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地区飞一段震积岩的发现及识别标志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冰 谭秀成 +4 位作者 刘宏 李凌 邹娟 岑永静 邱文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2-1017,共6页
川东华蓥山断裂带附近飞仙关组一段发育大量同生变形构造。通过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分析,认为液化岩脉、重力断层、刺穿层理、肠状构造、火焰构造及卷曲变形构造等同生变形构造为震积成因。震积作用沉积可分为原地震积岩(A)、震积—海啸... 川东华蓥山断裂带附近飞仙关组一段发育大量同生变形构造。通过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分析,认为液化岩脉、重力断层、刺穿层理、肠状构造、火焰构造及卷曲变形构造等同生变形构造为震积成因。震积作用沉积可分为原地震积岩(A)、震积—海啸岩(B)和背景沉积(C)三个单元,其中A单元包括液化碳酸盐岩脉(a)、震褶岩(b)、震裂岩(c),发育a-b-c(A1)和b-c(A2)两种组合。飞一段各震积单元组成A1-B-A2-C沉积序列。结合对区域构造背景的分析,认为震积岩的发育与华蓥山断裂带的阶段性活动有关,华蓥山断裂带强烈活动诱发地震是飞一段震积岩形成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序列 识别标志 震积岩 飞一段 川东地区
下载PDF
江油鱼洞梁发现飞一段高孔残余鲕粒白云岩储层
2
作者 黄君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江油鱼洞梁 飞一段 高孔残余鲕粒白云岩储层 川西地区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川西北上寺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砾屑灰岩沉积特征及成因
3
作者 乔丹 张彪 +2 位作者 银河 段雄 时志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398,共15页
广元上寺剖面早三叠世砾屑灰岩对上扬子地区P-T事件后的古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格里斯巴赫亚阶的砾屑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岩石学方法,结合不同砾屑灰岩碳、氧同位素变化特征来分析其可... 广元上寺剖面早三叠世砾屑灰岩对上扬子地区P-T事件后的古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格里斯巴赫亚阶的砾屑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岩石学方法,结合不同砾屑灰岩碳、氧同位素变化特征来分析其可能的成因。结果表明,这些砾屑灰岩可划分出4大类:剖面下部的Ⅰ型砾屑灰岩,形状不规则,大小混杂,缺乏板条状砾屑,推测为重力流成因;Ⅱ型砾屑灰岩(角砾状灰岩)砾屑直径大,含大量分米级板条状砾屑,推测为强度和频率急剧增加的风暴诱发的沉积;Ⅲ型砾屑灰岩(扁平砾屑灰岩)的砾屑平行于层面分布,平面上呈扁平状,垂向切片呈竹叶状,具有倒“小”字、菊花状构造和局部呈叠瓦状排列等特征,推测为机械-压溶复合成因;Ⅳ型砾屑灰岩显示为蠕虫状灰岩,代表着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环境,推测为生物-机械复合成因。风暴对先期沉积的灰岩的撕裂是扁平砾屑形成的基础,后期成岩过程中泥质填隙物与灰岩砾屑的差异压实是扁平砾屑灰岩形成的又一原因。蠕虫状灰岩可能为生物-风暴、成岩作用共同的结果,与扁平砾屑灰岩在成因上有一定的联系。上寺剖面飞一段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曲线显示出缓慢上升的趋势,角砾状灰岩(Ⅱ型砾屑灰岩)发育后期碳同位素发生正偏,指示着沉积环境的过渡转折,可能和这一时期风暴作用对海洋的影响致使浮游微生物繁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格里斯巴赫亚阶 仙关组一段 扁平砾屑灰岩 蠕虫状灰岩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台内鲕滩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4
作者 谭秀成 牟晓慧 +5 位作者 罗冰 刘宏 刘晓光 丁熊 吴晓庆 吴兴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5,共7页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鲕滩气田的发现,激励了人们重新认识台内鲕滩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勘探前景。根据野外露头及钻孔资料的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南部飞仙关组一段的台内鲕滩具有发育向上变浅序列、单滩体厚度一般小于3m、横向连续性较差的...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鲕滩气田的发现,激励了人们重新认识台内鲕滩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勘探前景。根据野外露头及钻孔资料的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南部飞仙关组一段的台内鲕滩具有发育向上变浅序列、单滩体厚度一般小于3m、横向连续性较差的特征。着重分析了沉积期古地貌、古水深、海水动荡程度以及古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对台内鲕滩的控制作用,并把滩体的发育阶段分为雏滩期(低速建造期)、滩核期(高建造期)及衰亡期3个阶段。结果表明,在缓慢等效的海退过程中,处于高能沉积界面附近的水下古高地有利于台内鲕滩的形成,继承性的泸州古隆起核部是区内有利的滩体发育区,形成的台内滩体具有一定的厚度规模和较大的分布面积。这一认识可为该区飞仙关组台内鲕滩的下一步勘探提供必要的地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内鲕滩 主控因素 飞一段 泸州古隆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大灭绝后从停滞海洋到动荡海洋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14
5
作者 时志强 伊海生 +1 位作者 曾德勇 张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9-780,共12页
