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4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接触用纸中铅含量测定的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1
作者 禄春强 别红梅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为考核检测机构在食品接触材料领域中重金属含量测定的检测能力,促进参加实验室提高检测水平。设计实施了食品接触用纸中铅含量的测定能力验证项目,以食品接触用牛皮纸为样品,对参加实验室的测定结果进行稳健统计分析,采用Z比分数评价... 为考核检测机构在食品接触材料领域中重金属含量测定的检测能力,促进参加实验室提高检测水平。设计实施了食品接触用纸中铅含量的测定能力验证项目,以食品接触用牛皮纸为样品,对参加实验室的测定结果进行稳健统计分析,采用Z比分数评价各参加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参加验证的36家实验室中,35家结果满意,满意率为97.2%,1家结果不满意。ICP-OES、GFAAS和ICP-MS这3种仪器测试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验证 食品接触用纸 稳健统计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多层复合包装中迁移物质的非靶向筛查和风险评价
2
作者 金莉莉 邹凯 +5 位作者 黄颖琦 钱江山 眭洁 商贵芹 罗世鹏 刘桂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9,共11页
目的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全面研究这类多层复合包装在接触食品过程中的迁移风险。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级... 目的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全面研究这类多层复合包装在接触食品过程中的迁移风险。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全面筛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在不同迁移条件下的挥发性、半挥发性和非挥发性迁移物质,基于商业数据库、实验室自建库及行业信息解析物质化学结构及可能来源,利用内标半定量迁移水平,结合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符合性评价及风险评价。结果20批纸/铝/塑复合食品包装在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模拟物中未发现迁移风险,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模拟物中共计检出35种物质,可能源于溶剂、抗氧剂、爽滑剂、低聚物、抗氧剂氧化/降解产物等物质。其中,33种物质经法规评估及毒理学评估,显示风险较低;其余2类聚烯烃低聚物因结构难以确定、缺乏毒理学研究建议持续关注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国内外法律法规动态。结论通过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表明,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下,纸/铝/塑多层复合包装用于盛装果汁等水性食品时不存在安全风险,但接触高乙醇含量或油脂类食品时建议关注聚烯烃类低聚物的迁移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纸/铝/塑 多层复合包装 迁移 非靶向筛查 安全风险评价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的迁移量
3
作者 冯涛 邬玲玲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荧光的分析检测方法。根据食品类型,选择水性和油性食品模拟液进行迁移实验,浸提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浓缩、净化提取,采用甲醇-水作为流动相,荧光检测器...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荧光的分析检测方法。根据食品类型,选择水性和油性食品模拟液进行迁移实验,浸提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浓缩、净化提取,采用甲醇-水作为流动相,荧光检测器检测。试验表明,在0.10~100.0μg/L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7,双酚A、双酚F的检出限均为0.02μg/L,双酚S的检出限为0.05μg/L。测得3种双酚类物质在5种食品模拟液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0.2%~100.1%、83.3%~101.6%、77.6%~9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4.0%,方法符合研究要求。同时模拟液在60℃浸提30 min条件下测定了市售4款食品接触材料的180个样品,,结果在5个样品中检测到双酚类物质迁移量。该方法灵敏、检测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迁移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荧光法 食品接触材料 双酚类物质 迁移量
下载PDF
日本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法规标准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 《质量与认证》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本文对日本食品接触材料法规标准体系和管理机构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搜集日本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标准,明确在日本形成以《食品卫生法》为基本法,《食品、食品添加剂等的规范标准》等为配套实施标准的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体系。通过对日本... 本文对日本食品接触材料法规标准体系和管理机构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搜集日本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标准,明确在日本形成以《食品卫生法》为基本法,《食品、食品添加剂等的规范标准》等为配套实施标准的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体系。通过对日本食品接触材料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研究,加强我国相关技术支撑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提升我国食品接触材料领域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法律法规 标准和规范
下载PDF
超高效合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5
