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者地方饮食文化认同的构建机制——以长沙文和友为例
1
作者 余凤龙 徐留倩 陈悦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地方饮食是表达和象征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塑造主体地方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交织场域。以长沙文和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旅游者对地方饮食消费的意义追寻与文化认同。结果表明,地方饮食文化认同是主体在... 地方饮食是表达和象征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塑造主体地方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交织场域。以长沙文和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旅游者对地方饮食消费的意义追寻与文化认同。结果表明,地方饮食文化认同是主体在饮食消费过程中,持续与地方饮食交涉、赋予地方饮食意义并产生认同感的过程。主体感知的地方饮食文化意义包括饮食功能意义、饮食象征意义、人际互动意义和饮食情感意义四个方面,分别塑造主体对地方饮食的价值认同、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和情感认同,并且主体饮食偏好在饮食功能意义与主体价值认同之间、个体经历在饮食情感意义与主体情感认同之间具有调节效应,旅游者与居民对饮食文化意义的感知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饮食文化 饮食消费 饮食文化 文化认同 长沙文和友
下载PDF
旅游影响下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特征与机制
2
作者 侯兵 李红缘 +1 位作者 余凤龙 张爱平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4,共14页
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生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发生了明显转向,基于文化生产逻辑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从现象发生到机理分析亟须开展理论探索。文章从文化生产理论的视角,以淮扬菜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扬州为例,运用访... 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生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发生了明显转向,基于文化生产逻辑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从现象发生到机理分析亟须开展理论探索。文章从文化生产理论的视角,以淮扬菜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扬州为例,运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等方法,揭示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的特征和机制。研究发现:1)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的特征体现在4个方面,生产要素更加关注文献典籍与乡土文化中的饮食元素的挖掘与利用,生产场域从传统的限定性场域向着规模化场域及多元化场域转变,生产模式在技术和流程两个层面呈现出由厨房生产技术向舞台化炫技表演以及多场景技术组合递进的特征,结构形态旨在实现内容生产、符号生产和媒介生产三者的协调统一;2)旅游对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形成重要影响,受到核心因素和辅助因素的共同作用,进而形成生产主体响应机制、地方文化创新发展机制、文旅消费提质牵引机制以及主客协商机制等四重驱动机制;3)在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博弈中,旅游影响下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串联起各利益相关主体,有效利用生产资料,有机整合文化资源,这为文化生产理论提供另一种解释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影响 地方饮食文化 生产转向 特征 机制
下载PDF
思政视角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融入大学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究
3
作者 温明显 张世洁 丁洁 《中国食品》 2024年第7期145-147,共3页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元素,将中国饮食文化融入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饮食文化的思政和劳动育人功能。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元素,将中国饮食文化融入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饮食文化的思政和劳动育人功能。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将饮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饮食文化在劳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然后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合理的融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融入路径 思政教育 教育工作者 文化融入 教育元素 育人功能
下载PDF
中华饮食文化与“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耦合育人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郭永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中华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内涵。本课题组在高职食品专业“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中华饮食文化与理论教学案例式、与实训教学沉浸式、与专题训练创新式“三耦合”的育人实践,探索“食品化学”课程思政育人新途径,切实落实立... 中华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内涵。本课题组在高职食品专业“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中华饮食文化与理论教学案例式、与实训教学沉浸式、与专题训练创新式“三耦合”的育人实践,探索“食品化学”课程思政育人新途径,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饮食文化 食品化学 课程思政 三耦合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不同地域饮食文化差异及成因分析
5
作者 冯金晓 李明珠 高珊 《中国食品》 2024年第6期87-89,共3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径流的沿岸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饮食文化是反映地区农业环境与食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史前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径流的沿岸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饮食文化是反映地区农业环境与食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史前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饮食文化便开始萌芽,秦汉至北宋时期达到繁荣期,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齐鲁文化 河洛文化 旧石器时代 地域文化 成因分析 关中文化 繁荣期
下载PDF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视野下的化学教学资源开发
6
作者 吴晗清 王瀚琦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日常饮食与化学息息相关,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将我国传统典型饮食文化解构为舌尖上的味道、喝出来的文化、沉淀后的精华三个部分,分别包括油、盐、酱、醋、酒、茶、豆腐等代表素材。以“化学的眼光”,从主要成... 日常饮食与化学息息相关,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将我国传统典型饮食文化解构为舌尖上的味道、喝出来的文化、沉淀后的精华三个部分,分别包括油、盐、酱、醋、酒、茶、豆腐等代表素材。以“化学的眼光”,从主要成分、生产工艺、作用机制、营养价值等方面对以上代表素材进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饮食相关素材作为情景,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工艺流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联袂化学原理和饮食传统,营造健康的饮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教学 饮食文化 教学资源
