW参考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线性时域气弹耦合分析工具,研究风剪切、偏航入流、质量不平衡3种不平衡载荷单一或共同作用时,超大型风电机组叶片的颤振极限。结果表明,单一不平衡载荷作用时,风剪切和±15°以内的偏航角会增大临界颤振速度,而质量不平衡会降低临界颤振速度,且质量偏重时颤振速度下降更加明显。3种不平衡载荷共同作用时,临界颤振速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出现在剪切系数为0.3时;最大值总是在偏航角为非负值时取得,最小值在偏航角为-20°时取得;质量不平衡对临界颤振速度的影响与其单一作用时的规律一致。因此,在进行气弹稳定性分析时,应考虑多种风轮不平衡载荷共同作用,尤其是叶片质量偏重和偏航角度为-20°时这种最不利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叶片 颤振 稳定性 气动弹性 风轮不平衡载荷
原文传递
章鱼图和风轮图的Aα-谱确定问题
3
作者 刘剑萍 陈鸿麒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对实数α∈[0,1],图G的Aα-矩阵定义为Aα(G)=αD(G)+(1-α)A(G),其中D(G)和A(G)分别是G的度矩阵和邻接矩阵.如果与G是Aα-同谱的图都与G同构,则称G是Aα-谱确定的.将星图的中心与圈图的一个顶点粘合所得到的图称为章鱼图,由s个三角形... 对实数α∈[0,1],图G的Aα-矩阵定义为Aα(G)=αD(G)+(1-α)A(G),其中D(G)和A(G)分别是G的度矩阵和邻接矩阵.如果与G是Aα-同谱的图都与G同构,则称G是Aα-谱确定的.将星图的中心与圈图的一个顶点粘合所得到的图称为章鱼图,由s个三角形共同粘结在路上的一个端点所得到的图称为风轮图.该文证明了对任意α∈(2/3,1),章鱼图和风轮图都是Aα-谱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α-谱 谱确定 同谱图 章鱼图 风轮
下载PDF
对旋双风轮风力机载荷特性风洞实验研究
4
作者 李德顺 李志渊 +1 位作者 刘磊磊 李仁年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3-269,共7页
为阐明对旋双风轮风力机前后风轮之间的载荷影响规律,基于风洞实验,测量对旋双风轮风力机3个正交方向的力和力矩,研究前后风轮间距和叶尖速比对载荷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高叶尖速比时,单风轮偏航力矩存在明显波动,而对旋双风轮风... 为阐明对旋双风轮风力机前后风轮之间的载荷影响规律,基于风洞实验,测量对旋双风轮风力机3个正交方向的力和力矩,研究前后风轮间距和叶尖速比对载荷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高叶尖速比时,单风轮偏航力矩存在明显波动,而对旋双风轮风力机偏航力矩减小,且波动减弱;对旋双风轮风力机间距的变化影响前后风轮所承受的载荷占比,后风轮载荷占比随间距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前后风轮之间所产生复杂的流动及湍流结构所致;虽然前后风轮的推力Fx和倾覆力矩My随叶尖速比的增大均有一定减小,但前后风轮的倾覆力矩Mx和偏航力矩Mz的方向相反,表明对旋双风轮风力机的前后风轮具有一定抵消倾覆力矩和偏航力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风洞实验 气动载荷 叶尖速比 风轮风力机
原文传递
双风轮风力机前后风轮功率特性相互影响分析
5
作者 李德顺 刘磊磊 +2 位作者 李志渊 郭林峰 李仁年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3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双风轮风力机相对于传统风力机能够吸收更多的风能转化成电能。通过对3种面积比(56%、64%、87%)的双风轮风力机开展风洞实验,研究前后风轮不同叶尖速比时,对双风轮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积比为64%双风轮风力机的后风轮随着... 双风轮风力机相对于传统风力机能够吸收更多的风能转化成电能。通过对3种面积比(56%、64%、87%)的双风轮风力机开展风洞实验,研究前后风轮不同叶尖速比时,对双风轮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积比为64%双风轮风力机的后风轮随着叶尖速比的增大,对前风轮功率有促进作用,而56%和87%的双风轮的后风轮叶尖速比的增大对前风轮功率有抑制作用;3种面积比双风轮的前风轮叶尖速比的增大对后风轮的功率都有抑制作用。3种面积比的双风轮风力机的总功率均大于单风轮风力机,且面积比为64%的双风轮风力机功率提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轮风力机 叶尖速比 面积比 功率 抑制作用 促进作用
下载PDF
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气动特性建模及仿真
6
作者 胡阳 王浩楠 +2 位作者 房方 许昱涵 刘吉臻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08-1315,共8页
针对水平轴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多输入多输出(MIMO)复杂非线性气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前后风轮干涉条件下的双风轮风电机组气动MIMO系统全工况分段仿射自回归(PWARX)建模方案。结合所搭建的双风轮风电机组半物理仿真平台进行运行仿真和测... 针对水平轴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多输入多输出(MIMO)复杂非线性气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前后风轮干涉条件下的双风轮风电机组气动MIMO系统全工况分段仿射自回归(PWARX)建模方案。结合所搭建的双风轮风电机组半物理仿真平台进行运行仿真和测试验证,分析了该模型在不同工况场景下的输出值对实际值的跟踪精确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双风轮风电机组气动MIMO系统的PWARX模型对双风轮风电机组全工况气动特性具有高精度的全局逼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轮风电机组 高维空间聚类 参数辨识 作用域划分 分段仿射自回归模型
