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微纳米气泡及其联用技术对饮用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林肯 《环境保护前沿》 2024年第2期388-394,共7页
饮水安全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随着水质指标的提高和新污染物的发现,饮用水处理面临着新的挑战。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水处理方法,在饮用水处理方面体现出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对传统臭氧氧化技术的... 饮水安全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随着水质指标的提高和新污染物的发现,饮用水处理面临着新的挑战。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水处理方法,在饮用水处理方面体现出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对传统臭氧氧化技术的原理及缺点进行了剖析,阐述了臭氧微纳米气泡的特征及优势,总结了臭氧微纳米气泡及其联用技术对于饮用水中主要指标处理的研究进展,就不足之处和研究方向提出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臭氧微纳米气泡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龙 翟学东 闫学亚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2期91-93,共3页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是臭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OH),再与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的过程。本文主要从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反应原理、分类、技术特性及应用研究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其在饮用水处理中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是臭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OH),再与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的过程。本文主要从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反应原理、分类、技术特性及应用研究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其在饮用水处理中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催化氧化 饮用水处理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谷壳天然混凝剂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李贤舟 王璐佳 +3 位作者 唐舟潮 邵佳杰 傅舟跃 张孝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8-173,共6页
以谷壳为原材料制备了一种天然混凝剂,并对其结构与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混凝实验考察了谷壳混凝剂的净水效果,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亲疏水性、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制备的谷壳混凝剂能够有效去除大分子、疏水性... 以谷壳为原材料制备了一种天然混凝剂,并对其结构与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混凝实验考察了谷壳混凝剂的净水效果,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亲疏水性、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制备的谷壳混凝剂能够有效去除大分子、疏水性有机物,对小分子、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率也可达40%。与聚合氯化铝相比,谷壳混凝剂可更有效地控制后续消毒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在痕量抗生素的去除能力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天然混凝剂 有机物组分分离 消毒副产物 抗生素
下载PDF
家用及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对饮用水中病毒净化性能的评价
4
作者 孙胜敏 索依拉 +2 位作者 王祎珂 王肖 官杰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11期200-204,共5页
通过选用对人体无害的大肠杆菌噬菌体作为饮用水中病毒的模拟物,建立家用及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对饮用水中病毒净化性能的评价方法,并对比不同家用及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关键部件对饮用水中病毒的净化性能,研究发现,前置处理装置P... 通过选用对人体无害的大肠杆菌噬菌体作为饮用水中病毒的模拟物,建立家用及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对饮用水中病毒净化性能的评价方法,并对比不同家用及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关键部件对饮用水中病毒的净化性能,研究发现,前置处理装置PP棉滤芯与后置调节口感活性炭滤芯由于孔径较大,对饮用水中病毒颗粒无净化效果,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烧结活性炭滤芯基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以去除饮用水中99%以上的病毒颗粒,但随着累积净水量的增加,活性的吸附位点被占据,导致净化性能降低;膜过滤装置中,超滤滤芯可去除水体中99%的病毒颗粒,纳滤及反渗透滤芯课完全去除饮用水中的病毒颗粒。可见,纳滤及反渗透滤芯可满足饮用水中病毒颗粒的净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病毒 噬菌体 滤芯 净化
下载PDF
臭氧/硫代硫酸钠体系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李婷婷 张彬声 杨兢欣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9期169-172,共4页