下载PDF
文化承续视域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价值
7
作者 梁云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47,共1页
由张光直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中的饮食》一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著作,具有极高学术价值。该书从文化承续视角出发,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研究文本,探索文化中的饮食,对国内研究者具有重要的... 由张光直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中的饮食》一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著作,具有极高学术价值。该书从文化承续视角出发,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研究文本,探索文化中的饮食,对国内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文化承续 高学术价值 张光直 历史人类学 视域下 饮食
下载PDF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流变溯源与价值
8
作者 黄婉燕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44,共2页
由赵建民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味杂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一书内容丰富,从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进行了详细探究。该书对人类最早获取和加工食物的方式以及传统烹饪的美食品类进行探究,揭示中国饮食文化的根基和演变过程... 由赵建民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味杂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一书内容丰富,从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进行了详细探究。该书对人类最早获取和加工食物的方式以及传统烹饪的美食品类进行探究,揭示中国饮食文化的根基和演变过程。其次,对饶有风情的传统节日美食进行阐述,蕴含出中国人民对节日的热爱和珍视。最后该书内容启发引导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现代传承价值与创新发展。通过阅读该书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并思考如何传承与创新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传统烹饪 启发引导 现代传承 赵建民 文化遗产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及当代传承价值研究
9
作者 马月 符虎刚 +3 位作者 刘培培 段佳 李雅楠 李令 《现代食品》 2024年第4期60-62,共3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具体研究对象,阐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梳理了传统饮食文化在现代发展的传承价值,并结合当前传统饮食文化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传统饮食文化 传承 起源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新媒体赋能非遗饮食文化传播探讨
10
作者 万蕾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机遇。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如何赋能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播路径,强调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指出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机遇。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如何赋能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播路径,强调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指出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媒体赋能非遗饮食文化传播的路径,以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赋能 非遗饮食文化 传播路径
下载PDF
宋代清雅韵致饮食文化及其发展创新
11
作者 白秀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2-252,共1页
宋代文人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是一部经典饮食文化著作,主要描述了山野人家清雅素淡的蔬花饮馔,表达了对山林清味的喜爱之情,是研究宋代饮食文化的珍贵历史史料。全书分上下两卷,由104则食谱组成,其中素食88则,涉及饭、羹、粥、饼、... 宋代文人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是一部经典饮食文化著作,主要描述了山野人家清雅素淡的蔬花饮馔,表达了对山林清味的喜爱之情,是研究宋代饮食文化的珍贵历史史料。全书分上下两卷,由104则食谱组成,其中素食88则,涉及饭、羹、粥、饼、面、粉、菜、汤、糕等。每则食谱简练清晰地介绍其食材选择、制作方法、营养价值、食用禁忌等,多处引入药书论述,重视膳食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食材 素食 宋代文人 营养价值 食谱 养生 清雅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看《红楼梦》中饮食文化英译的识解运作
12
作者 刘月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研究《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在英译过程中的识解运作。通过对《红楼梦》中饮食文化元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意义。然后,探讨了饮食文化英译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包括跨文化差异、文化内涵的隐...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研究《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在英译过程中的识解运作。通过对《红楼梦》中饮食文化元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意义。然后,探讨了饮食文化英译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包括跨文化差异、文化内涵的隐含与外显等问题。在研究中详细阐述了认知识解的概念和运作机制,并提出了在饮食文化英译中应用认知识解的方法和策略。旨在为饮食文化的英译提供新的认知视角,并对跨文化翻译和认知语言学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红楼梦》 饮食文化 英译误解
下载PDF
“德顺源”烧麦文化空间生产:从特色饮食到饮食文化空间
13
作者 田春丽 宋河有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以国家级非遗美食烧麦为例,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以及对呼和浩特市多家“德顺源”烧麦馆的实地调研,解析特色饮食带动形成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历程,剖析以地方饮食文化传承为基础的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机制。研究认为:从特色饮食到饮食... 以国家级非遗美食烧麦为例,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以及对呼和浩特市多家“德顺源”烧麦馆的实地调研,解析特色饮食带动形成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历程,剖析以地方饮食文化传承为基础的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机制。研究认为:从特色饮食到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遵循了“空间的符号化展示—空间的表征性呈现—空间的想象再现”这一空间生产理论框架;特色饮食文化空间在生产过程中显现出了“从食品消费空间到饮食文化消费空间,再到精神体验消费空间”的演变特征;特色饮食文化空间是当地政府、市场和文化传承三种力量良性互动的结果,他们以整体聚合方式推动了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空间 空间生产 特色饮食 烧麦文化空间