下载PDF
苗药细风轮菜的质量标准研究
7
作者 杨转珍 杨永泓 +5 位作者 种叶敏 蒋孟莲 张瑾 王珑静 龙飞 李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2-686,692,共6页
目的建立细风轮菜的质量标准。方法收集10批细风轮菜药材样品,对其进行外观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稀乙醇浸出物进行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细风轮菜药材茎纤细,... 目的建立细风轮菜的质量标准。方法收集10批细风轮菜药材样品,对其进行外观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稀乙醇浸出物进行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细风轮菜药材茎纤细,呈方柱形,被白色绒毛,表面为灰绿色或绿褐色;茎横切面可见表皮细胞、非腺毛、皮层细胞等;粉末可见非腺毛、导管、木纤维、叶肉细胞等。薄层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中,在与醉鱼草皂苷Ⅳb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0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稀乙醇浸出物、迷迭香酸含量分别为8.69%~12.33%、5.96%~13.33%、0.14%~3.29%、18.57%~32.61%、0.35%~0.82%,平均值分别为10.10%、9.73%、1.06%、23.54%、0.56%。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细风轮菜药材的质量控制。初步拟定细风轮菜药材中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2.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5%,稀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8.0%,迷迭香酸含量不得少于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轮 质量标准 醉鱼草皂苷Ⅳb 迷迭香酸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涡方法的串列式双风轮风力机功率特性分析
8
作者 陈嘉佳 尹凡夫 +3 位作者 李新凯 叶昭良 廖猜猜 沈昕 《太阳能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289,共7页
基于势流理论建立一种串列式双风轮风力机非定常气动模型。模型中,升力面法用于计算叶片环量,使用自由尾迹模型实现尾迹畸变计算,通过诱导速度耦合前后风轮的叶片气动载荷与尾迹。以串联NREL 5 MW风力机为模型,2个风轮以相同转速相对旋... 基于势流理论建立一种串列式双风轮风力机非定常气动模型。模型中,升力面法用于计算叶片环量,使用自由尾迹模型实现尾迹畸变计算,通过诱导速度耦合前后风轮的叶片气动载荷与尾迹。以串联NREL 5 MW风力机为模型,2个风轮以相同转速相对旋转,考察对转双风轮功率在不同转速下的时均与动态特性。计算结果显示:双风轮最优总功率系数较单风轮提升34%,高转速运行时性能下降。对转双风轮功率周期波动,前后风轮相互势流干涉,前风轮尾迹干扰对应后风轮功率波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风轮 涡方法 功率特性 气动干涉
原文传递
双风轮风电机组的主动共振穿越控制研究
9
作者 张志龙 方钊 +1 位作者 刘亚娟 张文广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135,共6页
高柔塔双风轮风力发电机组能够打破传统单风轮风电机组的风能利用极限,提高低风速地区的风能利用效率。高柔塔的固有频率位于风电机组的运行转速范围内,故而存在速度禁区。在风电机组正常运行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共振穿越控制算法,... 高柔塔双风轮风力发电机组能够打破传统单风轮风电机组的风能利用极限,提高低风速地区的风能利用效率。高柔塔的固有频率位于风电机组的运行转速范围内,故而存在速度禁区。在风电机组正常运行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共振穿越控制算法,防止风电机组叶轮在运行过程中与塔筒产生共振。该算法通过坎贝尔图找到共振区间,在最优转矩控制的基础上增加转速控制,实现快速共振穿越。在SIMULINK软件上开发的简单风电机组模型上针对稳态风和3种不同湍流强度场景进行了大量仿真试验,观察共振穿越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以上场景下均能实现准确的共振穿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轮风电机组 高柔塔 共振穿越 速度禁区 风力发电
下载PDF
多风轮中压风电系统实验平台建设
10
作者 李梁冉 由蕤 柴建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1-167,共7页
针对风电系统单机容量不断提升带来的问题,如风轮尺寸过大、运输和安装困难,使用升压变压器造成系统成本高和可靠性低等,该文设计了一种多风轮中压风电系统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验证。该文首先介绍了多风轮中压风电系统的传动链结构和变... 针对风电系统单机容量不断提升带来的问题,如风轮尺寸过大、运输和安装困难,使用升压变压器造成系统成本高和可靠性低等,该文设计了一种多风轮中压风电系统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验证。该文首先介绍了多风轮中压风电系统的传动链结构和变流器拓扑,提出机侧有源整流器和网侧H桥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然后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并基于仿真结果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多风轮中压风电系统的可行性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综合实验平台包含硬件及各类软件,可用于电力电子多电平变流器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风轮 中压变流器 最大功率跟踪
