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险评估的营养护理在行ESD治疗老年食管肿瘤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志英 刘媛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5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的营养护理在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老年食管肿瘤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0例行ESD治疗老年食管肿瘤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的营养护理在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老年食管肿瘤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0例行ESD治疗老年食管肿瘤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上述患者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干预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基于风险评估的营养护理模式。比较2组的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PG-SGA)评分、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分、营养相关实验室指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2组的PG-SGA评分和MNA-SF评分均低于入院时,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及前白蛋白(PA)水平均高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营养护理用于行ESD治疗的老年食管肿瘤伴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加快其康复进程,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ALB、TRF及PA水平,且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糖尿病 基于风险评估的营养护理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食管肿瘤病人围术期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
作者 刘云访 张桃 +4 位作者 李素云 喻姣花 汪欢 边婷婷 晏蓉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0期1759-1766,共8页
目的:检索、获取食管肿瘤病人围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 To 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医脉通、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 目的:检索、获取食管肿瘤病人围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 To 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医脉通、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EMbase、中国知网等指南网、数据库和相关学会网站,检索内容包括食管肿瘤病人围术期营养管理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包括6篇指南、2篇临床决策、1篇实践标准、1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汇总整理为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素摄入、营养治疗方式选择与实施、营养团队建设、不良反应管理、出院宣教6个方面,共44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的食管肿瘤病人围术期营养管理最佳证据,内容具体且可操作性强,可为医护人员临床工作提供循证依据。建议证据使用者在临床应用证据时,评估所在医疗机构的条件、使用证据时的促进及障碍因素、病人意愿等并进行针对性的证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围术期 营养管理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下载PDF
食管肿瘤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参数优化及相关影像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汪宁 张晓鹏 +2 位作者 唐磊 孙应实 曹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26-1829,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磁共振扩散成像的技术可行性和b值的选择,比较扩散成像与食管钡餐造影、CT、T2WI在显示病变长度方面的差异。方法食管肿瘤32例,进行常规MRI及DWI横断面扫描,b=200、300、500、800、1000s/mm2,分别测定图像SIR和CNR并与...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磁共振扩散成像的技术可行性和b值的选择,比较扩散成像与食管钡餐造影、CT、T2WI在显示病变长度方面的差异。方法食管肿瘤32例,进行常规MRI及DWI横断面扫描,b=200、300、500、800、1000s/mm2,分别测定图像SIR和CNR并与常规T2WI图像进行比较。测量食管肿瘤病变的扩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选择合适的b值。在DWI图像上测量病变长度,与食管钡餐造影、CT、T2WI及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显示的病变长度进行比较。结果不同b值DWI图像与常规T2WI比较,SIR无显著性差异(P>0.05),b值为200、300、500s/mm2时,DWI图像CNR与T2WI有显著性差异(P<0.05)。b值200、300、500s/mm2DWI图像的SIR和CNR与b值选择800、1000s/mm2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b值选择500s/mm2较为合适。b值500s/mm2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显示病变长度与病理结果、食管钡餐造影及T2WI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8通道阵列线圈结合ASSET技术一次屏气扫描,b值采用500s/mm2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食管肿瘤扩散图像,DWI测量的病变长度与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无显著性差异;DWI与钡餐造影和MRI-T2WI在显示病变长度方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
下载PDF
应用p75^NTR分选食管肿瘤干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志刚 黄盛东 +4 位作者 张宝仁 徐志云 刘晓红 龚德军 袁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目的:应用p75NTR进行人食管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对人食管癌标本癌细胞及食管癌细胞株TE-1、Eca109进行培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75NTR在人食管癌细胞(esophageal cancer cells,ECCs)中的表达,应用磁珠分选... 