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8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和土地基中端承桩对SH波的水平地震响应
1
作者 邹新军 杨紫健 吴文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为探讨非饱和土地基中SH波作用下端承桩的水平地震响应,先基于一维波动理论得出SH波引起的土层自由场水平振动解,然后考虑非饱和土体动剪切模量随其饱和度的变化特性,采用三维连续介质力学和Euler梁模型建立轴向静荷载下非饱和土-端承... 为探讨非饱和土地基中SH波作用下端承桩的水平地震响应,先基于一维波动理论得出SH波引起的土层自由场水平振动解,然后考虑非饱和土体动剪切模量随其饱和度的变化特性,采用三维连续介质力学和Euler梁模型建立轴向静荷载下非饱和土-端承桩水平耦合振动模型,进而通过引入势函数和分离变量法推导出桩顶水平位移相互作用因子、桩顶水平位移放大因子和桩身曲率比的表达式,经与已有成果对比验证后再经参数分析,获得土体饱和度、桩身长径比和土体黏滞阻尼对桩身水平抗震特性的影响规律:土体饱和度和桩身长径比仅在高频范围对相互作用因子和放大因子有显著影响;土体黏滞阻尼仅在共振频率使得相互作用因子和放大因子分别逐渐增大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承桩 饱和土 SH波 水平振动 Euler梁模型
原文传递
稳态渗流下非饱和土涵洞竖向土压力的迭代解与简化
2
作者 张常光 吴凯 +1 位作者 孟祥忠 王晓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7,共10页
为描述稳态渗流下不同类别非饱和土涵洞的竖向土压力变化,应用圆弧小主应力轨迹法和Mohr应力圆获得考虑土拱效应的滑移面土压力系数,继而基于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强度公式与吸应力理论,由水平薄层单元的竖向力平衡分别建立稳态渗流下上埋... 为描述稳态渗流下不同类别非饱和土涵洞的竖向土压力变化,应用圆弧小主应力轨迹法和Mohr应力圆获得考虑土拱效应的滑移面土压力系数,继而基于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强度公式与吸应力理论,由水平薄层单元的竖向力平衡分别建立稳态渗流下上埋式/沟埋式非饱和土涵洞竖向土压力的迭代解,给出应用步骤并开展对比验证与方法拓展,最后结合吸应力沿深度分布规律提出涵洞竖向土压力的简化实用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涵洞竖向土压力迭代解能合理反映土体类别、水分蒸发、降雨入渗和土拱效应的综合影响,并得到文献现场实测和理论公式数据的正确性验证以及对非饱和土涵洞的适用性;涵洞竖向土压力实用公式可显式表达且精度良好,方便估算不同稳态渗流下涵洞主要荷载;砂土涵洞可忽略非饱和特性影响而按饱和土计算竖向土压力,粉土和黏土涵洞可简化吸应力沿深度为线性分布;上埋式涵洞土拱负效应使得竖向土压力增大,而沟埋式涵洞土拱正效应使得竖向土压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洞 饱和土 竖向压力 稳态渗流 实用公式
下载PDF
统一边界条件下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理论研究
3
作者 秦爱芳 郑青青 江良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2,共10页
非饱和土固结理论中的边界条件对土体的固结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反映了土体在固结过程中边界的透气透水状态。针对实际工程中边界条件的复杂多样性,该文引入一个统一形式边界条件,构建了一个在瞬时均布荷载作用下,由顶面统一边界、底面完... 非饱和土固结理论中的边界条件对土体的固结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反映了土体在固结过程中边界的透气透水状态。针对实际工程中边界条件的复杂多样性,该文引入一个统一形式边界条件,构建了一个在瞬时均布荷载作用下,由顶面统一边界、底面完全不渗透边界组成的非饱和土一维固结计算模型。基于Fredlund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理论,采用Laplace变换等方法得到了Laplace域内超孔隙压力的解,再通过Laplace逆变换得到了时间域内相应解答。运用一个典型算例,设置合理的边界参数,将统一边界条件下的半解析解退化到几种常规边界条件下的解与文献中已有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所得解的正确性,并对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统一边界条件下的半解析解相当于一个通解,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通过改变相关边界参数的取值,可以模拟土层边界条件由完全不渗透到完全渗透的变化过程;固结过程中,边界条件对超孔隙气压力和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影响很大。因此,该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所得的半解析解对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实际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一维固结 统一边界 超孔隙压力 半解析解
