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0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模式下3-6岁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干预效果
1
作者 陈凌华 雷玲 +2 位作者 张沥文 李杰 何霁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互联网+”模式对3~6岁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顺庆区4所条件基本相同的幼儿园中2018年6~12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3~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 目的:研究“互联网+”模式对3~6岁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顺庆区4所条件基本相同的幼儿园中2018年6~12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3~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进行常规儿童保健+饮食行为干预+“互联网+”干预+个案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儿童保健+饮食行为干预,1年后观察两组儿童干预效果,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百分比等。结果:干预前两组儿童身高、体质量、腰围、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儿童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互联网+”模式下3~6岁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干预相比传统线下干预模式效更显著,可以更好达到预防、干预、控制肥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饮食行为 互联网+
下载PDF
专人饮食管理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肝病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和饮食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罗连华 吴文裕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期69-71,81,共4页
目的探究专人饮食管理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肝病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FERR)水平和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 目的探究专人饮食管理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肝病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FERR)水平和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MHD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系统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EPO干预,观察组39例,采用专人饮食管理联合EPO干预,对比干预前后2组患者Hb、FERR水平以及饮食行为。结果干预后,2组Hb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FERR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但观察组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enal adherence behaviour questionnaire,RABQ)、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enal adherence attitudes questionnaire,RAAQ)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人饮食管理联合EPO干预应用于MHD肝病患者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贫血状态,还可以优化患者饮食依从行为和饮食依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人饮食管理 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肝病 贫血 饮食行为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行为干预研究
3
作者 王如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93-0097,共5页
探讨干预方案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实施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干预对象。以不同透析时间为整体,采用抽签法决定两个透析时间段的组别,干预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 探讨干预方案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实施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干预对象。以不同透析时间为整体,采用抽签法决定两个透析时间段的组别,干预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教育,干预组在常规饮食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行为干预方案。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3个月收集资料,包括饮食目标-欲望不一致、饮食自我控制动机、饮食行为满意度、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以及患者的钠、磷、钾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饮食目标-欲望不一致的得分差异在组间、时间、交互效应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饮食自我控制动机总分、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以及无动机维度得分差异在组间、时间、交互效应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饮食行为满意度得分差异在组间、时间、交互效应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得分差异在组间、时间、交互效应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行为干预方案有助于降低患者饮食行为冲突,提高饮食行为自我控制能力,改善不良饮食行为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行为 不良饮食行为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下载PDF
中国5省初中生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4
作者 杨瑞君 吕书红 +2 位作者 刘志业 张新 刘志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4,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5省初中生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的浙江、广东,中部地区的江西,西部地区的四川、贵州共5省106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行... 目的·了解中国5省初中生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的浙江、广东,中部地区的江西,西部地区的四川、贵州共5省106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行为情况、饮食行为情况、抑郁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初中生的抑郁症状报告率、每日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每日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并分析前两者的交互作用。结果·中国5省初中生抑郁症状报告率为12.9%,西部地区、非独生子女、每周零花钱超过100元、有过吸烟行为、有过饮酒行为、每日视屏时间≥2 h、有不健康饮食行为的初中生抑郁症状报告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2%初中生每日视屏时间≥2 h;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每日视屏时间<2 h组相比,≥2 h组抑郁症状报告率更高(OR=1.89,95%CI 1.22~2.95)。29.5%的初中生有不健康饮食行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健康饮食行为组相比,不健康饮食行为组抑郁症状报告率更高(OR=2.16,95%CI 1.47~3.19)。6.4%的初中生每日视屏时间≥2 h且有不健康饮食行为;调整混杂因素后,这部分学生比每日视屏时间<2 h且饮食行为健康学生抑郁症状报告率更高(OR=4.26,95%CI 2.24~7.56)。调整混杂因素后,每日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RERI)为1.21(95%CI 1.02~1.51),交互作用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AP)为0.19(95%CI 0.13~0.31),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 index,S)为1.35(95%CI 1.12~1.69)。结论·视屏时间过长且有不健康饮食行为的中国初中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且两者对抑郁症状有相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视屏时间 饮食行为 抑郁症状
下载PDF
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的构建
5
作者 黄楚贤 施忠英 +2 位作者 罗晨 李红艳 刘玥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09,共6页
目的:构建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为科学管理这类患者的饮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文献回顾和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结果: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 目的:构建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为科学管理这类患者的饮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文献回顾和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结果: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0.930,2轮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95、0.332(P<0.001)。形成包含6个一级条目、16个二级条目、32个三级条目的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结论:制定的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科学、可靠,可为临床管理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 饮食行为 管理方案 德尔菲技术
