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活检特征构建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后病理升级的风险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仙 曹正龙 李森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13-718,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根据术前活检结果将本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ESD的食管病变患者291例分为食管癌、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根据术前活检结果将本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ESD的食管病变患者291例分为食管癌、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比较不同食管病变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ESD后病理结果并依据术后是否发生病理升级将LGIN患者分为升级组和未升级组。对比升级组和未升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病理特征。多因素分析影响L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291例食管病变患者中60例为食管癌、81例为LGIN、150例为HGIN,且食管癌标本最长径、未经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碘染率和黏膜表面发红率大于HGIN、LGIN(P<0.05),而HGIN的上述指标大于LGIN(P<0.05)。81例LGIN的ESD后病理升级率为45.68%,且病理升级组结节样改变占比、黏膜表面发红占比、未经NBI联合碘染占比和标本最长径高于未升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节样改变(OR=2.962,95%CI:1.298~6.761)、黏膜表面发红(OR=3.203,95%CI:1.554~6.601)、未经NBI联合碘染(OR=3.059,95%CI:1.405~6.660)和标本最长径(OR=3.370,95%CI:1.619~7.015)均为影响L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ESD后病理升级的灵敏度为72.97%(95%CI:55.61%~85.63%),特异度为84.09%(95%CI:69.33%~92.84%),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0.713~0.892)。结论结节样改变、黏膜表面发红、未经NBI联合碘染和标本最长径与L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有关,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评估L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风险的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 病理升级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后临床病理观察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军红 张瑜 +1 位作者 苏蔚 钟加滕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 通过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经胃镜活检标本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的病理学观察,探讨术前及术后病理诊断差异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方法 根据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分别对57例术前诊断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有... 目的 通过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经胃镜活检标本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的病理学观察,探讨术前及术后病理诊断差异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方法 根据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分别对57例术前诊断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有ESD标本对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病理学观察,比较其差异。结果 57例ESD术前病理提示食管LGIN患者中,ESD术后升级至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2例(3.5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25例(43.86%),术后病理升级率为47.37%;术后仍诊断LGIN者23例,病理诊断一致率为40.35%;诊断食管炎症性病变伴反应性或修复性增生7例,术后病理降级率为12.28%。57例中因内镜活检部位局限造成的诊断不一致25例(43.86%);因组织破碎、挤压过甚所致诊断困难造成的诊断不一致2例(3.51%);因病理诊断标准把握及判读主观差异造成的诊断不一致23例(40.35%);内镜取检部位及病理判读双方面因素均存在造成诊断不一致7例(12.28%)。结论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活检及ESD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偏低,主要表现为术后级别升高,内镜活检应结合内镜所见,必要时多点活检;病理诊断应参照2019版WHO诊断标准,不典型病例建议至少3名医师共同判读;处理不应仅局限于当次组织活检诊断或定期内镜随访,应结合内镜形态,必要时重复活检或积极行ES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增生平联合四君子汤治疗脾虚热瘀型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孙盟朝 练宇飞 崔莉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140-1145,共6页
目的:观察增生平联合四君子汤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5例中医辨证为脾虚热瘀型的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西药+增生平+四君子汤组),B组(西药+增生平组),C组(单纯西药组),每组各35例,... 目的:观察增生平联合四君子汤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5例中医辨证为脾虚热瘀型的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西药+增生平+四君子汤组),B组(西药+增生平组),C组(单纯西药组),每组各35例,分别给予对应药物进行干预,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黏膜在内镜下的变化和病理改变,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的疗效(100%,100%)均优于C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下黏膜改善程度上,A、B组内镜改善评分(1.83±0.75,1.80±0.72)均显著高于C组(1.4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改善方面,A、B两组有效率(41.18%、39.39%)均明显高于C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三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增生平能够有效改善脾虚热瘀型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且对食管黏膜有一定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低级别上皮内 增生平 四君子汤
下载PDF
参赭培气汤加减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阳思诗 江潮 邵迎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7期165-168,共4页
目的观察参赭培气汤加减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黄冈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的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 目的观察参赭培气汤加减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黄冈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的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抑酸护胃,治疗组口服参赭培气汤加减方,疗程8周。治疗前及疗程开始后1、2、4、8周分别作中医证候评分量表的总积分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再次行电子胃镜检查,分别对内镜下表现、病理组织学表现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病理表现及总分的改善程度。疗程结束后停药,并对所有病例跟踪随访24周以了解有无病情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内镜下食管黏膜疗效及病理组织学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赭培气汤加减方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提高病变的逆转率,避免内镜下各种微创疗法的过度治疗,且有效控制食管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赭培气汤 食管 低级别上皮内 疗效
