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振征 董伟 +1 位作者 魏志 郑金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 M E )的影像学、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M M 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 M E )的影像学、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M M 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平均年龄63.4岁,均表现为进食不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胃镜检查示:3例距门齿25~35 cm食管前壁及左侧壁见不规则结节状肿物及息肉样肿物,2例距门齿35~40 cm食管右侧壁及右后壁见不规则溃疡型肿物。C T检查显示:食管中、下段管腔内偏心性肿瘤,增强扫描5例肿瘤均有强化,其中1例病灶强化均匀,其余4例呈不均匀强化。肿瘤病理组织学表现:瘤细胞排列呈巢片状或条索状,细胞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胞质内见黑色素颗粒,细胞核大小不一,核居中或偏位,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HMB‐45、Melan A、S‐100;CK阴性,Ki‐67阳性细胞数30%~35%。【结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组织学、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该肿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放射摄影术 黑色素瘤/病理学 食管肿瘤/放射摄影术 食管肿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食管癌组织中ALC1、PLR-3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
作者 赵敏 孙凤玲 薛妞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900-902,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放大肝癌蛋白(ALC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3(PLR-3)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获取的食管癌组织标本80例、符合要求的癌旁组织标本4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放大肝癌蛋白(ALC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3(PLR-3)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获取的食管癌组织标本80例、符合要求的癌旁组织标本4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两组标本中ALC1、PLR-3的相对表达强度,分析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的食管癌组织中ALC1、PLR-3相对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食管癌组织中ALC1、PLR3相对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ALC1相对表达强度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PLR3相对表达强度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ALC1、PLR-3表达显著上调,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肿瘤 细胞增殖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类
原文传递
食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杰 李宝生 +3 位作者 闫婧 孙菊杰 孙兰萍 李俞慧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和10例相应患者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E-cadher-in在食... 目的:探讨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和10例相应患者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与肿瘤临床分期(rs=-0.488,P=0.001)、分化程度(rs=-0.346,P=0.045)、浸润深度(rs=-0.468,P=0.002)及淋巴结转移(rs=-0.471,P=0.002)呈明显负相关;与肿瘤体积、部位及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并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χ2=14.90,P=0.0001。结论:E-cadherin可作为检测肿瘤早期发生,预测转移潜能及预后状况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钙粘附蛋白-E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新春 吴善水 +5 位作者 陆晓青 盛李明 胡雅国 赵健 李娟梅 邵海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血小板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比较415例食管癌患者及325例对照人群血小板水平,并分析血小板水平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水平(286±88)×109/L显著高于正常人群(204... 目的:研究外周血血小板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比较415例食管癌患者及325例对照人群血小板水平,并分析血小板水平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水平(286±88)×109/L显著高于正常人群(204±114)×109/L;食管癌患者血小板增多的比例为23.6%,高于对照组(P<0.05)。食管癌患者血小板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血小板升高可能与食管癌的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血小板增多/病因学 肿瘤侵润 淋巴转移 食管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sPLA2-Ⅱa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昱 赵乐 +3 位作者 贺付成 李惠翔 高冬玲 陈奎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sPLA 2-Ⅱa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法检测56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2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sPLA 2-Ⅱa蛋白的表达及mRNA的相对含量... 目的:探讨sPLA 2-Ⅱa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法检测56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2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sPLA 2-Ⅱa蛋白的表达及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在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sPLA 2-Ⅱ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mRNA相对表达量逐次升高,分别为23.2%、55.0%、85.7%及0.303±0.020、0.534±0.015、0.766±0.045,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食管鳞癌之间蛋白的表达率及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7.6%、86.3%及0.706±0.012、0.773±0.03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级的食管鳞癌之间蛋白的表达率及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3.3%、85.7%、87.5%及0.758±0.043、0.763±0.035、0.774±0.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淋巴转移组与无淋巴转移组的食管鳞癌之间蛋白表达率及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6.4%,88.2%及0.751±0.025,0.763±0.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sPLA 2-Ⅱa表达量升高,其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免疫学 食管肿瘤/病理学 @sPLA2-Ⅱa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性别对食管癌术后病理资料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祯凯 薛恒川 +3 位作者 吴昌荣 张振斌 朱宗海 林爱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4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性别对食管癌病理资料的影响。方法对本院1141例食管癌手术病例按男性及女性分组,分别对食管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大体类型、癌细胞组织学分类及分化、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以及病理分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平均发... 目的探讨性别对食管癌病理资料的影响。方法对本院1141例食管癌手术病例按男性及女性分组,分别对食管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大体类型、癌细胞组织学分类及分化、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以及病理分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5.34岁,女性为56.31岁,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早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发病部位较男性偏上(P<0.05)。进展期食管癌大体类型中男性溃疡型比例大于女性,其余三型比例均小于女性(P<0.05)。男性淋巴结转移率(P<0.05)及转移度(P<0.01)均高于女性。女性患者术后病理分期早于男性(P<0.05)。男性及女性患者早期食管癌大体类型、组织学分类和分化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性别对食管癌发病年龄、发病部位、进展期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病理分期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性别
