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种富含α-亚麻酸食用油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消化特征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福妮 王卫飞 +3 位作者 穆利霞 王思远 廖森泰 邹宇晓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α-亚麻酸(ALA)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具有多重作用。旨在确定ALA在食用油脂中的物质基础与其功能的构效关系,实现精准的膳食脂质营养,对6种富含ALA食用油脂的总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情况、甘油... α-亚麻酸(ALA)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具有多重作用。旨在确定ALA在食用油脂中的物质基础与其功能的构效关系,实现精准的膳食脂质营养,对6种富含ALA食用油脂的总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情况、甘油三酯分子构成、脂质伴随物和消化特性等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6种富含ALA食用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ALA,其中:紫苏籽油、亚麻籽油和牡丹籽油的ALA含量较高;不同富含ALA食用油脂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蚕蛹油的ALA主要分布在sn-2位,牡丹籽油和火麻仁油的ALA主要分布在sn-1,3位;不同富含ALA食用油脂甘油三酯的分子结构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富含ALA食用油脂的脂质伴随物主要为维生素E和甾醇,其中沙棘籽油的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均高于其余5种食用油脂;富含ALA食用油脂的消化程度和消化速率均低于非富含ALA食用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亚麻酸 食用油 脂肪酸 分子结构 脂质伴随物 消化特征
下载PDF
不同食用油制备酥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2
作者 谢兆华 李洪军 +3 位作者 王琴 韩薇 柴利 贺稚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9-268,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以及电子鼻技术,分析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和大豆油5种食用油炸制酥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并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其特征成分。结果表明,不同食用油炸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以及电子鼻技术,分析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和大豆油5种食用油炸制酥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并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其特征成分。结果表明,不同食用油炸制的酥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别较大,5种食用油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9种,其中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组中分别检测到49、42、54、43、45种。通过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5种样品中风味贡献最大的化合物是醛类,且使用不同食用油制备的酥肉中风味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菜籽油组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芳樟醇、壬醛、异戊醛和3-乙基-2,5-甲基吡嗪,葵花籽油组和大豆油组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癸醛和(E,E)-2,4-癸二烯醛,花生油组则为(E)-2-壬醛和(E)-2-辛烯醛,而玉米油组的风味物质为2-乙基-3-甲基吡嗪、苯乙醛和(+)-柠檬烯。此外,电子鼻也可有效区分不同食用油制备的酥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该研究探究了炸制用油与酥肉风味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和开发酥肉制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酥肉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菜籽油是我国消费者喜爱的优质食用油——在《菜籽油加工与营养科技创新峰会》上的发言节选
3
作者 王瑞元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3-I0006,共4页
2024年4月20日于江苏溧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大家好!百年正昌很高兴来到美丽富饶的江自烟鲜长寿之多家应用车苏漂阳,参加由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油料产业分会、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主办,由溧阳市正昌油脂有限... 2024年4月20日于江苏溧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大家好!百年正昌很高兴来到美丽富饶的江自烟鲜长寿之多家应用车苏漂阳,参加由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油料产业分会、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主办,由溧阳市正昌油脂有限公司承办的《菜籽油加工与营养科技创新峰会》,与大家一起共同研讨菜籽油加工与营养科技创新,促进菜籽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菜籽油是我国消费者喜爱的优质食用油”为题,介绍有关我国菜籽油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菜籽油的营养价值,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粮油学会 菜籽油 食用油 江苏溧阳 营养价值 溧阳市
下载PDF
中小包装食用油自动化立体库与平面仓库的对比分析
4
