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
1
作者 王春旭 王彦文 +3 位作者 黄程程 贺漓漓 韩丹丹 黄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1-14,37,共5页
目的对一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与卫生学调查,了解患病情况及可疑食物;采集可疑食品、外环境和病例的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金黄色葡萄... 目的对一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与卫生学调查,了解患病情况及可疑食物;采集可疑食品、外环境和病例的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与鉴定、药物敏感性分析、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共11名患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恶心、腹痛(100%),其次为呕吐(81.82%);可疑食物为某饼家生产的“脆皮法棍泡芙”,致病因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来源于食品泡芙样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来源于患者肛拭子样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同源性,所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耐药(耐药率100%)。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某饼家从业人员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制作“法棍泡芙”过程中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分析 食品安全
下载PDF
食物中毒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2
作者 李紫玲 许淑云 施静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2-203,共2页
患者,女,58岁,因“发热9天”于2021年9月21日入院。患者2021年9月12日午餐食用未熟扁豆后出现高热,最高达39 ℃,伴乏力,无头痛、咳嗽、胸痛、皮疹、关节痛、盗汗等不适。随后出现寒战、恶心,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且无咖啡色物质,腹泻2次,... 患者,女,58岁,因“发热9天”于2021年9月21日入院。患者2021年9月12日午餐食用未熟扁豆后出现高热,最高达39 ℃,伴乏力,无头痛、咳嗽、胸痛、皮疹、关节痛、盗汗等不适。随后出现寒战、恶心,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且无咖啡色物质,腹泻2次,为稀便且无血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食物中毒 皂苷 植物血凝素
下载PDF
1株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肠炎沙门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3
作者 徐本锦 侯竹如 +6 位作者 刘玲 严荣荣 张金晶 杜淼 宣焱 李卓禧 范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6,共12页
目的 基于蛋白质组学,深入揭示1株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肠炎沙门菌21A的分子特征,从而更好地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肠炎沙门菌株21A进行分析,使用Tims TOF Pro仪器在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利用... 目的 基于蛋白质组学,深入揭示1株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肠炎沙门菌21A的分子特征,从而更好地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肠炎沙门菌株21A进行分析,使用Tims TOF Pro仪器在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利用MSstats软件完成肽段与蛋白的定量以及差异蛋白统计,并对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GO、KOG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CAZY注释、互作分析。结果 菌株21A中共鉴定出3183种蛋白质,其中差异蛋白300种。GO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与催化、结合、细胞内过程和代谢有关;KOG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6种代谢通路中;CAZY分析发现,37.96%的蛋白质为糖苷水解酶。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肠炎沙门菌株21A的蛋白质组学特征,该菌株在入侵和感染过程中采用多种生存策略,包括增强毒力因子表达,增加脂质降解和诱导铁获取等。对代谢相关蛋白质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菌的传播与感染机制,更好地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蛋白质组学 食物中毒 感染 代谢
下载PDF
2017—2023年营口市鲅鱼圈区餐饮业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4
作者 孙迪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4期65-67,共3页
目的:分析2017—2023年营口市鲅鱼圈区餐饮业食物中毒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3年6月营口市鲅鱼圈区餐饮业食物中毒事件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3年营口市鲅鱼圈区餐饮业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7起,中毒人数... 目的:分析2017—2023年营口市鲅鱼圈区餐饮业食物中毒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3年6月营口市鲅鱼圈区餐饮业食物中毒事件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3年营口市鲅鱼圈区餐饮业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7起,中毒人数678人,死亡人数3人,不同年份中毒人数具有显著差异(P <0.05)。2017—2023年营口市鲅鱼圈区餐饮业食物中毒场所主要为食堂,食物中毒类型主要为酒类及其制品,食物中毒致病因素主要为植物性致病因素,食物中毒时间主要为夏季,食物中毒地区主要为乡镇,食物中毒人群主要为女性、18~59岁、本地人。结论:2017—2023年营口市鲅鱼圈区餐饮业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及中毒人数呈逐渐降低趋势。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积极落实相关制度,有利于降低食物中毒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业 食物中毒 预防措施 营口市 鲅鱼圈区
下载PDF
夏季建筑工地食堂食物中毒调查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5
作者 孙迪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6期57-61,共5页