下载PDF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思杰 邹清云 +3 位作者 黄中华 陈伟 薛鹏星 谢淑芳 《中国消化内镜》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染色指示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检查发现食管有可疑病灶的病人用1.2%复方碘溶液食管染色后,在染色指示下多点取活检,经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在染... 目的探讨内镜染色指示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检查发现食管有可疑病灶的病人用1.2%复方碘溶液食管染色后,在染色指示下多点取活检,经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在染色内镜直视下从病灶周围0.3~0.5cm处开始先氩离子凝固点灼上下左右四点以标记切除范围,然后将探头在病灶的最远端到最近端来回或平行移动进行凝固治疗,至治疗区域黏膜完全呈黑褐色或棕黑色,病灶完全破坏为止。结果36例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经1~3次染色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治疗,随访6周~3年,3例失访,其余病人痊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染色指引下氩离子凝固术可作为阻断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展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低级别上皮内 氩离子凝固术
下载PDF
活检病理提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松 贺奇彬 +6 位作者 彭春艳 王雷 凌亭生 张以洋 吕瑛 张晓琦 邹晓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ESD术前活检提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85例ESD术前活检诊断为食管LGIN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按ESD术后病理是否升级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段探索发生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 目的探讨ESD术前活检提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85例ESD术前活检诊断为食管LGIN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按ESD术后病理是否升级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段探索发生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45例(52.94%)发生ESD术后病理升级,其中升级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8例、早癌7例。37例术前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诊断者,对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达83.8%(31/37)。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黏膜表面发红(OR=9.478,95%CI:2.775~32.368,P=0.0003)及结节样改变(OR=15.628,95%CI:1.475—165.617,P=0.0225)是发生ESD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D术前活检诊断食管LGIN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情况较为多见,尤应警惕食管黏膜表面发红及结节样改变者,采用NBI—ME检查协同活检的方式对于提高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升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山 季坤 +3 位作者 赵丽 邢妤佳 谢燕东 蔡习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38,共7页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鳞状上皮内瘤变是当前最为公认的食管鳞癌前病变,对其进行监测和干预是降低食管鳞癌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认识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对...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鳞状上皮内瘤变是当前最为公认的食管鳞癌前病变,对其进行监测和干预是降低食管鳞癌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认识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对于食管鳞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相关临床研究仍不充分,临床处置也存在一定分歧。本综述在近年相关领域文献的基础上,从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断、转归及治疗方面进行总结综述,希望为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临床管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 鳞状上皮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内镜热损伤术治疗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高杨 李琳 晁帅恒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8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热损伤术治疗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胃黏膜LGIN患者共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热损伤术治疗,并分析术后1年内的疗效情况;根据术后病理差异分为病理升级组和病理未升级组... 目的探讨内镜热损伤术治疗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胃黏膜LGIN患者共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热损伤术治疗,并分析术后1年内的疗效情况;根据术后病理差异分为病理升级组和病理未升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镜热损伤术后LGIN患者出现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结果98例患者治愈率术后12个月(82.65%)低于术后3个月(95.92%)、复发率(2.04%)高于术后3个月(11.11%)(P<0.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灶颜色、病变部位与内镜热损伤术后病理升级无关(P>0.05);病变直径、病灶形态、表面溃疡、自发性出血与内镜热损伤术后病理升级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直径≥2 cm、凹陷型、有表面溃疡以及有自发性出血是LGIN患者内镜热损伤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内镜热损伤术治疗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较好,但患者在术后出现病理升级的概率较高,病变直径≥2 cm、凹陷型、有表面溃疡以及有自发性出血是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需针对高危人群给予积极干预,以减少疾病出现进展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上皮内 内镜热损伤术 疗效 病理升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准确性及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对比分析
9
作者 胡成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09-112,共4页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准确性分析。方法 结合临床的活检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情况,分析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的临床检出情况。纳入案例共计78例对象,中有65例术前病理活检和术后的病理检查一致...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准确性分析。方法 结合临床的活检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情况,分析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的临床检出情况。纳入案例共计78例对象,中有65例术前病理活检和术后的病理检查一致,为观察组;其中另有13例术前病理活检和术后的病理检查不一致,为对照组。分析诊断结果差异因素。结果 78例对象中有65例(83.33%)术前病理活检和术后的病理检查一致,其中另有13例(16.64%)术前病理活检和术后的病理检查不一致。分析原因或与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大小、病灶位置、病变大体形态等因素有相关性。结论 及时明确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差异因素,可预见性分析存在检查风险,进而及时规避、降低危险因素,进而提升术前活检的准确性,辅助治疗的有效性,为患者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 早期胃癌活检病理 术后病理准确性分析
原文传递
胃镜下高频电凝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柏化丽 李自廷 +1 位作者 曹龙启 金曙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在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胃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经病理诊断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行胃镜复查,观察病灶变化。结果所有病灶经高频电凝治疗后均无复发。结论高...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在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胃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经病理诊断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行胃镜复查,观察病灶变化。结果所有病灶经高频电凝治疗后均无复发。结论高频电凝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是食管癌高发区二级预防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频电凝 癌前病