作者 邱月 谭超兰 +2 位作者 刘小玉 陆嘉莉 余秋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技术建立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萃取,过有机滤膜,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技术建立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萃取,过有机滤膜,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超高效色谱柱ACQUITY UPC^(2)HSS C_(18)SB,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10 nm波长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柱温40℃、背压13.79MPa)下,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4min内可完成定性定量分析。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线性范围为0.2~100mg/L,甲基丙烯酸的线性范围为0.3~100mg/L,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乙酯的线性范围为0.4~100mg/L,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卞酯的线性范围为0.5~100mg/L,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985。在高(30mg/kg)、中(6 mg/kg)、低(0.2、0.3、0.4、0.5 mg/kg)3个加标水平下,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n=6)为89.3%~109.7%,相对标准偏差为0.62%~3.86%,检出限(R_(SN)≥3)为0.05~0.15 mg/kg,定量限(R_(SN)≥10)为0.2~0.5mg/kg。将所建方法应用于30批次实际样品的检测,发现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残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超高效合相色谱 塑料 食品接触材料 超声萃取
下载PDF
中国和欧盟酸性食品模拟物对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量的差异性分析
6
作者 丁晓 刘斌 +5 位作者 尹琴 陈杰 任照芳 丘尽花 潘静静 李丹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7,共8页
目的对中国和欧盟分别规定的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进行差异分析,并对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试验结果差异进行考察。方法选取4类典型的酸性食品(共123种)进行pH测试,分别以3%(质量分数)的乙酸和4%(体积分数)的乙酸为食品模拟物对食... 目的对中国和欧盟分别规定的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进行差异分析,并对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试验结果差异进行考察。方法选取4类典型的酸性食品(共123种)进行pH测试,分别以3%(质量分数)的乙酸和4%(体积分数)的乙酸为食品模拟物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进行迁移试验,并测试样品的总迁移量、甲醛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双酚A迁移量和重金属(锑)迁移量,比较样品在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差异。结果pH测试结果表明,中国生产的4类酸性食品的pH范围为2.3~5.1,国外生产的4类酸性食品的pH范围为2.49~4.88,pH<5对4类酸性食品的pH覆盖率均大于或等于pH<4.5。迁移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接触材料在4%(体积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无论是总迁移量还是特定迁移量都大于或等于在3%(质量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食品接触材料在3%(质量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高于在体积分数4%的乙酸的情况极少。结论根据研究结果,中国采用pH<5定义酸性食品符合中国人的餐饮习惯,酸性食品覆盖性更广,更具合理性。迁移量测试结果表明,4%(体积分数)的乙酸是比3%(质量分数)的乙酸更为严苛的食品模拟物,因此对于国外出口中国的食品接触材料,即使已经按照欧盟标准采用3%(质量分数)的乙酸进行了迁移量测试,在进口到国内时还应用4%(体积分数)的乙酸按照中国相关标准再次进行迁移量测试,以满足中国标准的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食品 酸性食品模拟物 食品接触材料 迁移
下载PDF
填料对食品接触类聚丙烯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平 陆海冰 +3 位作者 刘文秀 王毅 吴良伟 姚益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1,共8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将硅灰石、晶须、滑石粉等填料引入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中,制备了PP复合材料,并采用DSC,SEM,DMA等方法研究了填料对PP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机填料的引入改善了PP复合材料... 通过熔融共混法将硅灰石、晶须、滑石粉等填料引入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中,制备了PP复合材料,并采用DSC,SEM,DMA等方法研究了填料对PP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机填料的引入改善了PP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与硅灰石和晶须相比,滑石粉可有效促进层间分子链段的规整排列,在基体中形成相对完善的填料网络,提高PP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使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较未改性PP分别提高了55.6%和86.9%,且高添加量下冲击强度未发生明显降低,小分子析出物降至1.49%(w),满足食品接触材料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复合材料 填料 机械性能 食品接触材料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安全国家标准与检验问题探究
8
作者 魏伟 亓林敏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期153-155,共3页
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所接触的食品的安全,是控制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大潮中,世界各国都在强化对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的管理,我国也陆续出台了多项食品接触材料强制性国家安全标... 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所接触的食品的安全,是控制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大潮中,世界各国都在强化对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的管理,我国也陆续出台了多项食品接触材料强制性国家安全标准,这些标准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在食品包装材料使用相对集中的塑料制品领域,其安全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简述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安全国家标准,探究塑料制品安全检验问题,以期优化试验结果,发觉潜在风险,为提升我国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的安全性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塑料 制品 安全国家标准 检验问题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1-癸烯迁移量
