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特征及与饱和导水率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 马建刚 +1 位作者 王开德 殷丽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3,共10页
【目的】研究滇西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特征与饱和导水率的变化,为控制滇西南地区坡地水土流失提供参考。【方法】以滇西南6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荒草地、茶地、烤烟地、玉米地、甘蔗地、澳洲坚果地)坡地为研究对象,测定6种... 【目的】研究滇西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特征与饱和导水率的变化,为控制滇西南地区坡地水土流失提供参考。【方法】以滇西南6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荒草地、茶地、烤烟地、玉米地、甘蔗地、澳洲坚果地)坡地为研究对象,测定6种坡地不同坡位(坡上、坡下)和土层(0~15,15~30 cm)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水分穿透曲线、大孔隙特征及饱和导水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特征与饱和导水率的关系。【结果】(1)滇西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存在差异,坡位和土层深度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有明显影响。(2)滇西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的土壤水分出流速率先增加,都在90 s之后基本趋于稳定。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30 cm土层土壤平均出流速率表现为玉米地>荒草地>澳洲坚果地>茶地>甘蔗地>烤烟地。(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半径、面积比与平均体积存在明显差异。荒草地、茶地、玉米地、澳洲坚果地土壤大孔隙平均半径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甘蔗地、烤烟地土壤大孔隙平均半径变化则相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面积比与平均体积由大到小均表现为玉米地>荒草地>澳洲坚果地>茶地>甘蔗地>烤烟地。(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差异显著,其中玉米地和荒草地饱和导水率明显高于其他坡地。(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密度、平均体积与饱和导水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平均半径与饱和导水率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土壤大孔隙平均体积与稳定出流速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表层(0~15 cm)和上坡位土壤大孔隙半径大、联通性好,更有利于土壤的滞水减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坡地土壤 土壤大孔隙 水分穿透曲线 饱和导水率 滇西南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常香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33,共6页
为了探究华北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结构及养分与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关系,研究了6种类型样地(乔木混交林地、乔木纯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果园、耕地)的土壤物理结构特征及其与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样... 为了探究华北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结构及养分与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关系,研究了6种类型样地(乔木混交林地、乔木纯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果园、耕地)的土壤物理结构特征及其与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样地的土壤容重整体表现为耕地>草地>果园>灌木林地>纯林地>混交林地,土壤含水率整体表现为混交林地>纯林地>灌木林地>耕地≈草地>果园,土壤全氮、速效钾及速效磷均整体表现为混交林地>纯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果园>耕地,土壤总孔隙度整体表现为混交林地>灌木林地>纯林地>果园>草地>耕地,土壤石砾含量未表现出整体的差异规律,但果园及耕地的土壤石砾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整体表现为混交林地>纯林地>草地>果园≈耕地,不同土地管理下的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变化均是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容重越小,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全氮、速效钾、速效磷越大,则土壤饱和导水率越大。混交林及灌木林有利于土壤导水及提水性能的提升;在今后对区域土壤性质及饱和导水率的研究中不能忽略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及人为干扰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结构 土壤养分 土壤含水率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不同根系构型草本与灌木复合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拟
3
作者 王晨光 曹文华 +1 位作者 马波 李占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6,43,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根系构型草本与灌木复合时的根土性质的差异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并综合考虑根系和土壤性质建立估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经验方程,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的水文模型建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不同根系构型草本与灌木的... [目的]探究不同根系构型草本与灌木复合时的根土性质的差异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并综合考虑根系和土壤性质建立估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经验方程,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的水文模型建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不同根系构型草本与灌木的混合样地,分别为柠条锦鸡儿加冰草(须根系)和柠条锦鸡儿加铁杆蒿(直根系)。采用双环刀法测定不同样地土壤饱和导水率。[结果]样地类型和土层深度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两者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影响的因子贡献率分别为26%和52%。直根系铁杆蒿与柠条锦鸡儿混合样地的土壤饱和导水率高于须根系冰草与柠条锦鸡儿混合样地,并且不同样地的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根长密度、团聚体以及土壤容重能够较好地模拟土壤饱和导水率,其拟合精度R 2可以达到0.86。[结论]直根系草本与灌木复合时较须根系草本与灌木复合相比具有更高的饱和导水率。在不同样地中,根长密度、团聚体以及土壤容重是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长密度 团聚体 土壤容重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长期种植柠条坡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田昕 赵勇钢 +2 位作者 刘啟霞 杨璐 刘小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7,共8页