原文传递
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结合分期饮食指导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行为及疾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6
作者 马虹 辛雅雅 赵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究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结合分期饮食指导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8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9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结合分期饮食指导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8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9例。对照组接受分期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加施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按时就餐、合理饮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结合分期饮食指导可改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行为,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疾病自我感受负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跟进式护理 分期饮食指导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 饮食行为 疾病自我感受负担
下载PDF
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行为的调查分析
7
作者 张洁 邵金玲 刘蓉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行为,为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于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732名1~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 目的调查分析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行为,为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于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732名1~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行为。结果有272名儿童存在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7.16%,1~<2岁、2~<3岁、3~6岁饮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26.71%、51.55%、40.80%。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中,挑食、偏食、厌食占比为66.18%;用道具进餐占比为64.34%,溺爱型喂养态度占比为52.94%,添加食物品种单一占比为62.13%,认为稀饭、汤泡饭等最适合儿童的家长占比为61.40%;不知道正确有效的行为矫治方法的家长占比为65.44%。结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应加强膳食营养管理、营养技能指导、行为矫治干预及健康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岁儿童 饮食行为问题 喂养行为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减重术后患者不良饮食行为评估工具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詹晓庆 谢铭 +4 位作者 王继伟 杨言 胡旭 张临雪 郑喜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减重术后不良饮食行为是影响肥胖患者术后减重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阐述国内外减重术后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概念特点、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状况、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旨在帮助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为临床减重手术患者不良饮食... 减重术后不良饮食行为是影响肥胖患者术后减重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阐述国内外减重术后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概念特点、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状况、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旨在帮助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为临床减重手术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筛查提供借鉴,为进一步制定我国减重手术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治疗及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手术 肥胖 不良饮食行为 进食障碍 测量工具 认知行为疗法 护理干预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四川省武胜县城区老年人的饮食行为现状分析
9
作者 邓翔内 谢霞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武胜县城区老年人的饮食行为现状,分析其与陪伴就餐频率的关联性,为老年人不良饮食行为早期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7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于武胜县城街道抽取233名居家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 目的调查四川省武胜县城区老年人的饮食行为现状,分析其与陪伴就餐频率的关联性,为老年人不良饮食行为早期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7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于武胜县城街道抽取233名居家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问卷和老年人饮食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每天或者经常荤素搭配、食用水果的老年人占比分别为75.97%、70.82%;77.68%的老年人每日饮水量少于6杯,59.23%的老年人不吃早饭、午饭、晚饭或吃饭的时间不固定;88.84%的老年人会吃过夜的剩菜剩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食欲、饮食口味、饮酒情况、水果食用情况、偏食情况、早中晚三餐进食情况、荤素搭配情况和过夜的剩菜剩饭食用情况的老年人的陪伴就餐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饮水情况和过期食物食用情况的老年人的陪伴就餐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陪伴就餐频率是食欲、饮食口味、饮酒情况、水果食用情况、偏食情况、早中晚三餐进食情况、荤素搭配情况和过夜的剩菜剩饭食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四川省武胜县城区老年人的不良饮食行为多,陪伴就餐的频率越高,对其饮食行为的正向引导作用越强。建议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发挥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引导作用,增加陪伴就餐频率,增强老年人健康饮食的自主意识,纠正其不良健康饮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饮食行为 老年人 影响因素 陪伴就餐
下载PDF
基于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饮食疗法对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饮食行为及康复情况的影响
10
作者 李玲 李昕阳 周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饮食疗法对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饮食行为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 目的探讨基于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饮食疗法对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饮食行为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饮食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遵医饮食行为、日常饮食管理行为、饮食依从性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CD6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联合饮食疗法不仅能够改善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的饮食行为,还能促进机体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 饮食疗法 糖尿病 前列腺增生 饮食行为
下载PDF
郴州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与异常饮食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胡淇 李胜 +1 位作者 京舒婷 李倩如 《科教导刊》 202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了解郴州市某高校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情况及异常饮食情况,为大学生健康饮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2023年3―7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郴州某高校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情况及异常饮食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相关性。结果:社会体格焦... 目的:了解郴州市某高校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情况及异常饮食情况,为大学生健康饮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2023年3―7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郴州某高校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情况及异常饮食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相关性。结果:社会体格焦虑与异常饮食行为各维度之间均呈两两正相关的关系。结论:应完善大学生心理管理机制,多途径切实降低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体格焦虑 异常饮食行为