作者 蒋守业 王武晨 +3 位作者 张永远 李振兴 彭小磊 叶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旨在为仓储物流行业及油脂加工厂中仓库设计提供借鉴,以库容量10万箱中小包装食用油(5 L小包装、10 L中包装成品油各5万箱)仓库为研究案例,系统分析了两种仓库(平面仓库和自动化立体库)的主要特点,从占地面积、生产成本、建设投资、运... 旨在为仓储物流行业及油脂加工厂中仓库设计提供借鉴,以库容量10万箱中小包装食用油(5 L小包装、10 L中包装成品油各5万箱)仓库为研究案例,系统分析了两种仓库(平面仓库和自动化立体库)的主要特点,从占地面积、生产成本、建设投资、运营费用等方面对两种仓库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比较,并对两种仓库进行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自动化立体库相较于平面仓库能减少66.4%的占地面积,每年能够节约运营成本近50万元;自动化立体库的增量投资收益率为19.01%,增量投资回收期为5.26年,费用现值相比平面仓库低114万元。针对多品种、多拣选、年吞吐量大、产品可追溯性高、衔接工厂MES/ERP系统且持续运营在6年以上的仓库,使用自动化立体库能够显著降低项目总持有成本,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发货效率,改进客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立体库 平面仓库 中小包装食用油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和代理重加密食用油溯源方案的研究
5
作者 杨兰 曾武 +1 位作者 何东平 吴茂莹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2,共7页
提出了基于区块链和代理重加密的食用油溯源方案,利用以太坊和智能合约实现食用油溯源系统,保障食用油供应链信息的可追溯性。使用代理重加密算法对食用油供应链主体的隐私信息进行加密,用于隐私信息的保护与密文共享。经过对系统性能... 提出了基于区块链和代理重加密的食用油溯源方案,利用以太坊和智能合约实现食用油溯源系统,保障食用油供应链信息的可追溯性。使用代理重加密算法对食用油供应链主体的隐私信息进行加密,用于隐私信息的保护与密文共享。经过对系统性能和加密方案的时间开销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624ms,吞吐量为250.4/s,系统性能和加密方案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代理重加密 食用油 智能合约
下载PDF
充氮保鲜技术在食用油储藏中的应用
6
作者 廖石胜 褚衍波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7,共4页
介绍了充氮保鲜技术在油脂输送管道、罐区和包装过程中对食用油的保护作用,并对充氮保鲜技术在维持食用油储藏期品质中的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食用油充氮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油 充氮保鲜技术 氧化酸败 保鲜
下载PDF
食用油的演变史
7
作者 周思雁 《中国食品》 2024年第9期156-161,共6页
作为“开门七件事”(古代中国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之一,食用油是每一个开灶的厨房里必备的东西。而油炸食品尽管被一代代长辈“痛心疾首”地指斥为垃圾食品,但它确实用高热量带给我们难以替代的快乐。那么,这种食品是怎... 作为“开门七件事”(古代中国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之一,食用油是每一个开灶的厨房里必备的东西。而油炸食品尽管被一代代长辈“痛心疾首”地指斥为垃圾食品,但它确实用高热量带给我们难以替代的快乐。那么,这种食品是怎样被我们的先人们发明的呢?食用油又是如何走进千家万户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食品 食用油 油炸食品 演变史 平民百姓 七件事
下载PDF
老化废食用油/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8
作者 戴明 钟浩生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62-64,79,共4页
为研究废食用油与SBS复合改性对老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文章通过在不同老化状态(短期老化、长期老化、双倍长期老化)下制备不同掺量的废食用油/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WSAM),采用汉堡车辙试验、半圆弯曲(SCB)试验和间接拉伸开裂试验(... 为研究废食用油与SBS复合改性对老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文章通过在不同老化状态(短期老化、长期老化、双倍长期老化)下制备不同掺量的废食用油/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WSAM),采用汉堡车辙试验、半圆弯曲(SCB)试验和间接拉伸开裂试验(IDEAL-CT),分别评价老化WSAM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BS和废食用油的复合改性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在相同老化程度下.WSAM具有更好的低温抗裂性;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WSAM的疲劳开裂性能显著下降,但仍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根据混合料路用性能结果,推荐的最佳改性剂掺量为5%废食用油+6%S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SBS 食用油 路用性能
下载PDF
电导法在食用油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陈佳 钟晓琴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食用油质量检测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相关部门应借助可靠方法落实检测工作,避免存在问题的食用油进入市场。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地沟油的危害与食用油质量检测的技术指标,分析了影响食用油质量的因素,阐述了食用油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以... 食用油质量检测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相关部门应借助可靠方法落实检测工作,避免存在问题的食用油进入市场。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地沟油的危害与食用油质量检测的技术指标,分析了影响食用油质量的因素,阐述了食用油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以及电导法在食用油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法 食用油 检测 地沟油
下载PDF
浅析气相色谱法在食用油中脂肪酸成分测定及其质量控制的应用
10
作者 王丽萍 韩萍 +3 位作者 高雨寒 钟晓琴 温媛琴 杨金部 《现代食品》 2024年第4期197-199,共3页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探讨了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多种食用油样品进行实验可知,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确定食用油中脂肪酸种类和含量。
