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与工程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与通识课程为例
1
作者 王丽霞 爨向丹 +2 位作者 付源 余莎莎 孙星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6期174-176,共3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与通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先导课程,思政课程的引入可以发挥出本课程作为先导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引领作用,更加符合工程认证的要求。本文以该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导论课程中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以充分发挥...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与通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先导课程,思政课程的引入可以发挥出本课程作为先导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引领作用,更加符合工程认证的要求。本文以该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导论课程中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以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认证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与通识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严奉伟 高梦祥 +1 位作者 张欣 丁保淼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5年第11期81-84,共4页
基于开设专业导论课的目的,探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了该课程的如下教学内容:理想信念与食品安全责任教育;专业知识体系与素质能力构成剖析;专业师资力量、设施条件、成才毕业生典型、专业培养... 基于开设专业导论课的目的,探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了该课程的如下教学内容:理想信念与食品安全责任教育;专业知识体系与素质能力构成剖析;专业师资力量、设施条件、成才毕业生典型、专业培养目标介绍;食品领域主要行业概述;学习方法指点;职业规划辅导等,探讨了具体教学方法:指定学生课前、课后阅读或观看教学素材;强化导论课与入学教育、专业认知实习等方面的联系;由多名教师进行专题授课;布置课后论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导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22
3
作者 姜松 崔恒林 +5 位作者 朱帜 刘杏荣 曲云进 董英 马海乐 赵杰文 《农产品加工(下)》 2009年第8期84-87,共4页
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探索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适应困难问题的解决途径。分析了专业导论课的现状和开设课程的目的、意义,构建了食品专业导论课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师选择、教学方式、教学重点、重点内容剖析方法、课... 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探索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适应困难问题的解决途径。分析了专业导论课的现状和开设课程的目的、意义,构建了食品专业导论课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师选择、教学方式、教学重点、重点内容剖析方法、课程定位、教材建设等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作了分析总结,提出了18个字"是什么、学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样学、干什么"(关键是9个字"学什么,为什么,怎样学")教学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导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建辉 沈勇根 牛丽亚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35期135-136,共2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入门课,从2014年起在我校食品学院开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宏观了解本专业历史沿革、发展前沿和社会价值,加深其对所学专业的感情、兴趣及主动性等。本文从教学内容、教...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入门课,从2014年起在我校食品学院开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宏观了解本专业历史沿革、发展前沿和社会价值,加深其对所学专业的感情、兴趣及主动性等。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在我校食品学院首次开设的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 工程专业 专业导论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学科导论”课程的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系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邵娟娟 胡杨峰 张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7年第2期55-58,共4页
"学科导论"课程定位为一门引导性课程,主要是帮助大学新生开阔视野,解决困惑,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科学的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但是该门课程作为一门新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材建设滞后、师资水平欠缺及教... "学科导论"课程定位为一门引导性课程,主要是帮助大学新生开阔视野,解决困惑,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科学的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但是该门课程作为一门新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材建设滞后、师资水平欠缺及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建议教师应广泛搜集信息,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大纲体系;聘请知名教授和行业顶尖人员给学生授课;丰富教学手段,灵活授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科导论”课程 课程定位 课程设置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论”通识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邵秀芝 曲静然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12期82-83,88,共3页
基于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开设的通识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论"为例,探讨了专题研讨式、案例式、文献阅读、课内外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 基于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开设的通识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论"为例,探讨了专题研讨式、案例式、文献阅读、课内外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消除专业学习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论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通识教育视角下探索药学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方法——基于韶关学院本科学生问卷调查
7
作者 谭莉萍 林颖 +1 位作者 袁烨 卢彬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2期69-73,共5页
目的在“新医科”建设大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韶关学院药学专业导论课的课程性质、授课内容、学时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反应,探索我校药学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方法。方法以韶关学院2022年药学、临床、检验、护理本科学生和2023级药学本科学生为... 目的在“新医科”建设大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韶关学院药学专业导论课的课程性质、授课内容、学时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反应,探索我校药学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方法。方法以韶关学院2022年药学、临床、检验、护理本科学生和2023级药学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小规模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卡方检验对韶关学院本科学生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认同专业导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但是,课程存在开设时间、教材、授课内容、授课课时等方面不合理。结论文章在论证了该课程对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必要性以后,结合“新医科”和通识教育的科学内涵,对药学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为“通专结合”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制定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 专业导论 教育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张义浩 陈碧 赵海燕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4期28-31,共4页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简称“食品导论”,是食品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学生迈入食品科学领域的启蒙课,更是塑造学生专业观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该课程的内容包括食品科学原理、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法规等,其核心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知识...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简称“食品导论”,是食品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学生迈入食品科学领域的启蒙课,更是塑造学生专业观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该课程的内容包括食品科学原理、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法规等,其核心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职业观念形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专业 食品法规 食品安全 思政教育 导论课程 探索与实践 核心目标
下载PDF
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实践教学水平的途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文宇萍 金铁 《中国食品》 2023年第20期61-63,共3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食品行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实践教学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食品加工、质量管理、技术开发、科研、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了解食品行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食品行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实践教学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食品加工、质量管理、技术开发、科研、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了解食品行业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流程,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要想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实践的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水平 食品加工 问题解决能力 导论 食品行业 综合素质 技术开发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美霞 游玉明 邹容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7期147-148,共2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是一门引导性的课程,是食品专业新生入门的必修课程,通过改变这门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模式的改革,来增加课程专业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是一门引导性的课程,是食品专业新生入门的必修课程,通过改变这门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模式的改革,来增加课程专业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 教学改革 应用型
下载PDF
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11
作者 王爱敏 张杰 +2 位作者 纪同娟 王娜 秦海啸 《环境教育》 2024年第7期32-35,共4页
