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0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食物观的内涵及发展要义
1
作者 杜志雄 龚俊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大食物观要求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要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 大食物观要求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要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约束加剧、供需数量与质量等结构性矛盾突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一系列挑战,端稳端牢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面临诸多考验,树立大食物观具有强大的时代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为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提供要素支撑。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 粮食安全 食物需求 食物供给
下载PDF
食物过敏诊断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黎海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7-281,296,共6页
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使得食物过敏的诊断极具挑战性。口服食物激发试验是确诊食物过敏的金标准。食物过敏的规范诊治需要临床医生理解过敏相关的基础知识,便于正确选择诊断方法并合理解释检查结果。
关键词 食物过敏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 诊断
下载PDF
中国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基于食物货币的视角
3
作者 严斌剑 谢颖菲 周应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2,共13页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下降到2020年的45.89%,而食品加工、服务行业的份额呈上升态势,食物系统在参与主体方面的包容性增强。第二,食物系统就业仍然以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但比重从1987年89.83%下降到2020年68.4%。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相关的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部门。第三,食物系统的劳动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1987年到2020年分别增长22倍和28倍。第四,食物系统内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距呈现波动式下降态势,收入分配方面的包容性较低但在不断提高。泰尔指数从2002年的0.38下降到2020年的0.32,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分行业内各细分行业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货币 食物系统 包容性 投入产出表
下载PDF
大食物观下我国食物供求均衡的挑战与对策
4
作者 樊胜根 田旭 龙文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过去几十年,我国食物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粮食安全观念也逐步从传统的注重口粮安全过渡到注重数量、营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目标的大食物安全观。在大食物观下,未来我国食物供求均衡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食物结构性短缺、食物自给率下降... 过去几十年,我国食物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粮食安全观念也逐步从传统的注重口粮安全过渡到注重数量、营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目标的大食物安全观。在大食物观下,未来我国食物供求均衡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食物结构性短缺、食物自给率下降;食物供求空间错位,食物消费在不同人群之间差异明显;生态和水土资源制约不断加强,可持续生产能力亟需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以及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并存;现有政策体系不适应大食物观的需要等。为应对以上挑战,需要全方位利用国土资源、多渠道开发食物来源,改革政府补贴支持政策,引导多元食物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食育教育和宣传,推动建立健康导向型的多元膳食模式;政府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多元化食物供给统计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 粮食安全 食物安全 食物供求 膳食转型
下载PDF
食物设计视角下烘焙食品的体验构成研究
5
作者 葛舒羽 刘颜楷 《设计》 2024年第8期52-54,共3页
以烘焙食品为对象,探索食物设计视域下,食物设计因素以及食物体验的构成维度。结合食物体验相关理论研究分析食物设计要素,对于消费者饮食体验的影响和作用,通过用户深访、问卷调查以及相关案例分析等方法总结食物体验的构成与特点,对... 以烘焙食品为对象,探索食物设计视域下,食物设计因素以及食物体验的构成维度。结合食物体验相关理论研究分析食物设计要素,对于消费者饮食体验的影响和作用,通过用户深访、问卷调查以及相关案例分析等方法总结食物体验的构成与特点,对烘焙食品食物体验时间维度的体验阶段进行分析。对烘焙食品食物体验时间维度的体验阶段进行划分,从感官体验、功能体验、互动体验、情感体验、认知体验5个方面确定其体验设计维度层次。为促进消费者饮食体验的食物设计提供了设计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设计 食物体验 体验构成 烘焙食品 人—食物交互
下载PDF
豆浆和酸性食物,真的相克吗
6
作者 张娜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3期77-77,共1页
你是否听人说过豆浆和酸性食物不能一起食用?身边又有没有人会因为喝了豆浆后而对酸性食物小心翼翼?关于豆浆和酸性食物相克的言论,生活中时有听说,网络上也总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冒出相关的文章,事实究竟如何呢?