目的:应用p75NTR进行人食管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对人食管癌标本癌细胞及食管癌细胞株TE-1、Eca109进行培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75NTR在人食管癌细胞(esophageal cancer cells,ECCs)中的表达,应用磁珠分选(MACS)法进行p75NTR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的分选,观察p75NTR阳性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并进行裸鼠接种以观察其致瘤能力;应用化疗药物作用于ECCs后检测其中p75NTR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存活率,以评价p75NTR阳性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结果:8个食管肿瘤细胞系(株)中,除SHEC-1、SHEC-5未检测到p75NTR阳性细胞外,其余6个细胞系(株)SHEC-4、SHEC-6、SHEC-7、SHEC-8、Eca109、TE-1中均检测到p75NTR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2.71%、0.32%、3.35%、1.13%、2.15%、0.45%。与阴性及未分选细胞相比,MACS分选后的p75NTR阳性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具有分化产生其他表型细胞的能力,在软琼脂中具有较强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行裸鼠接种时,p75NTR阳性细胞表现出较强的致瘤性,其中SHEC-7细胞只需2×103个即可致瘤,其致瘤能力是未分选细胞的50倍。化疗药物分别作用于p75NTR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48h后,p75NTR阳性细胞的存活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细胞(P<0.05)。结论:人食管肿瘤细胞中p75NTR阳性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能力,对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并具有较强的致瘤能力,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干细胞 P75^NTR 细胞分选 致癌性试验 肿瘤抗药性
原文传递
胃及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对致癌剂诱发大鼠食管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兆申 王雯 +4 位作者 许国铭 宛新建 邹多武 朱爱勇 于凤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5-67,F004,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胃液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制作3种动物模型:单纯胃食管反流(G组),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组),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DG组)及无反流对照组(...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胃液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制作3种动物模型:单纯胃食管反流(G组),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组),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DG组)及无反流对照组(C组)。术后均注射食管致癌剂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于26 周取出食管进行大体及光镜下形态学观察。结果:各反流组出现严重食管粘膜损害,病变较对照组明显加重且发生率高,病变严重程度D组> DG组> G组。食管乳头状瘤发生率,D组40.9% ,DG组21.7% ,G组5.6% ,C组0% ,各组之间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 0.05)。D组及DG组共发现7 例柱状上皮化生及6 例异型增生,D组发现1 例食管下段腺癌,G,C组未发现此病理改变。结论:胃液及十二指肠内容物无论单独或混合反流至食管均有加重致癌剂诱发大鼠食管肿瘤的作用,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作用较胃液更强,说明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可能对反流性食管炎并发食管肿瘤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食管肿瘤 大鼠
下载PDF
慢性复合应激对食管肿瘤大鼠模型细胞免疫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继云 张俊权 +3 位作者 张建伟 王建军 刘本刚 李万刚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复合应激对食管肿瘤大鼠的细胞免疫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制作食管肿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40只食管肿瘤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行4周慢性复合应激,一组正常饲养。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应激前... 目的研究慢性复合应激对食管肿瘤大鼠的细胞免疫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制作食管肿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40只食管肿瘤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行4周慢性复合应激,一组正常饲养。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应激前后及组间各指标变化,分析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结果 40只患食管肿瘤的Wistar大鼠实验前的CD3+、CD4+、CD4+/CD8+值分别为(65.37±4.51)μg/L、(30.68±5.40)μg/L、(1.37±0.22)μg/L,实验组应激后值分别为(82.67±5.55)μg/L、(17.81±1.53)μg/L、(0.84±0.12)μg/L,与应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7.14±1.49)μg/L、(35.70±5.72)μg/L、(1.31±0.15)μg/L,与实验前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标志物实验前CEA的含量为(4.85±0.93)μg/L,SCC的含量为(1.82±0.61)μg/L,实验组应激后CEA和SCC分别为(6.82±1.06)μg/L和(3.12±1.21)μg/L,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复合应激导致肿瘤大鼠细胞免疫力下降,对肿瘤进展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食管肿瘤 大鼠 细胞免疫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食管肿瘤5 406例临床病理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梅 赵一电 +1 位作者 杨海军 闫学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食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06例食管肿瘤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观察各种肿瘤的早诊率、淋巴结转移率及年龄分布情况,对比分析各种食管肿瘤的特点。结果:5406例患者中,29例双原癌(同时合并贲门腺癌...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食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06例食管肿瘤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观察各种肿瘤的早诊率、淋巴结转移率及年龄分布情况,对比分析各种食管肿瘤的特点。结果:5406例患者中,29例双原癌(同时合并贲门腺癌),5377例食管单器官肿瘤。鳞癌占95.5%(5164/5406),腺鳞癌占1.8%(99/5406),腺癌占0.5%(29/5406),其他类型4%(213/5406)。全部病例中早诊率为9.1%(490/5406),淋巴结转移率为39.6%(2142/5406)。各型早诊率和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84和12.677,P值分别为0.597和0.178。小细胞癌与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4,P=0.030。