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通识教育虽有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核心... 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通识教育虽有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核心的背景下,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多数高校已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在非环境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环境保护概论”等通识课程[1],以普及环保基础知识和理念。然而,传统的环境教育往往局限于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特定专业领域,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程度相对较弱,尽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环境通识教育往往被视为辅助性课程,学时有限,其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可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化教学改革 课程 优化课程体系 全球生态环境 环境科学与工程 非环境专业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概论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鹏 《南方农机》 2019年第2期117-117,共1页
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同时我国教育界也开始立足于人类发展的现实条件,以生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依据,不断地促... 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同时我国教育界也开始立足于人类发展的现实条件,以生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依据,不断地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大力落实,对此,文章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切入点,分析导论课程的构建及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导论课程 构建与实践
下载PDF
新工科视角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的四重价值向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4-49,共6页
从新工科视角来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需要构建立德为本、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系统协同四重价值向度。立德为本价值向度意指新工科视角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要教导工科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与时俱进价值向度意指新工科视角下工... 从新工科视角来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需要构建立德为本、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系统协同四重价值向度。立德为本价值向度意指新工科视角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要教导工科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与时俱进价值向度意指新工科视角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要立足美好生活创造的时代背景前进、顺应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需要前进,创新发展价值向度意指新工科视角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系统协同价值向度意指新工科视角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要构建顶层设计系统、环境育人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四重价值向度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工程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全方位推动新时代工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专业 教育 价值向度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类专业管理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丽平 赵徐艺 《中国轻工教育》 2023年第3期73-78,共6页
管理通识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管理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基础课程,是实现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新工科”建设对工程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为高校管理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对标新时代对一流课程建... 管理通识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管理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基础课程,是实现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新工科”建设对工程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为高校管理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对标新时代对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对工程类人才能力的要求,管理通识课程需要从课程设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质量与教学效果,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专业 管理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河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淼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5-86,共2页
通识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的基本形式,其在开发学生心智、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完整人格、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方面作用显著。本文针对河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选修课程较少、实践课程缺乏、应用型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通识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的基本形式,其在开发学生心智、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完整人格、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方面作用显著。本文针对河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选修课程较少、实践课程缺乏、应用型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提出强化实践课程地位、丰富选修课程种类、突出应用型特色的优化策略,旨在完善河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发挥通识教育培养"全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土木工程专业 教育课程
下载PDF
从文学角度浅谈通识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的衔接作用
16
作者 曾凡 潘丹萍 时焕岗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环境保护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学论著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引导作用。新时期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更高,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在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人才方面更加重视。本文从文学角度对环境类专业的通识课程设立的发展进行了阐述,重点关注了高等院... 环境保护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学论著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引导作用。新时期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更高,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在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人才方面更加重视。本文从文学角度对环境类专业的通识课程设立的发展进行了阐述,重点关注了高等院校大类招生的大环境下,通识教育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的衔接作用。为此,普通高校需要重视环境工程专业的通识课程体系的科学性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专业 教育 衔接作用
下载PDF
电子信息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初步探索——以《工程化学》为例
17
作者 赵为为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8期188-189,共2页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各类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化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生产和科技前沿紧密联系。因此,面向高校信息类专业开设《工程化学》,具有通识教育的意义。但是,如何让《工程化...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各类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化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生产和科技前沿紧密联系。因此,面向高校信息类专业开设《工程化学》,具有通识教育的意义。但是,如何让《工程化学》的传授更符合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认知规律,成为通识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育 工程化学 电子信息类专业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关于通识教育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融合的几点看法
18
作者 胡高茜 徐翔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0年第10期00199-00199,共1页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制度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国情。作者在分析土木工程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未来土木工程师的人才属性和培养要点,阐述土木工程专业和通识教育的结合方式,介绍了武昌首义学院城建学院基于&q...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制度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国情。作者在分析土木工程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未来土木工程师的人才属性和培养要点,阐述土木工程专业和通识教育的结合方式,介绍了武昌首义学院城建学院基于"回归工程"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改革、学业导师岗位职责、面向实际工程的毕业设计改革和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土木工程专业 教育 融合
下载PDF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坤 关鹰 +1 位作者 孙鹤旭 杨鹏 《计算机教育》 2010年第24期49-52,共4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专业教育为主,其弊端是过分追求专业化、过分强调实用性,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提出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思路,重点提高对学生的人...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专业教育为主,其弊端是过分追求专业化、过分强调实用性,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提出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思路,重点提高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分析并阐述了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具体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专业教育 创新思维 系统工程
下载PDF
通专整合的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新辉 张世英 谷建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年第1期10-13,18,共5页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工科专业存在的“狭窄于技术的工程教育”的缺陷,以课程体系的优化为重点和突破口,旨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工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与积极引导相结合,教学目标统一...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工科专业存在的“狭窄于技术的工程教育”的缺陷,以课程体系的优化为重点和突破口,旨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工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与积极引导相结合,教学目标统一化与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多样化相结合,构建既符合学科特点,又满足培养目标需要的多层次、多类型、有梯度的整体优化的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教育 教育 电气工程 专整合 课程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