关键词 食用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废食用油对沥青-集料微观黏附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赵健 《福建建材》 2024年第4期16-19,共4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生物油对沥青-集料间黏附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基质沥青、4.5%废食用油掺量的改性沥青和矿物集料模型,并对沥青-集料界面模型和沥青-水-集料界面模型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分析了废食用油对沥青-集料微观黏附行为的影响,...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生物油对沥青-集料间黏附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基质沥青、4.5%废食用油掺量的改性沥青和矿物集料模型,并对沥青-集料界面模型和沥青-水-集料界面模型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分析了废食用油对沥青-集料微观黏附行为的影响,包括沥青在集料表面的扩散、分布及沥青-集料体系的黏附功等。结果表明,废食用油促进了沥青向碱性集料表面的扩散,但对沥青向酸性集料表面的扩散没有显著贡献;沥青在集料表面的分布不受废食用油的影响;废食用油对干湿条件下沥青-集料体系的黏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但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对沥青-集料体系黏附强度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食用油 分子动力学 黏附行为
下载PDF
基于优化的灰色关联分析-极限学习机食用油污染物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家斌 范依云 +5 位作者 王小艺 赵峙尧 金学波 白玉廷 王立 陈慧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7,共10页
近年来食用油安全事故频发,为降低这类事件的威胁,对其风险评价模型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食用油检测数据高维性、非线性、离散性和含噪声的特点,现有风险评价模型存在噪声抑制能力差、评价不准确和模型参数调整主观性... 近年来食用油安全事故频发,为降低这类事件的威胁,对其风险评价模型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食用油检测数据高维性、非线性、离散性和含噪声的特点,现有风险评价模型存在噪声抑制能力差、评价不准确和模型参数调整主观性强等问题。对此,本实验提出一种食用油污染物风险评价模型。首先进行风险指标筛选以及数据预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基于小波阈值法的滤波模块中进行滤波,随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各风险指标的权重来制定多指标综合风险值标签;由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对综合风险值进行预测,在上述过程中利用实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分别来优化滤波模块和ELM网络的参数;最后利用模糊综合分析对预测综合风险值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本研究依托150组食用油数据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该模型的使用流程,通过不同模型对比实验,本研究模型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563和0.9461,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抽检策略以及优化加工链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安全 风险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极限学习机 实用贝叶斯优化
下载PDF
食用油过氧化值显色试纸的制备与快速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连军 张宜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7-1234,共8页
为建立新型试纸比色方法以精确快速测定油脂的过氧化值,本研究通过溶胶-凝胶法将二价铁离子以纳米复合物形式构筑在滤纸表面,然后利用油脂的过氧化性将二价铁离子转化为三价铁离子,并使其与二甲酚橙(XO)反应生成橙红色配合物。通过比较... 为建立新型试纸比色方法以精确快速测定油脂的过氧化值,本研究通过溶胶-凝胶法将二价铁离子以纳米复合物形式构筑在滤纸表面,然后利用油脂的过氧化性将二价铁离子转化为三价铁离子,并使其与二甲酚橙(XO)反应生成橙红色配合物。通过比较滤纸上显色的深浅来表示油脂过氧化值的高低。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试验参数,油脂的过氧化值与显色深浅呈现相关关系。进一步使用智能手机拍照并通过ImageJ软件图像识别模式,可以初步半定量检测实际油脂样品,相关系数可达到0.9852,最低检出限可以达到0.2 mmol·kg^(-1),从而实现快速便捷的油脂过氧化值直读测定。综上,以二甲酚橙为显色剂稳定性好,铁离子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有助于构筑稳定的油脂过氧化值试纸显色体系。本研究建立的试纸为现场快速检测油脂过氧化值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过氧化值 二甲酚橙 试纸 快速测定
下载PDF
含表面活性剂高压细水雾抑制食用油池火研究
14
作者 彭伟 任俊生 +1 位作者 谢奇 李金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18-1522,共5页
为研究含表面活性剂添加剂高压细水雾对食用油池火的抑制效果,在尺寸为6 m×6 m×4 m的受限空间内开展相关试验,通过分析油温、火焰温度、表面活性剂相关特性等情况,研究含表面活性剂添加剂高压细水雾对食用油池火的抑制效果。... 为研究含表面活性剂添加剂高压细水雾对食用油池火的抑制效果,在尺寸为6 m×6 m×4 m的受限空间内开展相关试验,通过分析油温、火焰温度、表面活性剂相关特性等情况,研究含表面活性剂添加剂高压细水雾对食用油池火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含表面活性剂的细水雾对食用油油温的冷却和火焰的抑制有很好的效果,主要与添加剂的表面张力和起泡性有关。含表面活性剂细水雾对油温冷却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含1%CAB-35细水雾>含0.01%正庚醇细水雾>含0.01%FS-51细水雾>纯水;对火焰的抑制效果依次为:含1%CAB-35细水雾>含0.01%FS-51细水雾>含0.01%正庚醇细水雾>纯水。因此,对食用油油温的冷却要考虑适中表面张力和较高起泡性的表面活性剂作为添加剂,而对火焰的抑制则要考虑较低表面张力和较高起泡性的表面活性剂作为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水雾 食用油 表面活性剂添加剂 表面张力 泡沫 冷却效果 抑制效果