目的:调查夏季营口市鲅鱼圈区2处建筑工地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查找该事件发生原因及致病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与调查技术规范,对营口市鲅鱼圈区建筑工地食堂进行食物中毒筛查,对发生食物中毒... 目的:调查夏季营口市鲅鱼圈区2处建筑工地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查找该事件发生原因及致病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与调查技术规范,对营口市鲅鱼圈区建筑工地食堂进行食物中毒筛查,对发生食物中毒工地的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病例、食堂留样食物开展相关病原菌分离培养,记录实验室检测信息。结果:2处建筑工地食堂就餐274人,共计209人发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符合点源暴露模式,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头晕、呕吐;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荤素包子与梅菜扣肉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可疑食品。结论: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病例临床症状等,确定此次事件是因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荤素包子与梅菜扣肉为最终致病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地 食物中毒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一起疑似家庭聚餐误食桐油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调查
6
作者 李学应 《中国农村卫生》 2024年第3期64-65,共2页
2023年8月15日,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X镇Y村出现一起疑似因误食桐油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笔者所在单位立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12名家庭成员在家中共同聚餐后陆续出现疑似桐油中毒症状10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误用桐油加工... 2023年8月15日,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X镇Y村出现一起疑似因误食桐油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笔者所在单位立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12名家庭成员在家中共同聚餐后陆续出现疑似桐油中毒症状10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误用桐油加工食品是导致该事件的主要原因。当地河流众多,许多农村家庭都有木质渔船捕捞鱼虾,购买桐油维护保养渔船的传统。该事件提示有关部门,要将农村作为宣传重点,加强桐油的管理及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力度,减少误食导致桐油中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食物中毒 集体性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24重荧光real-time PCR技术在食物中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卢媛 钟颖涛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6期85-88,共4页
目的:应用24重荧光real-time PCR检测技术快速筛检食物中毒病原菌,结合国家标准中的培养法探讨24重荧光real-time PCR检测技术符合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24重荧光real-time PCR检测技术作为中毒病原菌的初筛方法... 目的:应用24重荧光real-time PCR检测技术快速筛检食物中毒病原菌,结合国家标准中的培养法探讨24重荧光real-time PCR检测技术符合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24重荧光real-time PCR检测技术作为中毒病原菌的初筛方法,国标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5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在增菌前检出4份霍乱弧菌核酸(非O1/非O139群,24重荧光real-time PCR),9份患者肛拭子在增菌后检出5株霍乱弧菌(非O1/非O139群,国标培养法),其中包含4份PCR技术初筛阳性样品,两个方法的符合率为80%。所有样本均未检出沙门氏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应用24重荧光real-time PCR检测技术同时检测24种常见致病病原菌,能高效锁定中毒病原菌。将其与国标培养法相结合,对临床治疗和食物中毒快速处置能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重荧光real-time PCR技术 培养法 食物中毒
下载PDF
心理和饮食护理干预对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评价
8
作者 焦英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8-0111,共4页
探讨心理和饮食护理干预对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方法 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共计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 探讨心理和饮食护理干预对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方法 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共计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与饮食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生命体征恢复、意识恢复、抢救、住院所需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pH值,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数据,相比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而言,加强心理与饮食护理十分重要,便于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缩短抢救与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水平,值得临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负性情绪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下载PDF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的检验分析
9
作者 曲振宏 王立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34-0137,共4页
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均接受微生物学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所纳入的患者共检出118株菌株,其中有63株病原菌,收集的样本中粪便样本病原... 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均接受微生物学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所纳入的患者共检出118株菌株,其中有63株病原菌,收集的样本中粪便样本病原菌检出率最高(P<0.05),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被检出率最高(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诺氟沙星药物的耐药性最强(P<0.05)。结论 微生物学检验可以明确病原菌类型,并在检验结果指导下减少抗生素药物使用中耐药性的影响,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加速患者的后续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学检验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及其分布特点调查分析
10
作者 刘志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95-0198,共4页