关键词 酸性食物 豆浆 食物相克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模型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永松 单秀娟 +2 位作者 杨涛 金显仕 韦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具有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对了解生物间的摄食关系和食物网结构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table isotope mixing models,SIMMs)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为进一步解决水生食物网... 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具有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对了解生物间的摄食关系和食物网结构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table isotope mixing models,SIMMs)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为进一步解决水生食物网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尤其是在确定食物来源贡献和构建营养生态位方面。在本研究中,作者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模型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型的特点以及运行这类模型的条件;同时,对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与局限性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水生食物 食物来源 贝叶斯混合模型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食物素养与避免/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尹婷婷 徒文静 +2 位作者 张苏闽 李伊婷 徐桂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5-1451,共7页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饮食过度限制现象普遍,严重者可导致避免/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ARFID)。研究显示食物素养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饮食行为,其能否直接影响IBD患者ARFID报道较少。目的了解IBD患者食物素养及ARFID现状,剖析两者...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饮食过度限制现象普遍,严重者可导致避免/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ARFID)。研究显示食物素养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饮食行为,其能否直接影响IBD患者ARFID报道较少。目的了解IBD患者食物素养及ARFID现状,剖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4家综合性医院的消化科和肛肠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IBD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9条目避免/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筛查量表(NIAS)、食物素养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的IBD患者NIAS和食物素养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共发放问卷438份,回收有效问卷429份,有效回收率为97.95%。IBD患者NIAS得分为(20.82±8.65)分,ARFID发生率为18.41%(79/429),食物素养得分为(32.72±9.68)分。不同疾病类型、疾病活动度的患者NI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BD患者食物素养得分、食物素养量表中的计划、管理维度以及制作态度得分与NIAS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IBD患者食物素养水平有待提高,ARFID现象普遍(18.41%),食物素养与ARFID呈负相关。临床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食物素养,监测其饮食行为,制订精准健康教育干预路径提升食物素养水平,降低ARFI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饮食限制 避免/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 食物素养 相关性
下载PDF
新时期种植业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战略研究
9
作者 韩昕儒 王秀东 +3 位作者 王济民 袁龙江 梅旭荣 吴孔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2,共11页
种植业产品是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关键,种植业的发展支撑了我国由“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促进了居民膳食质量的逐步提升;新时期我国种植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压力、极端气候冲击以及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不稳等内外部风险因素的挑... 种植业产品是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关键,种植业的发展支撑了我国由“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促进了居民膳食质量的逐步提升;新时期我国种植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压力、极端气候冲击以及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不稳等内外部风险因素的挑战,亟需探讨可行性发展战略以确保食物安全。通过对2035年、2050年种植业食物供需形势预测后得出,未来我国粮食净进口主要集中在大豆和玉米,油菜籽和糖的自给水平将继续下降,花生和水果的自给水平将先降后升,蔬菜始终保持自给有余的态势。