下载PDF
基于变量重要度指数和FT-IR光谱的食用油分类研究
15
作者 申琦 李盎 +2 位作者 张晓芋 桑泽农 王志莹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88,共5页
在对变量数远大于样本数的红外/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时,经常需要对变量进行筛选或降维,为此提出了基于变量重要度指数的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应用于五种食用油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变量的重要度指数为偏最小二乘回归系数和光谱纯... 在对变量数远大于样本数的红外/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时,经常需要对变量进行筛选或降维,为此提出了基于变量重要度指数的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应用于五种食用油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变量的重要度指数为偏最小二乘回归系数和光谱纯度的乘积。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初始化阶段引入变量重要度指数,利用轮盘赌算法增大选中重要度大的变量的概率,并且不减少种群的随机性。77个食用油样本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全变量偏最小二乘和经典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基于变量重要度指数的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速度较快,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利用FT-IR光谱技术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食用油分类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食用油
下载PDF
漯河医专学生日常食用油脂中极性物质的调查
16
作者 刘高丽 吴松 《中国食品》 2023年第18期134-136,共3页
近年来,受暴利的驱使,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化学方法将废油脂非法回收提炼,这些油脂含有严重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害,甚至会导致癌变。为了保证油脂的安全,通常会对油脂中的过氧化值、酸价进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 近年来,受暴利的驱使,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化学方法将废油脂非法回收提炼,这些油脂含有严重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害,甚至会导致癌变。为了保证油脂的安全,通常会对油脂中的过氧化值、酸价进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本文对油脂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与色谱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并选择其中较简便的方法对大学生日常食用油脂进行了安全性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过氧化值 原子吸收光谱法 极性物质 酸价 有毒有害物质 荧光光谱法 薄层色谱法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掺伪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成招 王一韬 +1 位作者 胡栋 孙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5-691,共7页
食用油是日常饮食的必需品,可以为人体提供热能和脂肪酸,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重要有机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食用油已走进大众百姓的餐桌,并深受欢迎和喜爱。由于高档食用油市场售价高,一些不法厂商为牟取暴利,在高档食... 食用油是日常饮食的必需品,可以为人体提供热能和脂肪酸,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重要有机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食用油已走进大众百姓的餐桌,并深受欢迎和喜爱。由于高档食用油市场售价高,一些不法厂商为牟取暴利,在高档食用油中掺入廉价食用油进行出售,导致食用油掺伪事件时有发生,已引起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和维护正常的食用油市场秩序,快速有效地检测食用油掺伪已刻不容缓。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简便、快速、无损、无需样品预处理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用油掺伪分析。概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十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橄榄油、山茶油、芝麻油、核桃油等食用油的掺伪检测研究进展,包括采用不同的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特征波长选择及建模方法,对二元、三元及多元食用油掺伪进行检测研究,从试验方法及数据处理等角度提高食用油掺伪检测的精度与适用范围,以期建立较为有效的食用油掺伪定量检测与定性鉴别模型。总结了食用油掺伪近红外光谱检测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食用油掺伪检测机理不明晰,制备的掺伪食用油样本难以满足实际的复杂掺伪形式,采用取样方式的掺伪检测仅能实现现场部分抽检,及未建立食用油掺伪检测的统一标准规范。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其他快速检测技术融合获取更精准、可靠的检测模型,与物联网和大数据相结合构建食用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实现光谱数据的共享、掺伪检测模型的在线升级与远程更新,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食用油 掺伪检测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高气压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用于食用油掺假的快速定性定量鉴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纤雯 金铭浩 +6 位作者 花磊 李海洋 许光治 倪勤学 高前欣 张有做 王艳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5-243,共9页