下载PDF
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体质量指数偏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纪文静 杜娟 +2 位作者 李雪玲 徐樨巍 梁爱民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11期17-23,共7页
目的:探讨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体质量指数(BMI)偏离的相关性,为通过饮食行为干预降低儿童体格发育异常的发生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某城区随机抽取2所幼儿园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 391例儿... 目的:探讨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体质量指数(BMI)偏离的相关性,为通过饮食行为干预降低儿童体格发育异常的发生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某城区随机抽取2所幼儿园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 391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获得儿童的BMI数据,采集儿童家庭基本信息,并对所有儿童进行饮食行为问题的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BMI的相关性。结果:78.9%的儿童BMI在正常范围,超重合并肥胖儿童占13.3%,消瘦儿童占7.8%。其中超重/肥胖检出率最高的为5~6岁儿童(27.0%),消瘦检出率最高为2~3岁儿童(1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进食时间过长、零食过多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过分挑食是儿童消瘦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不良饮食行为与BMI偏离有较高的相关性,应重视儿童期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认识和干预,减少儿童体格发育偏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消瘦 饮食行为问题 体质量指数 儿童
下载PDF
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建设情况对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及饮食行为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陶丽丽 严李嫣然 +1 位作者 齐智 李书明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8-403,416,共7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健康支持性环境中的不同特征变量对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及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汇总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建设情况。对社区环境的各个维度进行评分,采用Likert评分等级法计算客观扫描社区环境及主观感...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健康支持性环境中的不同特征变量对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及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汇总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建设情况。对社区环境的各个维度进行评分,采用Likert评分等级法计算客观扫描社区环境及主观感知社区环境的得分情况,同时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朝阳区居民的身体活动、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和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4个社区180名居民进行调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身体活动水平得分(r=0.528)、饮食行为得分(r=0.427)均与健康支持性环境得分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商店、设施情况、社区各类设施可及性、社区街道情况、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情况均为影响居民身体活动水平的相关因素(P<0.05)。社区商店、设施情况、社区各类设施可及性均为影响居民饮食行为的相关因素(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场所类型(OR=1.823,95%CI:1.303~4.569)、是否对公众开放(OR=1.576,95%CI:1.606~2.071)、是否全年开放(OR=2.357,95%CI:1.289~5.606)、收费情况(OR=1.821,95%CI:1.261~4.332)、经营的项目(OR=1.561,95%CI:1.289~3.396)、场所维护状况(OR=2.285,95%CI:1.199~5.345)、场所卫生状况(OR=1.869,95%CI:1.317~4.258)是运动健身场所影响居民身体活动的因素(P<0.05)。场所维护状况(OR=1.814,95%CI:1.156~2.882)、销售蔬菜水果种类(OR=1.582,95%CI:1.003~2.504)、合理膳食宣传情况(OR=1.869,95%CI:1.220~2.267)是食品零售和餐饮场所影响居民饮食行为的因素(P<0.05)。结论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建设情况对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及饮食行为有显著影响,多途径合理构建健康支持性环境对居民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支持性环境 健康促进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身体活动水平 饮食行为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饮食行为习惯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会然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5期217-220,共4页
合理膳食是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调查在校大学生的饮食习惯、营养知识知晓度、营养意识等,分析大学生饮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指导大学生增强营养健康意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提高身体... 合理膳食是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调查在校大学生的饮食习惯、营养知识知晓度、营养意识等,分析大学生饮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指导大学生增强营养健康意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饮食习惯 饮食行为
下载PDF
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调查
15
作者 徐彦 赵芳芳 +3 位作者 吕金昌 陈东宛 高彭 黄晓凤 《现代食品》 2023年第7期135-137,142,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小学生父母营养知识水平及饮食行为情况,为开展家长营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区3所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进行两组均值...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小学生父母营养知识水平及饮食行为情况,为开展家长营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区3所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进行两组均值的比较,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值的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216名小学生父母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45.05±17.86)分。女性家长营养知识得分(47.18±18.08)分,男性家长得分(41.91±17.05)分,女性家长得分高于男性家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5.105,P<0.001);不同文化程度家长营养知识得分[小学及以下(39.00±17.65)分,初中(42.41±17.71)分,高中/中专(45.04±17.75)分,大专/职大(46.62±17.82)分,大学本科及以上(47.13±17.83)分]随文化程度增长而增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869,P<0.01)。蔬菜、水果、肉类和蛋类摄入偏少,给孩子买饮料、零食、外出就餐情况比较普遍。结论:北京市某区小学生父母营养知识和饮食、喂养行为有待提高,应加强家长的营养健康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 营养知识 饮食行为 喂养行为
下载PDF
我国0~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流行特征的meta分析
16