下载PDF
风轮菜中1个新的单萜
11
作者 赵迪 伍一炜 +7 位作者 徐玉岩 范佳萍 张韵寒 杨蕊嶷 汪洪 吴丽丽 徐暾海 朱寅荻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9期1918-1924,共7页
目的:研究风轮菜中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运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风轮菜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 目的:研究风轮菜中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运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风轮菜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紫外色谱、红外色谱、圆二色谱和计算圆二色谱对新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鉴定已知化合物。采用棕榈酸(PA)诱导的HepG2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化合物1、6和9的细胞保护活性。结果:从风轮菜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S,9S)-9-羟基茉莉酮(1)、红花菜豆酸(2)、环-(S-脯氨酸-R-亮氨酸)(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4)、2-甲氧基-4-(2-丙烯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吐叶醇(6)、柚皮素-7-O-β-D-葡萄糖醛酸(7)、对-薄荷-3,8-二烯-1,2-二醇(8)、黄麻香堇醇C (9)。与模型组细胞存活率[(63.5±2.3)%]相比,化合物9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81.0±2.0)%、(83.4±1.8)%、(90.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合物6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72.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合物1未表现出明显活性。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5~6和8系首次从风轮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对PA诱导的HepG2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细胞保护活性,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化合物6在高剂量有一定的细胞保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轮 化学成分 单萜 细胞保护
下载PDF
新型双风轮风力机大传动比两级同轴磁性齿轮传动的电磁性能分析
12
作者 王均刚 张杰 +1 位作者 钱立群 张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9-426,共8页
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为了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风力发电设备正朝着高功率、高性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目前主流风力机普遍采用单风轮加机械式风电齿轮箱传动形式,无法满足风力机风能的高效利用和低传动故障率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 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为了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风力发电设备正朝着高功率、高性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目前主流风力机普遍采用单风轮加机械式风电齿轮箱传动形式,无法满足风力机风能的高效利用和低传动故障率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双风轮两级同轴磁性齿轮新型传动方式,与机械齿轮相比,两级同轴磁性齿轮能实现非接触和大传动比传动,并具有低振动、噪声小、无需润滑以及低维护成本等优点。该文分析了两级同轴磁性齿轮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两级同轴磁性齿轮的模型,分析了第一级和第二级同轴磁性齿轮的两级之间的磁场分布、气隙的磁通量密度、空间谐波分量、静态转矩和稳态运行转矩。研究表明,两级同轴磁性齿轮传动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的转矩波动差异较大,第二级内转子转矩脉动幅值比第一级大41.68%,第二级外转子转矩脉动幅值比第一级小0.96%。针对第二级转矩波动较大的情况做了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磁性齿轮内转子波动幅值降低了4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齿轮 风力机 有限元法 转矩波动 风轮
原文传递
风轮菜中三萜皂甙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薛申如 刘金旗 +3 位作者 王刚 施剑秋 吴锵金 胡盛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7-212,共6页