基于此,本文梳理了新时期保障我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新时期种植业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战略构想,主要包括采取种植业产品生产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资源高效利用与低碳生产推进、消费结构引导与健康观念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与装备支撑、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等战略举措,实施种植业科技创新、种植业产品质量提升、种植业生态保护、蛋白替代等重大工程。研究建议,坚持“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总体战略,分区域制定产业发展优先序,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与科技短板,健全重大危机应对战略体系,以此增强种植业发展水平,切实保障我国食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食物安全 供求预测 粮食供给保障
下载PDF
大食物安全观下粮食增产政策的逻辑反思
10
作者 武舜臣 王兴华 李京栋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7,共3页
在系列政策扶持下,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然而,在高粮食自给率得以维持的背后,却是食物自给率的不断下降。本文梳理了政策推进粮食增产的诸多做法,并在大食物安全观下反思了这些政策带来的后果。分析发现,在达成一定粮食自给率水平下,... 在系列政策扶持下,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然而,在高粮食自给率得以维持的背后,却是食物自给率的不断下降。本文梳理了政策推进粮食增产的诸多做法,并在大食物安全观下反思了这些政策带来的后果。分析发现,在达成一定粮食自给率水平下,强化资源“趋粮化”配置的做法会加剧食物自给率缺口。而且,在粮食比较收益相对偏低情况下,引导资源进入粮食生产领域的做法不仅会降低农业资源的整体产出效率,还会加剧农业发展对政策扶持的依赖程度。而这又会受到WTO框架和财政预算的制约。为确保食物自给率基础上的粮食安全,需转换粮食安全的分析视角,立足食物安全统筹国内资源。同时,也要在效率提升,尤其是非口粮市场的竞争力提升方面做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安全观 政策扶持选择 粮食自给率 食物自给率
下载PDF
大食物观下的食物安全保障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军飞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60,共5页
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顺应人民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再到“吃得可持续”的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正是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大食物观,需要深化国民营养需求导向... 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顺应人民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再到“吃得可持续”的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正是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大食物观,需要深化国民营养需求导向型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居民食物消费方式的转型,提升供给链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安全 食物 食物供应 食物需求
下载PDF
饮食结构优化与农业碳减排的协同路径研究——基于食物价格的分析
12
作者 陈娇 钟甫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基于201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二次近乎理想的需求系统(QUAIDS)模型估计城乡居民食物需求弹性,并进一步基于食物价格分析城乡居民饮食结构优化与农业碳减排的协同路径。研究发现:就单类食物价格变化来看,蔬菜水果价格降低不具碳减... 基于201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二次近乎理想的需求系统(QUAIDS)模型估计城乡居民食物需求弹性,并进一步基于食物价格分析城乡居民饮食结构优化与农业碳减排的协同路径。研究发现:就单类食物价格变化来看,蔬菜水果价格降低不具碳减排效应,提高猪肉价格具有碳减排效应,但会减少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总量,只有水产品价格下降或牛羊肉价格上涨可以优化居民饮食结构、促进农业碳减排;从多类食物价格变化组合效应来看,降低蔬菜水果和水产品价格,并同比例提高猪肉、牛羊肉价格可以在增加植物和动物性食物消费总量的情况下,优化居民饮食结构、促进农业碳减排;相同情境下,城镇居民人均碳减排绝对量略大于农村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价格 食物消费 农业碳排放 饮食结构
下载PDF
尘螨-食物过敏综合征
13
作者 胡晓甜 蒋萍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尘螨-食物过敏综合征是由于进食与尘螨存在交叉抗原的食物(例如虾等)出现的速发型超敏反应,目前国内外均有报道尘螨与食物之间存在交叉反应,主要交叉抗原为原肌球蛋白。尘螨-食物过敏综合征患者的过敏症状轻重不一,原肌球蛋白致敏对尘... 尘螨-食物过敏综合征是由于进食与尘螨存在交叉抗原的食物(例如虾等)出现的速发型超敏反应,目前国内外均有报道尘螨与食物之间存在交叉反应,主要交叉抗原为原肌球蛋白。尘螨-食物过敏综合征患者的过敏症状轻重不一,原肌球蛋白致敏对尘螨过敏患者在进食虾等食物时应格外注意,以防发生难以预料的过敏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螨过敏 食物过敏 交叉反应 支气管哮喘 尘螨-食物过敏综合征
下载PDF
大食物观指导下的农业科学创新
14