下载PDF
非饱和土一维热固结理论研究
4
作者 秦爱芳 刘海生 李林忠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5-274,共10页
为研究温度变化对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的影响,本文建立了非等温状态下的非饱和土固结模型,并且给出了半解析解。首先,结合Dakshanamurthy等提出的非饱和土一维热固结方程与Aldrich建立的一维热传导方程,建立了更完善的非饱和土一维热固结... 为研究温度变化对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的影响,本文建立了非等温状态下的非饱和土固结模型,并且给出了半解析解。首先,结合Dakshanamurthy等提出的非饱和土一维热固结方程与Aldrich建立的一维热传导方程,建立了更完善的非饱和土一维热固结问题的控制方程。其次,采用Laplace变换与Laplace逆变换等方法,得到了非等温条件下超孔隙气压力、超孔隙水压力及土层沉降的半解析解。另外,将得到的解分别退化为非饱和土一维等温固结情况及饱和土一维热固结情况,与现有文献结果对比,证明了本研究的可靠性。最后采用算例分析了不同热扩散系数和温度对非饱和土地基固结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扩散系数与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会对非饱和土固结的速度产生显著的影响,且热扩散系数的增大会增加固结速率,温度的升高会减小最终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热固结 温度 LAPLACE变换
下载PDF
考虑膜态水渗流的非饱和土渗透系数计算方法研究
5
作者 翟钱 沈天伦 +4 位作者 田刚 戴国亮 赵学亮 龚维明 蔡建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8,共8页
当前采用土-水特征曲线计算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方法主要分为经验模型和统计模型两大类。经验模型的计算结果取决于模型中的经验系数,统计模型基于毛细模型采用统计学相关理论推导得出,因此统计模型计算结果相对可靠。研究发现,统计模型... 当前采用土-水特征曲线计算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方法主要分为经验模型和统计模型两大类。经验模型的计算结果取决于模型中的经验系数,统计模型基于毛细模型采用统计学相关理论推导得出,因此统计模型计算结果相对可靠。研究发现,统计模型主要研究毛细水迁移规律,并未考虑土体中的结合水。因物理化学作用,部分土颗粒表面会吸附水膜,该水膜可作为液态水分的传输媒介。水膜厚度主要取决于土颗粒表面与土中水的相互作用,水膜厚度决定了土颗粒表面膜态水的迁移速率。首先计算单个颗粒表层吸附水膜的厚度、膜态水迁移速率;其次考虑土体中不同粒径颗粒的随机接触,利用级配曲线计算不同粒径颗粒的连接概率;最终依据单颗粒膜态水的迁移速率并结合颗粒间的随机接触概率,提出非饱和土膜态水的渗透系数预测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选取其他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对比模型预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本文预测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比传统统计模型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毛细水渗流 膜态水渗流 随机连接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黏弹性非饱和土中劲性复合桩纵向动力响应分析
6
作者 柳鸿博 戴国亮 +2 位作者 周凤玺 龚志宇 陈智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5-1377,1387,共14页
劲性复合桩作为一种新型桩基,其动力响应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弹性动力学理论和三相多孔介质模型,考虑劲性复合桩的特殊结构和非饱和土体骨架的非流动黏性特征,利用理论推导和参数分析,分析了分数阶黏弹性非饱和地基中劲性复合... 劲性复合桩作为一种新型桩基,其动力响应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弹性动力学理论和三相多孔介质模型,考虑劲性复合桩的特殊结构和非饱和土体骨架的非流动黏性特征,利用理论推导和参数分析,分析了分数阶黏弹性非饱和地基中劲性复合桩的纵向振动特性。首先,通过力学平衡推导,建立了劲性复合桩的纵向振动方程,并利用已有的非饱和土体运动控制方程描述桩周土体的动力响应,其中采用分数阶标准线性固体(fractional standard linear solid,简称FSLS)模型表征土体骨架的非流动(频率相关)黏性;然后,经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得到了劲性复合桩的桩顶动阻抗解析解答;最后,通过计算案例和参数敏感性分析,讨论了桩和土体参数对劲性复合桩的桩顶动阻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土桩的横截面占比以及桩长的增大均会提高桩顶动阻抗;分数阶数和应变松弛时间的增大以及应力松弛时间的减小均有助于提高桩顶动阻抗;增大土体饱和度或减小土体固有渗透系数亦将提升桩顶动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复合桩 饱和土 分数阶黏弹性 动刚度 动阻尼