结论:食管胸中段是各型肿瘤的好发部位,鳞癌最多见,腺鳞癌次之,其次为小细胞癌、腺癌及癌肉瘤等。各型肿瘤早诊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均相似,仅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鳞癌。提高食管肿瘤的早诊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 组织学类型 淋巴结 预后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综合保温干预对食管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成健 杨洋 吕晓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1期33-34,66,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保温干预对食管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68例食管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所有静脉输血输液及冲洗液均经电子恒温水温箱加温至37℃,使用控温毯对患者进行术中保温并... 目的观察综合保温干预对食管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68例食管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所有静脉输血输液及冲洗液均经电子恒温水温箱加温至37℃,使用控温毯对患者进行术中保温并且维持在30℃;对照组所有输血输液及冲洗液均为常温液体(22~24℃),术中采用棉被保暖。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寒战发生率、复苏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后1、2、3h及手术结束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麻醉恢复期的寒战发生率(14.70%)低于对照组(67.65%),术中尿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措施有助于食管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体温恒定及术后生命体征恢复,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保温 食管肿瘤 低体温 寒战
下载PDF
食管肿瘤活动度对中、晚期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吕荣增 马中州 +4 位作者 刘志才 郭建庄 刘海青 刘国义 郭富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0-531,共2页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手术治疗 切除术 中晚期食管 肿瘤活动度
下载PDF
食管肿瘤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媛 王金保 +1 位作者 陈俊卓 刘子霞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食管肿瘤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行食管肿瘤气管插管全麻术6247例的临床资料,将发生肺部感染的826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5421例作为对照组,对... 目的探讨引起食管肿瘤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行食管肿瘤气管插管全麻术6247例的临床资料,将发生肺部感染的826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5421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2%,肺部感染与性别无关,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麻醉时间和导管类型等。观察组检出阳性标本115份,病原学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126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4株(34.9%),铜绿假单胞菌26株(20.6%),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14.3%),肺炎克雷伯菌15株(11.9%),大肠埃希菌10株(7.9%),其他非发酵菌13株(10.3%)。经耐药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为肺部感染优势病原菌且几乎对所有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食管肿瘤气管插管术后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提高患者免疫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选择柔韧性好的气管导管及术后行雾化吸入等措施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麻醉 全身 手术后并发症 肺炎 细菌性
下载PDF
胆汁返流与Barrett食管及食管肿瘤 被引量:3
11
作者 台卫平 张玫 罗和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84-887,共4页
Barrett食管是一类公认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 在西方国家常见.近年来在中国也有上升的趋势.目前有研究显示胆汁返流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有关联.有研究显示胆汁返流可能导致Barrett食管发病率上升,从而食管腺癌发生率亦上升.其可... Barrett食管是一类公认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 在西方国家常见.近年来在中国也有上升的趋势.目前有研究显示胆汁返流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有关联.有研究显示胆汁返流可能导致Barrett食管发病率上升,从而食管腺癌发生率亦上升.其可能的机制涉及到返流时胆盐在 Barrett食管过程中对有关癌基因的影响、慢性炎症在其中的作用、胆囊切除术后相应的解剖学改变等.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返流 BARRETT食管 食管肿瘤
下载PDF
食管肿瘤引起的气管狭窄支架置入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国良 陈玉堂 +4 位作者 俞炎平 夏启荣 练维生 姚征 余传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1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由食管肿瘤或食管金属内支架放置术后引起的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11例气管狭窄患者,8例由食管恶性肿瘤引起,3例为食管金属内支架放置术后压迫气管造成。X线透视下在气管内共植入11枚镍钛合金支架... 目的探讨气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由食管肿瘤或食管金属内支架放置术后引起的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11例气管狭窄患者,8例由食管恶性肿瘤引起,3例为食管金属内支架放置术后压迫气管造成。X线透视下在气管内共植入11枚镍钛合金支架,其中7枚为裸支架,4枚为带膜支架。支架直径16~18mm,长度40~60mm。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内支架(成功率100%)。术后患者气促、呼吸困难和窒息感均立即缓解或消失,血氧饱和度上升。部分患者在术后1~3d可有少量咳嗽和血痰,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气管内金属内支架置入的方法治疗由食管恶性肿瘤或食管金属内支架放置术后引起的气管狭窄是一种作用迅速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气管狭窄 支架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食管肿瘤切除术后静脉镇痛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小霓 康振明 舒进军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460-462,472,共4页