作者 朱长青 王岳 +1 位作者 林良夫 孙崇德 《农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探讨了大食物观对农业科学创新的指导意义,分析了当前农业科学创新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提出了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的农业科学创新的思路和策略。论文认为,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方向,希望农业科学创新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 探讨了大食物观对农业科学创新的指导意义,分析了当前农业科学创新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提出了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的农业科学创新的思路和策略。论文认为,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方向,希望农业科学创新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丰富食物品种,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论文在大食物观的指导下,分析了当前农业科学创新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基础数据少、农业生产与科技脱节、农业人才层次不均衡、农业物流体系革新慢、学科间科研水平不一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加强基因与表型研究、建立智慧农业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跨学科交流合作等对策。进而根据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的需要,提出了鼓励农业种质原始创新、发展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发展等农业科学创新的具体举措。大食物观指导下的农业科学创新,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 农业科学 科学创新 学科优化发展
下载PDF
N-Calculator与NUFER耦合模型和组合预测法在食物氮足迹研究中的应用
15
作者 乔森 赵骏廷 郑洪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786,共9页
为改善传统N-Calculator模型的局限性,加强食物氮足迹核算结果与环境影响的联系,提高活性氮管理预见性,将N-Calculator模型与食物系统养分流动(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模型进行耦合,以估... 为改善传统N-Calculator模型的局限性,加强食物氮足迹核算结果与环境影响的联系,提高活性氮管理预见性,将N-Calculator模型与食物系统养分流动(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模型进行耦合,以估算我国2001—2020年人均食物氮足迹,建立组合预测体系。结果显示:2001—2020年,我国人均食物氮足迹由16.04 kg N/a增至18.95 kg N/a;全国食物氮足迹由20.47 Mt N/a增至26.76 Mt N/a;居民饮食结构正由以植物源食物为主的低氮消费模式转向以动物源食物为主的高氮消费模式;食物生产过程产生的活性氮的最终归宿为大气(64.3%)、水体和深层土壤(35.7%);我国食物氮足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动物源食物消费氮占比呈正相关性,与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性;未来10 a我国人均食物氮足迹呈增长趋势,预测结果显示年均增幅为0.16 kg 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食物氮足迹 活性氮 N-Calculator模型 NUFER模型 组合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儿童功能性腹痛中的价值研究
16
作者 韦柳园 劳金泉 +2 位作者 潘强 龙春阳 李荣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69-0072,共4页
研究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儿童功能性腹痛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柳州市工人医院儿科所诊治的功能性腹痛病例,进行食物特异性IgE、IgG检测,研究对象是食物特异性IgE结果阳性(n=30)、食物特异性IgG结果阳性(n=30)、... 研究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儿童功能性腹痛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柳州市工人医院儿科所诊治的功能性腹痛病例,进行食物特异性IgE、IgG检测,研究对象是食物特异性IgE结果阳性(n=30)、食物特异性IgG结果阳性(n=30)、食物特异性IgG、IgE结果均为阴性(n=15),并且对入组的IgE阳性病例,分为IgE治疗组(n=15,根据食物特异性IgE阳性结果进行食物回避免),IgE对照组(n=15,正常饮食,未进行食物回避免);对入组的IgG阳性病例,分为IgG治疗组(n=15,根据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结果进行食物回避),IgG对照组(n=15,正常饮食,未进行食物回避);对IgE、IgG结果均为阴性病例,作为空白对照组(n=15,正常饮食),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饮食回避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食物特异性IgE检测中,鸡蛋、牛奶的阳性率最高,其中鸡蛋阳性检出有25例、占比83.3%,牛奶阳性检出有23例、占比76.7%。食物特异性IgG检测中,鸡蛋、牛奶、小麦的阳性率最高,其中鸡蛋阳性检出有24例、占比80.0%,牛奶阳性检出有25例、占比83.3%,小麦阳性检出有24例、占比80.0%;IgE治疗组、IgG治疗组的腹痛需药物治疗次数及用药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优于IgE对照组、IgG对照组,p<0.05;经过八周干预后复查,食物特异性IgE阳性中有20例得以好转、比例是66.7%;IgG阳性中有22例得以好转、比例是73.3%。即治疗干预效果显著,缓解患儿功能性腹痛症状。结论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显著,食物过敏是引起儿童有功能性腹痛的关键因素,需要以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为指导加以健康饮食干预,缓解功能性腹痛患儿腹痛症状或者预防食物过敏所致功能性腹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特异性IGE抗体 儿童功能性腹痛 食物过敏
下载PDF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整体性的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
17