原文传递
《非饱和土试验方法标准》发布施行
7
作者 秦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3,共1页
《非饱和土试验方法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审查已批准发布,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编号为T/CECS 1337-2023。标准共分26章和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土-水特征曲线测定试验、非... 《非饱和土试验方法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审查已批准发布,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编号为T/CECS 1337-2023。标准共分26章和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土-水特征曲线测定试验、非饱和土侧限压缩试验、非饱和土直剪试验、黄土侧限增/减湿变形试验、抗拉强度试验、非饱和土三轴试验、水平土柱渗水试验、渗气试验、真三轴试验、恒体积法膨胀力试验、温控力学试验、蠕变试验、结构特征试验、化学-力学特性试验、振动三轴试验和共振柱试验、空心圆柱动扭剪试验、渗水模型试验、原位质量含水率与基质吸力检测试验、孔内剪切试验、原位多场综合监测、三轴试样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试验、三轴试样含水率分布测试试验、土的分散性鉴别试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三轴试验 共振柱试验 侧限压缩试验 饱和土 动扭剪试验 真三轴试验 渗水试验 空心圆柱
原文传递
基于混沌理论的非饱和土含水率预测
8
作者 朱悦璐 吴奇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21,共8页
针对无资料区土体含水率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反演-相空间重构-非饱和入渗计算的组合方案,以研究区110 d土体表层含水率为基础,预测未来100 d无资料时段土体表层及内部含水率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水率时间... 针对无资料区土体含水率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反演-相空间重构-非饱和入渗计算的组合方案,以研究区110 d土体表层含水率为基础,预测未来100 d无资料时段土体表层及内部含水率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水率时间序列具备混沌特征,可由一维时间序列拓扑为一个嵌入维数m=5,迟滞τ=10的相空间,由该相空间预测的土体表层含水率在验证期最小相对误差为0.7%,最大相对误差为2.4%,在预测期最小相对误差为2.2%,最大相对误差为8.3%,均满足工程需求,因此将其用于后续非饱和入渗计算的边界条件是真实有效的。该方案具有动力学特性和物理力学意义,可为无资料地区土体含水率估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含水率 饱和入渗 相空间重构 混沌理论 RICHARDS方程 饱和土
下载PDF
考虑含水量循环滞回变化的非饱和土强度研究
9
作者 姚科 易磊 +3 位作者 郭胤徴 孟鑫 蔡启航 李幻 《河南科技》 2024年第6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吸力和含水量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基于Bishop非饱和土强度模型和毛细滞回内变量模型的方法,发展了一个考虑含水量循环滞回变化影响的非饱和土强度模型。通过对选取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分... 【目的】探讨基质吸力和含水量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基于Bishop非饱和土强度模型和毛细滞回内变量模型的方法,发展了一个考虑含水量循环滞回变化影响的非饱和土强度模型。通过对选取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发现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结果】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会增加。当基质吸力达到极大值,即含水量极低时,土体的强度反而减小;随着含水量的减小,土体的抗剪强度会增大。当非饱和土的含水量达到一定阈值后,土体的抗剪强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结论】以上仅为数值计算结果,其真实性还需要通过物理试验进行验证,以便更好地确定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强度 Bishop模型 工程地质
下载PDF
能源隧道附近非饱和土行为的数值模拟评估
10
作者 马春景 洪海件 喻卫华 《市政技术》 2024年第4期31-37,共7页