研究疾控中心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检验效果,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84例,对其开展致病菌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细菌性食物中毒分布特点调查。结果 所选患者中,细菌培养425株,其中副... 研究疾控中心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检验效果,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84例,对其开展致病菌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细菌性食物中毒分布特点调查。结果 所选患者中,细菌培养425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占比最高,肛拭子及呕吐物的病原菌检出率最高,患者在春季、冬季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次数较低,夏秋季节的发病率则较高。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通过病原学情况、微生物检验观察,能够显著提高疾控中心对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控中心 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学观察 微生物检验
原文传递
试论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
11
作者 成仲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19-0022,共4页
探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突发食物中毒患者为对象,将1-6月时间段接收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没有进行质量控制,将6-12月时间段接收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 探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突发食物中毒患者为对象,将1-6月时间段接收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没有进行质量控制,将6-12月时间段接收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患者采取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观察效果。结果 观察组食物中毒确诊率高于对照组,突发食物中毒控制时间及报告发布等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P<0.05。结论 在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中通过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可及时发现中毒原因,并采取快速控制,提高事件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食物中毒 理化检验质量 控制效率
下载PDF
关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检验探究
12
作者 谷彦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16-0119,共4页
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微中毒病原。方法 利用微生物检验方法对患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呕吐物、粪便以及食物残羹、餐饮具和厨具涂抹物进行检验,并分析相关检验结果。结果 37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共检出病原菌数25株,其中检出率最高的... 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微中毒病原。方法 利用微生物检验方法对患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呕吐物、粪便以及食物残羹、餐饮具和厨具涂抹物进行检验,并分析相关检验结果。结果 37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共检出病原菌数25株,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沙门氏菌,最低的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布情况占比最高的为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孤菌);样本来源类型中粪便检出率最高,餐饮具和厨具涂抹物检出率最低。结论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选择微生物检验,可有效明确病原菌菌数及菌种,为患者后续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检验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浙江省1979~1988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丛黎明 蒋贤根 张法明 《浙江预防医学》 1990年第1期5-9,共5页
预防食物中毒,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为掌握我省食物中毒发生特点,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食物中毒防治工作,我们对全省1989~1988年各地上报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食物中毒情况 食品卫生监督 副溶血性孤菌 中毒人数 起数 细菌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集体食堂 家庭食物中毒 蜡样芽胞杆菌
下载PDF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及微生物检验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茅辉军 施咏凤 艾竞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6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及微生物检验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苏州工业园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中流行病学调查的286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菌检出情况、细菌血清型分布情况。结...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及微生物检验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苏州工业园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中流行病学调查的286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菌检出情况、细菌血清型分布情况。结果:286例患者食物中毒后的临床特征以恶心呕吐最为常见,其次为发热和腹痛。分析286例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以副溶血性弧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能判断血清类型、病原菌菌属,不仅能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还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学 微生物检验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非靶向筛查技术的食物中毒应急检测
15
作者 孙文芳 刘祥萍 +2 位作者 李超 徐杰 倪海平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54-557,共4页