作者 赵俊超 张云华 张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构建一套整体性的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是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需要,是避免不同品类农产品保障任务相互冲突、顾此失彼的需要,是利用农产品品类间功能替代关系扩大政策选择空间的需要,是... 构建一套整体性的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是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需要,是避免不同品类农产品保障任务相互冲突、顾此失彼的需要,是利用农产品品类间功能替代关系扩大政策选择空间的需要,是设置合理精准任务目标引导保供政策实施的需要。构建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应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聚焦国家食物营养安全,根据不同农产品品类的功能作用差异,建立分层次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聚焦重点品类,强化要素支撑,完善市场机制,优化进口布局,保障重要农产品充足、持续、稳价、高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农产品 整体性 供给保障战略 分层次保障体系 大农业观 食物
下载PDF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
18
作者 王春旭 王彦文 +3 位作者 黄程程 贺漓漓 韩丹丹 黄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1-14,37,共5页
目的对一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与卫生学调查,了解患病情况及可疑食物;采集可疑食品、外环境和病例的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金黄色葡萄... 目的对一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与卫生学调查,了解患病情况及可疑食物;采集可疑食品、外环境和病例的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与鉴定、药物敏感性分析、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共11名患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恶心、腹痛(100%),其次为呕吐(81.82%);可疑食物为某饼家生产的“脆皮法棍泡芙”,致病因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来源于食品泡芙样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来源于患者肛拭子样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同源性,所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耐药(耐药率100%)。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某饼家从业人员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制作“法棍泡芙”过程中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分析 食品安全
下载PDF
食物营养与健康科普形式的创新——以营养标签为例
19
作者 崔亚娟 蒋继娅 +1 位作者 罗婧璇 魏永莲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健康膳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健康科普能有效提升公民健康素养。食品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传递食品营养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成分、营养特征最直观有效的方式。虽然我国营养标签法规已经实施十余年,营养标签的科普工... 健康膳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健康科普能有效提升公民健康素养。食品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传递食品营养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成分、营养特征最直观有效的方式。虽然我国营养标签法规已经实施十余年,营养标签的科普工作也很普遍,但仍然存在科普内容单一、科普方式单调、科普受众较少、科普人员不足等问题,亟须对营养标签的科普内容、科普方式和科普受众进行创新,提高不同群体对营养标签的理解和使用,促进营养标签科普化和信息化管理。通过营养标签标识选择健康食品,加强公民健康教育,促进健康产业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营养 营养标签 科普 创新
下载PDF
关于大食物安全战略背景下我国油料保障底线目标及对策的商榷
20
作者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树立大食物观和实施大食物安全战略是我国新时代推动食物来源更多元、数量更充足、品质更营养、产业更高效、环境更友好、调控更自主、消费更健康、治理更有力的迫切需要。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油料在内的主要农产品生产、... 树立大食物观和实施大食物安全战略是我国新时代推动食物来源更多元、数量更充足、品质更营养、产业更高效、环境更友好、调控更自主、消费更健康、治理更有力的迫切需要。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油料在内的主要农产品生产、贸易、消费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生产和消费结构失衡导致的慢性疾病增多、环境压力加大、安全风险升高等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其中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近十多年处于既自给不足又消费超量的两难局面。基于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保障未来油料供给安全必须坚持“一靠油菜、二靠花生、多油并举、健康消费”的发展思路,通过综合施策在十年左右将国产植物油产量稳定提高到2000万吨,以确保居民食用油基本消费需求的安全自主供给底线,并不断改善油料产品质量、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促进脂质产品的科学健康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安全 油料油脂 科学消费 基本保障底线 发展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