下载PDF
食管肉瘤样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尔增 张建中 +1 位作者 郑燕华 张铭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12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 :观察食管肉瘤样癌 (sar comatoidcarcinoma ,S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探讨其可能的组织起源。方法 :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 ,对 4例食管SC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SC多见于 5 0岁以上的男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 目的 :观察食管肉瘤样癌 (sar comatoidcarcinoma ,S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探讨其可能的组织起源。方法 :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 ,对 4例食管SC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SC多见于 5 0岁以上的男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肿瘤多呈息肉样或蕈样 ,表现为癌和梭形细胞肉瘤双相形态特征 ,癌和肉瘤组织相互之间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 ,4例SC中的癌成分对上皮性标记物CK和EMA均呈阳性表达 ,对间叶性标记物Vimentin表达阳性 1例 ;肉瘤成分Vimentin表达阳性 3例 ,弱阳性 1例 ,部分瘤细胞S 10 0蛋白表达阳性 2例 ,SMA阳性 1例 ;同时对CK或EMA表达阳性各 1例。结论 :食管SC是一种不同于食管其他型癌的少见的恶性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环氧化酶-2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顺文 高青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10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 :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化酶 -2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 40 2例进行预后随访调查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96例食管癌患者Cox 2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 2在食管癌组织的表... 目的 :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化酶 -2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 40 2例进行预后随访调查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96例食管癌患者Cox 2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 2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5 ;并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Cox 2阳性表达者 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 ,P <0 0 5。结论 :Cox 2在食管癌中呈过度表达 ,并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和血管浸润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环氧化酶-2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p21 WAF_1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刘莎 孙桂菊 +3 位作者 胡旭 刘兰亭 徐华珠 开海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p21WAF1基因多态性及其在食管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53例食管癌患者p21WAF1第2外显子突变,并调查其中35例临床病理特征。结果:PCR-RFLP发现,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21W... 目的:探讨p21WAF1基因多态性及其在食管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53例食管癌患者p21WAF1第2外显子突变,并调查其中35例临床病理特征。结果:PCR-RFLP发现,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21WAF1基因突变分别为28.3%(15/53)和18.9%(10/5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女性食管癌患者癌组织突变率高于男性患者。p2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病变部位、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有无转移无关。结论:p21WAF1基因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突变几率无显著性差异。病变部位、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有无转移等与癌组织p21WAF1突变率无明显相关。但女性食管癌患者癌组织突变率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突变 癌基因蛋白质类 基因 抑制 细胞周期
下载PDF
β-catenin及c-my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坚 阿不都吉力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组件蛋白β-链接素(β-catenin)及c-my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标本60例,取癌旁正常黏膜组织6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β-catenin及c-myc的...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组件蛋白β-链接素(β-catenin)及c-my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标本60例,取癌旁正常黏膜组织6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在食管癌组织中主要表达在胞质,出现有胞核阳性异常表达。c-myc在食管癌组织中主要在胞质中表达,β-catenin和c-myc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144、24.470,均P=0.000)。c-myc蛋白的表达在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β-catenin与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2,P=0.000)。c-myc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较阴性表达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Wnt通路的相关基因,β-catenin和c-myc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c-myc的高表达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可能成为食管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β连环素/代谢 基因 myc 基因表达 信号传导 淋巴转移 预后
下载PDF