在坡面进行人工灌木种植,是黄土丘陵区控制水土流失、恢复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但其对土壤饱和导水率(K_(s))的影响仍不明确。以黄土丘陵区带状种植3个不同年限的柠条坡地和对照荒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5个坡位0~100 cm土层K_(s)变化... 在坡面进行人工灌木种植,是黄土丘陵区控制水土流失、恢复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但其对土壤饱和导水率(K_(s))的影响仍不明确。以黄土丘陵区带状种植3个不同年限的柠条坡地和对照荒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5个坡位0~100 cm土层K_(s)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土壤影响因子,并利用土壤传递函数进行模拟分析。坡地K_(s)变化范围为6.81~60.77 mm/h,柠条种植年限和坡位对其有显著影响(P<0.05)。随柠条种植年限的增加,0~40 cm土层的K_(s)先升后降,40~100 cm土层的K_(s)则持续增加。坡下K_(s)最高,坡顶和坡中次之,坡肩和坡上最低。选取的6个土壤传递函数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除考虑土层深度的W sten模型拟合相对较好外,其他模型预测值均小于实测值。通径分析得到有机碳、饱和含水量和土壤密度等是影响坡面K_(s)的关键土壤因子,据此构建的土壤传递函数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K_(s)变化。综上,坡地长期种植柠条总体可以提高K_(s),但这种改变受柠条种植年限和坡位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导水率 坡位 种植年限 通径分析 土壤传递函数
下载PDF
林分不同径级根系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5
作者 师雪淇 付晓 +2 位作者 朱美菲 史德威 程金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3,共8页
为研究重庆四面山根系分布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选取四面山典型人工林,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通过origin方差分析、相关系数分析探究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深度、径级根系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旨为延缓地表径流和植物种植提... 为研究重庆四面山根系分布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选取四面山典型人工林,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通过origin方差分析、相关系数分析探究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深度、径级根系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旨为延缓地表径流和植物种植提供数据支撑及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间径级根系所占比例存在差异,总体上根系所占比例呈现随垂直深度向下减少趋势,针叶纯林≤5 mm的根系比例最高,为71.00%~98.67%;针叶混交林中,不同径级根系分布均匀;针阔混交林根系径级分布呈现随土层垂直深度增加径级根系增大的规律;2)各林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土壤饱和导水率呈现递减趋势,且在0~20 cm显著高于其他土层;相同土层深度的不同林分条件,土壤饱和导水率具有显著差异;另外,同一深度不同林分平均土壤饱和导水率从大到小依次是: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3)5种林分中,根系直径为>1~3 mm与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极强相关性,根系直径≤1 mm及>3 mm与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相关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饱和导水率 恒定水头 不同径级根系 四面山
下载PDF
陕北山地苹果园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植物导水率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魏瑶瑶 郑恩 +3 位作者 高铭雨 刘敏 王俊 张永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13-1820,共8页
为揭示陕北山地果园水分分布及运移规律,以陕北山地苹果园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生育期土壤饱和导水率(K_(s))和植物导水率(K_(p))特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饱和导水率在成熟期最高,为0.86 mm/min;幼果期、着色... 为揭示陕北山地果园水分分布及运移规律,以陕北山地苹果园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生育期土壤饱和导水率(K_(s))和植物导水率(K_(p))特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饱和导水率在成熟期最高,为0.86 mm/min;幼果期、着色期和开花期土壤导水率次之,分别为0.77、0.72、0.65 mm/min;果实膨大期土壤饱和导水率最低为0.47 mm/min。②植物导水率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为开花期>着色期>幼果期>成熟期>果实膨大期,它们的植物导水率分别为8.25×10^(-5)、6.12×10^(-5)、4.25×10^(-5)、3.38×10^(-5)、3.34×10^(-5)kg/(s·MPa)。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K_(s)与K_(p)的传递函数,并对其进行检验发现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R^(2)均在0.9左右,能较为准确地预测K_(s)与K_(p),建立的函数模型状况良好;④通径分析可知有机质含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植物导水率都有直接正效应,粉粒含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有间接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苹果园 不同生育期 土壤饱和导水率 植物水率
下载PDF
绿色屋顶景天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7
作者 陈璇 刘瑞芬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3-430,共8页
为丰富我国绿色屋顶中景天属植物根系分布特征的研究及探讨根系特征参数与绿色屋顶基质层饱和导水率间的关系,选用景天属植物垂盆草、佛甲草种植于珍珠岩基质中,基质厚度为6、10、14 cm,结合武汉市降水特点对植物采用统一浇水制度进行培... 为丰富我国绿色屋顶中景天属植物根系分布特征的研究及探讨根系特征参数与绿色屋顶基质层饱和导水率间的关系,选用景天属植物垂盆草、佛甲草种植于珍珠岩基质中,基质厚度为6、10、14 cm,结合武汉市降水特点对植物采用统一浇水制度进行培养,选取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来描述根系形态,并测定基质的饱和导水率;以无植物组为对照组,定量比较不同基质厚度下绿色屋顶景天属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饱和导水率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景天属植物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受珍珠岩基质厚度影响显著。6 cm基质中植物的总根长密度最大,这与基质中直径为0.2~0.4 mm根的根长密度占比大有关;14 cm基质中植物的总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最大,这与基质中直径为1~2 mm根的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占比大有关。2)景天属植物根系对珍珠岩基质饱和导水率的改变显著。