9
作者 白泽清 《现代食品》 2024年第5期205-207,219,共4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的1-癸烯迁移量测试方法,为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中1-癸烯的检验检测提供依据。迁移实验中,选用正己烷作为食品模拟物,迁移温度设定为60℃,迁移时间2 h,迁移试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结...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的1-癸烯迁移量测试方法,为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中1-癸烯的检验检测提供依据。迁移实验中,选用正己烷作为食品模拟物,迁移温度设定为60℃,迁移时间2 h,迁移试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目标分析物在5~100µ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较好,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6,定量限为0.005 mg·kg^(-1),加标回收率为87.4%~106.0%,相对标准偏差为2.1%~3.4%。该方法快速、准确且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中1-癸烯迁移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 1-癸烯 迁移量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食品接触纸制品水提取液中杀菌剂2-溴代-4’-羟基乙酰苯检测方法研究
10
作者 凌光耀 饶璞 +1 位作者 黄晓钢 陈意光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24年第2期71-72,76,共3页
建立了食品接触纸制品水提取液中杀菌剂2-溴代-4’-羟基乙酰苯的检测方法。水提取液用HC-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后,用甲醇洗脱。洗脱液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检测。液相色谱采用AQ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5 mmol/L乙酸铵-甲醇为流... 建立了食品接触纸制品水提取液中杀菌剂2-溴代-4’-羟基乙酰苯的检测方法。水提取液用HC-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后,用甲醇洗脱。洗脱液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检测。液相色谱采用AQ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5 mmol/L乙酸铵-甲醇为流动相。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ESI)-多重反应监测(SRM)模式。方法检出限可达0.14μg/L,回收率在99.6%到1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到3.1%之间。运用该方法检测了18批次食品接触纸制品,未检出该化合物。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精密度,适用于食品接触纸制品水提取液中2-溴代-4’-羟基乙酰苯检测。相关研究内容为食品接触纸制品质量安全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纸制品 杀菌剂 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纸中铅、砷迁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禄春强 温士强 罗婵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6-329,共4页
为研究食品接触用纸中铅、砷迁移规律,选择4批次食品接触用纸,通过测定其在不同介质(人造自来水、50%乙醇和4%乙酸三种模拟物)、不同加热方式[常温(22℃)、加热(70℃)、模拟微波(98℃)、实际微波加热]等条件下铅、砷迁移量来考察其迁移... 为研究食品接触用纸中铅、砷迁移规律,选择4批次食品接触用纸,通过测定其在不同介质(人造自来水、50%乙醇和4%乙酸三种模拟物)、不同加热方式[常温(22℃)、加热(70℃)、模拟微波(98℃)、实际微波加热]等条件下铅、砷迁移量来考察其迁移规律。结果表明,50%乙醇模拟物中,4个样品铅、砷迁移均未检出。4个样品在自来水和4%乙酸模拟物中,模拟微波15 min条件下的铅、砷迁移量高于或接近常温10 d条件,铅、砷迁移受温度影响较大,2#和4#两个样品实际微波条件下铅迁移量高于模拟微波条件迁移量的2倍,实际微波加热条件比模拟微波加热更严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纸 重金属迁移 迁移规律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分析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12
作者 孙颖 白林 +2 位作者 任润涵 尚伟 翁云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86,共6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QQQ)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双酚A迁移量进行测定,以咖啡杯为检测对象,验证双酚A检测方法的可行性。该法实现了双酚A迁移量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测定,重复性、稳定性、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良好,定量限为0....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QQQ)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双酚A迁移量进行测定,以咖啡杯为检测对象,验证双酚A检测方法的可行性。该法实现了双酚A迁移量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测定,重复性、稳定性、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良好,定量限为0.10 mg/kg,检出限为0.01 mg/kg,加标回收率为99.35%。在0~1.0 mg/L浓度范围内,双酚A的浓度与峰面积成正相关,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定量定性精确,能满足双酚A迁移量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双酚A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迁移量 方法验证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纸制品质量风险分析及监管现状
13
作者 刘璞 《食品界》 2023年第5期120-122,共3页