建立了高气压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HPPI-TOFMS)对油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快速分析方法,1.5 min内即可获得不同油品的VOCs指纹图谱。以特级初榨橄榄油(EVOO)的掺假鉴别为例,利用OPLS-DA的S-plot曲线,获得其他3种低价植物油(精炼菜籽油... 建立了高气压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HPPI-TOFMS)对油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快速分析方法,1.5 min内即可获得不同油品的VOCs指纹图谱。以特级初榨橄榄油(EVOO)的掺假鉴别为例,利用OPLS-DA的S-plot曲线,获得其他3种低价植物油(精炼菜籽油,r-RO;花生油,PO;芳香菜籽油,f-RO)与EVOO相区别的特征VOCs。基于每种油品的特征VOCs,实现盲样的定性鉴别。对EVOO中分别掺入r-RO,PO和f-RO的二元掺假混合物进行HPPI-TOFMS分析,构建掺假浓度和特征VOCs信号强度之间的线性方程,对盲样的掺假浓度进行定量预测,3种盲样的“总-平均预测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均位于3%以内,体现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HPPI-TOFMS无需样品前处理,操作简单,分析快速,环境友好,可实现食用油掺假的快速定性定量鉴别,有望应用于海量市场样品的高通量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压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食用油掺假 快速 定性定量鉴别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和色素组成区分橄榄油与其他食用油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聪慧 胥玲花 +2 位作者 黄新异 裴栋 邸多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37,共8页
目的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和色素组成,探究区分橄榄油与其他食用油的方法。方法 选择市售橄榄油(特级初榨橄榄油、混合橄榄油)和其他食用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20~800 nm的波长范... 目的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和色素组成,探究区分橄榄油与其他食用油的方法。方法 选择市售橄榄油(特级初榨橄榄油、混合橄榄油)和其他食用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20~800 nm的波长范围内进行全光谱扫描以及在波长为450 nm和670 nm处进行光度测量;通过比较不同食用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不同橄榄油和其他食用油进行比较区分。结果 通过观察比较各食用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所在位置,可以对不同食用油进行初步区分。并且PCA和PLS-DA结果显示,以波长450 nm和670 nm处的吸光度A_(450)和A_(670)以及A_(450)/A_(670)为变量,可用于区分不同橄榄油和其他食用油。结论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对不同食用油中色素的检测结果可以对食用油进行分类,并且A_(450)、A_(670)和A_(450)/A_(670)可以作为区分橄榄油与其他食用油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食用油 色素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
原文传递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食用油酸值和过氧化值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殷莺倩 王少敏 +2 位作者 刘翠玲 张善哲 吴静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6,共9页
目的 建立基于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定量分析模型,实现快速测定食用油中酸值和过氧化值含量,保证食用油的品质安全以及跟踪食用油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方法 首先采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采集食用油样品漫反射光谱,接着采用归一化(Norma... 目的 建立基于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定量分析模型,实现快速测定食用油中酸值和过氧化值含量,保证食用油的品质安全以及跟踪食用油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方法 首先采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采集食用油样品漫反射光谱,接着采用归一化(Normalize)和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降低原始光谱中噪声的影响;其次通过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引导软收缩(bootstrapping soft shrinkage,BOSS)算法提取特征波长;最后结合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建立食用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的预测模型,并与全波段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BOSS算法所提取的特征波段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优于RF算法以及全波段模型,酸值模型的决定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达到0.98,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达到0.08;过氧化值模型的R2达到0.96,RMSE达到0.63。结论 BOSS算法有效的提取了食用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的特征波段,BOSS-RBF模型能够适用于食用油中酸值和过氧化值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食用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可通过该方法实现对食用油品质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波段筛选 引导软收缩算法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食用油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