下载PDF
传统饮食文化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14
作者 王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7-247,共1页
由徐兴海等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饮食思想史》一书,对中华饮食文化进行了梳理探讨。中国饮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饮食思想揭示了“民以食为天”“以民为本”等生活理念,构建了系统性的中国饮食思想体系。该书从中国远... 由徐兴海等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饮食思想史》一书,对中华饮食文化进行了梳理探讨。中国饮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饮食思想揭示了“民以食为天”“以民为本”等生活理念,构建了系统性的中国饮食思想体系。该书从中国远古神话时代开始论述至今,深刻描述了中国饮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揭示了饮食历史发展的思政理念。因此,通过阅读《中国饮食思想史》一书探讨其蕴含的思想政治价值,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 饮食思想 饮食历史 生活理念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及历史缘由研究
15
作者 任婕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3期41-43,共3页
中韩两国的饮食文化既有共性,又有显著差异。这与中韩两国悠久的历史交往和文化演进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对比了中韩在饮食文化上,分析了历史缘由,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饮食文化 历史
下载PDF
饮食文化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王婷 张应雪 +2 位作者 陈思思 田啟会 汪延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26-129,共4页
本文从饮食文化着手,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作为研究样本,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饮食文化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饮食文化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产生明显正向影响,... 本文从饮食文化着手,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作为研究样本,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饮食文化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饮食文化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产生明显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上、中、下游促进强度有所差异,其中,饮食文化对下游的促进强度最大,上游次之,中游最小。研究提出了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建议,为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产业链延伸 饮食文化 农民增收
下载PDF
大庆市饮食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17
作者 汪洋 刘浩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4期52-54,共3页
近年来,大庆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为旅游城市逐渐成为工作重心。本文基于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从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相互作用出发,分析、挖掘大庆市饮食文化资源,并指出当前大庆市饮食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为大庆市饮... 近年来,大庆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为旅游城市逐渐成为工作重心。本文基于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从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相互作用出发,分析、挖掘大庆市饮食文化资源,并指出当前大庆市饮食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为大庆市饮食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 文旅融合 饮食文化
下载PDF
发展视角下的蒙古族饮食文化
18
作者 杨文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0-250,共1页
由郭爱平等著,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内蒙古饮食文化研究》是一本介绍内蒙古饮食文化的研究性著作。该书第1、2章对内蒙古饮食文化进行了概述,探讨了其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第3、4章重点分析了内蒙古美食的形成原... 由郭爱平等著,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内蒙古饮食文化研究》是一本介绍内蒙古饮食文化的研究性著作。该书第1、2章对内蒙古饮食文化进行了概述,探讨了其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第3、4章重点分析了内蒙古美食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传统的食礼食俗,揭示了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第5章进一步探讨了内蒙古的传统美食及其文化价值,强调了其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第6、7章探究了内蒙古饮食文化的创意发展及传承创新,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传统美食 青岛出版社 传承创新 创意发展 历史底蕴 研究性
下载PDF
广西全州十大碗饮食文化叙事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9
作者 张秋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广西全州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建构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叙事体系,其中以十大碗饮食叙事为代表。全州十大碗分别是团圆肘子、洮阳蒸鸡、香芋扣肉、东山腊肉、文桥胆肝、苦瓜紫苏酿、醋血鸭、天湖牛肉、豆干三丝、全州禾花鱼。无论是从饮食的历... 广西全州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建构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叙事体系,其中以十大碗饮食叙事为代表。全州十大碗分别是团圆肘子、洮阳蒸鸡、香芋扣肉、东山腊肉、文桥胆肝、苦瓜紫苏酿、醋血鸭、天湖牛肉、豆干三丝、全州禾花鱼。无论是从饮食的历史文化叙事,还是从功能叙事、制作技艺叙事、生态叙事来看,全州十大碗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州 饮食文化 岭南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全州十大碗
下载PDF
文学批评视角下的饮食文化研究——《舌尖上的身份:美国南方女性小说中的饮食、自我与社会》述评
20
作者 李娜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舌尖上的身份:美国南方女性小说中的饮食、自我与社会》是一部体例较为规范的学术著作,选取的是当代食学的重要分野——文学饮食研究领域,此书为文学批评视角下的饮食文化研究提供了借鉴:一方面,透过五部于20世纪40—80年代由美国南... 《舌尖上的身份:美国南方女性小说中的饮食、自我与社会》是一部体例较为规范的学术著作,选取的是当代食学的重要分野——文学饮食研究领域,此书为文学批评视角下的饮食文化研究提供了借鉴:一方面,透过五部于20世纪40—80年代由美国南方女性小说家创作的饮食书写探讨美国南方社会,研究其文化传承和地方特色、社会交往和人情世故、身份认同和社会层级、地区饮食文化的挑战与演变。另一方面,总结了文学饮食研究的价值和难点,即基于田野调查法,以跨学科的视角探讨食物在社会和文化中的角色是值得尝试的研究路径,同时从海量文学作品中挑选合适的材料是文学饮食研究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南方女性小说 文学批评 饮食文化 文学饮食研究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