在隧道衬砌中安装换热装置可进行地热能源的利用,为隧道上部建筑供热或供冷,但是热激活会对周围土体饱和度产生影响,从而使对水敏感的土体如膨胀土等产生形变,进而可能影响隧道结构受力状态。该研究对能源隧道周围土壤中的热量和水分传... 在隧道衬砌中安装换热装置可进行地热能源的利用,为隧道上部建筑供热或供冷,但是热激活会对周围土体饱和度产生影响,从而使对水敏感的土体如膨胀土等产生形变,进而可能影响隧道结构受力状态。该研究对能源隧道周围土壤中的热量和水分传导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土壤类型和地下水位对能源隧道水力学行为的影响,并深入了解土体饱和度对换热效率的影响。当饱和地下水位高于隧道时,应考虑自然对流对换热的影响,低于隧道时则不宜用简化的干燥假设来评估换热效率,该研究结果可用于非饱和区域能源隧道的热激活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隧道 饱和土 水热迁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非饱和土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王小新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为评判降雨入渗作用下非饱和土边坡的运营安全,文章以云南某岩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构建实例边坡概化模型,从渗流场、应力场、应变场和稳定系数等角度研究了降雨过程中边坡稳定动态响应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降雨... 为评判降雨入渗作用下非饱和土边坡的运营安全,文章以云南某岩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构建实例边坡概化模型,从渗流场、应力场、应变场和稳定系数等角度研究了降雨过程中边坡稳定动态响应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降雨作用下,边坡浅层土体各参数响应显著,深层土体因降雨作用削减,各参数无明显变化;(2)降雨初期,边坡参数变化较为显著,随后不断减小,最后趋于稳定;(3)随着降雨进行,浅层土体饱和度、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大,应力、变形不断提升,稳定系数不断降低;(3)降雨结束后边坡仍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边坡坡脚处存在应力集中,在极端情况下边坡可能从坡脚位置滑出破坏,应加强监测和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饱和土边坡 边坡稳定 GeoStudio
下载PDF
考虑刀盘影响的饱和土盾构对地层干扰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崇福 胥刘奇 王立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6-396,共11页
为深入研究盾构施工过程中饱和土所受扰动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使用Biot固结方程变换求解得出的土体初始位移解和超孔隙水压力解,经坐标变换,推导了包括面板式刀盘与辐条式刀盘在内的,刀盘正面摩擦力和刀盘侧面摩擦力引起饱和土体... 为深入研究盾构施工过程中饱和土所受扰动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使用Biot固结方程变换求解得出的土体初始位移解和超孔隙水压力解,经坐标变换,推导了包括面板式刀盘与辐条式刀盘在内的,刀盘正面摩擦力和刀盘侧面摩擦力引起饱和土体竖向变形与孔隙水压力值解析式,对引起土体变形各因素进行模拟,并给出了盾构施工引起饱和土竖向总变形与总超静孔隙水压力的表达式。结合工程算例进行计算模拟,切口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土体损失的沉降曲线在垂直于盾构推进方向上对称分布,最大值集中在盾构轴线正上方。盾构刀盘正面与侧面摩擦力对地表盾构轴线两侧产生非对称变形,在盾构轴线正上方的地表处刀盘因素对地表变形基本无影响。两类刀盘对地表变形影响区别不大,辐条式刀盘在刀盘所处断面处引起隧道周围孔隙水压力的响应较为明显,沿盾构方向衰减也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竖向变形 孔隙水压力 BIOT固结理论 饱和土 隧道工程
原文传递
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德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I0003,共24页
地表土几乎全是非饱和土,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饱和土力学理论和实验手段不能正确解释和处理非饱和土工程问题。首先介绍用低吸力和高吸力分别描述土的非饱和程度;简单回顾饱和土力学理论之后介绍现在比较认可的非饱和土力学理论... 地表土几乎全是非饱和土,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饱和土力学理论和实验手段不能正确解释和处理非饱和土工程问题。首先介绍用低吸力和高吸力分别描述土的非饱和程度;简单回顾饱和土力学理论之后介绍现在比较认可的非饱和土力学理论;介绍低吸力下非饱和土持水和力学性质的测试方法,重点说明因使用陶土板而需要注意事项与对策以及非饱和土三轴仪的体积测量方法;用吸力控制压缩试验、三轴试验和真三轴试验的实测结果说明非饱和土的典型力学性质;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持水曲线的直接影响因素和持水与力学性质的耦合特性,用弹塑性方法建立非饱和土持水和力学特性耦合的本构模型,并用吸力控制或量测的等向压缩和三轴试验结果验证;开发高吸力范围内吸力控制三轴试验方法,用该方法获得广吸力范围内4种典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并用其中两种广吸力范围内强度数据对各种非饱和土强度计算公式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测试技术 本构模型 高吸力 耦合模型