臭氧与硫代硫酸钠(O_(3)/TSA)组合而成的高级氧化体系可快速生成羟基自由基(·OH),提高饮用水处理效果。本文采用O_(3)/TSA体系对饮用水进行处理,通过试验研究pH、HCO_(3)^(-)、腐殖酸对臭氧衰减系数和去乙基莠去津(DEA)去除率的影... 臭氧与硫代硫酸钠(O_(3)/TSA)组合而成的高级氧化体系可快速生成羟基自由基(·OH),提高饮用水处理效果。本文采用O_(3)/TSA体系对饮用水进行处理,通过试验研究pH、HCO_(3)^(-)、腐殖酸对臭氧衰减系数和去乙基莠去津(DEA)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碱性条件有利于DEA的去除;HCO_(3)^(-)会抑制DEA的去除;腐殖酸浓度为0.2 mg/L时,去除效果最佳,DEA去除率为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硫代硫酸钠体系 饮用水处理 羟基自由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征求意见中
6
作者 李曾婷 《电器》 2023年第2期39-39,共1页
2023年1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括GB/T 30307《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以下简称报批稿)。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3年2月17日。
关键词 市场监督管理 饮用水处理 报批稿 征求意见 截止日期 GB/T 推荐性国家标准
下载PDF
国内外臭氧活性炭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被引量:37
7
作者 左金龙 崔福义 +2 位作者 赵志伟 刘智晓 冯岩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8-72,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的臭氧活性炭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实例,给出了各实例的工艺参数、运行效果。认为现阶段在原水轻度污染时,可单独采用活性炭过滤工艺;原水有季节性嗅和味污染时可投加粉末活性炭;污染严重时可采用O3/GAC或O3/BAC技术甚至O3/... 介绍了国内外的臭氧活性炭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实例,给出了各实例的工艺参数、运行效果。认为现阶段在原水轻度污染时,可单独采用活性炭过滤工艺;原水有季节性嗅和味污染时可投加粉末活性炭;污染严重时可采用O3/GAC或O3/BAC技术甚至O3/IBAC技术,必要时增加O预氧化,以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臭氧活性炭工艺 处理效果
下载PDF
饮用水处理工程超滤膜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23
8
作者 芮旻 周杰敏 +2 位作者 许嘉炯 邬亦俊 吴国荣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6,共6页
初步总结了饮用水处理超滤膜系统工艺设计的关键技术。净水厂超滤膜系统设计前应通过中试获得特定水质条件下准确的膜通量和系统回收率等设计参数,设计时仔细计算,复核比选,在考虑备用量,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膜系统布局强... 初步总结了饮用水处理超滤膜系统工艺设计的关键技术。净水厂超滤膜系统设计前应通过中试获得特定水质条件下准确的膜通量和系统回收率等设计参数,设计时仔细计算,复核比选,在考虑备用量,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膜系统布局强调合理、紧凑、美观,方便操作,管路布置要流畅,管材选用和设备选型需因地制宜,安全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超滤膜 工程设计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多环芳烃在饮用水处理中的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金晓辉 胡建英 +2 位作者 万祎 何文杰 韩宏大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16,共3页
采用固相萃取及气质联用(SPE—GC—MS)的方法对我国北方某市自来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其在传统自来水处理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原水中检测出了9种PAHs,其总浓度为64~208ng/L,并有季节性变化趋势;②从管网... 采用固相萃取及气质联用(SPE—GC—MS)的方法对我国北方某市自来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其在传统自来水处理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原水中检测出了9种PAHs,其总浓度为64~208ng/L,并有季节性变化趋势;②从管网水中也检测出了9种PAHs,总浓度为87~198ng/L;③常规处理工艺能去除26.8%~62.7%的PAHs,但是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发现存在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多环芳烃 固相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膜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的进展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颖 顾平 齐庚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2,共4页
介绍了 2 0 0 0年 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饮用水及工业用水生产中的膜技术”会议情况 ,评述了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大规模应用、膜污染防治和膜通量维持的措施以及膜污染的原因等 ,总结了近年来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膜技术 微滤 超滤 饮用水处理 膜污染
下载PDF
超滤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治安 刘通 +3 位作者 尹华升 陈益清 夏黄建 邝璐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6年第3期7-10,共4页