作者 孙文喜 李金 +4 位作者 王培培 谷晓楚 张晓斌 张广亚 朱晓敏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3年第4期30-37,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我国0~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状况,为儿童饮食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PubMed、Embase、PsycINFO、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6月发表...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我国0~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状况,为儿童饮食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PubMed、Embase、PsycINFO、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6月发表的关于中国0~6岁儿童饮食行为的文献,使用R 4.1.0软件对饮食行为问题流行特征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35篇,调查人数涉及43105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我国0~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进行单组meta分析,总体检出率为60.90%(95%CI:52.82~68.42)。亚组分析显示,男、女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东部(P<0.05);乡村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市(P<0.05);2011—2015年发表的文献中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2016—2020年(P<0.05);抽样调查的儿童饮食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普查的儿童(P<0.05);8种常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2011年以来我国0~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总体检出率有所增高,应成为儿童健康领域的重点关注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饮食行为问题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中学生抑郁症状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联 被引量:4
17
作者 严杰 王宏 +4 位作者 唐银霜 张菁麟 刘阳 余军洁 廖丽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3-589,共7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况,探讨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联。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4个区县8所完全中学,共9167名中学生,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抑郁症状(CES-D评分≥20分判定为具备抑郁症状),...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况,探讨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联。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4个区县8所完全中学,共9167名中学生,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抑郁症状(CES-D评分≥20分判定为具备抑郁症状),使用饮食行为调查问卷评估不良饮食行为。结果:重庆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31.81%(2916/9167)。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其他因素后,不良饮食行为最高的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最高(OR=8.55,95%CI:2.60~28.09),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抑郁症状检出率与不良饮食行为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结论:重庆市中学生抑郁症状处于较高水平,并与较高水平的不良饮食行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状 不良饮食行为 中学生 剂量-反应关系
下载PDF
住院期间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营养不良患儿出院后饮食行为和营养状况改善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陈淑青 赵冰云 聂紫婷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9期98-101,共4页
目的 观察住院期间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营养不良患儿出院后饮食行为和营养状况改善的应用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营养不良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 目的 观察住院期间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营养不良患儿出院后饮食行为和营养状况改善的应用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营养不良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评价患儿在出院后第1个月、第3个月的饮食行为问题及儿科营养不良风险。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干预后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在干预后不同时段的营养不良风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营养不良患儿住院期间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变患儿在出院后的饮食行为,对改善患儿营养状况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期间 个性化健康教育 营养不良患儿 出院后饮食行为 营养状况 改善效果
下载PDF
家长营养素养对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文秀 杨万龄 赵勇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了解家长的营养素养对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指导家园开展食育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的19所幼儿园中班学生共2027名儿童家长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对家长营养... 目的了解家长的营养素养对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指导家园开展食育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的19所幼儿园中班学生共2027名儿童家长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对家长营养素养现状以及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心城区和郊区家长的营养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0,P=0.002)。不同层次学历的家长营养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营养认知高(OR=1.533,95%CI:1.175~2.001)、具有配餐知识(OR=1.481,95%CI:1.045~2.099)、无明显挑食行为(OR=1.591,95%CI:1.265~2.000)、与幼儿一起进食早餐频率高(OR=1.790,95%CI:1.439~2.227),引导孩子参与垃圾分类活动(OR=19.870,95%CI:11.065~35.679)、引导孩子参与种植活动(OR=2.501,95%CI:1.797~3.482),孩子的饮食行为更加健康。结论提升家长的营养素养及鼓励幼儿与食物互动有助于学龄前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幼儿园及儿童保健相关工作者等在未来需要针对家长开展更多饮食健康的教育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素养 学龄前儿童 饮食行为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概念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花红霞 梁辉 +3 位作者 徐欣怡 许勤 宋雅婷 杨宁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3-789,共7页
背景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是导致术后复胖的重要原因,但其概念尚未统一,且用词混乱,较大程度地限制了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研究结论的可靠程度。目的界定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的概念。方法于2022年5月,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 背景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是导致术后复胖的重要原因,但其概念尚未统一,且用词混乱,较大程度地限制了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研究结论的可靠程度。目的界定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的概念。方法于2022年5月,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数据库,获取以“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为主要研究内容且涉及相关概念、定义属性、先决条件、结局指标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05-10,语种限定为中、英文。根据纳入的文献,按照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的步骤,从概念演化、属性特征、先决条件、后果、相关概念、典型案例、为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假设和启示7个方面对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36篇,包括英文文献33篇、中文文献3篇。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结果显示: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包括失控性进食、放牧饮食、情绪性进食、食物渴求、食物成瘾、补偿行为6个属性特征;先决条件包括主观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自我效能、饮食态度、心理状况、工作压力等,客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肥胖病史等;后果包括进食障碍和精神心理疾病、减重效果、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结论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的概念尚未统一,未来还需结合我国国情深入剖析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维持患者术后减重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代谢术 不良饮食行为 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 减重结局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