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与食物直接接触,其质量安全决定着盛装食品的食用安全。本文简要分析了食品接触用纸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和食品接触用纸制品质量风险因素,并阐述了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基于对当下监管方式与... 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与食物直接接触,其质量安全决定着盛装食品的食用安全。本文简要分析了食品接触用纸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和食品接触用纸制品质量风险因素,并阐述了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基于对当下监管方式与食品接触安全生产安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几点有效强化食品接触用纸制品质量监管环节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同行业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纸制品 食用安全 监管现状 质量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接触 生产安全问题 简要分析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中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岳晓庆 王宇婷 王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7-486,共10页
食品接触竹木制品如一次性竹木筷、竹木砧板等在我国家庭或工作生活中应用广泛。由于竹木的特殊质地,在其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杀菌防腐剂来保证其使用性能并延长贮藏期限。经处理过的竹木制品中残留杀菌剂是否会迁移至食品中对人... 食品接触竹木制品如一次性竹木筷、竹木砧板等在我国家庭或工作生活中应用广泛。由于竹木的特殊质地,在其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杀菌防腐剂来保证其使用性能并延长贮藏期限。经处理过的竹木制品中残留杀菌剂是否会迁移至食品中对人体产生危害以及如何检测残留杀菌剂等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中杀菌剂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竹木制品中杀菌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竹木制品中杀菌剂的分类、应用、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并对杀菌剂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进行归纳,为检测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中杀菌剂的残留提供参考。最后对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中杀菌剂现有检测技术和迁移研究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 杀菌剂 应用 检测方法 迁移
下载PDF
32种中国市售食品接触硅橡胶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晓洁 郭一凡 +3 位作者 张京伟 李雪艳 戚冬雷 封棣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87-195,共9页
目的对中国市售食品接触硅橡胶制品(Food Contact Silicone Rubber Products,FCSRPs)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塑化剂以及其向冲调奶液中的迁移暴露进行研究,为FCSRPs的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及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对中国市售食品接触硅橡胶制品(Food Contact Silicone Rubber Products,FCSRPs)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塑化剂以及其向冲调奶液中的迁移暴露进行研究,为FCSRPs的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及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声溶剂提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UASE-GC-MS/MS)方法检测中国市售32种FCSRPs中的16种PAEs,建立并利用QuEChERS-GC-MS/MS方法对硅橡胶奶杯中PAEs向冲调奶液中的迁移及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32种FCSRPs中检出5种PAEs,不同样品间PAEs含量差异较大。5种PAEs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EDI值均低于10μg/kg。本研究为FCSRPs及其他材质中PAEs研究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撑。结论硅橡胶制品中普遍检出PAEs,但婴幼儿通过使用硅橡胶奶杯进食冲调奶液而摄入的5种单一PAEs的暴露评估值低于限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硅橡胶制品 邻苯二甲酸酯 检测 迁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橡胶中18种多环芳烃的测定及迁移分析
16
作者 童星 曾莹 +6 位作者 陈银卿 刘宜奇 曾少甫 商贵芹 李丹 胡长鹰 王志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9-367,共9页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仪同时测定食品接触用橡胶中18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残留量和迁移量的方法。采用硅胶固相萃取柱对橡胶提取液净化;正己烷对迁移液进...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仪同时测定食品接触用橡胶中18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残留量和迁移量的方法。采用硅胶固相萃取柱对橡胶提取液净化;正己烷对迁移液进行提取,经DB-EUPAH(60 m×250μm,0.25μm)色谱柱分离,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8种PAHs的色谱分离效果好,在0.05~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均不高于0.01 mg/L,定量限均不高于0.05 mg/L,残留量和迁移量3个水平回收率均在61.3%~10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为0.5%~9.1%。对34批食品接触用橡胶进行检测,在10批样品中共检出16种PAHs,总残留量在0.24~16.97 mg/kg之间。迁移结果表明:在不同实验温度下,均未检测到橡胶中PAHs向4%乙酸溶液和10%乙醇溶液中的迁移;当食品模拟物为50%乙醇溶液时,检出多种PAHs的迁移量,随着温度的升高,PAHs迁出数目增多,其迁移速率和迁移量显著增大。食品接触用橡胶中PAHs的残留及其可能向食品中迁移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食品接触用橡胶 多环芳烃 残留量 迁移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食品接触材料中非有意添加物的鉴定和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云 刘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63-372,共10页