从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Benth)O.Kuntze]全草中分离得一个新三萜皂甙,根据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为3-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1,13(18)-二烯-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 从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Benth)O.Kuntze]全草中分离得一个新三萜皂甙,根据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为3-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1,13(18)-二烯-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命名为风轮菜皂甙A(clinodiside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轮 风轮菜皂甙A 三萜皂甙
下载PDF
一种风力机风轮设计和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瑞 李仁年 +2 位作者 韩伟 李德顺 张士昂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46-49,共4页
为保证风力机具有最大的风能利用系数,本文主要对水平轴风力机风轮的设计和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叶片翼型的弦长和扭角的优化计算,可以得出叶片的几何参数,包括叶片数、叶片各断面的翼型选择以及叶片根部的安装位置等。根据提出... 为保证风力机具有最大的风能利用系数,本文主要对水平轴风力机风轮的设计和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叶片翼型的弦长和扭角的优化计算,可以得出叶片的几何参数,包括叶片数、叶片各断面的翼型选择以及叶片根部的安装位置等。根据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编制了相关软件,给出的算例说明了采用不同单一翼型设计的风轮在相应设计叶尖速比下的风能利用系数和轴向力系数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轮设计 水平轴风力机 优化方法 风轮气动性能
下载PDF
转速对直叶片升力型风轮动力特性影响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振宙 原红红 +2 位作者 郑源 黄娟 赵振宁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47-151,共5页
采用非定常k-ω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对旋转直径3 m、高3 m和叶片弦长0.44 m的直叶片升力型风轮动力特性进行二维数值研究,分析在三种不同转速下单叶片动力特性、叶轮动力特性及叶片表面压力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转速增加,上... 采用非定常k-ω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对旋转直径3 m、高3 m和叶片弦长0.44 m的直叶片升力型风轮动力特性进行二维数值研究,分析在三种不同转速下单叶片动力特性、叶轮动力特性及叶片表面压力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转速增加,上盘面叶片动力矩极高值先增加后减小存在最大值,下盘面动力矩极低值在逐渐减小且范围变广,证明上盘面为风轮的主要做功区域,下盘面对风轮出力贡献少甚至为负值;随转速增加,上盘面叶片表面压力差在增大,吸力面负压增加幅度较明显,压力面增加幅度较缓,证明吸力面对出力增加的贡献更大;叶轮整体出力由上盘面力矩、下盘面力矩和转速三个因素决定,只有均衡三者关系才能增大风轮整体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力型风轮 压力特性 风轮转速 滑移网格
下载PDF
风轮叶片梁帽预制成型工艺研究
16
作者 韩福辰 刘建波 +2 位作者 武林 李相炳 郭江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0100-0104,共5页
目前风轮叶片梁帽的生产工艺主要采用随风轮叶片壳体成型方式,这种工艺流程制造周期长、成本高,并且装配后的叶片壳体与梁帽之间的配合精度较低,严重影响其运行效果。针对此现状,本文对梁帽预制成型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详细的工艺... 目前风轮叶片梁帽的生产工艺主要采用随风轮叶片壳体成型方式,这种工艺流程制造周期长、成本高,并且装配后的叶片壳体与梁帽之间的配合精度较低,严重影响其运行效果。针对此现状,本文对梁帽预制成型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详细的工艺流程步骤分析对比,提出了最优的工艺参数,然后进一步地进行生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梁帽预制成型工艺参数极大地提升了风轮叶片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轮叶片 预制成型 梁帽 梁帽工艺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三维模型构建
17
作者 徐超 《装备制造技术》 2023年第1期89-92,共4页