Periosti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超 徐小玲 +1 位作者 厉娟 赵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1期1622-1625,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eriostin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本院行手术切除的11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观察组),对应癌旁的正常食管组织(距癌组织5 cm以上)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半...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eriostin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本院行手术切除的11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观察组),对应癌旁的正常食管组织(距癌组织5 cm以上)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Periostin蛋白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eriost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eriostin蛋白高表达率为63.6%(75/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1%(32/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14,P<0.001)。Periostin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eriostin/GAPDH值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stin蛋白在正常食管癌旁组织的Periostin/β-actin值低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eriostin表达水平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stin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Periostin高表达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riostin高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eriost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鳞状细胞 肿瘤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检查在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12
作者 胡祎 傅剑华 +6 位作者 戎铁华 徐国良 李小东 张蓬原 杨弘 朱志华 张仕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58-1362,共5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对食管癌T、N分期诊断准确率高,目前已成为国外食管癌治疗前的常规诊断方法。本研究对食管癌超声内镜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对食管癌T、N分期诊断准确率高,目前已成为国外食管癌治疗前的常规诊断方法。本研究对食管癌超声内镜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以评价其在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食管癌患者行术前EUS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按UICC(1997)TNM分期标准分期,将EUS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食管癌术前EUS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6%(58/72)、88.9%(64/72)。T0期诊断准确率为50.0%(2/4),T1期为75.0%(3/4),T2期为70.6%(12/17),T3期为90.0%(36/40),T4期为71.4%(5/7);N0期诊断准确率为92.3%(36/39),N1期为84.8%(28/33),其中纵隔淋巴结和腹部淋巴结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和64.5%。EUST分期、N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有显著相关性(r=0.687,P<0.001;r=0.776,P<0.001)。EUS检查判断分期不准确的22例中,T分期14例,其中8例难以鉴别T2、T3;N分期8例,其中5例为难以鉴别炎性淋巴结和转移淋巴结。结论: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其中对T3期食管癌和纵隔淋巴结诊断价值尤其高;准确鉴别T2和T3分期、转移淋巴结和炎性淋巴结及正确诊断腹部淋巴结转移是提高EUS诊断率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诊断 食管肿瘤/病理学 超声内镜 临床分期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Cyclin D1和Ki-67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爱民 李道堂 +2 位作者 穆殿斌 李辉 罗景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Cyclin D1及Ki-67表达是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有关。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yclin D1及Ki-67的表达。结果:Cyclin D1及Ki-67的阳性表达明显增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73%(37/63)和65.07%(41/63)。C... 目的:探讨Cyclin D1及Ki-67表达是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有关。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yclin D1及Ki-67的表达。结果:Cyclin D1及Ki-67的阳性表达明显增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73%(37/63)和65.07%(41/63)。Cyclin D1和Ki-67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呈正相关,表达正常者1、3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高表达者,P=0.0001。Cyclin D1及Ki-67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指出Cyclin D1及Ki-67表达增高是显示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结论:Cyclin D1及Ki-67可作为预后因子,其表达与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有关,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鳞状细胞/病理学 细胞周期蛋白D1 KI-67抗原 预后
下载PDF
食管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细胞染色体变化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艳茹 王立东 +5 位作者 邝丽芸 关新元 庄则豪 范宗民 邓文 曹世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48-1053,共6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早期可发生局部淋巴或血行转移,这是导致复发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但是,食管癌转移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征,寻找或定位与食管癌转移相关基因,加...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早期可发生局部淋巴或血行转移,这是导致复发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但是,食管癌转移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征,寻找或定位与食管癌转移相关基因,加深对其转移机制的了解。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分析15例食管癌患者原发灶和其对应的淋巴结转移灶的染色体基因组改变。结果:最常见染色体DNA拷贝数增加的部位是3q,8q,6p,20p,5p,18p,2p,2q,1q;常见的染色体DNA拷贝数丢失的部位是10p,10q,17p,18q,4p,13q。其中,最有意义的发现是6p增加(原发灶:2/15,13%,转移灶:7/15,47%),20p增加(原发灶:5/15,33.3%,转移灶:11/15,73.3%)。第二个发现是10p丢失(原发灶:2/15,13.3%,转移灶:8/15,53%),10q丢失(原发灶:2/15,13.3%,转移灶:7/15,46.6%)。结论: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细胞染色体基因组改变最显著的部位是6p,20p的增加和10p,10q的丢失;这些部位可能存在与食管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淋巴结转移 比较基因组杂交
下载PDF
COX-2 mRNA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强 穆玉恕 +2 位作者 王宗福 王新立 高松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0例食管癌组织中COX-2 mRNA的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80例食管癌组织中COX-2mR-NA阳性表达率为80%...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0例食管癌组织中COX-2 mRNA的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80例食管癌组织中COX-2mR-NA阳性表达率为80%(64/80)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0/20),P<0.01。COX-2 mRNA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但与食管癌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COX-2 mRNA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前列腺内过氧化物合酶 原位杂交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PTEN与MGMT基因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况丽平 吴名耀 吴贤英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PTEN和MGMT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酶标和免疫荧光技术分别在光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检测105例食管癌组织中的PTEN和MGMT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食管高、中和低分化鳞癌...