在P—T界线生物大灭绝事件以后的早三叠世早期,上扬子地区广泛沉积了低能环境纹层状微晶灰岩、灰质页岩或条带状灰岩沉积,代表了P—T事件之后早三叠世最早期上扬子地区所处的古特提斯海海洋循环的近乎停滞;该套低能环境静水沉积广泛见... 在P—T界线生物大灭绝事件以后的早三叠世早期,上扬子地区广泛沉积了低能环境纹层状微晶灰岩、灰质页岩或条带状灰岩沉积,代表了P—T事件之后早三叠世最早期上扬子地区所处的古特提斯海海洋循环的近乎停滞;该套低能环境静水沉积广泛见于江油、广元、旺苍、重庆等地剖面中。上覆于停滞海洋沉积之上的是角砾状灰岩、扁平砾石灰岩、丘状交错层理颗粒灰岩、沙纹层理粉砂岩等和风暴作用有关的动荡海水沉积;低能环境沉积与动荡海水沉积之间常见冲刷、侵蚀界面,这都反映了上扬子地区从停滞海洋到动荡海洋的地质记录。川西北地区角砾状灰岩分布面积大、成因特殊,而扁平砾石灰岩是早三叠世典型的与风暴作用有关的错时相灰岩。沉积岩石显示的从静水条件到与风暴有关的动荡水条件的环境变化,预示着早三叠世早期生物大灭绝以后不同寻常的古海洋和古气候变化。P—T生物大灭绝可能对早三叠世早期古气候和大气循环起到了显著作用,P—T事件后生物对整个地球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地球系统向极端情况发展的趋势将得不到有效制约,全球古环境与古气候可能因此变得极端恶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仙关组一段 错时相 上扬子地区 沉积相演变
下载PDF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圆珠状”灰岩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霞 邹灏 +3 位作者 马成龙 张强 陈恒强 胡宁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7-937,共11页
为探讨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圆珠状"灰岩的内部组成及形成环境,开展了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结果发现"圆珠"外部成分主要为泥微晶方解石,内部成分则以亮晶-连晶方解石为主,亮晶方解石约占"圆... 为探讨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圆珠状"灰岩的内部组成及形成环境,开展了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结果发现"圆珠"外部成分主要为泥微晶方解石,内部成分则以亮晶-连晶方解石为主,亮晶方解石约占"圆珠"的70%~80%,构成其核心,泥微晶方解石主要构成"圆珠"的纹层。"圆珠"状灰岩的典型构造类似核形石,发育不规则断续纹层,由于后期的白云石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作用,纹层多已模糊不清。结果表明,"圆珠状"灰岩形成于能量较低的局限台地,其作为一种微生物岩,可能为P-T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生物迟缓复苏即"错时相"在马角坝地区的表现,在区域上表现为由南西向北东变薄,反映当时的水体由西向东变深,其尖灭位置为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的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珠状”灰岩 形成环境 沉积环境演化 错时相 仙关组一段 江油马角坝地区
下载PDF
ZB地区储层及沉积相研究
7
作者 王凡剑 杨玉龙 时文祥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第6期126-126,共1页
zb地区区内二、三叠系具有与普光、元坝等地区相似的沉积背景,油气前景应是非常优越。文章通过整体对比分析普光、元坝构造及沉积背景,结合区内竹园1井的资料,确定区内储层类型主要是白云岩储层和生物礁储层,通过地震资料拼接组合,总结... zb地区区内二、三叠系具有与普光、元坝等地区相似的沉积背景,油气前景应是非常优越。文章通过整体对比分析普光、元坝构造及沉积背景,结合区内竹园1井的资料,确定区内储层类型主要是白云岩储层和生物礁储层,通过地震资料拼接组合,总结长兴--飞一段台地相、长兴组--台地边缘相和长兴组--飞一段斜坡、陆棚相的地震反射特征,预测储层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B 储层 沉积相 长兴组 飞一段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组原油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春 郭庆新 张惠良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2-699,共8页
采用色谱(GC)、色谱—质谱(GC-MS)和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方法,以广元长江沟剖面为例,系统分析了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沟剖面飞一段灰岩缝洞中原油的δ13C值和各族组成δ13C值都小于-30‰... 采用色谱(GC)、色谱—质谱(GC-MS)和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方法,以广元长江沟剖面为例,系统分析了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沟剖面飞一段灰岩缝洞中原油的δ13C值和各族组成δ13C值都小于-30‰,族组分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小,原油没有遭受细菌分解、淡水淋滤等次生同位素分馏效应;正构烷烃为前高后低的单峰型,主峰碳为C22,Pr/Ph值为0.75,姥姣烷和植烷均较相应正构烷烃(nC17和nC18)优势;芳烃色谱呈现驼峰,总体上组成比较复杂,以菲系列为主,经过MPI1折算该原油成熟度RO=0.94%;三环萜分布在C19—C30之间,以C23为主峰;霍烷以C30为主峰,伽马蜡烷含量较高,表明其母源为还原—弱还原的咸水环境;规则甾烷以C29优势,呈C29>C27>C28的"V"字型分布,甾烷成熟度参数C2920S/(20S+20R)值和C29ββ/(ββ+αα)值分别为0.39和0.31,均未达到平衡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飞一段烃源岩特征、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飞仙关组原油是寒武系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期的产物,现今灰岩洞缝中原油的分布状态是原油早期充注以后遭受构造运动破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地区 长江沟剖面 仙关组一段 原油 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