原文传递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董娜 马甘青 +4 位作者 虎小煜 师荣慧 王露露 苟亚妮 黄晓俊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的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7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ESD且... 目的 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的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7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ESD且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LGI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ESD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升级组(n=83)和未升级组(n=61),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LGIN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44例患者,ESD术后61例病灶为LGIN,37例升级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46例升级为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内镜活检LGIN的病理升级率为57.6%。两组的病灶直径、自发性出血、不规则微血管结构(irregular microvascular pattern, IMV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表面发红、表面结节、表面溃疡、部位、形态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2cm(P=0.006)、IMVP(+)(P=0.027)是L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内镜活检诊断LGIN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差,活检不能作为其最终诊断,对于病灶直径≥2cm、IMVP(+)的LGIN患者,应当警惕病理升级的可能性,建议行ESD切除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上皮内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升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旋覆花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及对EGF、CDX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芳芳 马清华 王捷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究旋覆花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痰瘀阻络证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究旋覆花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痰瘀阻络证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雷贝拉唑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旋覆花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X2)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32(IL-3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覆花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证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调节EGF、CDX2及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胃黏膜病理积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花汤合温胆汤加减 慢性萎缩性胃炎 低级别上皮内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骆云丰基于“五行立极”思想辨治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经验
13
作者 李海杰 李芳睿 骆云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0期1912-1915,共4页
“五行立极”思想是以传统中医五行生克制化学说为基础的进一步灵变,其是指以主要病变一行为核心,其余四行根据与之生克制化关系进行排序,从而主治病变一行,兼调四行,从而恢复五行之稳态。骆云丰主任从“五行立极”思想辨治胃低级别上... “五行立极”思想是以传统中医五行生克制化学说为基础的进一步灵变,其是指以主要病变一行为核心,其余四行根据与之生克制化关系进行排序,从而主治病变一行,兼调四行,从而恢复五行之稳态。骆云丰主任从“五行立极”思想辨治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时以土为极,认为其以土行虚衰为本,加之肝火乘袭、肺金亏虚、肾水泛溢,命火不暖、君火失煦,以致五脏皆病,痰湿、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相互胶着而成。基于此认识,骆主任在临床上常以健运土行为治疗核心,兼调四行(抑木、补金、制水、益火),从而复其形质,常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立极 低级别上皮内 名医经验 骆云丰
下载PDF
不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降级因素分析
14
作者 常钰朋 耿茜茜 +2 位作者 李辰璐 罗丽娜 田书信 《农垦医学》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不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ylori)的LGIN降级的相关因素。方法:经纳排标准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复诊、内镜活检并经病理回报为LGIN患者9... 目的:分析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不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ylori)的LGIN降级的相关因素。方法:经纳排标准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复诊、内镜活检并经病理回报为LGIN患者95例与病理降级患者289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分析基线资料,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方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与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结果:纳入研究的38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1;单因素分析显示:维持LGIN组与降级组在性别、发红、粗糙、巴黎分型Ⅱa、Ⅱc与Ⅱa+Ⅱc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黏膜表面粗糙是LGIN降级的保护因素(OR=0.479,95%CI 0.268~0.857),巴黎分型Ⅱa型是LGIN降级的危险因素(OR=2.799,95%CI 1.685-4.650)。根据多因素结果构建预测LGIN病理降级方程P=ex/(1+ex),e为自然对数的底,x=0.530-0.736×黏膜表面粗糙+1.029×巴黎分型Ⅱa型;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8 (95%CI 0.570~0.7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有较好的拟合度(χ^(2)=0.069,P=0.966)。结论:对于不伴H.pylori感染的LGIN患者存在黏膜表面粗糙与巴黎分型为非Ⅱa型病变时,LGIN复诊诊断为病理降级的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 病理降级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中药分期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张亚秋 汤立华 +2 位作者 毕海娇 张超 侯雅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1664-1670,共7页
目的探讨中药分期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期间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脾胃湿... 目的探讨中药分期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期间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脾胃湿热型CAG伴LGIN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CAG伴LGIN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清热化湿通络方治疗4周,随后采用健脾益气和胃化湿方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学评分、血清b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b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水平、PGⅠ/PGⅡ、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抑制性T细胞(Inhibitory T cells,CD8^(+))、成熟T淋巴细胞(Mature T lymphocytes,CD3^(+))、诱导性T细胞(Induced T cells,CD4^(+))、CD4^(+)/CD8^(+)]、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病理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胃黏膜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IL-6、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99、CEA、CA724、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IgA、IgM、IgG、IL-2、IFN-γ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CD8^(+)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CD3^(+)、CD4^(+)、CD4^(+)/CD8^(+)、IgA、IgM、IgG、IL-2、IFN-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分期治疗脾胃湿热型CAG伴LGIN疗效确切,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提升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及胃黏膜损伤,阻断疾病进展,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低级别上皮内 脾胃湿热型 中药 分期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预测因素及相关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16