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PTEN和MGMT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酶标和免疫荧光技术分别在光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检测105例食管癌组织中的PTEN和MGMT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食管高、中和低分化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64%、30.43%和27.27%。高分化鳞癌与中分化鳞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9.00,P<0.05。高分化鳞癌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的量(88195.69±50794.95)明显高于中分化鳞癌组织(28100.27±35988.47),t=3.053,P<0.01。MGMT蛋白在食管鳞癌、腺样结构癌和小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9%、90.00%和11.11%,小细胞癌MGMT蛋白表达与鳞状细胞癌及腺样结构食管癌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2.00,P<0.01;u=19.00,P<0.01。食管癌组织中PTEN与MGMT蛋白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74,P<0.01。结论:PTEN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而MGMT蛋白表达则与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两者可作为食管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代谢 食管肿瘤/代谢 免疫组织化学 食管肿瘤/病理学
下载PDF
S100A2蛋白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尹玉 张洪福 +1 位作者 李昊 杨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100A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和60例手术切缘食管黏膜组织中S100A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100A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0.3%(50/6... 目的研究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100A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和60例手术切缘食管黏膜组织中S100A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100A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0.3%(50/60),在手术切缘食管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60/6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高、中、低分化癌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高、中分化癌组S100A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组(P<0.05),另淋巴结转移组S100A2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100A2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部位、大小及浸润深度均无关。结论S100A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下降,与食管癌的发生及分化程度有关。S100A2蛋白可作为判断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蜘蛛毒素对食管癌细胞株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封巍 祝淑钗 高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雷氏大疣蛛毒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雷氏大疣蛛毒素处理食管癌细胞株TE-1,经MTT法测定蜘蛛毒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TE-1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分布,免疫组... 目的探讨雷氏大疣蛛毒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雷氏大疣蛛毒素处理食管癌细胞株TE-1,经MTT法测定蜘蛛毒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TE-1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分布,免疫组化法与ELISA法检测经蜘蛛毒素作用食管癌细胞株TE-1的VEGF表达情况。结果雷氏大疣蛛毒素能够抑制人食管癌细胞株TE-1的增殖,形态学观察到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蜘蛛毒素作用后凋亡峰明显,出现G2/M期阻滞,对VEGF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雷氏大疣蛛毒素可抑制食管癌细胞株TE-1的增殖和VEGF表达,诱导凋亡,有可能是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天然药物,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肿瘤细胞 培养的/药物作用 蜘蛛毒液类 脱噬作用 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和转移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媛媛 吴名耀 吴贤英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VEGF-D)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VEGF-D)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食管癌和14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中VEGF-C、VEGF-D和D2-40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结果: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3.08%(19/26)和34.21%(13/38),VEGF-D的阳性率分别为53.85%(14/26)和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28和4.021,P值分别为0.002和0.045。VEGF-C和VEGF-D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1,P=0.20。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中D2-40阳性表达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vessel density,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VEGF-C阳性组与阴性组中D2-40阳性表达的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而VEGF-D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结论:在食管癌中存在VEGF-C、VEGF-D的表达,VEGF-C通过增加癌周LVD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与VEGF-D各自参与淋巴结转移的作用。两者的表达预示淋巴结转移的增加,对食管癌预后估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与组织分化的关系及术后动态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树伟 田辉 +1 位作者 李林 岳韦名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术前水平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及术后动态变化情况。方法纳入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86例为观察组,统计其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于术前1 d和术后7 d、30 d、90 d、180 d检测血清p53抗体水平;纳入...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术前水平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及术后动态变化情况。方法纳入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86例为观察组,统计其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于术前1 d和术后7 d、30 d、90 d、180 d检测血清p53抗体水平;纳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p53抗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p53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高,p53抗体水平和阳性率越低(均P<0.05)。观察组血清p53抗体在术后30 d时下降,与术前1 d及术后7 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90 d和180 d时该指标进一步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血清p53抗体有助于判断食管鳞癌分化程度。食管癌根治术可降低血清p53抗体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食管肿瘤/外科学 鳞状细胞/外科学 鳞状细胞/病理学 基因 p5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