目的对1起食物中毒样品中可疑致病因子进行应急筛查,并定性、定量测定。方法可疑物样品经提取净化处理后,采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基于质谱一级全扫描数据和二级扫描数据对样品进行筛查,发现可疑化合物后,利用标准物质进行确证... 目的对1起食物中毒样品中可疑致病因子进行应急筛查,并定性、定量测定。方法可疑物样品经提取净化处理后,采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基于质谱一级全扫描数据和二级扫描数据对样品进行筛查,发现可疑化合物后,利用标准物质进行确证,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扫描得到SCAN图谱,通过NIST标准谱库定性检索,未见其他可疑致病化合物。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筛查技术在自制酱料、制成菜和病例呕吐物中检出可疑化合物为蟾蜍色胺,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定量检测,该3类样品中蟾蜍色胺质量浓度分别为56.7、49.4、0.59μg/kg。结论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非靶向筛查技术可用于应急样品中可疑化合物的发现和确证,为现场处置提供实验室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筛查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法 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蟾蜍色胺 食物中毒
下载PDF
1997年浙江省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浩行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1999年第2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情况分析 食物中毒报告 细菌性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 浙江省 河豚鱼 查明率 食物中毒调查 食品卫生
下载PDF
餐饮业食物中毒危害分析及防控重点
17
作者 古志华 于甜 +2 位作者 薛晴 刘夏阳 王科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4期34-37,共4页
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迅速发展,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在食品安全方面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本文以深圳市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现状为例,研究梳理了餐饮业常见的食物中毒风险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控重点,为我国餐饮... 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迅速发展,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在食品安全方面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本文以深圳市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现状为例,研究梳理了餐饮业常见的食物中毒风险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控重点,为我国餐饮业有效防控食品安全事故提供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 食物中毒 危害 防控
下载PDF
基于桌面推演应急预案流程在群体性食物中毒紧急救治中的应用
18
作者 程芳 华金凤 吴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014-0017,共4页
探讨基于桌面推演应急预案流程在群体性食物中毒紧急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9月10日某一小学校五年级一班26名学生发生了疑似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其中8名病情稳定分诊到儿科门诊就诊,15名病情较重入抢救室救治,3名伴有发热... 探讨基于桌面推演应急预案流程在群体性食物中毒紧急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9月10日某一小学校五年级一班26名学生发生了疑似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其中8名病情稳定分诊到儿科门诊就诊,15名病情较重入抢救室救治,3名伴有发热分诊到发热门诊筛查。该起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应用了桌面推演联合实战演练制定的应急预案流程,按照指挥联络组、分诊筛查组、抢救组、治疗护理组、转运组、后勤保障组、消毒组等分组开展工作,且第一时间开通了绿色通道。结果 14名患者收治儿科病房住院观察,后随访住院患者均痊愈出院。3名发热患者分诊至发热门诊筛查,收治缓冲病区观察5小时后出院。9名收治急诊临时观察室对症治疗、护理观察3~4小时后离院回家。结论 基于桌面推演联合实战演练制定的应急预案流程规范、合理,可操作性强,护理人员对日常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已熟练掌握,保证了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井然有序,达到了患者满意,家属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桌面推演 应急预案 群体性食物中毒
下载PDF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研究
19
作者 张永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0064-0067,共4页
食物中毒事件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理化检验是目前判定食物是否合格、是否发生变质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分析方法、采集标准等方面的不同,理化检验结果容易存在误差,从而影响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和评估。本研究旨在探讨理... 食物中毒事件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理化检验是目前判定食物是否合格、是否发生变质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分析方法、采集标准等方面的不同,理化检验结果容易存在误差,从而影响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和评估。本研究旨在探讨理化检验在食物中毒事件中的质量控制作用、难点,并提供一些对策来确保可靠的检验结果。通过分析样本的采集、预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难点,本文发现在理化检验中,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优化分析方法选择、统一样品采集标准是重要的保障措施,可避免误差和提高检测准确度,从而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食物中毒 理化检验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海市集体性食物中毒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弘 王科家 杨召萍 《上海预防医学》 CAS 1999年第10期454-456,共3页
目的 揭示1990 ~1997 年间上海市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现状、变化趋势,为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结果 1990 ~1997 年间上海市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多数集体性食物... 目的 揭示1990 ~1997 年间上海市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现状、变化趋势,为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结果 1990 ~1997 年间上海市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多数集体性食物中毒仍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但有机磷农药污染蔬菜造成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所上升。结论 为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应重点加强熟食卤味的卫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性食物中毒 上海 预防 化学性食物中毒 有机磷农药污染 细菌性食物中毒 卫生统计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