相比无植物组,景天属植物根系的加入使得珍珠岩基质的饱和导水率改变了-98.95%~-95.15%,有植物组的饱和导水率远低于无植物组;而有植物组间,珍珠岩基质的饱和导水率与景天属植物直径为0.2~0.4 mm根的根长密度(P=0.050,R2=0.786)、根表面积密度(P=0.047,R2=0.818)、根体积密度(P=0.044,R2=0.824)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屋顶 景天属植物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根体积密度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Mualem模型中的饱和导水率修正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昊 顾强康 张仁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提高Mualem模型计算非饱和导水率的准确性。[方法]采用理论推导结合数据统计的方法研究该模型中的饱和导水率ks修正问题。基于Brooks—Corey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建立修正导水率ko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之间的理论关系式;通过回归... [目的]提高Mualem模型计算非饱和导水率的准确性。[方法]采用理论推导结合数据统计的方法研究该模型中的饱和导水率ks修正问题。基于Brooks—Corey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建立修正导水率ko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之间的理论关系式;通过回归分析得到ko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之间的理论关系式中相关参数。[结果]利用原状黄土的非饱和渗透试验数据,对考虑修正导水率ko的Mualem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结论]研究成果可用于依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直接确定非饱和土导水率,对非饱和导水率预测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 饱和导水率 Mualem模型 饱和导水率 修正水率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下载PDF
黄土区坡面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238
9
作者 郑纪勇 邵明安 张兴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6,共4页
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是影响坡地土壤入渗产流和抗侵蚀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径流小区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在坡面的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坡地的降雨入渗产流产沙规律。借助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采用1m网格布点法对神... 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是影响坡地土壤入渗产流和抗侵蚀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径流小区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在坡面的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坡地的降雨入渗产流产沙规律。借助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采用1m网格布点法对神木六道沟流域41m×5m径流小区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坡面空间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容重沿坡面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经地质统计学分析土壤容重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和自相关特征,自相关特征长度为7.6m。(2)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在坡面的变化也不具备明显规律,Ks和lnKs在坡面的变异经地统计学分析均不具有空间结构特征,属于纯随机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坡面表层 土壤容重 饱和导水率 空间变异特征
下载PDF
子午岭植被恢复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44
10
作者 梁向锋 赵世伟 +1 位作者 张扬 华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6-642,共7页
通过对子午岭林区不同植被的土壤性质进行实验室测定和野外调查,对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土壤饱和导水率(Ks)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多元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了植被恢复提高土壤水分传输性能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土壤有机质是子午... 通过对子午岭林区不同植被的土壤性质进行实验室测定和野外调查,对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土壤饱和导水率(Ks)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多元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了植被恢复提高土壤水分传输性能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土壤有机质是子午岭林区九种植被下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不同植被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均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尽管草地和先锋草地在5~10cm深度有一强透水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在剖面上的平均值,从辽东栎、早期森林、灌丛、先锋草地、弃耕地到草地依次降低。灌丛与草地、弃耕地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辽东栎顶级群落的饱和导水率最高,植被的恢复明显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0.25mm团聚体含量及粘粒含量直接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能够改善容重、毛管孔隙度、团聚体含量等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 植被恢复 土壤饱和导水率 饱和土壤水分运动
下载PDF
农田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的条件模拟 被引量:53
11
作者 李保国 胡克林 +1 位作者 陈德立 R.E.White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40,46,共6页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地统计模拟中的序贯高斯方法 ,以农田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s为例 ,对其分别进行了条件模拟和克立格插值 ,并将条件模拟、克立格插值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克立格插值具有明显的“平滑”效应 ,改变了Ks...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地统计模拟中的序贯高斯方法 ,以农田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s为例 ,对其分别进行了条件模拟和克立格插值 ,并将条件模拟、克立格插值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克立格插值具有明显的“平滑”效应 ,改变了Ks数据的空间结构 ;而条件模拟具有与实测数据相同的空间自相关结构 ,并且对未知点的模拟值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 ,条件模拟对于研究那些具有空间不确定性且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风险性变量 ,更具有实际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 饱和导水率 半方差函数 条件模拟