介绍了超滤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研讨微絮凝+超滤组合工艺、粉末活性炭(PAC)+超滤组合工艺,以及膜污染及其防治技术;从处理效果、经济性能上对超滤工艺与常规过滤工艺进行对比。认为超滤工艺必将成为未来饮用水最重要最有效... 介绍了超滤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研讨微絮凝+超滤组合工艺、粉末活性炭(PAC)+超滤组合工艺,以及膜污染及其防治技术;从处理效果、经济性能上对超滤工艺与常规过滤工艺进行对比。认为超滤工艺必将成为未来饮用水最重要最有效的处理技术之一;而混凝+超滤工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超滤 膜污染
下载PDF
PAC-UF组合系统在饮用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晓莲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宝贞 王淑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60,共5页
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的投加对超滤膜(UF)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加到蒸馏水中使膜通量产生微小下降。单独用UF膜系统处理自来水时,膜的通量急剧下降,而PAC作为UF膜的预处理方式处理相同水量时,可以明显延长膜的运行周期;随... 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的投加对超滤膜(UF)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加到蒸馏水中使膜通量产生微小下降。单独用UF膜系统处理自来水时,膜的通量急剧下降,而PAC作为UF膜的预处理方式处理相同水量时,可以明显延长膜的运行周期;随PAC投量的增加膜稳定运行时间延长,通量下降率降低。物理清洗方式对PAC-UF组合系统中膜通量的恢复效果较好,而化学清洗方式对单独UF膜系统中膜通量的恢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 膜通量 UF膜 投加 组合系统 粉末活性炭 水量 饮用水处理 膜系统 自来水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建广 夏鹏 +2 位作者 祁峰 秦亚敏 吕德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4,共4页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其反应过程利用羟基自由基(.OH)的强氧化性,降解处理化学结构复杂、难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针对该技术的作用机理、反应类型以及应用前景等展开论述,并且对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所存在的...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其反应过程利用羟基自由基(.OH)的强氧化性,降解处理化学结构复杂、难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针对该技术的作用机理、反应类型以及应用前景等展开论述,并且对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催化氧化 羟基自由基 饮用水处理
原文传递
微/超滤膜组合饮用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芮旻 曹德意 +3 位作者 刘勇 邬亦俊 许嘉炯 周建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9,共5页
为达到合格的出水水质,需要将微/超滤膜与其他饮用水处理技术进行有效组合,在实际工程中选取何种工艺流程视原水水质、出水要求、现场条件和经济技术分析最终确定。分类整理了国外相关膜技术组合工艺及其成功建设实例,以供参考。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微滤膜 超滤膜
下载PDF
饮用水处理中颗粒物数量变化及粒径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5
作者 林涛 王磊磊 +1 位作者 陈卫 李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结合水厂实际水处理工艺及活性炭深度处理装置,试验研究砂滤池和活性炭滤柱出水中颗粒物数量变化及粒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过滤周期内砂滤池出水中颗粒物总数平均为148个/mL,其中粒径大于2μm颗粒物的数量平均为27个/mL,其粒径主要... 结合水厂实际水处理工艺及活性炭深度处理装置,试验研究砂滤池和活性炭滤柱出水中颗粒物数量变化及粒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过滤周期内砂滤池出水中颗粒物总数平均为148个/mL,其中粒径大于2μm颗粒物的数量平均为27个/mL,其粒径主要分布在2-15μm之间.砂滤池初滤水中粒径大于2μm颗粒物含量较高,前10 min内其数量高于50个/mL.砂滤池出水的浊度变化滞后于颗粒物数量变化,且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差(R^2〈0.1).与砂滤池出水(164个/mL)相比,活性炭滤柱出水中颗粒物数量水平(561个/mL)显著提高,其中粒径大于2μm颗粒物数量达153个/mL,出水中粒径在2μm和2-7μm之间的颗粒物数量增多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颗粒物 粒径分布 砂滤池 活性炭
下载PDF
综合分析pH对饮用水处理过程及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芮旻 周建平 +3 位作者 于正丰 许嘉炯 雷挺 高乃云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9,共5页
由于饮用水处理和传输过程受水中pH的影响较大,pH被认为是水处理化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饮用水处理中,不同处理工艺单元受pH的影响和工艺优化运行对pH范围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均需要有合适的pH达到处理和传输效果的... 由于饮用水处理和传输过程受水中pH的影响较大,pH被认为是水处理化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饮用水处理中,不同处理工艺单元受pH的影响和工艺优化运行对pH范围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均需要有合适的pH达到处理和传输效果的优化。由于净水工艺的连续性和相关性,以及出于投资成本的考虑,不可能将所有工艺的pH调配到最优运行条件,应按照原水水质特点以及出水总体要求,参考水的pH对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机理,通过试验验证,合理调配pH,在减少浪费的前提下达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PH调节 工艺优化 水质稳定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启动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家宇 杨艳玲 +2 位作者 南军 梁恒 李圭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80-1684,共5页