原文传递
非饱和土-结构动力响应的2.5维有限元-完美匹配层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狄宏规 苏光北 +2 位作者 郭慧吉 周顺华 于佳永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146,共9页
基于非饱和土的实用波动方程,利用双重Fourier变换和Galerkin法,推导u_(b)-p_(l)-p_(g)格式的非饱和土频域-波数域内的2.5维有限元表达式。引入坐标拉伸函数构建完美匹配层单元,提出非饱和地基-结构动力响应的2.5维有限元-完美匹配层法... 基于非饱和土的实用波动方程,利用双重Fourier变换和Galerkin法,推导u_(b)-p_(l)-p_(g)格式的非饱和土频域-波数域内的2.5维有限元表达式。引入坐标拉伸函数构建完美匹配层单元,提出非饱和地基-结构动力响应的2.5维有限元-完美匹配层法,并验证该算法的可靠性。以某工程地铁隧道并行高铁路基段为研究背景,利用该方法分析隔离桩对地铁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离桩能够显著减小地基表面土体的振动响应,且桩径和隔离桩与隧道距离越大,隔离桩的减振效果越好,双排桩的隔振效果要优于单排桩。隔离桩的存在会使得隧道右侧(无隔离桩侧)的土体响应增强,在隔离桩减振设计时应考虑振动放大现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完美匹配层 地铁振动 隔离桩
下载PDF
水平荷载作用下饱和土与单桩的相互作用动力响应分析
15
作者 曹小林 周凤玺 戴国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3-78,共6页
为了研究饱和土的特性对桩的水平动力刚度的影响,建立了饱和土与桩的相互作用计算模型。首先,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的Biot理论,考虑土体的竖向位移和竖向应变的存在,使用Helmholtz分解定律引入势函数,得到饱和土的位移和应力的解析解。其次... 为了研究饱和土的特性对桩的水平动力刚度的影响,建立了饱和土与桩的相互作用计算模型。首先,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的Biot理论,考虑土体的竖向位移和竖向应变的存在,使用Helmholtz分解定律引入势函数,得到饱和土的位移和应力的解析解。其次,利用饱和土与桩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桩-饱和土耦合的振动微分方程,进而得到桩的阻抗和阻尼的解析解。通过数值算例,与现有计算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结果;并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饱和土的孔隙率、压缩系数和液体体积模量对桩头的动力阻抗及其对应的阻尼的影响。研究发现饱和土的孔隙率、压缩系数和液体体积模量对桩头的动力刚度及其对应的阻尼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水平振动 桩基础 动力刚度
原文传递
水平激振下饱和土中楔形桩动力阻抗分析
16
作者 胡安峰 陈正 +2 位作者 肖志荣 谢森林 陈奕扬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1-190,共10页
基于Biot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将桩体简化为Euler梁,建立水平稳态激振下楔形桩-土耦合振动模型.首先通过引入势函数,求解平面应变条件下桩周土振动控制方程,并利用分离变量法和算子分解法求得各桩段土反力.再结合桩土耦合及位移连续条件,... 基于Biot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将桩体简化为Euler梁,建立水平稳态激振下楔形桩-土耦合振动模型.首先通过引入势函数,求解平面应变条件下桩周土振动控制方程,并利用分离变量法和算子分解法求得各桩段土反力.再结合桩土耦合及位移连续条件,求解得到楔形桩桩顶阻抗解析解.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楔角、长径比以及土体渗透性等因素对楔形桩桩顶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低频范围内,楔形桩阻抗会随楔角增大而减小;2)桩底尺寸一致时,桩顶水平阻抗、摇摆阻抗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大;3)对于桩长相同、楔角不同的等体积楔形桩,在低频阶段水平动刚度随楔角增大而减小,而高频阶段则相反;4)土中液相的存在对桩顶动力阻抗有显著影响,忽略土中液相作用会低估桩顶动力阻抗;5)表层软土会降低楔形桩桩底动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分析 动力响应 饱和土 楔形桩