目的观察胸科食管肿瘤手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择期(术前ASA I~Ⅱ级)开胸行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病人,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及氟比洛芬酯与舒芬太尼联合用药组(... 目的观察胸科食管肿瘤手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择期(术前ASA I~Ⅱ级)开胸行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病人,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及氟比洛芬酯与舒芬太尼联合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后6,12,24,48 h观察病人的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Prince-Henry评分、镇痛药消耗量(CAC)、镇静评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于术前、术毕及其上述各时间点测量血浆皮质醇(Cor)值。结果对照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术后6,12,24,48 hVAS评分、Prince-Henry评分、CAC和Cor值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联合用药组上述各指标均小于小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和联合用药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开胸食管肿瘤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减少舒芬太尼用量且镇痛效果与单纯较大剂量舒芬太尼相当,而术后应激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单纯应用舒芬太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氟比洛芬 镇痛 手术后 胸外科手术 食管肿瘤
下载PDF
酷似食管肿瘤的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百胜 都基权 姚辉疆 《临床误诊误治》 2001年第3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诊断 锁骨下动脉 血管发育异常 误诊 食管肿瘤
下载PDF
MicroRNA与食管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艳梅 王磊 +1 位作者 张秀莲 朱生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95-2097,共3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非编码的小分子RNA,约20。24个核苷酸长度,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由RNA聚合酶通过序列加工而成。目前人体已发现533个miRNA基因,占人体基因总数的2%~3%.调控人体近1/3基因的功能.表明m...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非编码的小分子RNA,约20。24个核苷酸长度,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由RNA聚合酶通过序列加工而成。目前人体已发现533个miRNA基因,占人体基因总数的2%~3%.调控人体近1/3基因的功能.表明miRNA分子是基因调控网络中的核心成分。本文将就miRNA的生物学特性、功能、作用机制及与食管肿瘤的相关性研究等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食管肿瘤 基因调控网络 RNA基因 小分子RNA RNA聚合酶 RNA分子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食管肿瘤移动度的测定在其诊断及治疗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河 陈立兵 +3 位作者 毛岸荣 朱浩 蒋晓 尤俭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食管肿瘤的移动度,判断食管肿瘤的外侵程度,为术前评价食管肿瘤切除性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方法。方法 钡餐透视下动态观察食管肿瘤的移动度。结果 食管肿瘤不能移动的,说明肿瘤外侵并固定,手术不能切除;移动0~0.5cm者...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食管肿瘤的移动度,判断食管肿瘤的外侵程度,为术前评价食管肿瘤切除性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方法。方法 钡餐透视下动态观察食管肿瘤的移动度。结果 食管肿瘤不能移动的,说明肿瘤外侵并固定,手术不能切除;移动0~0.5cm者为Ⅰ度,0.5~1.0cm为Ⅱ度,Ⅰ或Ⅱ度者提示肿瘤有外侵或周围淋巴结转移,或与主动脉及肺门有浸润性粘连,不能手术切除或切除后易有肿瘤残留;而移动1.0~2.0cm为Ⅲ度,2.0cm以上为Ⅳ度。Ⅲ度以上者,食管肿瘤基本无外侵,手术均可根治性切除。结论 (1)食管肿瘤移动度与肿瘤外侵程度基本成负相关。即移动度越大,外侵程度越小。(2)测定食管肿瘤移动度可作为食管肿瘤可否根治性切除的重要指标之一,较其它方法更为直观、准确、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移动度 肿瘤转移 钡餐透视
下载PDF
纤维镜刷片细胞学检查对胃食管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有坤 吴正荣 印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纤维镜刷片 细胞学 活检组织 食管肿瘤
下载PDF
肺隔离症误诊为食管肿瘤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洪韬 况竹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30-230,共1页
关键词 肺隔离症 误诊 食管肿瘤 病理检查 CT扫描
下载PDF
食管肿瘤的数字减影食管钡餐造影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惠茹 乔文龙 +3 位作者 方淳 陈恒范 王建华 杨敏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的数字减影食管钡餐造影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例食管病变运用西门子Polystar FluorospotH影像处理系统,1-2幅/秒数字减影成像技术,150%W/V硫酸钡混悬液进行食管钡餐造影,摄片...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的数字减影食管钡餐造影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例食管病变运用西门子Polystar FluorospotH影像处理系统,1-2幅/秒数字减影成像技术,150%W/V硫酸钡混悬液进行食管钡餐造影,摄片位置采用正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和左侧位,先摄蒙片,然后咽下造影剂连续摄片,10-20幅/体位,并与传统食管钡餐造影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食管鳞形细胞癌10例(11处),食管平滑肌瘤2例,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除1例外均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无论何种体位,经连续摄片数字减影成像处理,窗宽窗位调节、图像边缘增强及放大等影像后处理,都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图像。结论:经数字减影食管钡餐造影,食管肿瘤病变显示更清晰,更能及时抓住早期、微小病变,同时亦能对病变食管进行动态观察,大大提高了食管造影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 食管钡餐造影 食管肿瘤
下载PDF
食管结核误诊为食管肿瘤原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明艳 刘锟 程庆书 《临床误诊误治》 1998年第2期77-77,78,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食管肿瘤 误诊 食管结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