以粉末活性炭(PAC)作为生物载体,考察了短水力停留时间情况下膜生物反应器(MBR)用于饮用水处理时的启动特性.结果表明,对于NH3-N在初始困难阶段(20 d)之后,系统的自然启动可以在9 d内完成;之后MBR一直保持着稳定的NH3-N去除效率(89.4%)... 以粉末活性炭(PAC)作为生物载体,考察了短水力停留时间情况下膜生物反应器(MBR)用于饮用水处理时的启动特性.结果表明,对于NH3-N在初始困难阶段(20 d)之后,系统的自然启动可以在9 d内完成;之后MBR一直保持着稳定的NH3-N去除效率(89.4%).而在亚硝化细菌的成熟过程中MBR出水中出现了NO-2-N的积累,硝化细菌的成熟滞后了6 d.对于机污染物,由于反应器内PAC吸附和生物降解的综合作用,系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异养菌落成熟的标志.整个试验期间,MBR对TOC、CODMn、D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4%、30.7%、20.4%和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MBR) 饮用水处理 启动特性 氨氮 亚硝酸盐
下载PDF
紫外线相关消毒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建伟 张永吉 +1 位作者 高乃云 任鹏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21,共5页
叙述了国内外紫外线消毒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反应动力学及缺点,对紫外线与其它化学消毒剂联用消毒工艺,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光催化消毒技术、UV/H2O2工艺用于消毒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紫外线相关... 叙述了国内外紫外线消毒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反应动力学及缺点,对紫外线与其它化学消毒剂联用消毒工艺,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光催化消毒技术、UV/H2O2工艺用于消毒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紫外线相关消毒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饮用水消毒方面,应特别针对隐孢子虫、贾第虫以及藻类等的灭活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深入研究紫外线与其它消毒剂的联用技术,加强中压汞灯的光催化消毒效果、机理的研究;藻类控制方面,应系统研究紫外线对不同藻类的灭活剂量以及预处理中对藻毒素、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并加与其它工艺联用除藻工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饮用水处理 光催化消毒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O_3-BAC饮用水处理过程细菌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葛英亮 于水利 +2 位作者 时文歆 杨帆 漆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23-228,共6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臭氧-生物活性炭水处理工艺过程各单元出水中细菌多样性及丰度进行研究,测序获得196 809条16S r DNA基因序列,归类为38个门,522个属。各样品中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处理单元出水中细菌群落...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臭氧-生物活性炭水处理工艺过程各单元出水中细菌多样性及丰度进行研究,测序获得196 809条16S r DNA基因序列,归类为38个门,522个属。各样品中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处理单元出水中细菌群落具有高度多样性,预臭氧和臭氧氧化处理对水体中细菌多样性及丰度的影响最大,可杀灭一部分属的细菌,可合理控制臭氧浓度杀灭部分耐氯菌;絮凝沉淀和沙滤单元处理对水体中细菌多样性具有恢复效果,使水体中细菌种属进一步增多;在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后,细菌多样性增加,丰度分布更为均匀,对后期消毒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 Seq高通量测序 臭氧-生物活性炭 饮用水处理 细菌多样性食品
下载PDF
陶瓷膜及其组合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梦 周丽 +3 位作者 蔡宙 李大鹏 刘刚 邓慧萍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3-140,共8页
总结了近年来陶瓷膜及其常用组合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陶瓷膜相比有机聚合膜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的优势,重点介绍了陶瓷膜及其组合工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延缓膜污染的作用、机理等。归纳了陶瓷膜及其组... 总结了近年来陶瓷膜及其常用组合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陶瓷膜相比有机聚合膜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的优势,重点介绍了陶瓷膜及其组合工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延缓膜污染的作用、机理等。归纳了陶瓷膜及其组合工艺在饮用水处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和大规模应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陶瓷膜 组合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