下载PDF
植被群落演替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50
12
作者 彭舜磊 由文辉 沈会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8-84,共7页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表征土壤入渗能力的重要参数,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反应敏感。为了揭示植被演替对土壤剖面上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了天童林区155a植物群落演替序列60cm深土壤剖面上的饱和导水率。结果表明,不同演替...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表征土壤入渗能力的重要参数,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反应敏感。为了揭示植被演替对土壤剖面上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了天童林区155a植物群落演替序列60cm深土壤剖面上的饱和导水率。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饱和导水率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迅速降低,在0~20cm土层内,各演替阶段饱和导水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0~60cm土层内饱和导水率的平均值从裸地、石栎+檵木灌丛、马尾松林、木荷+马尾松林、木荷林到栲树林升高极为显著,植物群落演替到灌丛阶段,平均饱和导水率已与裸地存在显著差异,演替到栲树顶极群落达到最高3.28mm/min;土壤体积质量、非毛管孔隙度和粉粒含量为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质随演替进展而增加,与饱和导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演替能显著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天童常绿阔叶林区土壤高的饱和导水率是坡面径流少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率 物理性质 常绿阔叶林 演替序列 饱和导水率 坡面径流 有机质 土壤大孔隙
下载PDF
京西山地棕壤和淋溶褐土饱和导水率的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马履一 翟明普 王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导水率K(hydraulicconductivity)是表示孔隙介质透水性能的综合比例系数,即单位水力势梯度下水的通量密度或渗透流速。K值是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固体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土壤紧实度的函数。因此,对于不同的土壤... 导水率K(hydraulicconductivity)是表示孔隙介质透水性能的综合比例系数,即单位水力势梯度下水的通量密度或渗透流速。K值是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固体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土壤紧实度的函数。因此,对于不同的土壤或同一土壤的不同层次K值亦可能有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山地 棕壤 褐土 饱和导水率 土壤容重
下载PDF
取样尺寸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胡伟 邵明安 +1 位作者 王全九 李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40-1043,共4页
关键词 饱和导水率 取样尺寸 定水头法 空间变异
下载PDF
应用土壤质地预测干旱区葡萄园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涛 李晓琳 +1 位作者 郝新梅 康绍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92,共9页
田间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性是影响灌溉水分入渗和土壤水分再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定量估计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和设计农田的精准灌溉管理制度。为了探究应用其他土壤性质如质地、容重、... 田间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性是影响灌溉水分入渗和土壤水分再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定量估计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和设计农田的精准灌溉管理制度。为了探究应用其他土壤性质如质地、容重、有机质预测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的可行性,试验在7.6 hm2的葡萄园内,采用均匀网格25 m×25 m与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式,测定了表层(0~10 cm)土壤饱和导水率、粘粒、粉粒、砂粒、容重和有机质含量,借助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了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土壤属性的空间相关性,并对普通克里格法、回归法和回归克里格法预测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土壤饱和导水率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平均值为1.64 cm/d,变异系数为1.17;2)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60%的空间变化是由随机性或小于取样尺度的空间变异造成;3)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粘粒、粉粒、砂粒和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空间相关性,而与土壤容重几乎没有空间相关性;4)在中值区以土壤属性辅助的回归克里格法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预测精度较好,在低值和高值区其与普通克里格法表现类似。研究结果将为更好地描述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变异结构及更准确地预测其空间分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统计方法 土壤饱和导水率 空间变异 葡萄园 空间相关
下载PDF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40
16
作者 孙荣国 韦武思 王定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3,共5页
为改善砂质土壤持水状况,设计了由作物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制的改良材料,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水头入渗双环法,研究了秸秆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改良材料能... 为改善砂质土壤持水状况,设计了由作物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制的改良材料,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水头入渗双环法,研究了秸秆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改良材料能增加砂质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并且随着施用剂量的增大,土壤饱和导水率逐渐增加;随土培时间的延长土样饱和导水率均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土培时间为60d时土样饱和导水率达到最大值;添加麦秆改良材料(质量分数为10g/kg,配方中PAM质量分数为2%)的土样,在培养60d后其饱和导水率是对照组的4.97倍,对砂质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可见,秸秆改良材料可以改善砂质土壤持水状况,对砂质土壤具有改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土壤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对农田水分渗漏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胡克林 李保国 陈研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7-1223,共7页