作者 张沛康 高孝忠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286-289,共4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4位,...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4位,高居女性肿瘤第7位,死亡率高居男性第3位,女性第5位,男性发病率接近女性的2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 低级别上皮内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芪麦调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效果及病理组织学研究
17
作者 薛翠芳 郑冬雪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5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芪麦调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患者的效果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 目的探讨芪麦调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患者的效果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的脾胃虚弱型CAG伴LGIN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芪麦调中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胃病理组织学评分及前列腺素E2(PGE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蛋白酶原Ⅰ(PGⅠ)等血清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服药后胃脘疼痛、胃脘胀满、饮食减少、大便稀溏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服药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慢性炎症病理组织学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GE2、CGRP、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麦调中汤治疗CAG伴LGIN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病理组织学评分,促进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麦调中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低级别上皮内 病理组织学评分
下载PDF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内镜切除组织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肖男 董培雯 +4 位作者 向玲亚 王瑾 朱林林 王一平 杨锦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活检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内镜下切除组织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8年7月内镜下病变组织活检诊断为食管LGIN、并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切除病变组织的148例患者,按内镜切除术后是否发生病理... 目的探讨活检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内镜下切除组织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8年7月内镜下病变组织活检诊断为食管LGIN、并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切除病变组织的148例患者,按内镜切除术后是否发生病理升级分为病理升级组(n=77)及病理未升级组(n=71),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术后发生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59.95±7.75)岁,男性占67.57%(100/148);病变位于食管中段(99例)和下段(38例)居多;内镜下病变呈凹陷为主(72例);病变整块切除率99.32%(147/148);77例(52.03%)发生病理升级,其中33例(22.3%)术后病理升级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5例(16.9%)术后病理升级为原位癌,19例(12.8%)升级为浅表食管鳞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病变环周≥1/2周、病变纵经≥3cm、超声内镜黏膜下层浸润、内镜下表现为凹陷为主型及病变黏膜发红是LGIN术后发生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病变黏膜发红及病变纵径≥3cm是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活检诊断为LGIN的食管病灶,若病变黏膜发红、病变纵径≥3cm,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病灶病变程度被低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低级别上皮内 病理升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胃食管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后病理结果对比研究
19
作者 沈佳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80-0083,共4页
研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实施前、后患者胃食管上皮内瘤变病理病变情况差异。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本院实施病理活检确诊为胃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52例,采取胃食管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处置病灶,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实... 研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实施前、后患者胃食管上皮内瘤变病理病变情况差异。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本院实施病理活检确诊为胃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52例,采取胃食管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处置病灶,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实施比对。结果 术前、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计算诊断符合率为75.00%。术前、术后病理结果相比,病理升级患者25例、病理未升级者27例,病理升级危险单因素分析可见,病变黏膜发红、表面结节样改变、微血管表现分型等因素,与病理升级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胃食管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实施后,病理结果与术前相比虽然存在较高诊断符合率,但仍具有差异,且患者术后胃食管上皮内瘤变病理升级可有多种因素导致其发生,因此存在病理升级风险,患者经由手术治疗后,需定期实施活检做患处病变情况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上皮内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结果
下载PDF
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思杰 邹清云 +3 位作者 黄中华 陈伟 薛鹏星 谢淑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1-532,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自然演变的规律及其在食管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3月—2004年3月42例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对其随访至2009年3月,分析其病理变化规律。结果内镜下病变消失...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自然演变的规律及其在食管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3月—2004年3月42例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对其随访至2009年3月,分析其病理变化规律。结果内镜下病变消失8例,保持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加重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鳞癌12例。不同病变范围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其随访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胃镜分型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其随访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红斑型与隆起型、糜烂型与隆起型、红斑型与浅溃疡型、糜烂型与浅溃疡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一定的癌变能力,与胃镜分型相关,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上皮内 食管 随访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