下载PDF
水位变化下含裂缝非饱和土挡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研究
17
作者 张常光 关港辉 +2 位作者 李海祥 范家燊 石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5-1584,共10页
高烈度区挡墙抗震设计的主要荷载是地震主动土压力。首先根据水位、缝深和墙踵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含裂缝非饱和土挡墙在高、中、低水位下地震主动土压力分析的3种力学模型;继而通过拟动力法计算墙后滑动土体的地震效应,运用非饱和土... 高烈度区挡墙抗震设计的主要荷载是地震主动土压力。首先根据水位、缝深和墙踵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含裂缝非饱和土挡墙在高、中、低水位下地震主动土压力分析的3种力学模型;继而通过拟动力法计算墙后滑动土体的地震效应,运用非饱和土力学原理与极限平衡法建立了水位变化下倾斜挡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解答,并给出了迭代应用步骤、对比文献理论解答与振动台实测;最后探讨了水位、缝深以及土体非饱和特性对地震主动土压力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得非饱和土挡墙地震主动土压力解答综合考虑了水位、缝深与土体非饱和特性,能退化为经典土压力公式,与文献理论解答、振动台实测吻合良好且应用较便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地震主动土压力受水位、缝深、基质吸力、吸力分布与吸力角的影响均很显著,需采用工程措施维持基质吸力、吸力分布、低水位、小缝深等稳定存在以优化挡墙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主动压力 饱和土 拟动力法 墙后水位 体裂缝
原文传递
非饱和土中Rayleigh波传播的能量特性研究
18
作者 周凤玺 姚桃岐 柳鸿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12-622,共11页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以及连续介质力学,通过非饱和土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质量平衡方程、动量平衡方程和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非饱和土中平面Rayleigh波的弥散特征方程,利用数值算例分析了饱和度对波速、位移响应及能流分布的影响...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以及连续介质力学,通过非饱和土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质量平衡方程、动量平衡方程和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非饱和土中平面Rayleigh波的弥散特征方程,利用数值算例分析了饱和度对波速、位移响应及能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Rayleigh波主要反映压缩P1波和剪切波的特性,其速度、位移及能流分布均受饱和度的影响显著。Rayleigh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呈频散特征,非饱和土体中饱和度的增大将引起位移幅值的显著降低,且随着饱和度的增大,Rayleigh波能量中剪切波分量会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RAYLEIGH波 波速 衰减系数 能流分布
原文传递
非饱和土诱导减载涵洞的竖向土压力研究
19
作者 张常光 吴凯 +1 位作者 康凌豪 李海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准确计算诱导减载涵洞的主要荷载,采用圆弧小主应力轨迹描述诱导减载涵洞上方回填土拱效应,以推导考虑土拱效应的滑移面土压力系数表达式,继而基于非饱和土的双应力状态变量强度理论确定滑移面摩擦切应力,建立诱导减载涵洞顶部的竖向... 为准确计算诱导减载涵洞的主要荷载,采用圆弧小主应力轨迹描述诱导减载涵洞上方回填土拱效应,以推导考虑土拱效应的滑移面土压力系数表达式,继而基于非饱和土的双应力状态变量强度理论确定滑移面摩擦切应力,建立诱导减载涵洞顶部的竖向土压力解析解,结合等沉面高度求解给出应用步骤,最后对比文献现场实测进行正确性和适用性验证,并定义减载率分析基质吸力及分布形式、吸力角、减载材料厚度和变形模量等因素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所得涵顶竖向土压力解析解可合理反映基质吸力及分布形式、土拱效应、减载材料性能和等沉面高度的综合影响,完善了诱导减载涵洞设计理论;非饱和土强度提升使摩擦作用增强与等沉面下降同时发生,基质吸力和吸力角对减载率具有双重影响,表现为减载率均先增大后减小,且均布吸力下双重影响更为明显;减载率随减载材料厚度增加而非线性增大并趋于稳定,但随减载材料变形模量增加非线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诱导减载涵洞 竖向压力 拱效应 减载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