绿色环保的可生物降解食品接触材料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这种新型材料中存在原料和添加剂的降解产物、杂质、新形成的化合物和污染物,这些非有意添加物会迁移到食品中,其中许多化合物是未知物质,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有必要对其... 绿色环保的可生物降解食品接触材料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这种新型材料中存在原料和添加剂的降解产物、杂质、新形成的化合物和污染物,这些非有意添加物会迁移到食品中,其中许多化合物是未知物质,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有必要对其进行鉴定和风险评估。本文梳理了可生物降解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非有意添加物及其可能的来源,概述了最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介绍了毒理学关注阈值法在非有意添加物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情况,提出生物测定法是常规风险评估方法的有效补充,以期为可生物降解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食品接触材料 非有意添加物 鉴定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食品接触用紫砂制品中的钡元素测定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伟轩 陈文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483,共9页
为促使食品接触紫砂制品中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通过仪器分析法,建立一种有毒钡盐添加于紫砂制品中的无损检测技术,使行业能有效利用于紫砂生产质量管理及产品材料的安全评估。以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直接对样品进行测试,建立... 为促使食品接触紫砂制品中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通过仪器分析法,建立一种有毒钡盐添加于紫砂制品中的无损检测技术,使行业能有效利用于紫砂生产质量管理及产品材料的安全评估。以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直接对样品进行测试,建立一套具有成分的标样以完成光子数与含量的函数关系,并对大量的紫砂原矿、泥料原料及各时期的紫砂制品进行对比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精密度的分析。在所选择的仪器及工作条件下分析重复测试的一致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5%~4.83%。标准样品的均匀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0%~5.59%;选取10件紫砂器样品进行样品的均匀性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3%~12.30%。对厚度由1.9~14.1 mm的试片进行检测,试验值与真实值的变化率为-6.94%~78.44%。对109件紫砂矿料样本进行分析,试验结果钡元素含量平均值为0.0295%。对三款原矿无添加碳酸钡的泥料原料以及两款添加约千分之三碳酸钡的紫砂泥料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有添加碳酸钡的泥料,钡的试验值为0.380%~0.398%。无添加碳酸钡的泥料,钡的试验值为0.0162%~0.0461%。对11件具有明确纪年的紫砂器进行试验,1979年及其之后样品的钡含量为0.2388%~0.3877%。从1085件紫砂成品样品实际分析数据中显示,1979年以后的紫砂制品中的钡含量呈现逐步攀升的趋势。该方法具有无破坏性、效率高、速度快、准确度及重复测试一致性好及操作简易等特点,相较于化学检验法更适合运用于食品接触陶瓷制品紫砂中添加剂碳酸钡的测定。同时,经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得到人为添加碳酸钡的大致起始年代约在1979年,此后紫砂制品中钡元素的含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表明在缺乏有效测定方法和技术监管的情况下,当下添加碳酸钡的行为未能获得实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 紫砂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无损性检测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迁移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曹瑜 钟泽辉 唐聪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2-121,共10页
目的 综述目前食品接触材料中几种常用材料(纸、塑料、油墨)迁移与检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几种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促使我国食品行业向着更绿色、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方法 概述纸质、塑料、油墨的发展趋势和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对比几... 目的 综述目前食品接触材料中几种常用材料(纸、塑料、油墨)迁移与检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几种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促使我国食品行业向着更绿色、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方法 概述纸质、塑料、油墨的发展趋势和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对比几种材料的迁移规律及迁移模型;总结几类常见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结论 绿色环保的生物基材料是食品接触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需重视可持续性生物基食品接触材料的化学安全性。因其产生的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甚明朗,因此需多方面研究生物基食品接触材料中化学物质的存在和迁移到食品中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降低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纸基材料 塑料材料 印刷油墨 有害物质 迁移
下载PDF
中国市售食品接触硅胶制品的细胞毒性评价
20
作者 郭一凡 张京伟 +2 位作者 范晓洁 王文娟 封棣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2-49,共8页
目的 为了研究不同细胞毒性测试方法之间的差别,本研究利用不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测试体系下的食品接触硅胶制品(Food Contact Silicone Products, FCSPs)的整体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样品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中模拟迁移(70℃保持2 h)... 目的 为了研究不同细胞毒性测试方法之间的差别,本研究利用不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测试体系下的食品接触硅胶制品(Food Contact Silicone Products, FCSPs)的整体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样品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中模拟迁移(70℃保持2 h)后,通过系统优化实验条件,发展了FCSPs迁移液的细胞毒性评价方法。利用HeLa(子宫颈癌细胞)-NRU、HeLa-CCK-8(Cell CountingKit-8,CCK-8)、HepG2(Human Hepatoblastoma)-NRU、HepG2-CCK-8共4种测试体系对中国市售的19种FCSPs进行了细胞毒性评价。结果 样品在不同测试体系下的细胞毒性结果不同,其中65%的样品呈现中度毒性。结论 FCSPs的整体生物安全性亟须关注并深入研究。本研究为食品接触材料的体外生物测定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硅胶制品 模拟迁移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