为了解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在各种工况下的强度性能,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理的材料和工艺措施,保证叶片的设计质量,对2 MW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风轮叶片,利用相似理论,建立原型机和模型机之间的参数关系,以建立简化的叶片模型,从而提高了计... 为了解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在各种工况下的强度性能,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理的材料和工艺措施,保证叶片的设计质量,对2 MW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风轮叶片,利用相似理论,建立原型机和模型机之间的参数关系,以建立简化的叶片模型,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选择NACA63-430为模型翼型,根据翼型数据,在UG软件中,对相邻翼型截面采用对应先绘制引导线的方法,得到了较为光滑的叶片三维实体模型,再在软件UG的“外观造型”模块,利用“曲率梳”“光影分析”命令逐一扫描曲面进行曲面检查,若遇到不光滑的地方,则利用“剪裁片体”工具进行裁剪,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光滑性,最终生成小曲率变化、截面顺滑过渡的、质量较好的三维实体模型。静载荷和模态分析结果显示,该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的设计比较合理,能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轮叶片 相似理论 三维模型构建
下载PDF
中国华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串列式双风轮风机成功吊装
18
《电世界》 2023年第3期62-62,共1页
2023年5月13日,由中国华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赛瑞号”在华能吉林通榆风电场顺利完成吊装,进入整机运行示范阶段。“赛瑞号”双风轮风电机组,单机容量2.7MW,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高效风能转换装置关键技术... 2023年5月13日,由中国华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赛瑞号”在华能吉林通榆风电场顺利完成吊装,进入整机运行示范阶段。“赛瑞号”双风轮风电机组,单机容量2.7MW,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高效风能转换装置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华能清能院)自主研制、华能吉林分公司组织吊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技术 中国华能集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风轮 单机容量 示范阶段 整机运行 自主研制
下载PDF
一种结构优化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
19
作者 肖雨婷 伍玩秋 +5 位作者 林毅贞 潘新宇 唐宗奇 陈宏昌 吴广达 林媚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7期73-77,共5页
为解决传统小型水平轴风力发电组存在的起动性能欠佳、风速适应范围过窄、风能利用率偏低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一种优化设计的小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结构。该结构从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力学原理出发,以风轮本体的优化设计为重点,同... 为解决传统小型水平轴风力发电组存在的起动性能欠佳、风速适应范围过窄、风能利用率偏低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一种优化设计的小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结构。该结构从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力学原理出发,以风轮本体的优化设计为重点,同时搭建具有消除逆向转矩的对风装置和稳定可靠的传动机构,力求使风轮系统成为高效吸收风能的有机统一体。样机实验表明:所设计的风轮具有起动风速较低、风向适应性强、运行稳定可靠、风能利用率较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 风轮 优化设计
下载PDF
风轮间距与相位角对双风轮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义鸣 谭剑锋 周天熠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53-859,864,共8页
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滑移网格建立双风轮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模型,将风力机叶片压力分布和功率特性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并分析双风轮间距和相位角对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前风轮的输出功率基本不受风轮间距的影响,... 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滑移网格建立双风轮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模型,将风力机叶片压力分布和功率特性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并分析双风轮间距和相位角对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前风轮的输出功率基本不受风轮间距的影响,后风轮的输出功率随风轮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且降幅逐渐增大;随着风轮相位角的增大,前风轮的输出功率先减小后增大,后风轮的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风轮相位角为30°和75°时,双风轮风力机总输出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轮风力机 风轮间距 风轮相位角 功率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