本文将条件模拟方法所得到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K)的随机场与土壤水分运动模型相结合,随机地模拟了冬小麦地1999年3月10日~6月10日这一时段的农田水分渗漏情况。在总来水量为353.8mm(灌水量270mm)的情况下,2m土体水分渗漏量最... 本文将条件模拟方法所得到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K)的随机场与土壤水分运动模型相结合,随机地模拟了冬小麦地1999年3月10日~6月10日这一时段的农田水分渗漏情况。在总来水量为353.8mm(灌水量270mm)的情况下,2m土体水分渗漏量最小值为23.73mm,最大值达到了64.73mm,分别占此段灌水量的8.8%和24.0%。另外,比较了实测法、克立格插值法和100次条件模拟得到的水分渗漏量结果,发现条件模拟法与实测法的结果较接近,而克立格插值法具有明显的“平滑效应”,缩小了农田水分渗漏量的范围。这3种方法均反映了表层土壤K空间变异对农田水分渗漏的影响,其结果均要好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尺度 饱和导水率 空间变异 水分渗漏 随机模拟
下载PDF
红壤地区典型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方堃 陈效民 +3 位作者 张佳宝 王伯仁 黄晶 甘再福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69,共3页
研究了湖南祁阳红壤地区旱地、水田的原状土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并分析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容重等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变化于44.8×10^-4~1.94×10^-4c... 研究了湖南祁阳红壤地区旱地、水田的原状土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并分析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容重等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变化于44.8×10^-4~1.94×10^-4cm/s之间,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变化于2.59×10^-4~1.09×10^-4cm/s之间;同一水稻土剖面上的饱和导水率基本呈现由上向下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普遍大于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原状土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与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显示,土壤容重是影响饱和导水率的最主要因素,而其它如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等因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地区 饱和导水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退耕典型草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子龙 赵勇钢 +3 位作者 赵世伟 黄菁华 杜璨 尚应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4-1262,共9页
土壤饱和导水率Ks(soil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反映土壤水分入渗能力,是重要的水力参数。通过对云雾山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退耕地0~40cm土层的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测定,并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方差和通径分析... 土壤饱和导水率Ks(soil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反映土壤水分入渗能力,是重要的水力参数。通过对云雾山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退耕地0~40cm土层的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测定,并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方差和通径分析。研究表明:退耕过程有利于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退耕第3-22年,饱和导水率从4.16mm·min^(-1)增加到6.74mm·min^(-1),提高了61.9%。在这一阶段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整体得到改善,其中2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改善更为明显。退耕开始阶段(3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至最低,仅为17.79g·kg^(-1),随后有机质迅速积累,到退耕24年时含量达52.49g·kg^(-1),增加了195.1%。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素,水稳性团聚体直接作用更显著,有机质间接作用更显著。每增加1个单位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饱和导水率提高2.4%,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个单位,土壤饱和导水率只提高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山 退耕地 土壤饱和导水率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北部坡面尺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布与模拟 被引量:27
20
作者 赵春雷 邵明安 贾小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6-815,共10页
为探明黄土高原北部坡面土壤饱和导水率(Ks)空间分布特征,为土壤水文过程模拟与预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空间变异分析方法,分析了坡面尺度土壤Ks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用一阶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对Ks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 为探明黄土高原北部坡面土壤饱和导水率(Ks)空间分布特征,为土壤水文过程模拟与预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空间变异分析方法,分析了坡面尺度土壤Ks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用一阶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对Ks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区坡面尺度Ks的变异为中等程度变异,具有中等程度空间依赖性,变程为42 m。Ks与容重、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在不同滞后距离下均具有自相关关系和交互相关关系。容重和土壤颗粒是影响坡面Ks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状态空间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容重和土壤颗粒的状态空间方程可以很好地解释坡面Ks的变异状况(R2>0.9)。一阶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可用于田间条件下坡面尺度Ks分布特征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导水率 坡面尺度 异质性 状态空间 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